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7)

1. 醫方辨引

水煎去渣,入冷黃酒、蜜、犀角汁和勻冷服。

陳來章曰:熱入於心經,涼之以連、梔、犀角;心熱移於小腸,泄之以滑石、甘草;心熱上逼於肺,清之以芩、知、麥冬。然邪之越經而傳於心,與夫汗多亡陽者,皆心神不足也,故又入人參、茯神以補之。此即導赤瀉心各半湯也。予謂應加明天麻,(濕紙包煨,切片酒炒。

)使之開竅,以定其搐。再加生地、當歸、丹皮,和血涼血以養其陰。仍用殭蠶、蟬蛻以清化之品,滌疵癘之氣,方為的確。

小復甦飲,溫病大熱,或誤服發汗解肌藥,以致譫語發狂,昏迷不省,燥熱便秘,或飽食而復者,並此方主之。

白殭蠶(三錢),蟬蛻(十個),神麯(三錢),生地(三錢),木通,車前子(炒,各二錢),黃芩,黃柏,梔子(炒黑),黃連,知母,桔梗,牡丹皮(各一錢)

水煎去渣,入蜜三匙,黃酒半小杯,小便半小杯,和勻冷服。

六味地黃丸料,加肉桂一錢,炮附子一錢,牛膝一錢,車前子一錢,名金匱腎氣丸料。去牛、車,名腎氣丸。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山萸肉(二錢),白茯苓,丹皮,澤瀉(各一錢半)

水煎溫服。加黃柏、知母名知柏地黃丸。

參胡溫膽湯,治傷寒汗下後,嘔而痞悶,虛煩不眠。

人參,柴胡,白茯苓,廣皮(各一錢五分),半夏(薑製),枳實(麩炒,各一錢),甘草(炙,六分),生薑(二錢),棗(二個)

水煎溫服。

脾胃虛寒,少陽不能行生髮之令,故痰涎沃膽而不能眠。參、草、苓、棗之甘溫,以補益脾氣;柴胡之辛溫,以升發陽氣;二陳之辛散,枳實之導滯,以開發痰飲,痰飲散而膽不寒矣。然又有膽寒肝熱,煩悶不寧而不能眠者,則當入竹茹、白芍等味也,甚則入黃芩。

人參養榮湯,治發汗過多,身振脈搖,(汗為心液,汗多則血液枯涸,筋肉無以養,故有此證。)通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氣短食少,驚悸健忘,寢汗發熱,身倦肌瘦,色枯毛髮脫落,小便赤澀。(《內經》曰:脾主轉運,散精行津,上輸於肺,此地氣上升也;肺主治節,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此天氣下降也,故名泰。脾肺虛則上下不交而為否。榮血無所藉以化生,肺虛故氣短,脾虛故食少。心主脈,脈屬榮,榮虛血少則心失養,故悸忘汗熱。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血虛火旺,故瘦枯毛脫。肺為水之上源,金不生水,故小便赤澀。)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當歸,黃耆(蜜炙),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炙,各一錢),熟地,肉桂,五味子(研,各七分),遠志(甘草湯浸,去心,五分)

水煎溫服。

陰虛火動加黃柏、知母各一錢,陽虛下寒加炮附子一錢,心悸不眠加酸棗仁炒研二錢,倍遠志。

白話文:

醫方辨引

將藥材水煎煮,去渣後,加入冰鎮黃酒、蜂蜜和犀角汁,混合均勻後服用。

陳來章說:熱邪侵入心經,用連翹、梔子、犀角來清熱;心熱傳到小腸,用滑石、甘草來瀉熱;心熱上犯肺經,用黃芩、知母、麥冬來清熱。但是邪氣侵犯經絡而傳到心臟,以及汗出過多耗損陽氣的情況,都是心神不足,所以又加入人參、茯神來補益。這就是導赤瀉心湯(各半)。我認為應該再加入炮製過的天麻(用濕紙包起來煨,切片後用酒炒),以開竅定搐。再加入生地、當歸、丹皮,以涼血和血來滋養陰液。還要用殭蠶、蟬蛻等清化之品,清除邪惡之氣,這樣藥方才算完善。

小復甦飲:適用於溫病高熱,或誤服發汗解肌藥導致神志不清、發狂、昏迷不醒、燥熱便秘,或飽食後復發者,皆可用此方。

藥材包括白殭蠶、蟬蛻、神麴、生地、木通、車前子(炒)、黃芩、黃柏、梔子(炒黑)、黃連、知母、桔梗、牡丹皮。

將藥材水煎煮,去渣後,加入三匙蜂蜜、半小杯黃酒、半小杯小便,混合均勻後服用。

六味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炮附子、牛膝、車前子,稱為金匱腎氣丸。去除牛膝、車前子,則稱為腎氣丸。

藥材包括熟地、山藥、山茱萸肉、白茯苓、丹皮、澤瀉。

水煎煮溫服。加入黃柏、知母則稱為知柏地黃丸。

參胡溫膽湯:治療傷寒汗出後,嘔吐、痞悶、虛煩失眠。

藥材包括人參、柴胡、白茯苓、廣皮、半夏(薑製)、枳實(麩炒)、炙甘草、生薑、大棗。

水煎煮溫服。

脾胃虛寒,少陽不能發揮其生髮作用,所以痰涎阻塞膽經而導致失眠。人參、甘草、茯苓、大棗的甘溫之性,可以補益脾氣;柴胡的辛溫之性,可以升發陽氣;半夏、陳皮的辛散之性,枳實的導滯之性,可以化解痰飲,痰飲消除,膽經就不會寒邪入侵了。但如果還有膽寒肝熱,煩悶不安而失眠的情況,則應加入竹茹、白芍等藥材,嚴重者可加入黃芩。

人參養榮湯:治療發汗過多、身體顫抖、脈搏微弱(汗液是心臟的津液,汗出過多則血液枯竭,肌肉沒有營養,所以出現這些症狀)、以及脾肺氣虛、營血不足、氣短食少、驚悸健忘、盜汗發熱、身體倦怠消瘦、面色枯槁、毛髮脫落、小便短赤等症狀。(《內經》說:脾臟主管運化,散佈精氣津液,上輸於肺,這是地氣上升;肺臟主管調節,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這是天氣下降,所以稱之為泰。脾肺虛弱,則上下不通,導致身體不適。營血沒有充足的物質來化生,肺虛則氣短,脾虛則食少。心臟主管脈搏,脈搏屬於營氣,營氣虛弱血少則心臟失養,所以出現心悸、健忘、盜汗、發熱。肺臟主管皮毛,脾臟主管肌肉,血虛火旺,所以身體消瘦、毛髮脫落。肺臟是水的上源,金不生水,所以小便短赤。)

藥材包括白芍(酒炒)、當歸、黃耆(蜜炙)、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炙甘草、熟地、肉桂、五味子(研)、遠志(甘草湯浸泡,去心)。

水煎煮溫服。

陰虛火旺者可加入黃柏、知母各一錢,陽虛下寒者可加入炮附子一錢,心悸失眠者可加入炒研的酸棗仁二錢,並加倍遠志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