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6)

1. 醫方辨引

柴胡(三錢),人參(二錢),白朮(土炒,三錢),白茯苓(三錢),白芍(酒炒,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水煎溫服。

柯韻伯曰:傷寒汗下後不愈,裡氣既虛,當求之於三陰,而表熱仍在,又當責之三陽。三陽以少陽為樞,其方以小柴胡湯;三陰以少陰為樞,其方以附子湯,法當參合為治。然此熱是少陽之虛,不得仍作前證之實火論,故於柴胡方中去黃芩,口燥而不嘔故去半夏,少氣而反去甘草者,欲其下達少陰也。於附子方中不取附子,欲其上通少陽也。

所藉惟人參,故用為君,佐白朮以培太陰之母,白芍以滋厥陰之血,茯苓以清少陰之水,生薑助柴胡散表邪,大棗助人參補元氣,信為大病後調理之聖劑矣。若榮衛不和,則去柴胡加桂枝;口渴心煩加麥冬、五味,輔人參生津止渴:心下痞加黃連、枳實瀉心;不得臥加竹茹泄太陰熱。如無表熱,並去柴胡,名人參三白湯,純乎調內矣。

黃連解毒湯,大熱乾嘔,煩渴譫語,呻吟不眠者,此方主之。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

水煎冷服。

崔尚書曰:胃有燥糞,令人錯語,邪熱盛極,亦令人錯語。大便秘而錯語者,承氣湯;大便通而錯語者,解毒湯。

玉女煎,治少陰不足,陽明有餘,水虧火旺,六脈浮洪滑大,乾燥煩渴,頭痛牙痛,吐血衄血者。

熟地(五錢),牛膝(錢半),石膏(五錢),知母(錢半),麥冬(去心,二錢)

水煎服。

按:熟地、牛膝補腎水之不足,石膏、知母瀉脾土之有餘,而金則土之子,水之母也,麥冬甘以保肺,寒以清肺,所謂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也。

黃龍湯,治胃實失下,虛極熱極,循衣撮空,不下必死也。

人參(錢半),熟地(三錢),當歸(二錢),大黃(酒浸,三錢),芒硝(二錢),枳實(一錢),厚朴(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此補瀉兼施之方也。《千金》溫脾湯中用人參、附子、乾薑、甘草各一錢,當歸二錢,大黃三錢,芒硝八分,寒熱並用,後人罕識其旨,姑錄之,以見治療之法不一端也。)

虛人熱結於裡,攻之不行,乃腸胃枯涸之故,故陶氏加參、歸、地於大承氣湯中,以助氣血,建背城之功,與小柴胡湯、桂枝新加湯,用人參佐表藥輔正匡邪之義同。

大復甦飲,溫病表裡大熱,或誤服溫補和解藥,以致神昏不語,形如醉人,或哭笑無常,或手舞足蹈,或譫語罵人,不省人事,目不能閉者,名越經證。及誤服表藥,而大汗不止者,名亡陽證。並此方主之。

白殭蠶(三錢),蟬蛻(十個),當歸(三錢),生地(二錢),人參,茯神,麥冬,天麻,犀角鎊(磨汁入湯和服),丹皮,梔子(炒黑),黃連(酒炒),黃芩(酒炒),知母,甘草(生,各一錢),滑石(二錢)

白話文:

醫方辨引

小柴胡湯加減方:此方用於傷寒汗下後不愈,裡氣虛弱,但表熱未盡的情況。方中去除了小柴胡湯中的黃芩和半夏,是因為此症是少陽虛證,而非實熱;去甘草則是為了藥力下達少陰。方中以人參為君藥,補益元氣;白朮、白芍、茯苓分別滋養脾胃、肝血、腎陰;生薑、大棗則助柴胡散表邪、補益元氣。此方適用於大病後的調理。若榮衛不和,則去柴胡加桂枝;口渴心煩加麥冬、五味子;心下痞加黃連、枳實;不得臥加竹茹。如無表熱,則去柴胡,名為人參三白湯。

黃連解毒湯:此方用於大熱、乾嘔、煩渴、譫語、呻吟不眠等症。 崔尚書認為,胃中燥熱可致錯語,若大便秘結而錯語,則用承氣湯;若大便通暢而錯語,則用解毒湯。

玉女煎:此方用於少陰虛不足,陽明實熱過盛,水虧火旺,症見六脈浮洪滑大,乾燥煩渴,頭痛牙痛,吐血衄血等。方中熟地、牛膝補益腎陰;石膏、知母瀉除脾土之熱;麥冬滋陰清肺,遵循“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

黃龍湯:此方用於胃實便秘,虛熱極盛,症見循衣摸空,不下必死的情況。方中大黃、芒硝瀉下通腑,人參、熟地、當歸則補益氣血,枳實、厚朴行氣除痞。此方補瀉兼施。文中提及《千金要方》中的溫脾湯,也是寒熱並用的方劑,說明治療方法並非一成不變。 陶氏在承氣湯中加人參、當歸、熟地,意在補益氣血,幫助藥物發揮效力,與小柴胡湯、桂枝加桂湯的用意相似。

大復甦飲:此方用於溫病表裡大熱,或誤服溫補和解藥導致神昏譫語,或誤服表藥導致大汗不止等危重症。症狀包括神昏不語,哭笑無常,手舞足蹈,譫語罵人,不省人事,目不能閉等。此方藥物眾多,兼顧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