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醫方辨引

若渴者,是心火盛,故去半夏之燥熱,加天花粉以生津;若利與噎,小便不利與喘者,乃病機偏於向里,故去麻黃之發表,加附子以除噎,加芫花、茯苓以利水,加杏仁以定喘耳。兩青龍湯皆治有表裡證,皆用兩解法,但大青龍證是裡熱,小青龍證是裡寒,故發表之藥相同,而治里之藥則殊也。此與五苓散,同為治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氣者。

在五苓治水之蓄而不行,故大利其水,而微發其汗,是水鬱折之也;小青龍治水之動而不拘,故備舉辛溫以散水,並用酸苦以安肺,培其化源也。細繹仲景發表利水諸論,精義入神矣。

又曰:麻黃、桂枝、大青龍三表證中,仲景即分表裡之不同,溫清之殊治。麻黃湯證熱全在表,桂枝湯證之自汗,大青龍湯證之煩躁,皆兼裡熱,於表劑中便加寒藥以清裡。自汗是煩之兆,躁是煩之徵,汗出則煩得泄,故不躁,桂枝湯加微寒酸苦之芍藥以和之;汗不出則煩不得泄,故躁,大青龍湯加大寒堅重之石膏以清之。

芍與膏本是里藥,今人見仲景於表劑中入之,因疑而畏焉,當用不用,以致熱結陽明,而斑黃狂亂紛出矣。仲景於太陽經中即用石膏以清胃火,是預保陽明之先著,用薑、棗以培中氣,又慮夫轉屬太陰,苦心良法有如此者。

又曰:桂枝湯為一百一十三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理榮衛,解肌發汗之第一方也。世人咸謂桂枝止汗,不知先輩言無汗不得用桂枝者,正以桂枝湯中有芍藥之酸寒,益陰斂血能止汗故也。(先輩云有汗不得用麻黃,是言麻黃湯也;無汗不得用桂枝,是言桂枝湯也,非言麻黃、桂枝二藥味也,須知之。——眉批)其實芍藥功在止煩,煩止汗亦止,故反煩更煩與心悸而煩者,咸賴之。

要知桂枝湯治表虛,能解肌以發榮中之汗,而不能開皮毛之竅,以發衛分之汗,故汗不出,脈浮緊者,是麻黃湯證,即不得與桂枝湯矣。庸工妄謂桂枝湯專治中風,不治傷寒,不知此湯,凡中風傷寒脈浮弱而表不解者,以及自汗盜汗,虛瘧虛痢,柔痙瘛瘲,小兒慢驚等證,皆隨手而效。因知仲景一方可通百病,後人一證,便集百方以眩人,豈不陋哉!

黃芩湯,太陽少陽合病,必自下利者。此方主之。

黃芩(五錢),白芍(五錢),甘草(炙,三錢),大棗(三枚)

水煎溫服。

太陽少陽合病者,身熱,頭痛脊強,而又脅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也,必自下利者,表實裡虛,邪熱漸攻於裡也;若太陽與陽明合病,為在表,當與葛根湯發汗;若陽明與少陽合病,為在裡,當與大柴胡湯下之。此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非汗下所宜,故與黃芩湯。蓋虛而不實者,苦以堅之,酸以收之,故用黃芩、白芍以堅斂腸胃;弱而不實者,甘以補之,故用甘草、大棗以補益腸胃也。

白話文:

醫方辨引

如果病人感到口渴,那是心火旺盛,所以要去除半夏的燥熱,加入天花粉來生津;如果病人又腹瀉又呃逆,小便不利還喘息,那是病邪偏向裡證,所以要去除麻黃的發散作用,加入附子來除呃逆,加入芫花、茯苓來利水,加入杏仁來止喘。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都治療表裡同病,都運用兩種解法,但是大青龍湯治療的是裡熱,小青龍湯治療的是裡寒,所以發表的藥物相同,而治療裡證的藥物則不同。這與五苓散一樣,都是治療表證未解,並且心下有水氣的。

五苓散治療的是水液停滯不行,所以主要利水,而稍微發汗,這是因為水液鬱結不通;小青龍湯治療的是水液活動而不受約束,所以全面使用辛溫藥來散水,並用酸苦藥來安肺,以增強其化水功能。仔細研讀仲景關於發表利水的論述,其精妙之处令人叹服。

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這三種治療表證的方劑,仲景已經區分了表裡證的不同,以及溫熱寒涼的不同治療方法。麻黃湯治療的是熱邪完全在表證的病人,桂枝湯治療的自汗,大青龍湯治療的煩躁,都兼有裡熱,所以在表證的方劑中加入寒涼藥物來清裡熱。自汗是煩躁的先兆,煩躁是煩躁的徵兆,汗出則煩躁得以宣洩,所以不煩躁,因此桂枝湯加入微寒酸苦的芍藥來調和;汗不出則煩躁不得宣洩,所以煩躁,因此大青龍湯加入大寒性且分量重的石膏來清熱。

芍藥和石膏本是治療裡證的藥物,現在的人看到仲景在治療表證的方劑中加入它們,因此懷疑和害怕,不敢使用,導致熱邪積聚在陽明經,於是斑疹、黃疸、狂躁等症狀紛紛出現。仲景在治療太陽經的方劑中就使用石膏來清胃火,這是預先保護陽明經的先兆措施,使用生薑、大棗來益補中氣,又考慮到轉屬太陰,用心良苦,醫術高超。

桂枝湯是一百一十三個方劑中最主要的方劑,它能滋陰和陽,調理營衛,解肌發汗,是第一方劑。世人都認為桂枝湯止汗,不知道前輩說無汗不得用桂枝,正是因為桂枝湯中含有芍藥的酸寒,能滋陰斂血,所以能止汗。(前輩說有汗不得用麻黃,是指麻黃湯;無汗不得用桂枝,是指桂枝湯,不是指麻黃、桂枝兩種藥物,必須要知道這一點。——眉批)其實芍藥的功效在於止煩,煩躁止了,汗也會止,所以反覆出現煩躁,以及心悸而煩躁的病人,都靠它來治療。

要知道桂枝湯治療的是表虛,能解肌發出營分之汗,而不能打開皮毛的毛孔,發出衛分之汗,所以汗不出,脈浮緊的,是麻黃湯證,就不能用桂枝湯。庸醫誤以為桂枝湯專門治療中風,不治療傷寒,不知道這個方劑,凡是中風、傷寒,脈浮弱而表證未解的,以及自汗、盜汗、虛勞、虛痢、輕微的痙攣、瘛瘲、小兒慢驚等病症,都能隨手見效。因此知道仲景的一個方劑可以通治百病,後人遇到一種病症,就收集一百個方劑來迷惑人,不是很愚昧嗎!

黃芩湯,治療太陽經與少陽經合病,並且必定腹瀉的。這個方劑主治。

黃芩(五錢),白芍(五錢),甘草(炙,三錢),大棗(三枚)

水煎溫服。

太陽少陽合病者,身體發熱,頭痛,項強,並且脅痛耳聾,寒熱交替,嘔吐而且口苦,必定腹瀉,這是表實裡虛,邪熱逐漸侵犯裡證的表現;如果太陽經與陽明經合病,是表證,應該用葛根湯發汗;如果陽明經與少陽經合病,是裡證,應該用大柴胡湯瀉下。這個太陽少陽合病而腹瀉,不是發汗瀉下所能治療的,所以用黃芩湯。因為是虛而不實的,用苦味藥物來堅固,用酸味藥物來收斂,所以用黃芩、白芍來堅固收斂腸胃;因為是虛弱而不堅實的,用甘味藥物來補充,所以用甘草、大棗來補益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