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舌白苔,黃苔,黑苔

如無脹滿結實等證,而惟胃火使然者,但以白虎、解毒、三黃石膏、大小清涼之屬,清其火邪,其病自愈。外有傷寒如狂發狂二證,以太陽邪熱不解,隨經入腑,重則發狂,輕則如狂,此熱搏血分,蓄血下焦,故宜桃仁承氣與代抵當下之。溫病多蓄血陽明,以黃連解毒湯,送下代抵當湯丸去桂加牛膝、丹皮。

近見別有一種如狂之證,或由失志而病,其病在心;或由悲憂而病,其病在肺;或由失精而病,其病在腎;或由鬱怒思慮,飢餓勞碌而病,其病在肝脾。此其本病已傷於內,而邪氣復侵於外,則本病必隨邪而起矣,其證所謂虛狂是也。外無黃赤之色,剛暴之氣,內無胸腹之結,滑實之脈,或不時躁擾而禁之則止,或口多妄誕而聲息不壯,或眼見虛空,或驚惶不定。

察其上,口無燥渴,察其下,便無硬結,是皆精氣受傷,神魂不守,其證與陽極發狂者反若冰炭,而時醫不察,但見錯亂,便謂陽狂,妄行攻下,必致殺人。凡治此者,須辨氣血陰陽四損何在。其有虛而挾邪者,邪在陽與氣分,宜補中益氣湯、大溫中飲。邪在陰與血分,宜補陰益氣煎、理陰煎。

設有邪氣閉結,勢不能下者,必以黃龍湯,或大柴胡湯加人參。其虛而無邪者,在陽與氣分,宜八珍、十全、腎氣丸料、右歸丸料。在陰與血分,宜六味丸料、左歸丸料。其虛而挾寒者,宜四逆湯加人參、右歸丸料。其虛而挾火者,宜六味丸料、左歸丸料。此主之宜,大略如此。

若夫潤澤之,則在醫者活法耳。

發斑疹

發斑者,輕如蚊跡,重如錦紋。其致此之由,總因熱毒不解。或當汗不汗,則表邪不解;當下不下,則里邪不解;當清不清,則火盛不解;陽證誤用溫補,則陽亢不解。必須察脈之浮沉,人之虛實,熱毒之輕重而治之,斷不可執成氏不可汗,不可下之說。凡邪氣自外而入,深入不解,則又自內而出,表裡相乘,勢所必至,原非表虛證也。

但使內外通達,則邪由表裡而解矣。即如犀角地黃湯,乃治斑之要藥。人知此湯但能涼血解毒,而不知此湯尤善解表散邪,若用之得宜,裡氣一清,必通身大汗,熱邪頓解,何為不可汗耶?發斑大熱,狂躁引飲,又何為不可下耶?凡斑出赤紅者為胃熱,紫紅者為熱甚,黑色者為胃爛也。鱗紅起發者吉,最忌稠密成片。

如熱甚脈洪數煩渴者,以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殭蠶、蟬蛻、青黛。如熱毒內蘊,煩心不得眠,錯語呻吟者,犀角大青湯加殭蠶、蟬蛻,或增損三黃石膏湯加青黛、犀角。熱燥便結者,俱加酒大黃。如斑發已盡,外熱稍退,內實便秘譫語者,以加味涼隔散微下之。(胃熱乾燥,榮氣不舒,得涼藥以滋其陰,則胃中和而大汗出矣。

白話文:

舌白苔、黃苔、黑苔

若無脹滿、堅硬等症狀,只是胃火旺盛所致,只需服用白虎湯、解毒湯、三黃石膏等清熱涼血的藥物,即可清解火邪,疾病自然痊癒。若外感傷寒,出現類似狂躁的症狀,這是由於太陽經的邪熱未解,循經絡入臟腑所致,嚴重則發狂,輕則類似狂躁。這是熱邪侵犯血液,蓄積在下焦,因此宜用桃仁承氣湯或其他具有瀉下作用的藥物。溫病多因血瘀陽明經,可用黃連解毒湯,配合瀉下藥物,去除桂枝,加入牛膝、丹皮。

近期見到另一種類似狂躁的症狀,可能是由於志向受挫而致病,病在心;或因悲傷憂愁而致病,病在肺;或因遺精而致病,病在腎;或因鬱怒思慮、飢餓勞累而致病,病在肝脾。這些疾病本就損傷臟腑,邪氣又從外入侵,則本病必隨邪氣而發作,此即所謂的虛狂。患者無黃赤色、暴躁之氣,內無胸腹結塊,脈象不滑不實,或時而躁擾,制止則停;或言語妄誕,聲音不洪亮;或眼見虛空;或驚恐不定。

觀察其上,口不乾渴,觀察其下,大便無堅硬結塊,這些都是精氣受損,神魂失守的表現。其症狀與陽氣亢盛而發狂者恰如冰炭之別,但一些醫生不察,只見患者神志錯亂,便認為是陽狂,妄用攻下之法,必致危及生命。治療此病,必須辨別氣血陰陽哪方面受損。若虛弱兼夾邪氣,邪氣在陽氣和氣分,宜用補中益氣湯、大溫中飲。邪氣在陰液和血分,宜用補陰益氣湯、理陰煎。

如果邪氣閉結,難以瀉下,必須用黃龍湯,或大柴胡湯加人參。如果虛弱而無邪氣,在陽氣和氣分,宜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右歸丸。在陰液和血分,宜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如果虛弱兼夾寒邪,宜用四逆湯加人參、右歸丸。如果虛弱兼夾火邪,宜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治療原則大致如此。

至於如何潤澤調理,則在於醫生的臨證經驗。

發斑疹

發斑,輕者如蚊蟲叮咬的痕跡,重者如錦紋。其病因總歸於熱毒不解。或該出汗不出汗,則表邪不解;或該瀉下不瀉下,則裡邪不解;或該清熱不清熱,則火盛不解;陽證誤用溫補,則陽氣亢盛不解。必須觀察脈象的浮沉,患者的虛實,熱毒的輕重來治療,不可拘泥於不可汗、不可瀉的成法。凡邪氣從外侵入,深入不解,則又從內而出,表裡相乘,這是必然的結果,本非表虛證。

只要內外通達,邪氣就能從表裡解脫。例如犀角地黃湯,是治療斑疹的要藥。人們只知道此湯能涼血解毒,卻不知道此湯尤其善於解表散邪,如果用藥得當,裡氣一清,必然全身大汗,熱邪頓解,何為不可汗呢?發斑大熱,狂躁引飲,又何為不可瀉呢?斑疹顏色赤紅者為胃熱,紫紅者為熱毒更甚,黑色者為胃潰爛。斑疹紅潤凸起者吉利,最忌稠密成片。

如果熱毒很重,脈洪數,煩渴,可用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殭蠶、蟬蛻、青黛。如果熱毒內蘊,煩躁不安,睡不好,胡言亂語,呻吟,用犀角大青湯加殭蠶、蟬蛻,或增減三黃石膏湯加青黛、犀角。熱燥便結者,都加酒大黃。如果斑疹已退,外熱略減,內實便秘,譫語,可用加味涼膈散輕輕瀉下。(胃熱乾燥,營氣不舒,用涼藥滋陰,則胃氣調和而大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