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二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8)

1. 舌白苔,黃苔,黑苔

)目腫瞼內際黃者,(太陽主目上綱,陽明主目下綱,目腫而內際黃者,土旺而邪欲散也。)此亦欲作汗解也。所以言大煩者,以肌表大熱,則是邪熱欲泄達於外也,故為欲解。間有大戰者,然必以脈為主,若脈不至而大煩,不能言,(反解上條。)脈不和而瞼黃大煩,(反解次條。

)其病為進,又不可執一而論也。

潮熱

潮熱者,如潮水之潮,其來不失其時。蓋陽明屬土,應時則旺於四季,應日則旺於未申,故必日晡發者為潮熱。陽明內實也,宜下之。若一日三五發者,乃是發熱,非潮熱也。又須切脈之滑大沉實,再審其人臍腹脹滿,以手按之則硬而痛,手足心並腋下濈濈然有汗,此內實有燥糞也。在傷寒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在溫病增損大柴胡湯,或加味涼膈散加龍膽草。

務要酌度適中病情,不可太過不及。若傷寒,發在寅卯辰巳時分,且未可下,宜小柴胡湯加減與之。若少陽邪並陽明,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痛不去者,主以小柴胡湯。又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則上下通和,濈濈然汗出而解。至於溫病,邪郁胃中,但有潮熱,悉以增損大柴胡湯,甚則加味六一順氣湯。

凡傷寒潮熱者,先以小柴胡湯,如熱不除,內實可下者,以大柴胡湯。此大略也。

往來寒熱

傷寒往來寒熱,邪正分爭也。蓋寒為陰,熱為陽,里為陰,表為陽。邪客於表,與陽相爭則發寒矣;邪客於裡,與陰相爭則發熱矣。表邪多則寒多而熱少,里邪多則熱多而寒少。邪在半表半裡之間,外與陽爭而為寒,內與陰爭而為熱,表裡之不拘,內外之無定,由是寒熱往來而無常也,故以小柴胡湯,立諸加減法以和之。又往來寒熱與寒熱如瘧,似是而實非也。

寒熱如瘧者,作止有時,正氣與邪爭則作,分則止矣。往來寒熱,則發作無時,往來無常,日三五發或十數發,此其與瘧異也。雖治往來寒熱屬半表半裡,當和解之,又有病至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自宜大柴胡湯下之。凡少陽證,往來寒熱,必先與小柴胡湯和之。

服後不解,其脈反浮者,與柴胡桂枝湯,使邪從表而散。其脈如數者,與大柴胡湯,使邪從里而出也。溫病伏邪內郁,往來寒熱多屬熱結在裡,陰陽不和,增損大柴胡湯主之,如升降散,乃此證妙藥也。蓋升清可以解表,降濁可以清裡,則陰陽和而內外俱徹矣。若施之傷寒,則又不可。

譫語

譫語者,語言訛謬而氣盛也。經曰:實則譫語。蓋邪熱深入,蓄於胸中,則昏其神氣,遂語言無次而妄說也。邪熱輕者,惟睡中譫語,醒則無矣;邪熱重者,即不睡亦譫語;如熱極者,詈罵不避親疏,不識人,此神明之亂也。譫語蓋非一端,傷寒發汗多亡陽譫語,以胃為水穀之海,津液之主,汗多津液亡,胃中燥,必發譫語。此非實熱,故不可下,以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白話文:

舌白苔、黃苔、黑苔

眼睛腫脹,眼白發黃,是因為太陽經主宰眼睛上部,陽明經主宰眼睛下部,眼睛腫脹且眼白發黃,表示脾土過旺,邪氣想要散發出去。這也表示需要發汗解表。文中提到病人煩躁不安,是因為肌膚表面熱邪很重,邪熱想要從體表排出,所以想解表。有些病人則是大發雷霆,但必須以脈象為主判斷,如果脈象不符合,即使病人煩躁不安、神志不清,也不能這樣解讀(與上述論述相反)。如果脈象不調和,且眼白發黃、煩躁不安,(與次條論述相反)。

病情發展變化,不能單一論斷。

潮熱

潮熱就像潮水漲落,發作時間規律。因為陽明經屬土,季節上應於四季,時間上應於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與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所以每天下午發熱的才算是潮熱。陽明經內實,應該瀉下。如果一天發熱三次五次,那就是發熱,不是潮熱。還需要診斷脈象是滑大沉實,並且檢查病人肚臍與腹部脹滿,按壓則堅硬疼痛,手心腳心和腋下微微出汗,這是內實有燥熱宿便。如果是傷寒,可以服用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如果是溫病,可以服用增損大柴胡湯,或加味涼膈散加龍膽草。

用藥務必根據病情輕重酌量,不可過量或不足。如果是傷寒,在寅卯辰巳時(早上三點到下午一點)發病,還不能瀉下,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加減。如果少陽經邪氣和陽明經邪氣同時存在,出現潮熱、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脅疼痛等症狀,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如果脅下硬滿,沒有大便且嘔吐,舌苔白,可以服用小柴胡湯,使上下氣機通暢,微微出汗而痊癒。至於溫病,邪氣鬱積在胃中,只有潮熱症狀,可以服用增損大柴胡湯,嚴重時可以加味六一順氣湯。

凡是傷寒引起的潮熱,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熱邪不退,內實可以瀉下,則服用大柴胡湯。這是大概的治療方法。

往來寒熱

傷寒引起的往來寒熱,是邪氣和正氣爭奪的結果。寒屬陰,熱屬陽,裡屬陰,表屬陽。邪氣在體表,與陽氣爭奪,則發寒;邪氣在裡,與陰氣爭奪,則發熱。體表邪氣多,則寒多熱少;裡邪多,則熱多寒少。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外與陽爭則為寒,內與陰爭則為熱,表裡不分,寒熱往來無常,因此服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往來寒熱與寒熱如瘧疾,看起來相似,實際上不同。

寒熱如瘧疾,發作停止時間有規律,正氣與邪氣爭奪則發作,分開則停止。往來寒熱,發作時間不固定,往來無常,一天發作三次五次或十幾次,這就是它與瘧疾的不同之處。雖然治療往來寒熱屬於半表半裡,應該調和解表,但如果病情持續十多天,熱邪積聚在裡,再次出現往來寒熱,則應該服用大柴胡湯瀉下。凡是少陽證,出現往來寒熱,必須先服用小柴胡湯調和。

服用後病情沒有好轉,脈象反而浮,則服用柴胡桂枝湯,使邪氣從體表散發。如果脈象正常,則服用大柴胡湯,使邪氣從裡排出。溫病邪氣內鬱,往來寒熱多屬熱邪積聚在裡,陰陽不調,服用增損大柴胡湯治療,升降散是這個病症的良藥。升清可以解表,降濁可以清裡,則陰陽調和,內外都通暢了。但如果用於治療傷寒,則不可。

譫語

譫語是說話語無倫次且聲音洪亮的表現。經書說:實則譫語。因為邪熱深入,積聚在胸中,就會昏迷神志,導致說話語無倫次胡言亂語。邪熱輕者,只有睡夢中譫語,醒來就沒事了;邪熱重者,清醒時也會譫語;如果熱邪極盛,則會破口大罵,不分親疏,不認識人,這是神志錯亂。譫語的原因並非單一,傷寒發汗過多損傷陽氣也會導致譫語,因為胃是水穀之海,津液之主,出汗太多損傷津液,胃中乾燥,就會出現譫語。這不是實熱,所以不能瀉下,應該服用柴胡桂枝湯調和營衛,通利津液,然後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