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跋三
跋三
1. 跋三
大都靜川孫公,官於江南,與余為同僚。其人敦以和,直以爽,慷慨好施也。余與之交七載,意氣勤勤懇懇,久而彌摯,蓋誠篤君子也。甲辰夏,余自淮至白下,公之第三子適以是日殤,相對垂泣,究不辨致殞之為何疾也。余時奉檄赴崑邑,匆匆別去,今年春旋返金陵,復與公追話曩昔,公始而愀然,繼乃慨然曰:吾今始知亡兒致殞之由,乃以溫證作寒證,向未有深於此者,為之條分縷辨也。
因盛稱慄山楊先生《寒溫條辨》一書,為發千古未發之秘,且縷述以方藥治疾奇效狀,並出手錄一編授余曰:因兒亡而得是書,因是書而吾家之患疾者咸獲無恙,因一家之獲效而得以推及路人。噫!使是書傳,兒雖亡無憾矣!今將鋟以傳世,乞子一言序之。余不知醫者也,即公亦素非以醫自見者也。
白話文:
從前在江南做官的大都靜川孫公,與我都是同僚。他生性敦厚平和,為人正直爽朗,且樂善好施。我和他交往了七年,情意深厚,時常親切懇切地交談,時間越久越親密,真是個誠懇篤實的君子。
甲辰年的夏天,我從淮安到白下,正巧是孫公三公子的忌日。我們相對而泣,但始終不知公子因何病而亡。當時我奉命趕赴崑邑,匆匆告別離去。今年春天,我返回金陵,再次和孫公追憶往事。孫公起初神情低落,接著慨然說道:「現在我才明白亡兒的死因,原來是把溫熱證當成了寒證,從前沒有人比這更深入地論述過,我於是逐條分析辨別。
孫公盛讚慄山楊先生的《寒溫條辨》一書,認為它揭示了前人未曾發掘的祕密。他詳細地講述了書中的方藥治病的神奇功效,並親自手抄了一份交給我,說道:「因為兒子去世纔得到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我們家得了這種病的人都痊癒了,因為一家人的受益,才能把這本書推廣給更多的人。唉!即使這本書流傳開來,兒子去世我也沒有遺憾了!現在準備將它刻印傳世,請你寫一篇序文。」
我不會醫術,而孫公也一向不以醫術自居。
茲之捐廉俸,選梓人,汲汲若不可一日緩者,夫固有所信之也。嗚呼!公之書,楊氏之書也。楊氏不暇以其書治人,而公治之,楊氏不暇以其書傳人,而公傳之。則凡因是書而得免疫癘夭札之虞者,楊氏濟世之心,亦公濟世之心也。世之讀是書者,一如公之信楊氏,濟人寧有量耶。
至其分析寒溫,如快刀破竹,永斷葛藤,如明鏡取形,不隱毫髮。即余不知醫者,讀之豁然有以自明,況深探之微者乎!原與天下之人共寶之。
乾隆乙巳夏五山陰無恙邵颿拜手跋
白話文:
如今捐出俸禄,挑选梓人,如此急切,一刻也不愿耽搁,这分明是有所信赖。啊!公的这本书,是杨氏的书。杨氏无暇用此书治病救人,而公却用它来治病,杨氏无暇用此书传授他人,而公却用它来传授。那么,凡是因这本书而免于疾病缠身、夭折短命的,都是杨氏济世救人的心愿,也是公济世救人的心愿。世人读此书,就如同公信赖杨氏一样,救人何有量度?
至于书中分析寒热,如同快刀破竹,彻底解决疑难,如同明镜照形,不漏丝毫。即使我不懂医术,读了这本书也豁然开朗,何况是精通医理的人呢!愿与天下人共享此宝书。
乾隆乙巳年夏天,五山阴无恙,邵颿拜手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