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跋二
跋二
1. 跋二
自黃帝氏作,而生民之命,遂懸於醫人之手。其或專心致志,鉤深探微,如古所稱扁鵲之徒,可以使病者立愈,危者立安,豈不快然無憾。乃世之為醫者,吾懼焉,朝學看書,暮即自誇其能,其於藥性猶未深辨,脈理猶未深悉,虛實寒熱補瀉,因應之宜,猶未深解,剽竊膚末,持其一偏之見物焉而不化,卒使疾輕增重,疾重趨危,可悲也夫!余以辛丑秋,筮仕江左,適大都孫公亦官茲土,因得與之交。其為人也,濟人之急,扶人之難,好善樂義,光明磊落,有古君子風。
甲辰夏,其第三子適遘溫疫,醫者凡數十輩,竟無能名其為何疾者,最後得慄山楊先生《寒溫條辨》編,始知其誤,而病已不可為矣,嗣後公家復有患是疾者,公乃取是編而詳味之,因遵其方以治家之人,無不應手而愈。維時金陵染是疾者甚眾,公惻然憫之曰:是不可以獨愈吾家人。
於是懸帖通衢,使病者咸來取藥。公於公退之餘,親問其證,按證而予之劑,雖費不吝,雖勞不辭,不取貲,不受謝,踵接於門,歡聲載路,金陵內外凡賴公而活者,殆未易更僕數焉。吾嘗謂人心之善,可以挽天時之癘氣而使之平,然不得是編則此疾無由治,或得是編而不廣施而博濟之,則窮獨而罹此疾者終無由治。若公之仁心為質,盡捐其歲俸,以拯人於危殆之際,恩施而不自有,真可謂近世所罕覯者。
乃公之心猶歉然也,公之言曰:吾一子亡,而千百人之命以全,吾何憾焉!所可惜者,書無刊本,而人苦於謄寫之難,不可以行遠,遂發願創刻是書,捐貲而付梓人。於是書之傳益廣,其活人也益多,而公之德亦益以無窮矣。嗚呼!醫豈可輕言哉?苟非體天地好生之心,數十年沉潛於茲,鮮有臻其奧者。
如編中所論傷寒溫病之殊,與其治法之必不可混,皆鑿鑿不易,發前人所未發。人命至重也,一藥之投,失之毫釐,繆以千里,呼吸之間,生死遂判,片時偶誤,雖悔何追。世之人得是編而遵之,又取而融會貫通之,以無負我孫公之意,則咸登壽域可也。為醫者其慎寶之哉!
乾隆四十九年歲次甲辰桂月平陰朱續孜敬跋
白話文:
從黃帝創立醫學開始,人民的生命就掌握在醫生的手裡。那些全心投入、深入研究醫學的,如古代被稱讚的扁鵲等,他們能讓病人立即康復,讓危急的人立即安定,這豈不是令人感到滿意無憾。
然而,現今的醫生,讓我感到害怕。早上學了點醫書,晚上就自誇能醫治疾病,對於藥性的瞭解還不夠深入,脈象的道理還未能充分理解,虛實寒熱的調補和瀉下,以及應對的方法,也尚未透徹瞭解,只盜用表面知識,堅持己見且不知變通,最終使得病情輕者加重,病情重者陷入危險,這真是令人悲痛啊!
我在辛丑年的秋天,到江南做官,恰巧大都的孫公也在這裡任職,因此得以與他交往。他的為人,急人之急,助人之困,喜好善行,樂於義舉,光明磊落,有著古代君子的風範。
甲辰年的夏天,他的第三個兒子不幸感染瘟疫,找了幾十位醫生,卻沒有人能診斷出這是什麼病。最後,得到慄山楊先生的《寒溫條辨》,才明白之前的誤診,但病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之後,孫公家中再有人患病,他就詳細研讀這本書,按照書中的方法治療家人,全都立即痊癒。
當時,金陵地區染上這種病的人很多,孫公憐憫他們,說:「不能只有我的家人能痊癒。」於是,他在大街上張貼告示,讓病人都來取藥。孫公在工作之餘,親自詢問病人的症狀,根據病症給予藥物,無論費用多少,無論有多勞累,他都不計較,不收取任何報酬,不接受感謝。人們紛紛來到他家門口,歡聲笑語充滿道路。依靠孫公而存活下來的金陵城內外的人,多得數不勝數。我曾經認為,善良的心可以抵擋惡劣的天氣,但如果沒有這本書,這種疾病就無法治療;即使有這本書,如果不廣泛地施行救助,那麼孤獨貧困而染上這種病的人,還是無法得到治療。孫公以仁慈的心為基礎,盡力捐獻他的年俸,拯救在危急中的人們,他的恩惠並非為了自己的名聲,這真是近代罕見的。
然而,孫公心裡仍有遺憾。他說:「雖然失去了一個兒子,但救活了成千上百的人,我有何遺憾呢?可惜的是,這本書沒有印刷版,人們抄寫起來很困難,無法傳播到遠方,所以我決定出版這本書,捐錢給出版社。」於是,這本書的傳播更加廣泛,救活的人越來越多,孫公的功德也因此無窮無盡。
唉!醫學豈是可以輕易談論的?如果不是懷有天地愛護生命的態度,並在這個領域深耕數十年,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高深的境界。就像書中討論的傷寒和溫病的不同,以及其治療方法絕對不能混淆,這些都是明確且不可改變的,發掘了前人未曾提及的內容。人的生命是至關重要的,一旦用錯藥,哪怕只是差之毫釐,也會失之千里,生死就在呼吸之間,一旦短暫的錯誤,即使後悔也無法挽回。如果世人得到這本書並且遵循它,再進一步理解和運用,以不辜負我孫公的意圖,那麼人人都可以健康長壽。醫生們,你們要慎重對待這本書啊!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年桂花月,平陰的朱續孜恭敬地寫下了這篇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