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二 (14)
卷二 (14)
1. 舌白苔,黃苔,黑苔
蓋頭汗有生死之分,須詳辨之。(按:脈細者,應是脈沉細者,觀下文脈沉亦在裡也之亦字自知,當補之。脈雖沉緊之緊字,當是細字,若是緊字,與上下文義不屬,當改之。
手足心腋下汗
凡潮熱手足濈濈汗出,為陽明胃實也。腋下濈濈汗出,為兼少陽膽實也。在傷寒大柴胡湯,在溫病增損大柴胡湯。若大便秘硬者,在傷寒大柴胡湯加芒硝,在溫病加味六一順氣湯。若手足心濈濈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此有燥糞,為熱聚於胃也。在傷寒調胃承氣湯,在溫病加味涼膈散。
《傷寒論》曰:陽明病,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心濈濈汗出,此欲作痼瘕。大便必初硬後溏,胃中虛,水穀不別故也。痼瘕者,寒氣結而為積也,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或理中湯加木香、檳榔,不可下也。若額上及手背濈濈冷汗出者,此屬陰證傷寒,通脈四逆湯溫之。
此皆不可不辨也。
結胸痞氣
《傷寒論》曰: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里作結胸。謂表證當汗也,而醫反下之,則外邪乘虛內陷結於心膈,乃為結胸也。《傷寒論》曰:太陽病,脈浮動數,(浮則為風,動則為痛,數則為熱。
——眉批)頭痛發熱,微盜汗出,反惡寒者,表未解也,而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梔子豉湯主之。又曰: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又曰:傷寒嘔而發熱,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其柴胡證仍在者,復與小柴胡湯,必蒸蒸振汗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又曰:傷寒六七日,結胸實熱,脈沉而緊,心下硬痛者,大陷胸湯主之。又曰:結胸無大熱,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活人》云:宜逐其水,小半夏茯苓湯,小柴胡湯去棗加牡蠣亦可。)又曰: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又曰:病應汗解,反以冷水噀之,或灌之,其熱被卻不出,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與五苓散。
寒實結胸,(寒飲結於胸中。)無熱證者,與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崔行功曰:傷寒誤下,結胸欲絕,心胸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湯。恐不得瘥,此下後虛逆,氣已不理,當以枳實理中丸,先理其氣,次療諸疾,古今用之如神。且誤下之初,未成結胸者,急宜頻服理中湯加枳殼、桔梗,自得解散,更不作結胸也。
又有衄血不盡,血結胸中,手不可近,漱水不欲咽,身熱喜忘如狂,腹脅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犀角地黃湯加大黃主之。婦人血結胸脅,揉而痛,不可撫近,海蛤散主之。凡結胸,脈沉緊、沉滑,沉實,或數大有力者,乃可攻之。若脈微沉細,手足冷者,為難治。若欲救之,宜四逆湯。
白話文:
舌白苔、黃苔、黑苔
頭部出汗,有生死攸關的區別,必須仔細辨別。脈搏細弱者,應是指脈象沉細,需補益治療。脈搏雖然沉緊,但「緊」字應當是「細」字的誤記,若是「緊」字,與上下文意思不符,應當更改。
手足心、腋下出汗
凡是潮熱,手腳大量出汗,是陽明胃實證。腋下大量出汗,是兼夾少陽膽實證。傷寒用大柴胡湯,溫病用增損大柴胡湯。如果大便秘結,傷寒加芒硝於大柴胡湯,溫病則加味六一順氣湯。如果手足心大量出汗,大便困難且神志不清,這是燥屎,熱邪聚集於胃部。傷寒用調胃承氣湯,溫病用加味涼膈散。
《傷寒論》說:陽明病,因受寒不能進食,小便不利,手足心大量出汗,這將要發展成痼疾。大便必先硬後溏,這是胃中虛弱,水谷不能分別的緣故。痼疾是指寒邪凝聚而成的積聚,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或理中湯加木香、檳榔,不可攻下。如果額頭及手背大量出冷汗,這是陰證傷寒,用通脈四逆湯溫陽。
這些都不可不辨別。
結胸痞氣
《傷寒論》說:疾病發病在陽分,卻用下法治療,熱邪入裡形成結胸。意思是表證應該發汗,卻反用下法,則外邪乘虛而入,阻滯於心膈,就形成了結胸。《傷寒論》說:太陽病,脈浮動數(浮脈為風證,動脈為痛證,數脈為熱證),頭痛發熱,輕微盜汗,卻惡寒,這是表邪未解,卻反用下法,脈象由浮動數變為遲緩,膈下拒按疼痛,胃中空虛,邪氣犯膈,氣短煩躁,心中懊惱,陽氣內陷,心下堅硬,就是結胸,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沒有結胸,只有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汗液自頸部而回,小便不利,身體一定發黃,用梔子豉湯治療。又說:太陽病,大量發汗後又用下法治療,不大便,舌苔乾燥口渴,午後潮熱,從心下到小腹堅滿疼痛,不能觸摸,用大陷胸湯治療。
又說:傷寒嘔吐發熱,柴胡證俱全,卻用其他藥物攻下,柴胡證仍然存在,再用小柴胡湯,一定會微微出汗而痊癒。如果心下滿悶堅硬疼痛,這是結胸,用大陷胸湯治療。又說:傷寒病五六七天,結胸實熱,脈象沉而緊,心下堅硬疼痛,用大陷胸湯治療。又說:結胸沒有明顯發熱,這是水液停積在胸脅,只有頭部出汗,用大陷胸湯治療。
(《活人》說:應該利水,用小半夏茯苓湯,小柴胡湯去大棗加牡蠣也可。)又說:小結胸病,在心下,按之則痛,脈象浮滑,用小陷胸湯治療。又說:疾病應該用汗法治療,卻反用冷水噴灑或灌服,熱邪被遏制而不能發散,病情更加嚴重煩躁,皮膚起粟粒狀小疙瘩,想喝水,卻不渴,服用文蛤散。如果沒有好轉,用五苓散。
寒邪實證結胸(寒飲停積於胸中),沒有熱證,用小陷胸湯,白散也可服用。崔行功說:傷寒誤用下法,結胸危急,心胸部隆起,手不能靠近,用大陷胸湯。恐怕不能痊癒,這是下法之後虛逆,氣機已經紊亂,應該用枳實理中丸,先調理氣機,再治療其他疾病,古今應用如神。而且誤用下法之初,尚未形成結胸,應該頻服理中湯加枳殼、桔梗,就能自行消散,不再形成結胸。
還有鼻出血不止,血液停積在胸中,手不能靠近,漱口水不想吞咽,身體發熱,神志恍惚如狂,腹部脅肋脹滿,大便黑,小便通暢,用犀角地黃湯加大黃治療。婦女血瘀結於胸脅,按揉則痛,不能觸摸靠近,用海蛤散治療。凡是結胸,脈象沉緊、沉滑、沉實,或者數大有力,才可以攻治。如果脈象微弱沉細,手足冰冷,是難以治療的。如果想要搶救,應該用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