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婦女傷寒溫病

婦女六經治例,與男子無異,但多兼經候,調治為難。經行之際,用藥必和中兼調血為主。如傷寒自氣分傳入血分,表證居多,用生地四物湯合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小柴胡湯之類,隨證消息之。如溫病由血分發出氣分,里證居多,用神解散、小清涼散、升降散、增損雙解散之類,隨證消息之。至於傷寒傳裡熱證治法,與溫病雖異而大略同,否則邪傷衝任而為熱入血室矣。

若胎前產後又當別論。此亦大概言之,神明則存乎人耳。

白話文:

婦女的六經辨證治療

女性的六經病症治療原則與男性相似,但女性常伴隨經期,因此調治較為複雜。在女性經期時用藥,以調和氣血、補血為主。

外感病

若外感寒邪從氣分傳入血分,多有表證,可使用生地四物湯合用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小柴胡湯等方劑,根據症狀調整用藥。

內傷病

若溫病由血分傳入氣分,多有裡證,可使用神解散、小清涼散、升降散、增損雙解散等方劑,根據症狀調整用藥。

傷寒傳裡

傷寒傳入裡證的治療方法與溫病不同,但大體上相似。若邪氣侵襲衝任二脈,導致熱邪進入血室,則需要使用其他治療方法。

2. 熱入血室

沖為血海,即血室也,衝脈得熱,血必妄行。在男子則下血譫語,在婦人則月水適來。惟陽明病下血譫語,兼男子言,不僅謂婦人也。但以婦人經氣所虛,邪得乘虛而入,故病熱入血室為多。然婦人熱入血室,有須治而愈者,有不須治而愈者。如《傷寒論》曰: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冷,(邪氣內陷,表證罷也。)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又曰: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二者是須治而愈者也。又曰: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此不須治而愈者也。

白話文:

衝脈是血海,也就是血的儲存之所。衝脈受到熱邪侵襲,血就會異常運行。在男性身上會導致下血和胡言亂語,在女性身上則會導致月經失調。

只有陽明經病才會在下血和胡言亂語時,同時提到男性,並不只針對女性。但因為女性經氣虛弱,邪氣容易趁虛而入,所以熱邪進入血室的發病情況較多。

不過,女性熱入血室的情況,有需要治療才能痊癒的,也有不需要治療就能痊癒的。例如《傷寒論》中提到:「女性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過七八天後,熱退而脈搏遲緩、身體冰冷(邪氣內陷,表證消失)。胸脅以下部位感到脹滿,好像結胸一樣,而且胡言亂語的,這種情況是熱入血室,應該刺血於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瀉血治療。」

《傷寒論》又提到:「女性中風七八天,接著出現寒熱,發作有一定的時間,經水才剛斷的,這種情況是熱入血室。血一定凝結,所以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有一定的時間,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以上兩種情況是需要治療才能痊癒的。

《傷寒論》還提到:「女性傷寒發熱,經水適來,白天頭腦清楚,晚上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一樣的,這種情況是熱入血室。這種情況沒有侵犯到胃氣、上焦兩部分,一定會自行痊癒。」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治療就能痊癒的。

夫胸脅滿如結胸,譫語,此言適來即斷,是邪氣留結於胸脅而不去,血結在裡為實證,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不善刺者,以小柴胡湯加梔子、丹皮、歸尾、桃仁、紅花、益母草、穿山甲以消之。如熱盛神昏,但頭汗者,加酒大黃微利之,以有瘀血,故頭汗出也。寒熱如瘧,發作有時,此言經行未盡而適斷,雖有結血未為全實,以小柴胡湯加丹皮、梔子、生、地、歸尾、益母草以清之,(胃不甚虛者,二證並去人參。)二者既有留邪,必須治之可也。

白話文:

如果胸悶脅脹像患了結胸病,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這是在前一次發病後隨即中止了。現在邪氣停滯在胸脅間而不散開,如果血凝固在體內形成實證,一定要刺破期門穴,根據具體情況放出體液。如果不會刺穴,可用小柴胡湯加入梔子、丹皮、歸尾、桃仁、紅花、益母草、穿山甲來化解。如果熱證嚴重,導致神志昏迷,但只有頭部出汗,再加上含有酒的大黃來輕微瀉利,因為有瘀血,所以頭部會出汗。寒熱交替發作,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有規律。這是說經脈循環未完成而突然中止,雖然有凝血但還沒形成真正的實證。對此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丹皮、梔子、生地、歸尾、益母草來治療(如果胃氣不是很虛弱,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去掉人參)。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邪氣滯留,必須治療才能痊癒。

在溫病,並宜增損大柴胡湯加歸尾、桃仁、穿山甲。若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瞭,夜則譫語,此則經水既來而不斷,里無留滯之邪,故晝日明瞭,但暮夜則譫語。俟經盡熱隨血散自愈,不可刺期門犯胃氣,及用柴胡犯上二焦也。在溫病亦宜小柴胡湯去人參,加陳皮、丹皮、梔子、黃連、益母草以清其熱。

又婦人傷寒,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太陽標病,少陰本病,經水適斷,桂枝加附子紅花湯。又婦人傷寒,汗解表除,熱入血室,擾其榮血,經水過多,不受補益,宜芍藥甘草湯和之。

白話文:

溫病

宜使用「增損大柴胡湯」,並加入當歸尾、桃仁和穿山甲。如果發燒與經水適逢同時出現,白天神智清醒,晚上則出現胡言亂語,表示經水雖然來了但沒有停止,體內沒有留滯的邪氣,所以白天神智清醒,但到了傍晚夜裡就會胡言亂語。等到經水結束,發熱也會隨著經血散去而自行痊癒。不可刺激期門穴,以免損害胃氣,也不宜使用柴胡來損害上二焦。溫病也宜使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入陳皮、丹皮、梔子、黃連和益母草,以清熱。

婦女傷寒

如果表虛自汗,身體發冷,四肢拘急,脈搏沉而緩,表示太陽經是標證,少陰經是本證,經水剛斷。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紅花湯」。如果汗出後表證解除,但熱氣進入血室,擾亂榮血,經水過多,不接受補益,宜使用「芍藥甘草湯」來調和。

3. 妊娠

妊娠,傷寒溫病六經治例皆同,但要保胎為主。傷寒外感風寒,表證居多,宜汗、宜解、宜和,不過麻黃、桂枝、葛根、小柴胡等湯,合四物湯隨證治之自愈。溫病內蘊邪熱,里證居多,不可發汗,急用護胎之法。井底泥塗臍至關元,干再易之,或以青黛、伏龍肝為末,水調塗之。

若大熱乾嘔,錯語呻吟,增損三黃石膏湯、清化湯。若熱甚躁急,胎動不安,必須下之,慎勿惑於參朮安胎之說,奪其裡熱,庶免胎墜。蓋邪火壅鬱,胎自不安,轉氣傳血,胎胞何賴?酌用升降散、增損雙解散、加味涼膈散,或去芒硝,以逐去其邪,則焰熇頓為清涼,氣回而胎自固,反見硝、黃為安胎之聖藥,歷治歷效,子母俱安。(至情至理,屢經屢驗。

白話文:

懷孕時,治療傷寒和溫病的六經治法都相同,但重點是要保胎。傷寒由外感風寒所致,多見表證,宜發汗、宜解表、宜和解,可以使用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小柴胡湯等,合用四物湯根據證狀治療即可。溫病由內部蘊藏邪熱所致,多見裡證,不可發汗,需急用護胎之法。將井底泥塗抹於臍部至關元穴,乾了再換。或者將青黛、伏龍肝研成細粉,加水調和後塗抹。

若有嚴重乾嘔、胡言亂語、呻吟等症狀,可以使用增損三黃石膏湯、清化湯。若熱象明顯、躁動不安、胎動不安,必須使用瀉法,不要輕信用人參、朮藥安胎的說法,以免助長裡熱,導致胎墮。因為邪火旺盛,胎兒自然不安,氣血運行受阻,胎兒如何能安?酌情使用升降散、增損雙解散、加味涼膈散等,或去掉芒硝,以祛除邪熱。這樣一來,熱象就會得到緩解,氣血回歸,胎兒自然安穩,硝、黃反而成為安胎的良藥,臨牀上屢試不爽,母子皆安。(此法情理兼備,經過多次驗證。

——眉批)若治之不早,以致腹痛如椎,腰痛如折,服藥已無及矣。古人所以有懸鐘之喻,梁腐而鍾未有不落者。在裡證,溫病與傷寒治法大略同。或曰孕婦而投硝、黃,設邪熱未逐,胎氣先損,當如之何?余曰不然。結糞瘀邪,腸胃中事也;胎附於脊,腸胃之外,子宮內事也。

大黃直入腸胃,鬱結一通,胎得舒養,是興利除害於頃刻之間,何慮之有?《內經》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正此之謂。(此段議論,足開後人茅塞矣。——眉批)但毒藥治病,衰去七八,餘邪自散,幸勿過劑。凡妊娠若有四損者,不可以常法正治,當從其損而調之。產後同法,非其損而誤補必危。

(芒硝有化胎之說,不可輕投。若至燥實,非此不可解救,有病當之,全無妨礙,不必去也。)

白話文:

如果病情拖延不治,導致腹痛劇烈如被椎擊,腰痛難忍如折斷般,即使服用藥物也無濟於事。古人用懸鐘比喻疾病,梁柱腐朽,鐘聲終究會墜落,道理相同。內證方面,溫病和傷寒的治療方法大致相同。有人可能會說,孕婦服用硝石、黃連,如果邪熱未除,胎氣先受損,該怎麼辦?我說不是這樣的。結糞瘀邪是腸胃中的問題,胎兒附著於脊椎,在腸胃之外、子宮之內,是不同的部位。大黃直達腸胃,疏通鬱結,胎兒得到滋養,可以在瞬間去除有害物質,有何擔憂呢?《內經》說:有原因就不會死亡,沒有原因也不會死亡,正是這個道理。然而,毒藥治病,藥效衰退七分八分後,餘邪會自行散去,要謹慎用藥,不可過量。凡是懷孕期間有四損者,不能用常規方法治療,應該根據其損傷進行調理。產後也一樣,不能因為不了解其損傷而錯誤地補救,否則會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