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咽痛

凡傷寒咽痛有多般,務宜詳辨,不可一例以為熱也。太陽病誤下,脈若浮緊,必咽痛,此熱邪仍在上膈也,小建中湯加桔梗。誤汗亡陽漏風而咽痛,此陽虛而陰氣上乘也,乾薑附子湯。陽明病六七日不大便,熱蒸頭痛而咽痛者,調胃承氣湯。熱傳少陰而咽痛者,以其經上循喉嚨故也,脈必數而有力,證必燥渴引飲,小便秘澀短赤,急當下奪以泄其熱也,大承氣湯。少陰咽痛,四逆,瀉利下重者,四逆散加薤白、桔梗。

少陰病一二日,咽痛者,與甘草桔梗湯即瘥。此湯為陰陽通用之劑。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脈微欲絕,面赤咽痛,此陰盛格陽也,通脈四逆湯加桔梗。有直中陰經而咽喉驟痛,不腫不渴,始病無發熱頭痛,脈來沉緊而細,或疾數無倫,或嘔吐清水,或瀉利清穀,或燥極悶亂,渴不能飲,此寒氣客於少陰之經,虛陽上逆之候,附子湯、乾薑附子湯加人參急溫之,或可救療。大抵陽邪上逆而咽痛,宜甘寒以解其熱;陰寒邪塞而咽痛,宜辛溫以解其結,此大較也。

若夫腎氣本虛,龍火勢盛,必挾痰飲於上而腫痛閉塞也,當砭破出血,湧泄痰涎,後用六味地黃丸料加牛膝、麥冬、五味子頻服。又有真陰虧損,腎水枯涸,陰寒直中而咽痛者,附子理陰煎大劑濃煎飲之。

若溫病怫鬱中焦,流布上下,即見少陰經口燥舌乾,咽喉腫痛不利之證,以其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也,增損雙解散加元參、牛蒡子,或增損普濟消毒飲倍桔梗加荊芥穗,升降散尤為對證之藥。

白話文:

[咽痛]

凡是因為感冒導致的咽痛有許多種類,必須詳細辨識,不可以一律認為是火熱所致。如因太陽病被誤用下法,脈象呈現浮緊,必然會引起咽痛,這是因為熱邪仍停留在上膈,可以使用小建中湯再加桔梗來治療。如果因為誤汗導致陽氣流失和風邪入侵而引起的咽痛,這是由於陽虛而陰氣上行造成的,可用乾薑附子湯來治療。陽明病在六七天內沒有排便,頭痛且伴有咽痛,是因為熱氣蒸騰所導致的,應使用調胃承氣湯。熱邪傳入少陰經而引起的咽痛,是因為該經脈循環到喉嚨部位,脈搏一定會快速有力,症狀一定會出現乾燥口渴想喝水,小便困難且顏色偏紅,此時應立即使用大承氣湯來清除熱邪。

少陰病在一兩天內出現咽痛,可服用甘草桔梗湯,通常可以迅速緩解。此湯對於陰陽兩種病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少陰病患者如果出現拉肚子、排泄物像穀物一樣,體內寒冷但體表發熱,脈搏微弱幾乎停止,臉色紅潤且咽痛,這是由於陰氣過盛導致的,可以使用通脈四逆湯加上桔梗。也有直接感染陰經導致的咽喉劇烈疼痛,沒有腫脹也不口渴,剛開始時並未出現發燒或頭痛,脈搏呈現沉緊且細微,或者極快毫無規律,可能伴有嘔吐清水、拉肚子、極度乾燥感到煩躁,口渴卻無法喝水,這是因為寒氣進入少陰經脈,虛弱的陽氣向上逆行,可以使用附子湯、乾薑附子湯加上人參來快速溫暖身體,或許能有所幫助。

大體而言,由陽性邪氣上行引起的咽痛,應使用甘寒藥物來清熱;由陰寒邪氣堵塞引起的咽痛,則應使用辛溫藥物來解開堵塞,這是一般原則。

若是腎氣本來就虛弱,龍火勢力旺盛,必然會挾帶痰飲在上方導致腫痛和閉塞,應先進行針灸放血,然後服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牛膝、麥冬、五味子,頻繁服用。還有真正陰氣虧損,腎臟水分枯竭,陰寒直接影響而導致的咽痛,可以使用附子理陰煎大劑量濃煎來飲用。

如果是溫病導致中焦鬱悶,流佈全身,就可能出現少陰經的口腔乾燥、舌頭乾澀,咽喉腫痛難以吞嚥等症狀,這是因為該經脈貫穿腎臟連接肺部,並影響舌頭的根部,可以使用增損雙解散加上元參、牛蒡子,或者增損普濟消毒飲加倍使用桔梗再加荊芥穗,升降散尤其適合這種症狀。

2.

凡傷寒發渴,或因熱耗津液,或因汗下太過,當分六經而治。太陽熱在表不渴,若熱入膀胱之本,脈浮數,小便不利,微熱發渴者,五苓散,切不可與白虎湯。陽明病脈長,標熱不惡寒,無汗而渴者,葛根湯加黃芩、知母,減麻黃二錢。若陽明熱傳胃中,本熱惡熱,濈濈汗出而渴,脈洪大而數者,白虎湯,切不可與五苓散。

若陽明本熱內實,或蒸蒸而熱,潮熱煩渴,口燥咽乾,大便實者,調胃承氣湯,或大柴胡湯。少陽脈弦數,口苦咽乾,發熱而渴,及心煩喜嘔而渴,或往來寒熱而渴,並宜小柴胡湯去半夏加陳皮、知母、麥冬、天花粉。太陰自利則不渴,惟少陰則口渴飲水也。小便色白者此下虛有寒也,脈沉,附子湯。

厥陰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以其傳經盡,欲飲水為欲愈之候也。若身寒厥逆,脈滑而口渴者,此里有熱也,白虎加人參湯。凡陰證,煩躁口渴不能飲水,此虛陽上迫而為假熱,脈沉足冷者,四逆湯加人尿、豬膽汁冷飲之。若溫病一發即煩渴引飲,以鬱熱自內而達外也。故《直格》曰:身熱為熱在表,引飲為熱在裡。

溫病本末身冷不渴,小便不赤,脈不洪數者,未之有也。輕則白虎湯加白殭蠶、蟬蛻、天花粉,重則增損三黃石膏湯加大黃。凡病忽欲飲水者為欲愈。蓋腸胃燥,不能散邪,得水則和其胃氣,汗出而解。若不與水則乾燥無由作汗,遂至悶亂也。(傷寒溫病,大渴欲飲涼水,而世醫禁用,不解何故。

——眉批)但當察邪熱之輕重,寧少與之。若熱少與多,不能滲化,則停蓄為支結,喘嘔下利,腫滿等證。《要訣》曰:亦有下利清穀,純是陰證,而反見渴者,此陰在下格陽於上,兼因瀉泄,津液既去,枯燥而渴,雖引飲自少,而常喜溫,不可投寒劑,宜理中湯加附子、四逆湯加人參以溫之。景岳曰:水為天一之精,涼能解熱,甘可助陰,非苦寒傷氣者之比。

(景岳此論發前人所未發,每見鄉曲人害溫病,飲涼水而汗出熱退,此即助陰解熱之義也,此即裡熱清而表邪自解之義也。——眉批)如陽虛無火者,其不宜水無待言也。其有陰虛火旺者,元氣既衰,精血又涸,則津液枯燥,多見鼻乾唇裂,舌苔黑色,二便閉結,使非借天一之精,何以濟燃眉之急。故先以冰水解其標,繼以甘溫壯水之劑培其本,水藥並進,無不可也。

其有內真寒而外假熱,陰盛格陽之證,察其元氣,非甘溫大補則不足以挽回,察其喉舌,則些小辛熱又不可以近口。有如是者,但將甘溫大補之劑煎成湯液,用冷水浸冷飲之,此以假冷之味解上焦之假熱,而以真熱之性復下焦之真陽,是非用水而實亦用水之意,《內經》所云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是也。(韓𢘅所謂真對真、假對假者此也。

——眉批)

白話文:

標題:[口渴]

內容: 凡是因感冒發熱而感到口渴,可能是因爲熱邪消耗了體內的津液,或是因爲出汗或瀉下過度,應當按照六經辨證施治。

太陽經熱邪在表,一般不會口渴。但如果熱邪深入膀胱,脈搏浮數,小便不通暢,輕微發熱並感到口渴時,應服用五苓散,絕不能給白虎湯。

陽明經疾病脈象長,標示着體內有熱而不怕冷,無汗而感到口渴的,可以使用葛根湯加上黃芩、知母,並減少兩錢麻黃。如果陽明經的熱邪傳入胃中,本就有熱邪而更怕熱,持續出汗並感到口渴,脈象洪大且數,應使用白虎湯,絕不能給五苓散。

如果陽明經熱邪內實,或者持續發熱,潮熱煩渴,口乾舌燥,大便乾燥,可使用調胃承氣湯或大柴胡湯。少陽經脈搏弦數,口苦咽乾,發熱並感到口渴,以及心煩喜嘔並感到口渴,或出現往來寒熱並口渴的情況,都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上陳皮、知母、麥冬、天花粉。

太陰經自利則不會口渴,只有少陰經纔會口渴飲水。小便顏色發白,這表明下焦虛寒,脈象沉,應使用附子湯。

厥陰經口渴想喝水的,少量多次給予,會有所改善。這是因爲傳遍各經後,想喝水是快要恢復的徵兆。如果身體寒冷,四肢厥逆,脈象滑而口渴,這是裏有熱邪,應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所有陰證,煩躁口渴卻無法喝水,這是虛陽上迫形成假熱,脈象沉且腳冷,應使用四逆湯加人尿、豬膽汁冷飲。

如果溫病一發病就感到煩躁口渴想喝水,是因爲鬱熱自內向外散發。因此《直格》說:身體發熱表示熱邪在表,想要喝水錶示熱邪在裏。

溫病從頭到尾,身體冰冷不口渴,小便不紅,脈象不洪大且數,這種情況是沒有的。病情輕則使用白虎湯加白殭蠶、蟬蛻、天花粉,病情重則使用增損三黃石膏湯加大黃。

任何疾病突然想喝水,都是快要恢復的跡象。因爲腸胃乾燥,無法驅散邪氣,得到水分就能調和胃氣,出汗而解。如果不給水喝,則乾燥無法產生汗水,最終導致不適混亂。

對於傷寒和溫病,極度口渴想喝涼水,但有些醫生禁止使用,不明白原因何在。但應觀察邪熱的輕重,寧可少量給予。如果熱邪較少而給予太多,不能滲透轉化,就會停滯形成腫脹、喘息、嘔吐、下利、腫脹等症狀。

《要訣》說:也有下利清谷,純粹是陰證,反而出現口渴的,這是陰在下而陽被格於上,再加上腹瀉,津液已經流失,乾燥而口渴,雖然喝水不多,但喜歡溫暖,不能給予寒劑,應使用理中湯加附子、四逆湯加人參來溫補。

景嶽說:水是天一之精,涼能解熱,甘可助陰,不同於苦寒傷氣的藥物。

就像陽虛無火的人,他們不適合喝水,這是無需多言的。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來說,元氣已衰,精血又枯竭,那麼津液就會幹燥,常見鼻幹脣裂,舌苔黑色,二便閉結,如果不是藉助天一之精,如何解燃眉之急。所以先用冰水解其表面症狀,接着使用甘溫壯水的藥物調理根本,水藥並進,沒有不可行的。

對於內真寒而外假熱,陰盛格陽的症狀,觀察其元氣,非甘溫大補則不足以挽回,觀察其喉嚨舌頭,卻連一些辛辣的熱食都無法接近。在這種情況下,將甘溫大補的藥物煎成湯液,用冷水浸泡後飲用,這是以假冷的味道解決上焦的假熱,而以真熱的性質恢復下焦的真陽,這不是用水,但實際上也是用水的意思,《內經》所說的“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是這個道理。

(韓𢘅所謂的真對真、假對假,指的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