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一 (14)
卷一 (14)
1. 發表為第一關節辨
傷寒,冬月感冒風寒之常氣而發之病名也。溫病,四時觸受天地疵癘旱潦之雜氣而發之病名也。根源歧出,枝分派別,病態之異,判若霄壤。竊驗得凶厲大病,死生人在數日問者,盡屬溫病,而發於正傷寒者,未嘗多見。(溫病與傷寒異處,不厭重複言之,正是婆心懇切處,從此得解,是作書根本處。
——眉批)蕭萬輿《軒歧救正》曰,其值嚴冬得正傷寒者,二十年來,於千人中僅見兩人,故傷寒實非大病,而溫病方為大病也。從來傷寒諸籍,能辨溫病與傷寒之異治者,止見劉河間、玉安道兩公,而病原之所以異處,亦未道出汁漿。余宗其說而闡發之,著為《寒溫條辨》。
若論里證,或清或攻,或消或補,後一節治法,溫病與傷寒雖曰不同,亦無大異。唯初病解表前一節治法,大有大淵之別。(前一節治法大異,此論發前人未發之奇。——眉批)蓋傷寒感冒風寒之常氣,自外而傳於內,又在冬月,非辛溫之藥,何以開腠理而逐寒邪,此麻黃、桂枝、大青龍之所以可用也。
若溫病得於天地之雜氣,怫熱在裡,由內而達於外,(傷寒得於常氣,溫病得於雜氣,本又可《溫疫論》,王、劉亦未言及,論溫病無外感,而內之鬱熱自發,以補王、劉所未及。——眉批)故不惡寒而作渴,此內之鬱熱為重,外感為輕,兼有無外感,而內之鬱熱自發者,又多發在春夏,若用辛溫解表,是為抱薪投火,輕者必重,重者必死。惟用辛涼苦寒,如升降、雙解之劑,以開導其裡熱,裡熱除而表證自解矣。
亦有先見表證而後見里證者,(論溫病證有先見表而後見里者,以補王劉所未及。———眉批)蓋怫熱自內達外,熱鬱腠理之時,若不用辛涼解散,則熱邪不得外泄,遂還里而成可攻之證,非如傷寒從表而傳裡也。病之輕者,神解散、清化湯之類;病之重者,芳香飲、加味涼隔散之類。
如升降散、增損雙解散,尤為對證之藥。故傷寒不見里證,一發汗而外邪即解;溫病雖有表證,一發汗而內邪愈熾。此麻黃、桂枝、大青龍,後人用以治傷寒,未有不生者,用以治溫病,未有不死者。此前一節治法,所謂大有天淵之別也。(傷寒發汗,溫病不發汗,此著治法高出常格,異處即在此。
———眉批)舉世不醒,誤人甚眾,故特表而出之,以告天下之治溫病而等於傷寒者。又溫病要得主腦,譬如溫氣充心,心經透出邪火,橫行嫁禍,乘其暇隙虧損之處,現出無窮怪狀,令人無處下手,要其用藥,只在瀉心經之邪火為君,而餘邪自退。每見人有腎元素虛,或適逢淫欲,一值溫病暴發,邪陷下焦,氣道不施,以致便閉腹脹,至夜發熱,以導赤、五苓全然不效,一投升降、雙解面小便如注。
白話文:
[發表為第一關節辨]
傷寒,是指在冬天因感受風寒的正常氣候而引起的疾病。溫病,是指在一年四季因接觸到天地間不正常的、汙穢的、以及因旱災或水災等各種雜亂的氣候而引起的疾病。兩者的病源根本不同,分支派別也不同,病情的差異,就像天和地一樣明顯。我觀察到那些病情凶猛、可能在數日內就決定生死的大病,都屬於溫病,而由真正傷寒引起的這種情況,卻很少見。(溫病和傷寒的不同之處,我不厭其煩地重複說明,正是因為我用心良苦,如果能理解這些,這本書的根本宗旨就理解了。——眉批)蕭萬輿在《軒歧救正》中說,在嚴冬患上真正傷寒的人,二十年來,在一千個人中只見到兩例,所以傷寒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大病,而溫病才是大病。從前的傷寒書籍,能夠區分溫病和傷寒不同治療方法的,只有劉河間和玉安道兩位,但他們也沒有說清楚病因不同的原因。我遵循他們的說法並加以闡述,寫成了《寒溫條辨》這本書。
如果說到疾病的內在病證,無論是清熱、攻邪、消導、補益,這後面的治療方法,溫病和傷寒雖然說不同,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唯獨在疾病剛開始、還沒進入內臟之前,也就是解表的治療方法,有著天大的差別。(前面階段的治療方法差異很大,這個論點是前人沒有提出過的。——眉批)因為傷寒是感受了風寒的正常氣候,從體表傳入體內,又發生在冬天,不用辛溫的藥物,怎麼能打開毛孔、驅除寒邪呢?這就是為什麼可以使用麻黃、桂枝、大青龍湯的原因。
而溫病是接觸到天地間不正常的氣候,熱邪鬱積在體內,由內向外擴散。(傷寒是感受正常的氣候,溫病是感受不正常的氣候,這點在《溫疫論》中也可以找到,王、劉兩位也沒有提到,溫病不是外感,而是體內鬱積的熱邪自己發作,以此來補充王、劉沒有說到的地方。——眉批)所以溫病患者不會怕冷反而會口渴,這是因為體內的熱邪太嚴重,外感比較輕微,甚至還有的根本沒有外感,是體內鬱積的熱邪自己發作,而且大多發生在春夏季節,如果用辛溫的藥物來解表,就好像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病情輕的會加重,重的就會死亡。只能用辛涼苦寒的藥物,像是升降散、雙解散之類的藥劑,來疏導體內的熱邪,體內的熱邪解除了,表面的症狀自然也就解除了。
也有先出現表面症狀,然後才出現內在病證的(論述溫病有先出現表證,然後才出現里證的情況,以此來補充王、劉沒有提到的。——眉批),這是因為熱邪從體內向外擴散,熱邪鬱積在毛孔的時候,如果不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那麼熱邪就無法散發出去,就會回到體內變成可以攻下的病證,並不像傷寒一樣從體表傳入體內。病情輕微的,可以使用神解散、清化湯之類的藥方;病情嚴重的,可以使用芳香飲、加味涼隔散之類的藥方。
像升降散、增損雙解散這些藥方,尤其適合治療這種病症。所以傷寒不會出現內在的病證,只要發汗,體表的外邪就能解除;而溫病即使有表面的症狀,如果發汗,體內的熱邪就會更加旺盛。這就是為什麼麻黃、桂枝、大青龍這些藥方,後人用來治療傷寒,沒有治不好的,而用來治療溫病,沒有不死的。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兩個病在初期治療方法上,有著天大的差別。(傷寒要發汗,溫病不能發汗,這個治療方法比一般的治療方法高明很多,差異之處就在這裡。——眉批)世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誤導了很多人,所以特別提出來,告訴天下那些把治療溫病當作傷寒來治療的人。溫病的治療,關鍵是要抓住主導,就像體內溫熱之氣過盛,心經透出邪火,到處流竄,趁著身體虛弱的地方,呈現出各種奇怪的狀況,讓人無從下手。如果要用藥,關鍵是要以瀉心經的邪火為主,其他邪氣自然就會消退。經常看到有些人腎臟虛弱,或是在發生性行為之後,一旦遇到溫病就會突然爆發,邪氣下陷到下焦,氣機不暢,導致便秘、腹脹,到了晚上就發燒,用導赤散、五苓散等藥都完全沒有效果,只要一服用升降散、雙解散,小便就會像水一樣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