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溫病大頭六證辨

大頭者,天行疵癘之雜氣,人感受之,壅遏上焦,直犯清道,發之為大頭溫也。世皆謂風寒閉塞而成,是不知病之來歷者也。若頭巔腦後項下,及耳後赤腫者,此邪毒內蘊,發越於太陽也;鼻頞兩目,並額上面部,焮赤而腫者,此邪毒內蘊,發越於陽明也;耳上下前後,並頭角赤腫者,此邪毒內蘊,發越於少陽也。其與喉痹項腫,頸筋脹大,俗名蛤蟆溫,正《經》論所云清邪中上焦是也。

如絞腸溫吐瀉湫痛,軟腳溫骨痿足重,正《經》論所云濁邪中下焦是也。如瓜瓤溫胸高嘔血,疙瘩溫紅腫發塊,正《經》論所云陰中於邪是也。古方用白殭蠶二兩酒炒,全蟬蛻一兩,廣薑黃去皮三錢,川大黃生,四兩,為末,以冷黃酒一盅,蜜五錢,調服三錢,六證並主之。能吐能下,或下後汗出,有升清降濁之義,因名升降散,較普濟消毒飲為尤勝。

(外用馬齒莧,入麥曲並醋少許,搗,敷腫硬處甚妙。)夫此六證,乃溫病之中最重且凶者,正傷寒無此證候,故特揭出言之,其餘大概相若。七十餘條,俱從傷寒內辨而治之,正以明溫病之所以異於傷寒也,正以明傷寒方之不可以治溫病也。知此則不至誤傷人命耳。(引證確切,鐵案不移,長沙亦應三肯其首。

晉後名家林立,方書充棟,未見有發明溫病至此者,妙在仍從《傷寒論)中看出,見得真,放得倒。——眉批)

喻氏曰:叔和每序傷寒,必插入異氣,欲鳴己得也。及序異氣,則借意《難經》,自作聰明,漫擬四溫,疑鬼疑神,駸成妖妄。世醫每奉叔和序例如箴銘,一字不敢辨別,故有晉以後之談溫者,皆偽學也。慄山獨取經論平脈篇一段,定為溫病所從出之原,條分縷析,別顯明微,辨礙與傷寒各為一家,豪無矇混,不為叔和惑煽,直可追宗長沙矣。(畏齋先生識。)

白話文:

[溫病大頭六證辨]

大頭症狀是由於一種混雜的病毒引起,人一旦感染,會阻塞上半身的循環,直接侵犯到呼吸系統,進而導致大頭溫病。人們通常認為這是風寒閉塞所致,但這其實是對疾病源頭的誤解。如果頭頂、腦後、頸部以及耳後出現紅腫,這表示毒素在體內積聚,並在太陽經脈中爆發;若鼻子、眼眶、額頭和臉部紅腫,則顯示毒素在體內積聚,在陽明經脈中爆發;若耳部上下前後和頭側紅腫,則顯示毒素在體內積聚,在少陽經脈中爆發。

這些病症與咽喉炎、頸部腫脹、頸部肌肉腫大,也就是俗稱的蛤蟆溫,正符合經典中所描述的清邪影響上半身的情況。

像絞腸溫的嘔吐腹瀉劇烈疼痛,軟腳溫的骨頭疲弱、腳步沉重,正是經典中所描述的濁邪影響下半身的情況。瓜瓤溫的胸部隆起、嘔血,疙瘩溫的紅腫結節,正符合經典中所描述的邪氣影響陰部的情況。

古方用二兩酒炒白殭蠶,一兩全蟬蛻,去皮薑黃三錢,生川大黃四兩,研磨成粉,用一盅冷黃酒和五錢蜂蜜調和,每次服用三錢,六種病症都適用。它既能催吐也能排便,或是排便後出汗,具有提升清氣,降低濁氣的作用,因此被命名為升降散,比普濟消毒飲更優秀。

(外用馬齒莧,加入麥曲和少量醋,搗碎,敷在腫脹部位效果很好。)

這六種病症,是溫病中最嚴重且兇險的,真正的傷寒並無這些症狀,所以特別提出來講述,其他的病症大致類似。七十多條治療原則,都是從傷寒內部辨別並治療,這正是為了說明溫病與傷寒的不同,也說明瞭傷寒的藥方不能用於治療溫病。瞭解這一點,就不會誤傷人命。

晉朝後的名醫如林立,藥方滿屋,但沒有人能像這樣深入理解溫病,奇妙的是,他仍然從《傷寒論》中看出端倪,看透本質,放下偏見。喻氏說:叔和每次描述傷寒,都會插入異常氣象,想要突出自己的發現。當描述異常氣象時,他會借用《難經》的觀點,自以為聰明,隨意猜測四種溫病,充滿疑慮和神祕感,漸漸變得荒謬。世間的醫生總是奉叔和的序言為聖經,不敢對任何一個字提出質疑,因此晉朝後的溫病討論,都是偽科學。慄山只取《傷寒論》中的平脈篇一段,確定為溫病的起源,條理分明,細緻分析,清楚地揭示出溫病與傷寒的不同,毫無混淆,不會被叔和的誤導所迷惑,他的理論可以直接追溯到長沙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