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六 (2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3)

1. 消劑類

縮砂仁,味辛溫,氣香竄。入肺、脾、胃、大小腸、膀胱、腎。補肺益腎,和胃醒脾,行氣消食,醒酒逐寒,祛痰嗽逆咳立止,療霍亂大除惡心,消脹滿安氣滯之胎,(同枳殼服。)卻腹疼,驅臟寒之瀉,(同乾薑、五味服。)治瀉痢嘔吐膈噎,散咽喉口齒浮熱。欲其溫散薑汁炒研。益智、人參為使,入脾、胃;白蔻、檀香為使,入肺;茯苓、黃柏為使,入膀胱、腎;赤石脂為使,入大小腸。總之,砂仁為行散之藥,故能引入七經。性溫而不傷於熱,行氣而不傷於克,尤為太陰脾之要藥。(常嚼最妙。)《尊生書》曰:漫言水穀消融,且化骨鯁銅鐵,因收入消劑。(安胎散治跌墜損傷。凡因所觸,致胎不安,痛不可忍者,砂仁炒熟,去皮為末,溫酒調服二錢,覺腹內胎動極熱則安矣。又方:砂仁、威靈仙、砂糖,醋煎服,治諸骨鯁。)

沉香(忌火。),味苦辛,氣溫,可升可降,有陽有陰。其性緩,故抑陰扶陽,補助相火;其氣香,故通天徹地,條達諸氣。(《談野翁試驗方》:沉香五錢,芫花三錢,月季花頭二錢,銼碎,入大鯽魚腹中,就以魚腸封固,水酒各半煮熟,食之即愈。所用之魚,須安糞水內遊死者方效。原文曰:此家傳方,治瘰癧未破者,活人多矣。)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除心腹疼痛,治噤口毒痢,墜痰涎平怒,調翻胃嘔逆。(古方攝生飲,治中風、中痰、中氣、中食,上壅垂危。沉香五分磨汁,入木香、半夏、南星錢半,枳實、細辛、石菖蒲一錢。痰盛加全蠍二枚,生薑水煎。一方有蒼朮。)

廣木香(忌火。),味苦辛微甘,氣味俱厚,降也,陽中陰也。行肺、肝、脾氣滯如神,去心腹脅氣疼甚捷,和胃氣止嘔瀉,散逆氣除脹滿,氣順癥癖自散,氣調胎孕亦安。佐黃連治暴痢,固大腸。本草言其性補,或以滯去食進,而脾自健耳,非真能補也。(子和木香檳榔丸,推蕩一切實積,瀉痢食瘧咸宜。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實、黃連、黃柏、三稜、莪朮五錢,香附、大黃一兩,牽牛二兩。為末,芒硝水丸,量虛實服。清火利氣破滯,為摧堅峻品。濕熱積聚去,則二便調,而三焦通泰矣。蓋宿垢不淨,清陽終不能升也。)

枳實、枳殼(麩炒。),時珍曰:實、殼上世未分,至魏晉始分用,乃一物也。小如指頂而實者為實,長成而空者為殼。枳實,味苦酸微寒,氣味俱厚,陰中微陽,性沉急於枳殼。除脹滿消宿食,削堅積化稠痰,逐瘀血破滯氣,療結胸胸痹。(仲景枳實薤白湯,治胸痹結胸。其證心下痞堅,留氣結聚脅下,逆氣搶心。枳實五錢,厚朴五錢,薤白一兩,肉桂一錢,栝樓實一枚,連皮子瓤搗爛,水煎分二服,連進。熱加黃連。)佐白朮能健脾,佐大黃能推蕩,但損真氣,虛者忌之。下氣瀉痰滑竅,有推牆倒壁之功。故心下痞,脾血積也,東垣有枳實白朮湯;若胸中痞,肺氣結也,《活人》有枳殼桔梗湯。皆取其疏通快泄,破結散滯之義。枳殼,其氣略薄,味亦稍輕,性亦稍緩,功亦相類。但枳實性重,多主下行心腹削堅,而枳殼氣輕,多主上行胸膈破氣。因其性緩,故用以束胎,虛者亦忌。治胸中痞塞,泄肺氣,凡刺疼皆宜用,破滯氣亦用,看何經分,以引經藥導之。

白話文:

消劑類

縮砂仁,味道辛辣溫熱,氣味芳香濃郁,能進入肺、脾、胃、大小腸、膀胱、腎等經絡。它能補肺益腎,調和胃氣,使脾臟清醒,推動氣的運行,幫助消化,解酒驅寒,止咳化痰,對於因霍亂引起的噁心嘔吐有很好的療效,能消除腹脹,安撫因氣滯引起的不安胎動(與枳殼一起服用)。它也能緩解腹痛,驅除因臟腑寒冷引起的腹瀉(與乾薑、五味子一起服用)。此外,它還能治療腹瀉、痢疾、嘔吐、噎膈,散咽喉和口腔中的浮熱。如果想要它溫散的作用更強,可以用薑汁炒製後研磨。搭配益智、人參可以增強它進入脾胃的作用;搭配白蔻、檀香可以增強它進入肺部的作用;搭配茯苓、黃柏可以增強它進入膀胱和腎臟的作用;搭配赤石脂可以增強它進入大小腸的作用。總的來說,砂仁是一種能推動氣機散開的藥物,因此能夠引導藥力進入多個經絡。它的藥性溫和,不會過於燥熱,能推動氣的運行,卻不會損耗正氣,是脾臟的重要藥物。(經常嚼食砂仁效果最好。)《尊生書》說:不要只說它能幫助消化水穀,它甚至能化解骨頭、魚刺、銅鐵等異物,因此將它歸入消導藥類。(安胎散可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如果因外力撞擊導致胎動不安,疼痛難忍,可以用炒熟去皮的砂仁研磨成粉,用溫酒調服二錢,如果感覺腹內胎動明顯發熱,就表示胎兒平安。另有一個方子:用砂仁、威靈仙、砂糖,用醋煎服,可以治療各種魚刺骨鯁。)

沉香(忌火),味道苦辛,氣味溫和,既能升提也能降泄,屬於有陰有陽的藥物。它的藥性緩和,因此能抑制陰氣,扶助陽氣,補充相火;它的氣味芳香,能使氣機通暢,貫通上下。它能推動氣的運行,但不會損傷正氣,能溫和地調和脾胃,而不會助長火氣。它能消除心腹疼痛,治療因毒邪引起的閉口痢疾,能降解痰涎,平息怒氣,調整翻胃嘔吐。(古方攝生飲,治療中風、中痰、中氣、中食等引起的氣機上壅危急情況。用沉香五分磨汁,加入木香、半夏、南星各一錢半,枳實、細辛、石菖蒲各一錢。痰多者加全蠍二枚,用生薑水煎服。有一個方子加入了蒼朮。)

廣木香(忌火),味道苦辛,略帶甘甜,氣味濃厚,屬性下降,是陽中有陰的藥物。它能快速地疏通肺、肝、脾的氣滯,快速緩解心腹和脅肋的疼痛,能調和胃氣,止嘔止瀉,散逆氣,消除脹滿。氣機順暢,癥瘕積聚就會自行消散,氣機調和,胎孕也會安定。佐以黃連可以治療急性痢疾,能固澀大腸。本草綱目說它的藥性是補益的,可能是因為它能消除氣滯,促進食慾,使脾胃自行健壯,並非它真的具有補益的作用。(子和木香檳榔丸,能推蕩各種實積,瀉痢、食積、瘧疾都可以使用。用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實、黃連、黃柏、三稜、莪朮各五錢,香附、大黃各一兩,牽牛二兩。研磨成粉,用芒硝水做成藥丸,根據體質虛實服用。此藥能清火利氣,破除積滯,是藥力強勁的藥物。濕熱積聚消除後,大小便就會通暢,三焦也會通達。這是因為體內宿垢不除,清陽之氣就不能上升。)

枳實、枳殼(麩炒),李時珍說:在以前,人們並不區分枳實和枳殼,到魏晉時期才開始分開使用,其實它們是同一種植物。小如指頂,內部充實的稱為枳實,長大後內部空心的稱為枳殼。枳實,味道苦酸,略帶寒性,氣味厚重,屬性為陰中有微陽,藥性比枳殼峻急。它能消除脹滿,消化宿食,削去堅硬的積塊,化解稠厚的痰液,能化瘀血,破滯氣,治療結胸胸痹。(張仲景枳實薤白湯,治療胸痹、結胸。主要症狀為心下痞硬,氣結聚於脅下,逆氣上衝心臟。用枳實五錢,厚朴五錢,薤白一兩,肉桂一錢,瓜蔞實一枚,連皮子瓤搗爛,用水煎服,分兩次服用。熱重者加入黃連。)搭配白朮能健脾,搭配大黃能推蕩積滯,但會損傷正氣,體虛的人要禁用。它能降氣、瀉痰、疏通竅道,有推牆倒壁的強大力量。所以,如果心下痞塞,屬於脾血積聚,東垣有枳實白朮湯;如果胸中痞塞,屬於肺氣鬱結,《活人》有枳殼桔梗湯。都是利用它們疏通氣機,快速宣泄,破除結滯的功效。枳殼,它的氣味略薄,味道也稍淡,藥性也較為緩和,功效也與枳實相似。但枳實的藥性重,多用於向下推動,消除心腹部的堅硬積塊;而枳殼的氣較輕,多用於向上推動,疏通胸膈的氣機。因為它的藥性緩和,所以可以用來安胎,體虛的人也要禁用。治療胸中痞塞,宣泄肺氣,凡是刺痛都適合使用,破除滯氣也適合使用,要根據是哪個經絡的問題,來選擇引經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