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六 (19)
卷六 (19)
1. 燥劑類
白附子(新羅者佳,泡用。),味甘辛,純陽,大熱有毒。入肝、脾。去頭面遊風,可作面脂。主血痹心疼,且行藥勢,驅諸風冷氣,解中風失音,磨醋擦身背汗斑,尤去疥癬,(用茄蒂裹邊,捻藥擦三日,愈忌澡洗。)研末,收陰囊濕癢,並滅斑痕。(牽正散治中風口眼喎斜。白附子、白殭蠶酒炒、全蠍炙,等份,溫酒調末服。)脾胃燥熱者忌之。
蛇床子,味辛苦,氣溫。腎、命、三焦氣分之藥。強陽益陰,補精散寒,祛風燥濕。主男子陽痿囊濕,女子陰疼濕癢,(同吳茱萸煎湯熏洗,或同白礬煎洗。)子臟虛寒,產門不閉,及腰痠體痹,帶下脫肛,濕癢惡瘡,一切風濕之證。
吳茱萸(湯泡。),味辛苦,氣溫性燥。氣味俱厚,升少降多,有小毒。雖入脾、腎,實肝家主藥。胸膈停滯而為嘔逆吞酸,(同白茯苓為末,煉蜜丸,名吳仙丹,吞酸醋心為嚮導。)腸胃陰寒而為臍腹脹疼,及小腸、膀胱寒疝寒疼,少陰下利,厥陰頭疼,皆其所長。(仲景有吳茱萸湯。)東垣曰:濁陰不降,厥氣上逆,膈塞脹滿,非吳茱不可治也。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古方導氣湯,吳茱萸錢半,小茴二錢,木香三錢,川楝子四錢,荔核二個。長流水煎,治小腸、膀胱寒疝寒疼。)根殺寸白三蟲,煎服即出。枝療二便關格,入口立通,並向東南方取之方獲實效。本草曰:凡用樹根、樹皮,宜採向東南方者,凡採根皮,出土上者殺人。
肉豆蔻(麵包煨熟,去油切片,酒炒。),味辛,氣香。理脾燥濕,行氣調中,逐冷祛痰,澀腸止瀉。治積冷腹內脹疼,噁心吐沫,療小兒胃寒吐瀉,乳食不下。因其固腸,則元氣不走,故曰能健脾胃,非真補益也。性尤善於下降,得中則和平,過用則泄氣耳。(古方四神丸,治元陽衰憊,脾瀉腎瀉。肉蔻二兩,五味三兩,故紙四兩,吳茱萸一兩。《準繩》加木香五錢為末,生薑四兩,大棗百枚同煮,以棗肉丸,任下。)
白豆蔻,味辛,氣溫,味薄氣厚,升也,陽也。流行三焦,溫暖脾胃,實肺家本藥。別有清爽之氣,散胸中冷滯,溫胃口止疼,除嘔逆反胃,祛宿食脹膨,退目眥紅筋,去白睛翳膜,消痰氣,解酒毒。欲其速效,嚼咽甚良。
草豆蔻,味辛,氣燥,升也,陽也。入脾、胃。消痰食除脹滿,祛寒濕止霍亂瀉痢,闢山嵐瘴氣。但其性燥急,不如白蔻有清爽之氣,而辛溫發散,又與草果相似。同砂仁溫中,佐常山截瘧。胃燥發熱三蔻並忌。
蒼朮茅(山者佳,米泔浸炒。),辛溫燥烈,氣味俱暴,可升可降,陽也。然性不純良,能溫散,故發汗寬中,卻心腹脹滿,散風眩頭疼,消痰癖氣結。能燥濕,故強脾勝濕,止吐瀉消腫,驅足痿帶濁,去水飲澼囊。(蒼朮一斤,茯苓四兩,為末,以姜煮棗用肉,入脂麻汁搗丸,任下。)又能總解六郁,有燥熱者大忌。
白話文:
[乾燥藥物類]
白附子:來自新羅的品質較佳,使用前需浸泡。味道甘辛,屬純陽性質,性大熱且有毒。主要影響肝、脾兩臟。能去除頭面部的遊離風邪,可用來製作用於臉部的滋養霜。主要治療血液運行不暢引起的心痛,並且有助於其他藥物的吸收,驅散身體的風冷之氣,解救中風後聲音嘶啞,醋磨擦在身體和背部的汗斑上,特別能去除疥癬,(用茄子蒂包裹邊緣,搓揉藥物擦三天,痊癒後避免沐浴。)研磨成粉末,可以緩解陰囊的濕癢,並且消除斑痕。(牽正散治療中風引起的面部偏頗。白附子、白僵蠶酒炒、全蠍炙,等量,溫酒調服。)脾胃燥熱的人應避免使用。
蛇牀子:味道辛苦,氣溫和。主要影響腎、命門和三焦的氣分。能強化陽氣,滋補陰氣,補充精氣,散寒祛風,乾燥濕氣。主要治療男性陽痿和囊濕,女性陰部疼痛和濕癢,(與吳茱萸一同煎湯薰洗,或者與白礬一同煎洗。)子宮虛寒,產道不能閉合,以及腰痛和身體僵硬,白帶異常,脫肛,濕癢和惡性潰瘍,所有風濕病的症狀。
吳茱萸:需用水浸泡。味道辛苦,氣溫和,性質乾燥。氣味濃厚,上升比下降多,有小毒。雖然進入脾、腎,實際上是肝臟的主要藥物。能解決胸膈的停滯問題,如嘔吐和反酸,(與白茯苓混合為末,煉蜜為丸,名為吳仙丹,吞酸醋心為嚮導。)腸胃陰寒導致的肚臍周圍和腹部的脹痛,以及小腸、膀胱的寒疝和寒痛,少陰下利,厥陰頭疼,這些都是它的特長。(張仲景有吳茱萸湯。)東垣說:濁陰不降,氣逆上衝,隔膜堵塞,脹滿,非吳茱萸不可治療。其性雖熱,但能引導熱力下行。(古方導氣湯,吳茱萸錢半,小茴二錢,木香三錢,川楝子四錢,荔核二個。長流水煎,治療小腸、膀胱的寒疝和寒痛。)根部能殺死寄生蟲,煎服後即可排出。枝條能治療大小便的阻塞,入口立即通暢,必須從東南方取得才能獲得實際效果。本草記載:凡是使用樹根、樹皮,應選擇東南方的,凡是採集根皮,從地面上採集的會致命。
肉豆蔻:需用麵包包裹,煨熟,去油切片,酒炒。味道辛辣,氣味芳香。能理脾燥濕,調節氣血,去除寒冷和祛痰,緊縮腸道防止腹瀉。治療腹部冷凝導致的脹痛,噁心和吐沫,治療兒童因胃寒引起的吐瀉,乳食不下。因為它能鞏固腸道,所以元氣不會流失,因此被稱為能健脾胃,但不是真正的補益。性質尤其有利於下降,適度使用則平和,過度使用則會洩氣。(古方四神丸,治療元陽衰弱,脾瀉腎瀉。肉蔻二兩,五味三兩,故紙四兩,吳茱萸一兩。《準繩》加木香五錢為末,生薑四兩,大棗百枚同煮,以棗肉丸,任意服用。)
白豆蔻:味道辛辣,氣溫,味道薄而氣味濃厚,上升,屬陽。流動於三焦,溫暖脾胃,實際上是肺部的主要藥物。有獨特的清爽氣息,能分散胸中的冷滯,溫暖胃口止疼,消除嘔吐和反胃,去除舊的食物脹脹,使眼睛紅筋退色,去除白睛的翳膜,消除痰氣,解酒毒。為了快速見效,咀嚼吞嚥非常有效。
草豆蔻:味道辛辣,氣質乾燥,上升,屬陽。進入脾、胃。消除痰和食物,消除脹滿,去除寒濕,阻止霍亂和瀉痢,防禦山嵐瘴氣。但是其性質乾燥且急躁,不如白豆蔻有清爽的氣息,而且辛辣溫暖,容易發散,與草果相似。與砂仁一起溫中,輔助常山治療瘧疾。胃燥發熱時,三種豆蔻都應避免。
蒼朮茅:山上的品質較好,米泔浸泡後炒制。辛辣溫熱且猛烈,氣味都極為強烈,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屬陽。然而性質不純良,能溫暖和散發,因此能出汗,寬中,去除心腹的脹滿,分散風眩頭疼,消除痰癖氣結。能幹燥濕氣,因此能強化脾臟抵抗濕氣,停止嘔吐和瀉痢,消腫,驅除腳部的萎縮和帶濁,去除水飲和澼囊。(蒼朮一斤,茯苓四兩,混合為末,用薑煮棗,用棗肉,加入脂麻汁搗成丸,任意服用。)還能全面解六鬱,對於有燥熱的人極度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