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溫病是雜氣非六氣辨

日月星辰,天之有象可觀;水火上石,地之有形可求;昆蟲草木,動植之物可見;寒暑風濕,四時之氣往來可覺。至於山嵐瘴氣,嶺南毒霧,兵凶旱潦熏蒸,鹹得地之濁氣,猶或可察,而唯天地之雜氣,種種不一,亦猶天之有日月星辰,地之有水人士石,氣交之有寒暑風濕,動植之有昆蟲草木也。昆蟲有龍蛇猛獸,草木有桂附巴豆,星辰有羅計熒惑,土石有雄硫硇信。

萬物各有善惡,雜氣亦各有優劣也。第無聲無形,不睹不聞,其來也無時,其著也無方,感則一時不覺,久則蓄而能通。眾人有觸之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焉。或時眾人發頤,或時眾人頭面浮腫,俗名大頭溫是也;或時眾人咽痛聲啞,或時眾人頸筋脹大,俗名蛤蟆溫是也;或時眾人吐瀉腹痛,或時眾人斑疹疔腫,或時眾人嘔血暴下,俗名攪腸溫、瓜瓤溫是也;或時眾人癭核紅腫,俗名疙瘩溫是也;或時眾人痿痹足重,俗名軟腳溫是也。

大抵病偏於一方,延門合戶,當時適有某氣專人某臟腑,某經絡,專發為某病,故眾人之病相同,不關人之強弱,血氣之盛衰。又不可以年歲四時為拘,(情理宛然。———眉批)是知氣之所來無時也。或發於城市,或發於村落,他處安然無有,是知氣之所著無方也。雖有多寡輕重不同,其實元處不有,(溫病本雜氣,在六氣外,來無時,著無方。

此論發千古未發之奇,啟後人無窮之智,業醫者大宜留心。——眉批)如瓜瓤溫、疙瘩溫,緩者三二日死,急者朝發夕死,在諸溫中為最重者,幸而幾百年來罕有之病,不可以常時並論也。

至於腫頭髮頤,喉痹咽腫,項強反張,流火丹毒,目赤斑疹,腹痛嘔瀉,頭痛身痛,骨痿筋搐,登高棄衣,譫語狂叫,不識人之類,其時村市中偶有一二人患此,考其證,甚合某年某處眾人所患之病,纖悉皆同,治法無二。此即當年之雜氣,但目今所鐘不厚,所患者稀少耳,此又不可以眾人無有,斷為非雜氣也。

況雜氣為病最多,然舉世皆誤認為六氣。(雜氣為病甚於六氣,以補河間《原病式》所未及。——眉批)假如誤認為風者,如大麻風、鶴膝風、歷節風、老幼中風、痛風、厲風、癇風之類,概作風治,未嘗一驗,實非風也,亦雜氣之一耳。誤認為火者,如療瘡發背,癰疽毒氣流注,目赤瘴翳,以及斑疹之類,概作火治,未嘗一驗,實非火也,亦雜氣之一耳。

誤認為暑者,如瘧痢吐瀉,霍亂轉筋,暴注腹痛,以及昏迷悶亂之類,概作暑治,未嘗一驗,實非暑也,亦雜氣之一耳。至誤認為濕燥寒病,可以類推。又有一切無名暴病,頃刻即亡,元因而生,無識鄉愚認為鬼祟,並皆雜氣所成,從古未聞者何也?蓋因來而不知,著而不覺,人唯向風寒暑濕燥火所見之氣求之,而不索之於無聲無形,不睹不聞之中,推察既已錯認病源,處方未免誤投藥餌。《大易》所謂,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也。

劉河間作《原病式》,百病皆原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殊不知雜氣為病更有甚於六氣者。蓋六氣有限,現在可測;雜氣無窮,茫然不可測也。專務六氣,不言雜氣,烏能包括天下之病歟?(此吳又可雜氣論也,余訂正之,更其名曰溫病是雜氣非六氣辨。)

2. 雜氣所傷不同辨

夫所謂雜氣,雖曰天地之氣,實由方土之氣也。蓋其氣從地而起,有是氣即有是病,譬如天地生萬物,亦由方土之產也。但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動物賴飲食而頤養,蓋先有是氣,然後有是物,推而廣之,有無限之氣,因有無限之物也。(雜氣為害甚於六氣,觀物益知人矣。人特習而不察耳,至其沉潛理窟,如話家常,又非淺學所能道。

——眉批)但二五之精未免生剋制化,是以萬物各有宜忌,宜者益而忌者損,損者制也。故萬物各有所制,如貓制鼠,鼠制象之類。既知以物制物,既知以氣制物矣。以氣制物者,如蟹得霧則死,棗得霧則桔之類,此有形之氣,動植之物皆為所制也。至於無形之氣,偏中於動物者,如豬溫、羊溫、牛馬溫,豈但人溫而已哉。

然豬病而羊不病,牛病而馬不病,人病而禽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也,知其氣各異,故謂之雜氣。夫物者氣之化也,氣者物之變也。物即是氣,氣即是物,知氣可以制物,則知物之可以制氣矣。夫物之可以制氣者,藥物也,如蜒蛐解蜈蚣之毒,山甲補蟻瘻之潰。

此受物氣之為病,是以物之氣,制物之氣,猶或可測,至於受無形之雜氣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惟其不知何物之能制,故勉用汗、吐、下、和四法以決之耳。噫!果知以物制氣,一病止用一藥,又何煩用四法,君臣佐使,品味加減,分兩輕重之勞,並用方投證不投證,見效不見效,生死反掌之苦哉。

3. 雜氣有盛衰辨

凶年溫病盛行,所患者眾,最能傳染,人皆驚恐,呼為瘟疫。蓋雜氣所鍾者盛也,以故雞溫死雞,豬溫死豬,牛馬溫死牛馬,推之於人,何獨不然。所以兵荒饑饉之歲,民多夭折,物皆疵癘,大抵春夏之交為甚。

蓋溫暑濕熱之氣交結互蒸,人在其中,無隙可避,病者當之,魄汗淋漓,一人病氣,足充一室,況於連床並榻,沿門闔境,共釀之氣,益以出戶屍蟲,載道腐墐,燔柴掩席,委壑投崖,種種惡穢,上溷空明清淨之氣,下敗水上汙濁之氣,人受之者,親上親下,病從其類。(經云清邪中上焦,濁邪中下焦,即親上親下,病從其類二語可徵矣。

所謂讀書有得者是也,豈傷寒外感表證所可同哉。——眉批)如世所稱大頭溫,頭面腮頤,腫如瓜瓠者是也;加味涼膈散。所稱蛤蟆溫,喉痹失音,頸筋脹大者是也;(增損雙解散。所稱瓜瓤溫,胸高脅起,嘔汁如血者是也;(加味涼膈散。)所稱疙瘩溫,遍身紅腫,發塊如瘤者是也;(增損雙解散玉樞丹外敷。

)所稱絞腸溫,腹鳴乾嘔,水泄不通者是也;(增損雙解散。)所稱軟腳溫,便清瀉白,足重難移者是也。(增損雙解散、升降散皆可。)(升降散,溫病主方也,此六證可參用。——眉批)其邪熱伏郁三焦,由血分發出氣分,雖有表證,實無表邪,與正傷寒外感之表證全無干涉,人自不察耳。必分溫病與瘟疫為兩病,真屬不通。

蓋豐年閭里所患者不過幾人,且不傳染,並不知為溫病,以致往往誤事,蓋雜氣所鍾者微也。余自辛未歷驗,今三十餘年,傷寒僅四人,溫病不勝屈指。樂歲之脈證,與凶荒盛行之年纖悉無異,至用藥取效,毫無差別。輕則清之,重則瀉之,各行所利,未有不中病者。若認為傷寒時氣,誤投發散,為禍不淺,誤投溫補,更成痼疾。

所以陳良佐曰:凡發表溫中之藥,一概禁用。此尤不可不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