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23)
卷五 (23)
1. 卷五
水煎去渣,入蜜、酒冷服。
三和湯,加減生化、小柴胡、小清涼三方而一之。治產後溫病,大熱神昏,四肢厥逆,譫語或不語等證。若發狂燥結,量加大黃、芒硝。《內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之以苦。又曰:有病則病當之是也。
當歸(八錢,酒洗),川芎(三錢),桃仁(不去皮尖,炒研,一錢),紅花(一錢,酒洗),益母草(去老梗,五錢),軟柴胡(四錢),黃芩(三錢),梔子(三錢),粉丹皮(三錢),白殭蠶(酒炒,三錢),蟬蛻(全,十二個),金銀花(三錢),澤蘭葉(三錢),生甘草(一錢)
水煎去渣,入蜜、酒、童便和勻服。
滾痰丸,老痰積飲,怪病百出,此方主之。(《準繩》備言之。)
川大黃(八兩,酒蒸一次),黃芩(酒洗,八兩),青礞石(火硝煅如金色,一兩),沉香(五錢)
為末,水丸,薑湯送下,量虛實服。(《準繩》加百藥煎五錢尤妙。)
礞石性慓悍,能攻陳積伏匿之痰為君;大黃蕩熱實,以開下行之路為臣;黃芩涼心肺,以平僭上之火為佐;沉香能升降諸氣,以導諸藥為使也。
文蛤散
文蛤(鹹寒走腎,專於行水,一兩)
為末,沸湯調服二錢。
白散
桔梗(開胸下氣,三錢),川貝母(寬郁利痰,三錢),巴豆(散寒逐結,炒黑去油為霜,一錢)
二味為末,入巴豆霜,再研勻,白飲和服。強人五六分,弱人減半,在上吐,在下利。不利,進熱粥一杯;過利不止,進冷粥一杯。
加味茵陳蒿湯,通治黃疸。
茵陳,梔子,大黃(各三錢),山藥(二錢),甘草,白朮,豬苓,茯苓,木通,黃芩,黃柏,生薑(各一錢)
水煎溫服。
白話文:
[卷五]
水煎煮好後,去除藥渣,加入蜂蜜和酒,放涼後服用。
三和湯,是加減生化湯、小柴胡湯、小清涼散三方合而為一的方劑。主治產後溫病,症狀為高燒神志不清、四肢冰冷、胡言亂語或不說話等。如果患者出現狂躁症狀,可以增加大黃、芒硝的用量。《內經》說:體內有熱邪,要用鹹寒的藥物治療,再輔以苦味藥物。又說:有病就要對症下藥。
組成藥物:當歸(八錢,用酒洗淨),川芎(三錢),桃仁(不去皮尖,炒研,一錢),紅花(一錢,用酒洗淨),益母草(去除老梗,五錢),柴胡(四錢),黃芩(三錢),梔子(三錢),丹皮(三錢),白殭蠶(用酒炒,三錢),蟬蛻(完整,十二個),金銀花(三錢),澤蘭葉(三錢),生甘草(一錢)。
水煎煮好後,去除藥渣,加入蜂蜜、酒、童尿,混合均勻後服用。
滾痰丸,主治陳舊痰飲積聚導致的各種怪病。(《準繩》中有詳細記載。)
組成藥物:川大黃(八兩,用酒蒸一次),黃芩(用酒洗淨,八兩),青礞石(用火硝煅燒至金黃色,一兩),沉香(五錢)。
將藥物磨成粉末,製成水丸,用薑湯送服,用量需根據病情虛實調整。(《準繩》中記載加百藥煎五錢效果更佳。)
方中礞石性烈,能攻破陳舊積聚的痰飲,為君藥;大黃瀉熱通便,開通下行之路,為臣藥;黃芩清心肺之熱,平降逆氣,為佐藥;沉香能升降氣機,引導諸藥,為使藥。
文蛤散
組成藥物:文蛤(性鹹寒,入腎經,利水,一兩)
將文蛤磨成粉末,用沸水調服,每次二錢。
白散
組成藥物:桔梗(宣肺利氣,三錢),川貝母(潤肺化痰,三錢),巴豆(散寒消結,炒黑去油製成巴豆霜,一錢)
將桔梗、川貝母磨成粉末,加入巴豆霜,研磨均勻,用白開水送服。體質強壯者服用五六分,體質虛弱者減半。服藥後,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反應。如果不腹瀉,可以喝一杯熱粥;如果腹瀉過度,則喝一杯冷粥。
加味茵陳蒿湯,治療各種黃疸。
組成藥物:茵陳蒿、梔子、大黃(各三錢),山藥(二錢),甘草、白朮、豬苓、茯苓、木通、黃芩、黃柏、生薑(各一錢)。
水煎煮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