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22)
卷五 (22)
1. 卷五
一治中氣、中風、中痰,口眼歪邪,牙關緊急,語言謇澀,筋脈攣縮,骨節風腫,遍身疼痛,行步艱難等證,用酒磨,頓熱服之。
一治風犬毒蛇,澗溪諸蟲傷人,及注遍身毒氣入里,命在旦夕,俱用酒磨服。外以水磨塗之,再服蔥湯汗出愈。
一治年深日久,頭脹頭痛,偏正頭風,及溫病後毒氣攻注腦門作脹者,俱用蔥、酒磨服,仍磨塗太陽穴上。
一治小兒急驚風,五疳,五痢,黃疸,俱用薄荷湯磨,加蜜調服。
一治小兒遺毒,生下百日內皮塌肉爛,穀道眼眶損者,涼水磨服,並磨塗。
撥正散,專治雜氣為病,陰陽毒,痧脹及一切無名惡證,並食厥、痰厥、氣厥皆驗。
蓽茇,雄黃(精為上),火硝(各二錢),冰片,麝(各五釐)
上為細末,男左女右,以筒吹入鼻中即蘇。
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炙,各等份)
為末,白飲調服一錢五分,日三次。如不能服散,以水二盅,煮五六沸,入散一兩,再煮四五沸,冷,徐咽之。
苦酒湯
半夏(為末,一錢),苦酒
以雞子一個,去黃,入半夏、苦酒於殼內,置鐵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嚥下,不瘥,再作三劑服之。
豬膚湯
豬毛下附皮薄黑肉一斤
以水四碗,煮取二碗,去渣,入白蜜二兩,白粉一兩,熬香,和相得,溫分三服。
當歸導滯湯
當歸(一兩),白芍(一兩),萊菔子(四錢),車前子(炒研),枳殼(麩炒),檳榔,甘草(炙,各二錢)
水煎,入蜜溫服。(看後加味最妙。)紅痢加桃仁。
此方之奇妙,全在當歸、白芍。蓋泄瀉最忌當歸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白芍味酸,入肝以和木,使木不侵脾土;枳殼、檳榔消逐濕熱之邪,車前分利其水濕,而又不耗真陰之氣;萊菔辛辣,除熱去濕,又能上下通達,消食利氣,使氣行於血分之中,助歸、芍以生新血,而盪滌其瘀血也;加甘草、蜂蜜以和中,則又無過烈之患。奏功之神奇,實有妙理耳。
熱加黃連二錢,黃芩二錢;日夜無度,或裡急後重之甚者,再加大黃、木香;溫病後痢疾,加白殭蠶、蟬蛻。
芳香飲,溫病多頭痛身痛,心痛脅痛,嘔吐黃痰,口流濁水,涎如紅汁,腹如圓箕,手足搐溺,身發斑疹,頭腫舌爛,咽喉痹塞等證,此雖怪怪奇奇,不可名狀,皆因肺胃火毒不宣,鬱而成之耳。治法急宜大清大瀉之。但有氣血損傷之人,遽用大寒大苦之劑,恐火轉閉塞而不達,是害之也,此方主之。其名芳香者,以古人元旦汲清泉以飲芳香之藥,重滌穢也。
元參(一兩),白茯苓(五錢),石膏(五錢),蟬蛻(全,十二個),白殭蠶(酒炒,三錢),荊芥(三錢),天花粉(三錢),神麯(炒,三錢),苦參(三錢),黃芩(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卷五]
一、治療中氣不足、中風、痰阻,症狀包括口眼歪斜、牙關緊閉、言語不清、筋脈攣縮、關節腫痛、全身疼痛、行動困難等,可用藥物研磨後,用酒調服,趁熱服用。
二、治療被狂犬、毒蛇、溪澗毒蟲咬傷,以及毒氣入侵全身,危及生命的情況,都可用藥物研磨後,用酒調服。同時,用水磨成的藥膏外敷患處,再服用蔥湯,待出汗後即可痊癒。
三、治療多年頭脹頭痛,偏頭痛或正頭痛,以及溫病後毒氣侵犯腦門導致頭脹者,都可用蔥白與藥物研磨後,用酒調服,並將藥膏塗抹在太陽穴上。
四、治療小兒急驚風、五疳、五痢、黃疸,可用薄荷湯磨碎藥物,加入蜂蜜調服。
五、治療小兒出生一百天內因毒素殘留導致皮膚潰爛、肛門和眼眶受損,可用涼水磨碎藥物後服用,並將藥膏外敷。
撥正散:專治各種雜氣引起的疾病,陰陽毒邪,痧脹以及一切不明原因的惡疾,以及食厥、痰厥、氣厥等症均有效。 藥物組成:蓽茇、雄黃(精製的最好)、火硝(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五釐)。將藥物研成細末,男性從左側鼻孔,女性從右側鼻孔,用管子吹入鼻中即可見效。
半夏散及湯:藥物組成:半夏、桂枝、甘草(炙甘草,各等份)。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一錢五分,每日三次。如果無法服用粉末,可以用兩盅水,煮五六沸,加入一兩藥粉,再煮四五沸,放涼後慢慢吞服。
苦酒湯:藥物組成:半夏(研磨成粉末,一錢)、苦酒。取一個雞蛋,去掉蛋黃,將半夏粉末和苦酒放入蛋殼內,放在鐵環上,加熱至沸騰三次,去渣,少量多次服用,若未痊癒,可再製三劑服用。
豬膚湯:藥物組成:豬毛下層帶有薄黑皮的豬肉一斤。用四碗水煮至二碗,去渣,加入白蜜二兩,白麵粉一兩,熬煮至香,混合均勻,溫熱後分三次服用。
當歸導滯湯:藥物組成:當歸(一兩)、白芍藥(一兩)、萊菔子(四錢)、車前子(炒後研磨)、枳殼(麩炒)、檳榔、炙甘草(各二錢)。水煎,加入蜂蜜溫服。(服用後根據情況加味最好。) 治療紅痢加桃仁。此方奇妙之處在於當歸和白芍藥。因為瀉痢最忌諱當歸的滑利,而痢疾卻最需要它的滑利;白芍藥味酸,入肝經以調和肝木,使肝木不侵犯脾土;枳殼、檳榔消除濕熱邪氣;車前子利水濕,但不傷耗真陰之氣;萊菔子辛辣,除熱去濕,又能上下通達,消食利氣,使氣行於血分之中,幫助當歸、白芍藥生新血,並清除瘀血;加入甘草、蜂蜜以和中,則避免藥性過烈。其神奇的療效,確實有其道理。治療熱證可加黃連二錢,黃芩二錢;日夜腹瀉不止,或裡急後重嚴重者,再加大黃、木香;溫病後引起的痢疾,加白僵蠶、蟬蛻。
芳香飲:治療溫病引起的頭痛、身痛、心痛、脅痛、嘔吐黃痰、口流濁水、唾液如紅汁、腹部脹滿如箕、手足抽搐、尿失禁、身上出現斑疹、頭腫舌爛、咽喉阻塞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奇特怪異,難以名狀,都是因為肺胃火毒不宣洩,鬱積而成。治療方法應當迅速清熱瀉火。但是,對於氣血受損的人,如果直接使用寒涼苦寒的藥物,恐怕會導致火邪閉塞不通,反而有害。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此類症狀。其名稱為芳香飲,是因為古人元旦會用清泉沖泡芳香的藥物服用,以清除污穢之氣。藥物組成:元參(一兩)、白茯苓(五錢)、石膏(五錢)、蟬蛻(全蟲,十二個)、白僵蠶(酒炒,三錢)、荊芥(三錢)、天花粉(三錢)、神麴(炒,三錢)、苦參(三錢)、黃芩(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