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14)
卷五 (14)
1. 卷五
合研勻,每服三錢,新汲水或冷飲調下三錢。加硃砂三錢取其清心,加青黛三錢取其涼肝,加薄荷三錢取其散肺也。
《直格》曰:此散是寒涼解散鬱熱,設病不解,多服無損,但有益耳。又曰傷寒當汗則不可下,當下則不可汗,且如誤服此散,則汗自不出,而裡熱亦自有效,亦有裡熱便得宣通而愈者。或邪在半表半裡,可和解而不可汗下者,若服此散多愈,即不愈亦減。按:河間云,六一散有益無損,大抵是溫病耳,其鬱熱自內而達於外,故宜寒涼盪滌其熱,至於正傷寒還須參之脈證,不可輕投。
桂枝甘草湯,太陽病發汗過多,(汗為心液,多則心虛。)叉手自冒心,(動惕不寧,怔仲無主。)心下悸欲得按者,(心虛故欲按也。)此方主之。並治太陽病小便自利,飲水多必心下悸。如小便少者,必苦裡急,裡急者,膀胱不行水故也,宜五苓散。
桂枝(三錢),甘草(炙,一錢五分)
甘瀾水(水揚萬遍而面有沸珠。)煎,溫服。
桂枝加附桂湯,太陽傷寒,寸口脈浮而大,(右手關前一分為寸口,主候五臟之氣。)浮則為風,大為陰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其證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此方主之。
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甘草(炙,二錢),附子(生),肉桂(去粗,各一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覆取微汗。
喻嘉言曰:仲景之圓機活法,即陽旦、陰旦二湯,已妙不可言。陽旦者,天日清明,春夏溫暖之稱也;陰旦者,風雨晦冥,秋冬寒涼之稱也。桂枝湯加黃芩名曰陽旦,加肉桂名曰陰旦,後人不識此義耳。即如此證,《傷寒論》一曰與桂枝湯,此誤也。又曰證像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即是按用桂枝湯加黃芩之法也,所以病人得之便厥。
蓋寒邪在裡,用桂枝湯以治其表,則陽愈虛,加黃芩以助其陰,則陰愈無制,故仲景即行陰旦湯之法,以救其失。觀增桂令汗出一語,豈不昭昭耶?恐陰旦不足,更加附子以溫經,即咽中干,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渾不為意,且重飲甘草乾薑湯,以俟夜半陽回足熱,後果如其言,豈非先有所試乎?惟陽旦湯入口而便厥,未幾即以桂、附、乾薑尾其後,固知厥必不久,所以可斷云夜半兩足當熱。況咽乾譫語,則津液亦為辛熱所耗,故少與承氣以和胃而止其譫,多則為下而非和矣。
若不知此證之不可汗而重發之,復加燒針,則陽之虛者必至於亡,陰之無制者必至於犯上,四逆湯以回其陽而恐不足,況可兼陰以為治乎?蓋傷寒以陽為主,陰進則陽虧矣。若溫病陽邪亢閉,陰先受傷,治法又當滋陰以瀉陽也,豈可與傷寒並論哉?
甘草乾薑湯,少陰病,小便色白,吐逆而渴,動氣,下之反劇,身雖有熱,反欲蜷臥,此方主之。
白話文:
[卷五]
將藥材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新汲取的冷水或溫水送服。若要清心,可加入硃砂三錢;若要涼肝,可加入青黛三錢;若要散肺,可加入薄荷三錢。
此方為寒涼性質的藥散,用於解散鬱結的熱邪。即使病情未解,多服用也不會造成傷害,反而有益。傷寒病,該發汗時不可下瀉,該下瀉時不可發汗。若誤服此散,則汗不會自然排出,但裡面的熱邪會自行有效地消除;也有些裡熱能藉此宣通而痊癒。如果邪氣在半表半裡,可以用此方和解,不必發汗或下瀉,服用此散多能痊癒,即使不痊癒也能減輕病情。河間先生說,六一散有益無害,多用於溫病,溫病的鬱熱從內達外,因此適合用寒涼的藥物來清除熱邪。至於正傷寒,還需參照脈象和症狀,不可輕易服用。
桂枝甘草湯,用於太陽病因發汗過多(汗液是心臟的津液,過多則心虛),出現手心發熱(心神不安,精神恍惚),心下悸動且想按壓(心虛所以想按壓)的症狀。也治療太陽病小便自利,飲水多而心下悸動的症狀。如果小便量少,必定腹痛裡急,裡急是膀胱不能排尿所致,則應服用五苓散。
藥材: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用法:用甘瀾水(將水反覆煮沸至水面出現沸騰的小泡)煎煮,溫服。
桂枝加附桂湯,用於太陽傷寒,寸口脈浮大(右手關脈前一分為寸口,主診五臟之氣)。脈浮表示風邪,脈大表示陰虛,風邪則會產生微熱,陰虛則兩腿抽筋。症狀表現為自汗,小便頻數,心煩,輕微惡寒,腳抽筋。
藥材: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生附子一錢,去粗肉桂一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用法:水煎溫服,蓋被取微汗。
喻嘉言說:張仲景的治療方法靈活圓通,以陽旦湯、陰旦湯為代表,其妙處不可言喻。陽旦,比喻春日陽光明媚,春夏溫暖的景象;陰旦,比喻陰雨晦暗,秋冬寒冷的景象。桂枝湯加黃芩名曰陽旦湯,加肉桂名曰陰旦湯,後人不懂此義。有些症狀,《傷寒論》中記載用桂枝湯治療,這是錯誤的。若症狀表現像陽旦,按此法治療反而加重病情,就是指使用桂枝湯加黃芩的方法,所以病人服用後會出現厥冷。
因為寒邪在裡,用桂枝湯治療表證,則陽氣更加虛弱;加上黃芩以滋陰,則陰氣無制約,所以仲景採用陰旦湯的治療方法,來救治這種失衡。從「增加肉桂以使汗出」一句話,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擔心陰旦湯不足,再加附子溫經,即使咽喉乾燥,陽明經氣內結,神志不清,煩躁不安,也不必在意,再服用甘草乾薑湯,等待半夜陽氣回升,腳掌變熱,後果正如預料,難道不是事先試驗過嗎?陽旦湯入口即厥冷,不久之後就用桂枝、附子、乾薑來治療,知道厥冷不會持續很久,所以斷定半夜腳掌會變熱。而且咽乾神志不清,是津液被辛熱耗傷,所以少用承氣湯和胃止神志不清,用得多則會下瀉而不是和解。
如果不知道這種情況不可發汗而再次發汗,再用針灸,則陽氣虛弱者必將死亡,陰氣無制約者必將犯上,四逆湯回陽可能還不夠,更何況可以兼顧陰證來治療呢?傷寒以陽氣為主,陰氣亢盛則陽氣虧損。如果溫病陽邪亢盛閉阻,陰氣先受損傷,治療方法應該滋陰瀉陽,怎麼能與傷寒等同而論呢?
甘草乾薑湯,用於少陰病,小便色白,嘔吐且口渴,活動則氣喘,下瀉反而加重病情,雖然身體有熱,卻想蜷縮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