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12)
卷五 (12)
1. 卷五
白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炙,錢半),生薑(三錢)
水煎溫服。
橘皮竹茹湯,治傷寒胃虛有熱呃逆,(或因吐利之故。)並治久病虛熱,或吐、利後胃虛嘔逆不止。
橘皮(二錢),竹茹(二錢),人參,甘草(炙,各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一方有半夏、赤茯苓、麥冬、枇杷葉。
胃火上衝,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故呃逆嘔噦。竹茹、麥冬、枇杷葉皆能清金和胃,肺金清則肝木亦平矣。二陳降痰逆,赤苓降心火,生薑嘔家聖藥,久病虛羸,故以參、草、大棗扶其胃氣,而諸證自退也。一方用硫黃、乳香等份,酒煎嗅之,不論虛實寒熱皆效。
汪訒庵曰:此證有因胃熱失下者,有因火鬱者,有因血瘀者,有因氣滯者,有因痰阻者,皆屬實;有因下後胃虛者,有因中氣不足者,有因下元虛損陰火上衝者,皆屬虛。寒熱虛實,要在臨證活法耳,不可造次。呃在中焦,穀氣不通,其聲短小,得食則發;呃在下焦,真氣不足,其聲長大,不食亦然,此為辨也。
橘皮乾薑湯,治胃寒呃逆,脈微細者。
橘皮,乾薑,肉桂(去粗),通草,甘草(炙,各一錢),人參(七分)
水煎溫服。
丁香柿蒂散,治久病呃逆,因下寒者。(古方以此湯治呃逆,雖病本於寒,然亦有火也。)
丁香,柿蒂(各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三錢)
水煎溫服。一方去人參,加竹茹、橘紅。一方去人參,合二陳湯加良薑,俱治同。
此足陽明少陰藥也。丁香泄肺溫胃而暖腎,生薑去痰開鬱而散寒,柿蒂苦澀降氣,人參補助真元,使得展布也。
滌痰湯,治膈間痰閉呃逆者。
瓜簍(搗爛,五錢),膽星,半夏(各二錢),橘紅(一錢五分),茯苓,枳實(麩炒),黃芩,黃連,石菖蒲,竹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生薑(三錢)
水煎溫服。如痰閉呃甚者,用白礬一兩,水二盅,煎一盅,入蜜三匙,少煎溫服即吐。如不吐,飲熱水一小盞,未有不吐者,吐後呃即止。
理中安蛔散,治胃寒蛔厥。
人參(一錢),白朮(土炒),茯苓,乾薑(炒,各一錢五分),川椒(十四粒)烏梅(三枚,撻碎)
水煎溫服。
烏梅丸,蛔厥者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非為臟寒。(時靜時煩,非比臟寒,無暫時安。)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即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當自吐蛔,此方主之。(按:此為臟寒句之此字,應是非字,若是此字,便是臟厥,與辨蛔厥之義不屬,當改之。)
烏梅(三十枚),黃連(一兩六錢),乾薑(一兩),附子(炮),桂枝,細辛,黃柏(鹽水炒),人參(各六錢),當歸,川椒(炒去汗,各四錢)
白話文:
[卷五]
茯苓桂枝甘草薑湯,治療傷寒胃虛伴有發熱呃逆(或因嘔吐腹瀉引起)。
配方:白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半,生薑三錢。水煎服,溫服。
橘皮竹茹湯,治療傷寒胃虛有熱呃逆(或因嘔吐腹瀉引起),也治療久病虛熱,或嘔吐、腹瀉後胃虛嘔逆不止。
配方:橘皮二錢,竹茹二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二枚。水煎服,溫服。另一方劑加半夏、赤茯苓、麥冬、枇杷葉。
呃逆嘔吐是因胃火上逆,肝膽之火助長,肺金之氣不能下降所致。竹茹、麥冬、枇杷葉都能清熱和胃,肺金清肅,肝木自平。二陳湯(方劑名,文中未列出)降逆痰,赤茯苓降心火,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良藥,久病體虛,因此加入人參、甘草、大棗以扶助胃氣,諸症自然消除。另一方劑用硫磺、乳香等量,酒煎後聞其氣味,無論虛實寒熱皆有效。
汪訒庵說:此症有的因胃熱不降,有的因火鬱,有的因血瘀,有的因氣滯,有的因痰阻,這些都屬於實證;有的因瀉後胃虛,有的因中氣不足,有的因下元虛損陰火上逆,這些都屬於虛證。寒熱虛實,必須在臨證時靈活運用,不可輕率行事。呃逆在中焦,穀氣不通,聲音短促,進食則發作;呃逆在下焦,真氣不足,聲音長而大,不進食也發作,這是辨別的方法。
橘皮乾薑湯,治療胃寒呃逆,脈象微細者。
配方:橘皮一錢,乾薑一錢,去粗皮肉桂一錢,通草一錢,炙甘草一錢,人參七分。水煎服,溫服。
丁香柿蒂散,治療久病呃逆,因下寒者。(古方用此湯治呃逆,雖然病根在於寒,但也兼有火。)
配方:丁香二錢,柿蒂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三錢。水煎服,溫服。另一方劑去除人參,加入竹茹、橘紅。另一方劑去除人參,與二陳湯合用並加良薑,治療方法相同。
這是足陽明、少陰經的藥物。丁香溫胃暖腎,生薑去痰開鬱散寒,柿蒂苦澀降氣,人參補益元氣,使藥力得以舒展。
滌痰湯,治療膈間痰阻呃逆者。
配方:瓜蔞(搗爛)五錢,膽星二錢,半夏二錢,橘紅一錢五分,茯苓一錢,麩炒枳實一錢,黃芩一錢,黃連一錢,石菖蒲一錢,竹茹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錢。水煎服,溫服。如果痰阻呃逆嚴重,用白礬一兩,水二盅,煎成一盅,加入蜂蜜三匙,稍煎溫服即可催吐。如果不吐,飲用熱水一小盞,沒有不吐的,吐後呃逆即止。
理中安蛔散,治療胃寒蛔厥。
配方:人參一錢,土炒白朮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炒乾薑一錢五分,川椒十四粒,撻碎烏梅三枚。水煎服,溫服。
烏梅丸,蛔厥者應當吐出蛔蟲。現在病人安靜但時而煩躁,這不是臟腑寒冷。(時而安靜時而煩躁,與臟腑寒冷不同,沒有暫時安寧。)蛔蟲上逆入膈,所以煩躁,過一會兒就好了。進食後嘔吐又煩躁(蛔蟲聞到食物臭味而出),應該自行吐出蛔蟲,這個方劑主治。(按:此句中的「此」字,應當是「非」字,如果寫成「此」字,就是臟腑寒冷,與辨別蛔厥的意義不相符,應當改正。)
配方:烏梅三十枚,黃連一兩六錢,乾薑一兩,炮附子六錢,桂枝六錢,細辛六錢,鹽水炒黃柏六錢,人參六錢,當歸四錢,炒去汗的川椒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