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3)
卷五 (3)
1. 卷五
水煎溫服。本方去石膏、半夏、薑、米,加柴胡、黃芩,名人參竹葉湯,治汗下後煩熱口渴,虛羸少氣之證。
竹葉、石膏之辛寒,以止喘促散餘熱;參、草、粳、麥之甘平,以益肺胃生津液;生薑、半夏之辛溫,以豁痰飲去嘔逆。此虛羸熱逆之良方也。
加味溫膽湯,治汗下後不解,嘔而痞悶,或虛煩不眠,肉瞤筋惕者。
人參,甘草(炙),茯苓,遠志(去心),酸棗仁(炒研),熟地,枳實(麩炒),陳皮,半夏(薑汁炒,各一錢),五味子(五分),生薑(一錢)
水煎溫服。
疏表湯,治四時感冒風寒,鼻塞聲重,或流涕不已,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者。
淡豆豉(三錢),羌活(二錢),防風,桔梗(各一錢半),前胡,黃芩(各一錢),蘇葉,川芎(各八分),細辛,甘草(各五分),生薑(二錢),蔥白(二莖)
水煎溫服。微汗口渴加花粉。麥冬各一錢;滿悶加枳殼麩炒,錢半;熱甚加知母一錢。
桂枝附子湯,傷寒七八日,(即傳裡之時也。)風濕相搏,(搏聚而為痹也。)身體煩痛,(風勝則煩,濕勝則痛。)不能自轉側,(濕主重濁。)不嘔(邪在表也。)不渴,(里無熱也。)脈浮虛而澀,(浮虛為風,澀為濕也。)此方主之。(浮虛而澀,知風濕但在經也。與桂枝以解表風,加附子以散寒濕。)若其人大便難,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去桂惡其走表而不和里,加朮喜其益土而燥濕也。
桂枝(三錢),附子(炮,二錢),甘草(炙,一錢半),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去桂枝加白朮三錢,名去桂加朮湯。
人參固本湯,治溫病虛極熱極,循衣作空,不下必死者。下後神思稍蘇,續得肢體振寒,怔忡驚悸,如人將捕之狀,四肢厥逆,眩運鬱冒,項背強直,此大虛之兆,將危之候也,此方救之。
人參(二錢),熟地(三錢),生地(二錢),當歸(二錢),杭芍(一錢五分),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五味,陳皮,知母,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溫冷服之。服後虛回,止後服。蓋溫病乃火邪燥證,人參固為補元氣之神丹,但恐偏於益陽,恣意投之有助火固邪之弊,不可不知也。
按:溫病乃天地雜氣之一也,有邪不除,淹纏日久,必至虛羸。庸工望之,不問虛實久暫可否,輒用人參,殊不知無邪不病,邪去而正氣自通,何慮虛之不復也。今妄投補劑,邪氣益固,正氣益郁,轉郁轉熱,轉熱轉瘦,轉瘦轉補,轉補轉郁,循環不已,乃至骨立而斃,猶言服參幾許,補之不及奈何。余於乾隆甲戌、乙亥、丙子三年中,眼見親友患溫病服參受害者,不可枚舉。
病家止誤一人,醫家終身不悟,不知殺人無算,特書之以為濫用人參之戒。非禁之使不用也,果如前證虛危之極,非人參烏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
白話文:
[卷五]
參竹葉湯:用煎煮的方法溫服。這個方子去掉石膏、半夏、生薑、米,加入柴胡、黃芩,稱為參竹葉湯,用來治療汗下後煩熱口渴,體虛乏力氣短的症狀。
竹葉、石膏性寒味辛,能止喘息、散餘熱;人參、麥冬、粳米、麥門冬性味平和,能滋養肺胃、生津液;生薑、半夏性溫味辛,能化痰止嘔。這是治療體虛、熱邪逆盛的良方。
加味溫膽湯:用來治療汗下後症狀未解,嘔吐且胸悶,或心煩失眠,肌肉抽搐的症狀。藥材包括人參、炙甘草、茯苓、遠志(去心)、炒研酸棗仁、熟地黃、麩炒枳實、陳皮、薑汁炒半夏(各一錢)、五味子(五分)、生薑(一錢)。用煎煮的方法溫服。
疏表湯:用來治療四季感冒風寒,鼻塞聲音嘶啞,或流涕不止,發熱畏寒,頭痛身痛的症狀。藥材包括淡豆豉(三錢)、羌活(二錢)、防風、桔梗(各一錢半)、前胡、黃芩(各一錢)、蘇葉、川芎(各八分)、細辛、甘草(各五分)、生薑(二錢)、蔥白(二莖)。用煎煮的方法溫服。若患者微汗口渴,可加花粉、麥冬各一錢;若胸悶,可加麩炒枳殼一錢半;若發熱嚴重,可加知母一錢。
桂枝附子湯:用於治療傷寒病發七八天(即邪氣傳入裡證的時期),風濕之邪相搏(風濕之邪聚集而導致痺證),身體煩痛(風邪盛則煩躁,濕邪盛則疼痛),不能自主翻身(濕邪重濁),不嘔吐(邪氣在表),不口渴(裡證無熱),脈象浮虛而澀滯(浮虛屬風,澀滯屬濕),可用此方治療。(脈象浮虛而澀滯,說明風濕之邪仍在經絡之中。用桂枝解表散風,加附子散寒濕。)如果患者大便困難,小便通利,則去掉桂枝,加入白朮三錢,稱為去桂加朮湯。去掉桂枝是因為桂枝走表而不和裡,加入白朮是因為白朮能健脾燥濕。藥材包括桂枝(三錢)、炮附子(二錢)、炙甘草(一錢半)、生薑(三錢)、大棗(二枚)。用煎煮的方法溫服。
人參固本湯:用來治療溫病虛脫、熱極,病人感覺虛弱無力,不迅速治療就會死亡。症狀好轉後,又出現肢體發冷,心悸不安,像被人追捕一樣,四肢厥冷,頭暈目眩,項背僵硬,這是大虛的徵兆,病情危急,可用此方搶救。藥材包括人參(二錢)、熟地黃(三錢)、生地黃(二錢)、當歸(二錢)、杭白芍(一錢五分)、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五味子、陳皮、知母、炙甘草(各一錢)。用煎煮的方法,溫冷服之。服藥後病情好轉,再服藥。因為溫病是燥熱的病邪,人參雖然能補元氣,但擔心過度滋補陽氣,反而助長邪氣,不可不知。
溫病是天地間雜氣所致,邪氣不去,病程日久,必然導致體虛。庸醫看到病人,不問虛實、病程長短,就用人參,殊不知,沒有邪氣就不會生病,邪氣去除後正氣自會恢復,何必擔心虛弱呢?現在胡亂使用補藥,邪氣更盛,正氣更鬱,鬱則生熱,熱則消瘦,消瘦則更補,補則更鬱,這樣反覆循環,直到病人骨瘦如柴而死,仍然在服用人參,補藥卻無效,真是可惜。我在乾隆甲戌、乙亥、丙子三年中,親眼見到許多親友因服用人參治療溫病而受害,數不勝數。
病人因誤用藥物而受害,醫生卻終生不悟,不知道殺害了多少人,特地寫下來作為濫用人參的警示。並不是禁止使用人參,如果真是像前面所說的虛危之極,沒有人參又怎能挽回將死的元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