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2)
卷五 (2)
1. 卷五
細辛隨桂枝湯止能解表,通草又為疏通最有力之藥,當歸一味果足以治陰寒四逆耶?藥不對證,果可謂之穩當耶?甚矣!其不明於制方之理,而以舛錯誤病也。予前所云,用方貴明其所以然者,正謂此也。
乾薑附子湯,少陰誤下復發汗,晝日煩躁,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此方主之。又陰盛格陽,目赤面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按之則散,為無根之脈,以此方加人參主之。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溫服。或云冷服。
此即四逆減去甘緩之甘草,為回陽重劑。若加增藥味,反牽制其雄悍之力,必致迂緩無功矣。乾薑辛以潤燥散煩,和表裡之誤傷;附子熱以溫中固表,調陰陽於既濟,陽回即可用平補之藥。蓋陽既安堵,即宜休養其陰,切勿過用辛熱,轉生他患也,審之慎之。
桂枝新加湯,汗後身痛,脈沉遲者,此方主之。以桂枝湯解汗後之風邪,加參、芍益不足之血脈,亦兩解表裡安內攘外之一法。曰新加者,因發汗新虛,明非桂枝湯中之舊法也。
桂枝(三錢),白芍(四錢),甘草(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
黃連阿膠湯,少陰病,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此方主之。(少陰本欲寐,今反煩不得寐者,以風邪客於裡,裡熱甚而不和也。此扶陰散熱之良方也。)並治火邪內攻,迫血下行者。(用以治痢,亦取扶陰散熱之義。)
黃連(清膈消悶厚腸),阿膠(祛風養腎,各三錢),黃芩(疏風泄熱),白芍(利脾制木,各三錢),生雞子黃(逐風鎮膽,一枚)
水煎成去渣,入阿膠烊盡,少冷,入雞子黃攪勻服。
桂枝(回陽定驚)去芍藥(恐其損陽)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太陽傷寒脈浮,(此風寒兩傷也。)醫以火迫劫之,亡陽(此大汗不止也。)驚狂,(神乃陽之靈,陽衰則亂矣。)起臥不安者,(煩躁不寧,此皆停飲上逆凌心也,飲去則心神定矣。)此方主之。
桂枝(三錢),蜀漆(去腳,三錢),龍骨(四錢),牡蠣粉(五錢),甘草(炙,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水煎蜀漆三沸,(取其逐飲。)次入群藥煎服。去蜀漆名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火逆下之復煩躁者。
按:桂枝解風邪以固表養心,甘草和中氣以益陽瀉火,牡蠣咸走腎而寧心,龍骨澀收神而宅心,生薑利氣和胃,大棗通經健脾,蜀漆辛以逐停飲。飲去則心安,故驚狂不安者,乃水凌心火也。此仲景不傳之秘也。
竹葉石膏湯,陽明汗多而渴,衄血,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及傷寒瘥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並此方主之。
竹葉(二錢),石膏(四錢),麥冬(去心,二錢),半夏(二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一錢),生薑(二錢),粳米(二錢)
白話文:
[卷五]
細辛配桂枝湯只能解表,通草又是疏通最有效的藥物,單用當歸就能治療陰寒四逆嗎?藥物使用不對症,能說穩妥嗎?真是太過於不明白組方原理,而用錯藥治療疾病了。我先前所說,用藥貴在明白其所以然,正是指這個道理。
乾薑附子湯,用於少陰病誤下之後又發汗,白天煩躁,晚上安靜,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象沉微,身體沒有明顯發熱的患者。又或者陰盛格陽,眼睛和臉都紅,煩渴引飲,脈搏七八次/分,按下去就散了,是無根之脈,可用此方加人參治療。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溫服。或云冷服。
這就是四逆湯去掉甘草(甘草性甘緩)後,成為回陽的重劑。如果增加藥物,反而會牽制其強大的力量,必定導致緩慢無效。乾薑辛溫,能潤燥散煩,調和表裡受損;附子溫熱,能溫中固表,調和陰陽於已治癒狀態,陽氣回歸後就可以使用平和補益的藥物。因為陽氣已安穩,就應該休養陰氣,絕對不能過度使用辛熱藥物,以免產生其他疾病,要仔細考慮。
桂枝新加湯,用於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遲的患者。用桂枝湯解汗後風邪,加人參、白芍補益不足的血脈,也是既解表裡又安內攘外的治療方法。稱為新加,是因為發汗後新出現的虛弱,明顯不是桂枝湯原來的用法。
桂枝(三錢),白芍(四錢),甘草(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
黃連阿膠湯,用於少陰病,發病二三日以上,心中煩躁睡不著的患者。(少陰病本應想睡,現在反而煩躁睡不著,是因為風邪入侵裡,裡熱很重而不調和。這是扶助陰氣散除熱邪的好方子。)也治療火邪內攻,迫使血液下行的症狀。(用於治療痢疾,也是取扶助陰氣散除熱邪的意義。)
黃連(清熱瀉火,消悶止瀉),阿膠(祛風養腎,各三錢),黃芩(疏風清熱),白芍(健脾益氣),生雞蛋黃(逐風鎮驚,一枚)
水煎去渣,加入阿膠烊化,稍冷,加入雞蛋黃攪勻服用。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用於太陽傷寒脈象浮的患者,(這是風寒兩傷。)醫生用溫熱藥物強行治療,導致陽氣衰竭(這是大汗不止),出現驚狂,(神是陽氣的靈魂,陽氣衰弱則神志混亂。)輾轉難眠的症狀,(煩躁不安,這些都是停飲上逆犯心的表現,飲去則心神安定。)此方主治。
桂枝(三錢),蜀漆(去腳,三錢),龍骨(四錢),牡蠣粉(五錢),甘草(炙,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
水煎蜀漆三沸,(取其逐飲。)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煎服。去掉蜀漆後就叫做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火逆下行之後又煩躁的患者。
按:桂枝解表散風邪以固表養心,甘草和中氣以益陽瀉火,牡蠣鹹性走腎而寧心,龍骨澀收神氣而安定心神,生薑行氣和胃,大棗通經健脾,蜀漆辛溫以逐除停飲。飲去則心安,所以驚狂不安,是因為水液凌犯心火。這是仲景不傳的秘方。
竹葉石膏湯,用於陽明病汗多而口渴,鼻出血,口渴想喝水,喝水就吐,以及傷寒痊癒後虛弱少氣,氣逆想吐的患者。
竹葉(二錢),石膏(四錢),麥冬(去心,二錢),半夏(二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一錢),生薑(二錢),粳米(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