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四 (23)
卷四 (23)
1. 醫方辨引
懷生地(六錢),白芍(四錢),牡丹皮(三錢),犀角鎊(二錢,磨汁或末入。)
水煎,入犀汁服。瘀血甚者,加大黃三錢以行之,或因怒致血,或熱極如狂,加柴胡平少陽、厥陰之火;黃芩瀉上、中二焦之火,梔子瀉三焦之火也。
生地甘寒涼血,以滋腎水;丹皮苦寒,瀉血中之伏火;犀角大寒,解胃熱而清心火;白芍酸寒,和陰血而散肝火,以共平諸經之潛逆也。
通脈四逆湯,下利,裡寒外熱,面反赤,手足厥,脈微欲絕,及脈不出,系群陰格陽於外,不能內返也,此方主之。
附子(生,三錢),乾薑(生,三錢),甘草(炙,二錢)
水煎溫服。一云冷服。(解見四逆湯下。)
按:《蘊要》云:四逆湯一名通脈四逆湯,細玩傷寒通脈四逆湯所治之證,裡寒外熱,其面反赤,陰盛於內,逼陽於外,而脈不出,較四逆湯所治之證為更重。若通脈四逆湯即四逆湯,何故多加通脈二字耶?《醫統》及《醫宗必讀》俱云:即四逆湯加甘草一倍。然厥逆脈不出,反加甘草緩味,殊不近理。
《纘論》云:即四逆湯加乾薑一倍。然回陽通脈,全賴生附子雄悍之力,豈宜單加乾薑耶?再按:四逆湯原方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五錢,附子一枚,生用。方下云: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此即通脈四逆湯也。故通脈四逆湯方,甘草炙,二兩,與四逆湯同;乾薑三兩,是為倍用;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夫既云大者其為倍用,可想而知,細心較定,通脈四逆湯即四逆湯倍附子、乾薑是耶。
仲景加減法:面色赤加蔥白二莖,腹痛去蔥白加白芍二錢,嘔加生薑二錢,咽痛去白芍,加桔梗二錢,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一錢,去桔梗。
白頭翁湯,下利慾飲水,(亡津液而內燥。)以有熱故也,又熱痢下重者,(邪熱下痢,氣滯後重。)並此方主之。
白頭翁(二錢),秦皮(三錢),黃連(三錢),黃柏三錢。
水煎溫服。
此胃與肝、腎藥也。白頭翁苦寒,入胃經血分,而涼血止澼;秦皮苦寒性澀,洗肝益腎而固下焦;黃連清心涼血;黃柏瀉火補水,並能燥濕止利而厚腸,濕熱除而利自止矣。
桔梗杏仁煎,治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膈隱痛,將成肺癰者。
桔梗,杏仁(炒研),甘草(各一錢),枳殼(麩炒,一錢五分),麥冬(去心)百合,阿膠,夏枯草,金銀花(各二錢),連翹(二錢五分),川貝母,紅藤(各三錢),火勝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錢。
水煎溫服。
腸癰秘方,凡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陰痛不止者,是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矣,急以此方治之。
先用紅藤一兩,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酒二碗,煎一碗,服之。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服後藥末除根。
白話文:
醫方辨引
一個方劑,用懷生地六錢、白芍四錢、牡丹皮三錢、犀角二錢(磨成汁或粉末加入)。水煎服,犀角汁一起服用。瘀血嚴重者,加大黃三錢以促進血液運行;若因憤怒導致出血,或因熱極而神志不清,則加入柴胡疏散少陽、厥陰之火;黃芩瀉去上焦、中焦之火;梔子瀉去三焦之火。生地性甘寒,涼血滋陰;牡丹皮苦寒,瀉去血中伏火;犀角大寒,解胃熱清心火;白芍酸寒,調和陰血,散肝火,共同平復諸經的潛在逆亂。
通脈四逆湯,用於下痢,裡寒外熱,面色反常發紅,手足厥冷,脈象微弱將絕,或脈象摸不到,這是因為陰氣盛於內,將陽氣逼於體表,陽氣不能回歸內部的症狀,此方主治此症。組成:生附子三錢、生乾薑三錢、炙甘草二錢。水煎溫服,也有人說冷服(詳見四逆湯條目)。
按:《傷寒蘊要》說:四逆湯又名通脈四逆湯。細究傷寒論中通脈四逆湯的治療證候:裡寒外熱,面色反常發紅,陰盛於內,逼陽於外,脈象摸不到,比四逆湯的證候更重。如果通脈四逆湯就是四逆湯,為何要多加「通脈」二字呢?《醫統》和《醫宗必讀》都說:就是四逆湯加倍的甘草。但是,出現厥逆、脈象摸不到的情況,反而增加甘草這種緩和的藥物,很不合理。《金匱要略》說:就是四逆湯加倍的乾薑。但是,回陽通脈,主要依靠生附子的雄厚之力,怎麼能單獨增加乾薑呢?再按:四逆湯原方是炙甘草二兩、乾薑一兩五錢、生附子一枚。方下註釋說:體質強壯的人可以增加附子到一枚,乾薑三兩,這就是通脈四逆湯。所以,通脈四逆湯的組成是:炙甘草二兩(與四逆湯相同)、乾薑三兩(是加倍用量)、生附子一枚(較大)。既然說是大的一枚,就可以推測是加倍用量,仔細比較確定,通脈四逆湯就是四逆湯加倍附子、乾薑。
張仲景加減法:面色發紅加蔥白二莖;腹部疼痛去掉蔥白,加白芍二錢;嘔吐加生薑二錢;咽喉疼痛去掉白芍,加桔梗二錢;下痢停止但脈象摸不到,加人參一錢,去掉桔梗。
白頭翁湯,用於下痢想喝水(津液耗損而內燥),因有熱邪導致;也用於熱邪導致的下痢,並伴有下墜感(邪熱下痢,氣滯導致下墜),此方主治這些症狀。組成:白頭翁二錢、秦皮三錢、黃連三錢、黃柏三錢。水煎溫服。這是針對胃、肝、腎的藥方。白頭翁苦寒,入胃經血分,涼血止瀉;秦皮苦寒收澀,滋養肝腎,固攝下焦;黃連清心涼血;黃柏瀉火滋陰,都能燥濕止瀉,使腸道恢復正常,濕熱去除,下痢自然停止。
桔梗杏仁煎,治療咳嗽咳膿,痰中帶血,或胸膈隱痛,將要形成肺癰的疾病。組成:桔梗、杏仁(炒研)、甘草(各一錢)、枳殼(麩炒,一錢五分)、麥冬(去心)、百合、阿膠、夏枯草、金銀花(各二錢)、連翹(二錢五分)、川貝母、紅藤(各三錢),如有內熱兼口渴,加天花粉二錢。水煎溫服。
腸癰秘方:凡是腸癰長在小腹部,略微腫脹,小腹部隱隱作痛不止的,這是毒氣沒有散去,逐漸擴大內攻而潰爛,就會成為大患,必須迅速用此方治療。先用紅藤一兩,酒二碗,煎成一碗,上午服用,服後醉臥。下午用紫花地丁一兩,酒二碗,煎成一碗服用。服藥後疼痛必然逐漸減輕,這就是療效。然後服用剩下的藥末以徹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