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編 病理診斷 (10)

回本書目錄

第二編 病理診斷 (10)

1. 第四節,按胸腹

《內經》云:胸腹者,臟腑之廓也。考其部位層次,胸上屬肺,胸膺之間屬心,其下有一橫膈,繞肋骨一周,膈下屬胃,大腹與臍屬脾,臍四圍又屬小腸,臍下兩腰屬腎,兩腎之旁及臍下又屬大腸,膀胱亦當臍下,故臍下又屬膀胱。血室乃肝所司,血室大於膀胱,故小腹兩旁謂之少腹,乃血室之邊際,屬肝;少腹上連季脅,亦屬肝。季脅上連肋骨,屬膽。

胸與腹向分三停,上停名胸,在膈上,心肺包絡居之,即上焦也;膈下為胃,橫曲如袋,胃下為小腸,為大腸,兩旁一為肝膽,一為脾,是為中停,即中焦也;臍以下為下停,有膀胱,有衝任,有直腸,男有外腎,女有子宮,即下焦也,故胸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若欲知其臟腑何如,則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診。

其診法,宜按摩數次,或輕或重,或擊或抑,以察胸腹之堅軟、拒按與否;並察胸腹之冷熱、灼手與否,以定其病之寒熱虛實。又如輕手循撫,自胸上而臍下,知皮膚之潤燥,可以辨寒熱;中手尋捫,問其痛不痛,以察邪氣之有無;重手推按,察其硬否,更問其痛否,以辨臟腑之虛實,沉積之何如,即診脈中浮中沉之法也。惟左乳下虛里脈、臍間衝任脈,其中虛實,最為生死攸關。

故於望、聞、問、切四診之外,更增一法,推為診法上第四要訣。先按胸膈脅肋,按之胸痞者,濕阻氣機,或肝氣上逆;按之胸痛者,水結氣分,或肺氣上壅;按其膈中氣塞者,非膽火橫竄包絡,即伏邪盤踞膜原;按其脅肋脹痛者,非痰熱與氣互結,即蓄飲與氣相搏。胸前高起,按之氣喘者,則為肺脹;膈間突起,按之實硬者,即是龜胸。

若肝病須按兩脅,兩脅滿實而有力者肝平;兩脅下痛引小腹者肝鬱。男子積在左脅下者屬疝氣;女子塊在右脅下者屬瘀血。兩脅空虛,按之無力者為肝虛;兩脅脹痛,手不可按者為肝癰。惟夏病霍亂痧脹者,每多夾水、夾食、夾血,與邪互並,結於胸脅。水結胸者,按之疼痛,推之漉漉;食結胸者,按之滿痛,摩之噯腐;血結胸者,痛不可按,時或昏厥,因雖不同,而其結痛拒按則同。次按滿腹,凡仲景所云胃家者,指上、中二脘而言。

以手按之痞硬者,為胃家實;按其中脘,雖痞硬而揉之漉漉有聲者,飲癖也。如上、中、下三脘,以指撫之,平而無澀滯者,胃中平和而無宿滯也。凡滿腹痛,喜按者屬虛,拒按者屬實;喜暖手按撫者屬寒,喜冷物按放者屬熱。按腹而其熱灼手,愈按愈甚者伏熱;按腹而其熱烙手,痛不可忍者內癰。

痛在心下臍上,硬痛拒按,按之則痛益甚者食積;痛在臍旁小腹,按之則有塊應手者血瘀。腹痛牽引兩脅,按之則軟,吐水則痛減者水氣。惟蟲病按腹有三候,腹有凝結如筋而硬者,以指久按,其硬移他處,又就所移者按之,其硬又移他處,或大腹、或臍旁、或小腹無定處,是一候也;右手輕輕按腹,為時稍久,潛心候之,有物如蚯蚓蠢動,隱然應手,是二候也;高低凸凹,如畎畝狀,熟按之,起伏聚散,上下往來,浮沉出沒,是三候也。若繞臍痛,按之磊磊者,乃燥屎結於腸中,欲出不出之狀。

白話文:

《內經》說:胸部和腹部,是內臟器官所在的空間。探討它們的部位和層次,胸部上面屬於肺,胸口之間屬於心臟,其下有一個橫膈膜,環繞肋骨一圈,橫膈膜下面屬於胃,大腹部和肚臍屬於脾,肚臍周圍又屬於小腸,肚臍下兩側腰部屬於腎,兩腎旁邊以及肚臍下面又屬於大腸,膀胱也位於肚臍下面,所以肚臍下面也屬於膀胱。血室是由肝臟主管,血室大於膀胱,所以小腹兩側稱為少腹,是血室的邊界,屬於肝;少腹向上連接肋骨下方的季脅,也屬於肝。季脅向上連接肋骨,屬於膽。

胸部和腹部大致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稱為胸部,在橫膈膜之上,心、肺和包絡位於此處,也就是上焦;橫膈膜之下是胃,彎曲如袋子,胃的下面是小腸,再往下是大腸,兩側一邊是肝膽,一邊是脾,這是中部,也就是中焦;肚臍以下是下部,有膀胱、衝脈和任脈、直腸,男性有外腎,女性有子宮,也就是下焦。因此,胸腹是五臟六腑的宮殿,陰陽氣血的發源地。如果要了解臟腑的狀況,最好是按壓胸腹,這叫做腹診。

腹診的方法,應該按摩數次,或輕或重,或敲擊或按壓,來觀察胸腹的堅硬或柔軟,是否抗拒按壓;並觀察胸腹的冷熱,是否灼熱,以此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另外,可以用輕柔的手法,從胸部向上到肚臍向下撫摸,了解皮膚的潤澤或乾燥,可以分辨寒熱;用中等力道的手去觸摸,詢問是否有疼痛感,來觀察是否有邪氣;用重手去按壓,觀察是否堅硬,並詢問是否疼痛,以此來分辨臟腑的虛實,以及是否有積聚,這就如同診脈時區分浮、中、沉的方法。只有左邊乳房下的虛里脈和肚臍間的衝脈和任脈,它們的虛實狀況,最關係著人的生死。

因此,在望、聞、問、切四診之外,再增加一種方法,將腹診推為診斷上的第四個重要訣竅。首先按壓胸膈和肋骨,按壓時胸部感到痞悶,是濕邪阻礙了氣機,或是肝氣上逆;按壓時胸部感到疼痛,是水液結在氣分,或是肺氣上壅;按壓時胸膈之間氣滯不通,不是膽火侵襲包絡,就是潛伏的邪氣盤踞在膜原;按壓時肋骨脹痛,不是痰熱和氣相互結聚,就是積水和氣相搏。胸前隆起,按壓時感到氣喘,是肺脹;橫膈膜間突起,按壓時堅硬,就是龜胸。

如果是肝病,必須按壓兩脅,兩脅飽滿有力,代表肝氣平和;兩脅下疼痛牽引到小腹,是肝氣鬱結。男子積聚在左脅下,屬於疝氣;女子腫塊在右脅下,屬於瘀血。兩脅空虛,按壓時無力,代表肝虛;兩脅脹痛,手不能按壓,是肝癰。只有夏天發生的霍亂和痧脹,常常夾雜著水、食物和血,與邪氣混合,結聚在胸脅部位。水液積聚在胸部,按壓時疼痛,推動時有水聲;食物積聚在胸部,按壓時脹滿疼痛,按摩時有腐敗的氣味;血液積聚在胸部,疼痛難以按壓,有時會昏厥。雖然成因不同,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結聚疼痛而且拒絕按壓。其次按壓整個腹部,凡是張仲景所說的「胃家」,指的是上脘和中脘這兩個部位。

用手按壓時感到痞硬,是胃家有實邪;按壓中脘,雖然痞硬但揉按時有水聲,是飲癖。如果按壓上、中、下三脘,用手指撫摸時,感覺平滑沒有阻滯,代表胃氣平和沒有宿食積滯。凡是腹部脹滿疼痛,喜歡按壓的屬於虛證,拒絕按壓的屬於實證;喜歡用溫暖的手按壓撫摸的屬於寒證,喜歡用冰冷的東西按壓敷放的屬於熱證。按壓腹部時,感覺發熱灼手,而且按壓越用力越厲害,是伏熱;按壓腹部時,感覺發燙灼手,疼痛難忍,是內癰。

疼痛在心下肚臍以上,堅硬疼痛拒絕按壓,按壓時疼痛更甚,是食積;疼痛在肚臍旁邊的小腹,按壓時有腫塊可以摸到,是血瘀。腹痛牽引到兩脅,按壓時柔軟,吐出水後疼痛減輕,是水氣。只有蟲病按壓腹部時有三種現象,腹部有結塊如筋而且堅硬,用手指按壓久一點,硬塊會移動到其他地方,再按壓移動到的地方,硬塊又會移動到其他地方,或者在大腹部、或者在肚臍旁邊、或者在小腹,位置不固定,這是第一種現象;用右手輕輕按壓腹部,時間稍長一點,靜心感覺,會有像蚯蚓蠕動的感覺,隱約在手下應和,這是第二種現象;腹部高低不平,像田地的畦壟形狀,仔細按壓,會起伏聚散,上下往來,時而出現時而消失,這是第三種現象。如果肚臍周圍疼痛,按壓時感覺有硬塊堆積,那是乾燥的糞便結在腸中,想要排出又排不出來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