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68)
第一編 傷寒要訣 (68)
1. 第六節,清涼劑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通澤柴,車前鮮地草歸偕,梔芩一派清涼品,膽火肝邪力可排。
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桑菊襄,川貝地芍伏神木,水用茹甘羚角煎,肝風鼓盪功獨推。
連梅安蛔湯
連梅安蛔椒柏佐,尖檳榔與白雷丸,蛔蟲動擾成昏厥,欲使蛔安首泄肝。
芩連二陳湯
芩連二陳橘半茹,枳實赤苓碧玉散,薑汁還偕竹瀝沖,清肝和胃攻堪斷。
加味白頭翁湯
加味白頭連柏芩,白芍秦皮管仲靈,鮮茉莉花加十朵,厥陰久痢法堪欽。
香連治中湯
香連治中參朮施,炮姜甘草廣青皮,中陽久瀉多衰弱,抑木還須並健脾。
龜柏地黃湯
龜柏地黃砂仁拌,萸淮丹芍茯陳皮,清肝益腎推良法,胃氣如衰勿亂施。
桑丹瀉白湯
桑丹瀉白骨桑皮,貝母竹茹甘草米,金橘鋪同蜜棗加,方即清肝兼保肺。
新加玉女煎
新加玉女地麥薇,知母膝決青鹽皮,石膏枳實靈磁等,鎮逆清肝效最奇。
滋任益陰煎
滋任益陰柏草龜,知母白果加豬髓,砂仁拌搗熟地黃,大補陰丸合封髓。
新加白虎湯
新加白虎薄知膏,陳米還須荷葉包,竹葉桑枝益元散,蘆根燈草水煎熬。
白話文:
第六節:清涼劑
龍膽瀉肝湯
龍膽、澤瀉、柴胡配合車前、鮮生地、甘草、當歸,加上梔子、黃芩等清涼之品,能祛除肝膽火熱。
羚角鉤藤湯
羚羊角、鉤藤配桑葉、菊花,加入川貝、生地、白芍、茯神、木香,以竹茹、甘草煎煮羚羊角,專治肝風內動。
連梅安蛔湯
黃連、烏梅配花椒、黃柏,加入尖檳榔、白雷丸,蛔蟲躁動致昏厥,需先疏肝以安蛔。
芩連二陳湯
黃芩、黃連配陳皮、半夏、竹茹,枳實、赤苓、碧玉散,加薑汁、竹瀝沖服,清肝和胃效力強。
加味白頭翁湯
白頭翁加黃連、黃柏、黃芩,白芎、秦皮、管仲靈,再添鮮茉莉花十朵,專治厥陰經久痢。
香連治中湯
木香、黃連配人參、白朮,炮薑、甘草、青皮,中陽虛弱久瀉者,疏肝健脾雙管齊下。
龜柏地黃湯
龜板、黃柏配熟地(砂仁拌),山茱萸、山藥、丹皮、白芍、茯苓、陳皮,清肝益腎妙方,胃弱者慎用。
桑丹瀉白湯
桑葉、丹皮配桑白皮,貝母、竹茹、甘草、粳米,加金橘餅、蜜棗,清肝兼能潤肺。
新加玉女煎
生地、麥冬、紫石英,知母、牛膝、決明子、青鹽皮,石膏、枳實、靈磁石等,平肝降火效特佳。
滋任益陰煎
黃柏、甘草、龜板,知母、白果、豬脊髓,砂仁拌搗熟地,合大補陰丸與封髓丹法。
新加白虎湯
薄荷、知母、石膏,陳米荷葉包煎,竹葉、桑枝加益元散,蘆根、燈草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