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56)
第一編 傷寒要訣 (56)
1. 第五節,滋補劑
附姜歸桂湯,回陽溫營法,俞氏經驗方,載喻氏《醫門法律》
川附子(二錢,炮),川薑(一錢,炮),紫猺桂(八分)
當歸(二錢),淨白蜜(兩匙,沖)
秀按,中寒暴病,用附、姜回陽後,繼用此方者,因附、姜專主回陽,而其所中之陰寒,必先傷營,故加歸、桂驅營分之寒,庶幾藥病相當。沖以白蜜者,柔和陽藥之剛烈也。此為回陽暖血,溫和營分之良方。
附姜歸桂參甘湯,回陽兼補血氣法,俞氏經驗方,載喻氏《醫門法律》
淡附片(一錢),白歸身(錢半),老東參(一錢),嫩閩姜(六分)
川薑(八分,炮),官桂(六分),清炙草(八分),大紅棗(兩枚)
秀按,陰寒漸衰,陽氣將回,病勢已有轉機,故君以附、姜輕劑,溫和陽氣;即臣以歸、桂暖血,參、草益氣;佐以閩姜,使以大棗,調和營衛也。此為輕劑回陽,雙補血氣之良方。若陽已回,身溫色活,手足不冷,吐利漸除者,本方附、薑、官桂,可減其半,加蜜炙綿耆一錢,土炒於術一錢,酒炒白芍錢半,五味子十二粒,溫和平補,俾不致有藥偏之害。
正陽四逆湯,回陽攻毒法,俞氏經驗方,載陶氏《傷寒全生集》
生附子(三錢,炮,去皮臍),清炙草(一錢),真麝香(五釐,沖)
川薑(三錢,炮,不可焦),皂莢炭(八分),生薑汁(兩匙,沖)
秀按,猝中陰毒,吐利腹疼,身如被杖,四肢厥逆,冷過肘膝,昏沉不省,心下硬滿,面唇手指皆有黑色,舌卷囊縮,煩躁冷汗自出,或時呻吟,六脈或沉伏,或沉微欲絕,湯藥每多不受,此皆陰寒毒氣入深,乃最危最急之證,較中寒證尤篤。故用生附子以毒攻毒為君;臣以乾薑回陽,皂莢、麝香速通經隧;佐以炙草和藥,使以薑汁和胃,且薑汁、炙草二味,更有和解附毒之功,調劑合法。此為回陽急救,直攻陰毒之良方,然必內外兼治,庶可十救一二。外治法,先以通關散(生半夏一錢,細辛五分,川芎五分,青藜蘆五分,麝香五釐)搐鼻取嚏,以通清竅;次用麝香三釐,皂莢末三分,肉桂末二分,硫黃二分,共研細末,以蔥汁調動,填入臍中;再以生薑薄片貼於臍上,放大艾火於薑片上,蒸二七壯,灸關元、氣海二七壯,必將陰退陽復,手足溫暖即止。知人事者生,昏沉不省,過一周時必死,或仍用喻西昌熨臍法,亦能通陽氣而利小便。
新加八味地黃湯,補陽鎮沖法,俞氏經驗方
厚附塊(錢半),大熟地(六錢,炒鬆),山萸肉(八分),紫石英(四錢,杵),紫猺桂(五分),淮山藥(三錢,杵),浙茯苓(四錢),澤瀉(錢半)
先用鐵落五錢,鎮元黑錫丹三錢,用水六碗,煎成四碗,取清湯代水煎藥。
白話文:
第五節,滋補劑
附姜歸桂湯
這是回陽溫營的治療方法,出自俞氏的經驗方,記載於喻氏的《醫門法律》。
配方:
川附子(二錢,炮製)、川薑(一錢,炮製)、紫猺桂(八分)、當歸(二錢)、淨白蜜(兩匙,沖服)。
註解:
中寒突然發病,使用附子、生薑回陽後,緊接著使用此方的原因,是因為附子、生薑專門用於回陽,但陰寒之氣會先損傷營血,所以加入當歸、肉桂以驅除營分中的寒氣,這樣藥效與病情才能相應。加入白蜜是為了緩和陽藥的猛烈藥性。此方是回陽暖血、溫和營分的良方。
附姜歸桂參甘湯
這是回陽兼補血氣的治療方法,出自俞氏的經驗方,記載於喻氏的《醫門法律》。
配方:
淡附片(一錢)、白歸身(一錢半)、老東參(一錢)、嫩閩姜(六分)、川薑(八分,炮製)、官桂(六分)、清炙草(八分)、大紅棗(兩枚)。
註解:
陰寒逐漸減退,陽氣即將恢復,病情已有好轉趨勢,因此主藥使用附子、生薑的輕量劑來溫和陽氣;配合當歸、肉桂暖血,人參、甘草益氣;加入閩姜作為輔助藥,大棗用於調和營衛。此方是輕劑回陽、雙補血氣的良方。
若陽氣已回,身體溫暖、面色恢復,手腳不再冰冷,嘔吐腹瀉逐漸停止,則可將本方中的附子、生薑、官桂的劑量減半,添加蜜炙黃耆一錢、土炒白術一錢、酒炒白芍一錢半、五味子十二粒,以溫和調補,避免藥物偏性造成傷害。
正陽四逆湯
這是回陽攻毒的治療方法,出自俞氏的經驗方,記載於陶氏的《傷寒全生集》。
配方:
生附子(三錢,炮製,去皮臍)、清炙草(一錢)、真麝香(五釐,沖服)、川薑(三錢,炮製,不可焦)、皂莢炭(八分)、生薑汁(兩匙,沖服)。
註解:
突然遭遇陰毒,出現嘔吐腹瀉、腹痛、身體劇痛如被杖擊,四肢冰冷超過肘膝,昏迷不醒,心口硬滿,面色嘴唇手指發黑,舌頭卷縮,陰囊收縮,煩躁冷汗直流,或不時呻吟,脈搏沈伏或微弱欲絕,湯藥難以服用。這是陰寒毒氣深入臟腑的危急救治病症,比中寒證更為嚴重。
因此主藥使用生附子以毒攻毒;輔以乾薑回陽,皂莢、麝香迅速疏通經絡;佐以炙甘草調和藥性,生薑汁和胃,且生薑汁與炙甘草能中和附子的毒性,達到協調作用。此方是回陽急救、直攻陰毒的良方,但必須配合內外兼治,才可能救回一兩成。
外治方法:
先用通關散(生半夏一錢、細辛五分、川芎五分、青藜蘆五分、麝香五釐)吹鼻取嚏,以通竅;再用麝香三釐、皂莢末三分、肉桂末二分、硫黃二分共研細末,用蔥汁調勻,填入臍中;後將生薑片蓋在臍上,施艾灸十四壯;再灸關元、氣海各十四壯,等到陰寒消退、陽氣恢復、手腳溫暖即可停止。病人若清醒可存活,若持續昏迷逾十二時辰必死。也可改用喻西昌的熨臍法,同樣可通陽氣、利小便。
新加八味地黃湯
這是補陽鎮沖的治療方法,出自俞氏的經驗方。
配方:
厚附塊(一錢半)、大熟地(六錢,炒鬆)、山萸肉(八分)、紫石英(四錢,研碎)、紫猺桂(五分)、淮山藥(三錢,研碎)、浙茯苓(四錢)、澤瀉(一錢半)。
煎煮方法:
先用鐵落五錢、鎮元黑錫丹三錢,加六碗水煎成四碗,取澄清湯汁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