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28)
第三編 證治各論 (28)
1. 第十節,夾脹傷寒(一名傷寒夾腫脹,又名腫脹兼傷寒)
【因】宿病腫脹為本,新感風寒為標,當察其腫之為陰為陽,脹之屬寒屬熱、屬虛屬實。或但腫而不脹,或但脹而不腫,或先腫而後脹,或先脹而後腫,或脹而兼喘,或脹而變臌,或脹而成蠱,必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為首要。
【證】但腫而不脹者,屬水被邪結,當辨陰陽。陰水則肢厥體重,先腫下焦,繼則一身悉腫,陰股間寒,足脛腫甚,按之盲而不起,口淡不渴,大便自調,或竟溏瀉,小便雖少,卻不赤澀,甚或不利,舌苔白滑,或淡白而胖滑。陽水則面浮惡風,自汗心煩,先腫上焦,遍身盡腫,按之熱而即起,口苦而渴,小便黃濁,或竟赤澀,大便堅燥,或多膠閉,甚則二便不通,陰囊腫大,舌苔黃滑,或深黃而厚膩。
白話文:
【病因】宿疾所導致的腫脹是根本,新受風寒是表象,應觀察腫脹是屬陰性還是陽性,脹脹是寒性還是熱性、虛性還是實性。有的只是腫脹但不伴隨脹脹,有的只是脹脹但不伴有腫脹,有的先是腫脹接著出現脹脹,有的先是脹脹接著腫脹,有的脹脹同時伴有喘息,有的脹脹轉變為膨脹,有的脹脹形成腹脹,必須首先瞭解其病因,並找出主導症狀。
【症狀】只是腫脹但不伴隨脹脹的,屬於水氣被邪氣阻塞,需辨別陰性和陽性。陰性水氣會使四肢發冷、體重增加,腫脹從下焦開始,然後全身都腫脹,陰部周圍寒冷,腳踝處腫脹嚴重,按壓時凹陷不易恢復,口淡且不口渴,大便正常或可能溏瀉,小便量少但無赤澀感,嚴重時小便不利,舌苔白色且滑潤,或淡白且肥厚滑膩。陽性水氣則面部浮腫、易出汗、心煩,腫脹從上焦開始,全身腫脹,按壓時腫脹會立即恢復,口苦且口渴,小便黃色混濁,嚴重時可能赤澀,大便乾硬,有時會便祕,甚至兩便不通,陰囊腫大,舌苔黃色且滑潤,或深黃且厚膩。
但脹而不腫者,屬氣被邪裹,氣裹食脹,即胃脹,一名谷脹,胸腹滿,胃脘痛,上支兩脅,妨於食,食即益甚,鼻聞焦臭,大便甚難,甚則少腹䐜脹,引腰而痛,舌苔黃膩而厚。氣裹痰脹,即肺脹,一名喘脹,胸中痞滿,氣喘咳逆,目突如脫,鼻塞涕出,甚則腸鳴濯濯,滿腹脹痛,飧泄不化,舌苔白滑而膩。
氣裹水脹,即脾腎脹,一名寒脹,肢懈體重,不能勝衣,氣悶善噦,睡臥不安,甚則腹滿引背,腰髀脹痛,小便癃閉,舌苔灰滑而膩。氣裹血脹,即心肝脹,一名血脹,煩心短氣,臥寐不安,甚則脅下滿痛,痛引小腹,腹起紅絲,重則青筋亦露,舌色深紫而赤。
白話文:
"若只脹而不腫的情況,通常是由於體內之氣被邪氣困擾,導致氣體與食物在胃部聚集而引起脹感,又稱為胃脹,或者谷脹,會有胸部及腹部滿脹、胃部疼痛、上部脹至兩側肋骨,影響進食,吃東西後脹感會加重,嗅覺有焦臭味,排便困難,嚴重時甚至下腹部脹脹的,引致腰部疼痛,舌頭表面會有黃膩且厚的苔膜。"
"氣體包裹著痰液引起的脹感,稱為肺脹,或喘脹,有胸部脹滿、氣喘咳嗽、眼睛似要脫落、鼻塞流鼻水,嚴重時會有腸鳴聲,全腹脹痛,消化不良,舌頭表面有白色滑膩的苔膜。"
"氣體包裹著水分所引起的脹感,稱為脾腎脹,或寒脹,四肢疲乏沈重,無法承受衣物,呼吸困難,睡眠不安,嚴重時腹部脹滿會延伸到背部,腰和大腿也會感到脹痛,尿頻尿急,舌頭表面有灰色滑膩的苔膜。"
"氣體包裹著血液所引起的脹感,稱為心肝脹,或血脹,心情煩躁、呼吸短促、睡眠不安,嚴重時下腹部滿脹疼痛,疼痛會延續到小腹,腹部出現紅色條紋,更嚴重時會有青筋暴露,舌頭顏色深紫且帶紅色。"
氣裹橘皮,即大小腸脹,一名腑脹,腹大而硬,以指久按,其硬即移他處,又就所移者按之,其硬又移他處,或大腹,或臍旁,或小腹,無定處,或有物如蚯蚓蠢物,隱然指下,或凝結如筋而耕痛,起伏聚散,上下往來,浮沉出沒,變幻多端,舌苔現檳榔紋,隱隱有點如粞,先腫而後脹者,屬水凝氣結,先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而時咳,身盡腫,手足尤甚,繼即由四肢而入腹,腹乃脹大,初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其狀如囊裹水,甚則按之窅而不起,如糟如泥,舌苔灰黑而膩,舌本胖大而滑。
白話文:
氣裹橘皮,指的是大小腸脹氣,也叫腑脹。患者肚子很大而且硬,用手按壓,硬塊會移動到其他地方,再按壓移到的地方,硬塊又會移動到其他地方,位置不定,可能在肚子中央、肚臍旁邊或下腹部。有些患者還會感覺到肚子裡有像蚯蚓一樣的東西在蠕動,或者摸起來像筋一樣,疼痛難忍,起伏不定,上下移動,浮沉不定,變化多端。舌苔上出現檳榔紋,隱隱約約有像米飯一樣的小點,先腫脹後脹氣,屬於水氣凝結。有些人則先在眼窩上方出現輕微腫脹,就像剛睡醒的樣子,頸脈搏動,時常咳嗽,全身浮腫,手腳尤其嚴重,接著腫脹蔓延到四肢,最後導致腹部脹大。剛開始用手按壓腹部,手離開後腫脹會跟著彈起來,像一個裝滿水的袋子一樣,嚴重時按壓下去就無法回彈,像爛泥一樣,舌苔灰黑而黏膩,舌頭根部又肥又滑。
先脹而後腫者,屬氣化水行,初則胸腹脹滿,起於驟然,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後乃漸散於四肢,氣滿於皮膚中,身盡腫而皮厚,𪔣𪔣然而不堅,舌苔滑白,或薄或厚不一。脹而兼喘者,屬脾水久漬,逆行犯肺,始則腹脹浮腫,小便不利,繼即咳嗽氣喘,甚則坐不得臥,俯不得仰,舌苔灰白而滑,或黃白相兼而膩。
脹而變臌者,屬脾腎陽虛,陰濁滿布,獨脹於腹,腹膨如鼓,外雖堅滿,中空無物,任人揉按,痛癢不關,初則旦食不能暮食,繼即稍進飲食,飽悶難受,四肢日見瘦削,大便溏而溺澀,舌苔淡白胖滑。脹而成蠱,則非血即蟲,非蟲即血。
白話文:
先有脹滿後發腫的狀況,這通常是體內氣血運轉不暢,水分流通失常所致。初期會感到胸部和腹部脹滿,來得急促,按壓腹部不會有反應,腹部顏色也沒有變化,接著腫脹逐漸蔓延到四肢,氣體在皮膚下積聚,全身腫脹,皮膚厚實,摸起來軟軟的但不堅硬,舌頭上覆蓋著白色、滑膩的舌苔,可能薄厚不一。
如果同時出現呼吸困難,則可能是脾臟積水過久,逆向影響肺部,起初是腹部脹大和浮腫,排尿不順利,隨後出現咳嗽和喘息,嚴重時甚至無法坐立,前傾都覺得困難,舌苔呈灰白色且滑膩,或者黃白交雜且膩厚。
腹部脹大變為膨脹的,可能是脾腎功能不足,陰寒之氣充斥,只在腹部出現膨脹狀,腹部看似堅實但中間是空的,任人揉按不會感覺疼痛或癢,初期是早上吃飯到晚上都吃不了,接下來稍微能進食一些,卻感到飽脹難受,四肢逐漸消瘦,大便溏稀,尿液澀澀的,舌苔呈現淡白色、肥厚滑膩。
若腹部脹大形成癥結,則可能是由血液問題引起,或者是寄生蟲,或者是血液問題。
蟲蠱則腹大如箕,時或脹痛,重按則痛始緩,四肢瘦削,飲食乍進乍退,面色或紅或白,口唇獨紅,內有白點,多嗜肥甘,飢即口吐涎沫,嘈雜難忍,飽則腹雖不痛,脘滿難受,舌苔有點如粞。血蠱則腹脹如鼓,青筋橫絆腹上,或手足有紅縷赤痕,甚則爪甲青紫,小便利,大便黑,舌色紫赤而黯,甚或青紫,總之腫本乎水,脹必有滯。
一兼外感風寒,外證雖有頭痛身熱,惡寒畏風,而無不先犯胸膈,而為煩悶不舒,氣逆嘔惡。
【脈】左浮弦,右沉小者,風寒夾陰水腫也;左浮弦,右沉數者,風寒夾陽水腫也;浮大而堅,按之反澀者,《內經》所謂「堅大以澀者脹」也。沉遲者為寒脹,沉數者為熱脹,沉小者為虛脹,沉滑者為實脹。弦大浮洪者易治,沉微細小者難治,沉細虛數者不治。
白話文:
寄生蟲感染(蟲蠱)會導致腹部脹大如簸箕,時常感到脹痛,用力按壓才會緩解疼痛。四肢消瘦,食慾時好時壞。面色或紅或白,嘴脣獨自發紅,嘴裡有白點,常愛吃肥膩甘甜的食物。飢餓時會口吐涎液,感到嘈雜難耐。吃飽後,腹部雖然不痛,但是會感覺飽脹難受。舌苔上有如米粒般的點點。
血液中毒(血蠱)會導致腹部脹大如鼓,青筋橫亙在腹部上。手腳可能出現紅色線條或紅色痕跡。嚴重時,指甲會發青發紫。小便量少,大便發黑。舌頭顏色紫紅而暗,甚至發青發紫。總之,腫脹的根本原因是體內有水氣,脹滿一定是因為體內有阻滯。
如果同時感染了風寒,外在症狀雖然有頭痛發熱,怕冷畏風,但是必定會先侵犯胸膈,導致胸悶不舒,氣逆嘔吐。
脈象
- 左手脈浮而弦,右手脈沉而細小,表示風寒夾陰水腫。
- 左手脈浮而弦,右手脈沉而數,表示風寒夾陽水腫。
- 脈象浮大而堅硬,按壓後感覺澀滯,在《內經》中稱為「堅大以澀者脹」。
- 脈象沉遲,表示寒性脹滿;沉數,表示熱性脹滿;沉小,表示虛性脹滿;沉滑,表示實性脹滿。
- 弦脈大而浮洪,容易治療;沉脈細小,難以治療;沉細虛數,無法治療。
【治】陰水腫,初用麻附五皮飲,溫下發汗以消腫;繼用胃苓湯,實脾利水以除根;終用香砂理中湯,健脾陽以培元氣。陽水腫,初用五皮飲加荷、翹、浮萍,宣上發汗以消腫;繼用大橘皮湯去桂、術,加木通、車前、琥珀、燈心,通利小便以除根;終用百合茅根湯(蘇百合、生桑皮、通草各一錢,鮮茅根五十支),清肺氣以滋化源。
白話文:
【治療】陰性水腫,初期使用「麻附五皮飲」,溫暖通便,透過發汗來消除水腫;接著使用「胃苓湯」,健脾利水來根治;最後使用「香砂理中湯」,健脾陽來培元氣。陽性水腫,初期使用「五皮飲」加上荷葉、連翹、浮萍,散開上氣,透過發汗來消除水腫;接著使用「大橘皮湯」,去掉桂枝、附子,加入木通、車前子、琥珀、燈心,通利小便來根治;最後使用「百合茅根湯」(蘇葉、百合、生桑皮、通草各一錢,新鮮茅根五十支),清肺氣來滋養化生之源。
脹病兼感風寒者,初用十味流氣飲,先散其表,兼通其里,使表氣達,裡氣亦鬆;繼治其脹。脹有食、痰、水、血、蟲之別,雖是氣阻,總屬邪滯,統以五脹分消丸為主(蘿蔔子四兩、巴豆肉十六粒拌炒去油、炙牙皂兩半、枳殼四兩燒酒煮乾切片炒、生川軍一兩醋酒同炒、琥珀末一兩、紫降香五錢、螻蛄十隻去足翅上截酒炒,各研細,再研極勻,水法丸,如芥菜子大,用景岳十香丸半料為衣,每服五分,日二夜一,空心吞下。
白話文:
若脹病兼受風寒,初期使用「十味流氣飲」,先散表氣,同時通暢裡氣,使表氣通達,裡氣也得以舒暢,然後再調理脹氣。脹氣有飲食、痰濕、水氣、血滯、蟲積之分,雖然都是氣滯所致,但總歸是邪氣停滯,因此統一用「五脹分消丸」為主藥(蘿蔔子四兩、巴豆肉十六粒炒去油、炙牙皁兩半、枳殼四兩用燒酒煮乾切片炒、生川軍一兩用醋酒同炒、琥珀末一兩、紫降香五錢、螻蛄十隻去足翅上截用酒炒)。各味藥磨成細粉,再仔細研勻,用 воде做成藥丸,大小如芥菜子,用「十香丸」半量做藥衣。每次服用五分,一日二次,空腹吞服。
附十香丸方(沉香、木香、丁香、廣皮、皂角刺各二錢半,荔枝核、小茴、香附、烏藥、澤瀉各五錢,生曬為末)、通用消脹萬應湯(地蛄螻三錢、大腹皮二錢、真川樸一錢、萊菔子二錢拌炒春砂仁五分、六神麯錢半、陳香團皮八分、雞內金兩張、人中白煅透五分、燈心五小帚),送下消臌萬應丹(治黃疸變臌,氣喘胸悶,脘痛翻胃,疳脹結熱,傷力黃腫,噤口痢等症。
白話文:
附十香丸方(沉香、木香、丁香、廣皮、皁角刺各二錢半,荔枝核、小茴、香附、烏藥、澤瀉各五錢,生曬為末)
通用消脹萬應湯(地蛄螻三錢,大腹皮二錢,真川樸一錢,萊菔子二錢拌炒春砂仁五分,六神麯錢半,陳香團皮八分,雞內金兩張,人中白煅透五分,燈心五小帚)
送服消臌萬應丹(治黃疸變臌,氣喘胸悶,脘痛翻胃,疳脹結熱,傷力黃腫,噤口痢等症。)
煅透人中白一兩,地蛄螻、萊菔子、六神麯各五錢,砂仁二錢,以上俱炒,陳香團一個,共研細勻,蜜丸,每服五七丸,燈心湯下),分消其滯以通逐之。一俟脹退十之七八,即用白朮和中湯,除其根以善後。脹而兼喘,初用五子五皮飲,降其氣以平喘,氣降喘平,即用大橘皮湯加川樸、腹皮,快脾利溺以消脹。
脹消十之六七,終用香砂六君子湯去草加樸,送下加減腎氣丸(熟地四兩,茯苓三兩,官桂、澤瀉、萸肉、山藥、丹皮、車前、牛膝各一兩,淡附子五錢,為末,和熟地同搗蜜丸,每服七八十丸),通補脾腎以善後。脹而變臌,名曰氣臌,俗稍稱腹脹,又稱為膨,全屬脾腎陽虛,故《內經》謂「足太陰虛則膨脹」。又曰:臟寒生滿病。
白話文:
將人中白煅燒至完全透徹,取一兩;地蛄螻、萊菔子、六神曲各五錢;砂仁二錢,以上藥材皆炒香;陳香團一個,共同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以燈心湯送服,並將滯氣消散以疏通排出。
當脹氣消退十分之七八時,改用白朮和中湯,以消除根本病因。若脹氣兼有喘息,則先使用五子五皮飲,以降氣平喘,待氣息平復後,再使用大橘皮湯加入川樸、腹皮,以健脾利尿消脹。
脹氣消退十分之六七時,最終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去掉草藥加入樸,搭配加減腎氣丸(熟地四兩,茯苓三兩,官桂、澤瀉、萸肉、山藥、丹皮、車前、牛膝各一兩,淡附子五錢,研磨成細末,與熟地一同搗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七八十丸),以加強補益脾腎的功效。
若脹氣轉變為臌脹,稱為氣臌,俗稱腹脹或膨大,皆屬於脾腎陽虛所致。因此,《內經》記載:「足太陰虛則膨脹」。又說:臟腑寒氣會導致脹滿之症。
《內經》雞矢醴、《東垣》分消湯,每不濟事。予用神香聖朮煎為主,朝送天真丹(青化桂五分,沉香、琥珀、巴戟肉酒浸、小茴香、補骨脂炒香、葫蘆巴炒香、川杜仲炒去絲、川萆薢酒浸炒香、黑醜炒香各一兩,研極細勻,如桐子大,每服二錢至三錢。
專治陽虛濕勝,腹脹堅大,按之不窅,臍腹痼冷,甚則腿腫如斗,囊腫如升),夜送禹餘糧丸(禹餘糧石、蛇含石、真針砂同醋煮透煅研各三兩,製附子、紫猺桂、乾薑、茯苓、當歸、羌活、川芎、炒蒺藜、淮牛膝、青皮、大茴、蔻仁、廣木香、莪朮、三稜同醋炒各五錢,同研細勻,蒸熟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至三錢。葉氏去附子、莪朮、青皮加赤苓三兩,名鐵砂丸。
白話文:
《內經》中的雞矢醴、《東垣》中的分消湯等,經常不能解決問題。我使用神香聖朮煎作為主要的藥方,早上服用天真丹(青化桂五分,沉香、琥珀、巴戟肉用酒浸泡,小茴香、補骨脂炒香,葫蘆巴炒香,川杜仲炒後去掉絲,川萆薢酒浸泡後炒香,黑醜炒香,每種一兩,研磨得很細很均勻,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錢到三錢。
專門治療陽虛濕盛,腹脹堅大,按壓沒有凹陷,肚臍和腹部長期寒冷,嚴重時腿部腫脹如鬥,陰囊腫脹如升,晚上服用禹餘糧丸(禹餘糧石、蛇含石、真針砂用醋煮透後煅燒研磨,每種三兩,製附子、紫猺桂、乾薑、茯苓、當歸、羌活、川芎、炒蒺藜、淮牛膝、青皮、大茴、蔻仁、廣木香、莪朮、三稜用醋炒過,每種五錢,一起研磨得很細很均勻,蒸熟製成丸劑,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錢到三錢。葉氏去掉了附子、莪朮、青皮,加上了赤苓三兩,名為鐵砂丸。
忌鹽,一毫不可入口,否則發疾愈甚。善治濕滯傷脾,食不運化,肝鬱乘脾,氣臌虛脹,小便短澀,久則腿膝腳腫、上氣喘息等症。許學士、朱丹溪云:此方乃治臌脹之要藥,病從小便內旋去,不動臟腑真氣,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峻補其下,疏啟其中,往往十全三四。脹而成蠱,蟲蠱易愈,小兒居多;血蠱難痊,婦女為甚。
初起通用五脹分消丸,蟲蠱用檳榔大棗湯送下(棗兒檳榔炒研三錢,炒香使君子肉,每歲一枚,照此遞加,大紅棗十枚,清晨空心服),血蠱用當歸大戟湯送下(全當歸一兩、紅牙大戟五錢、蜣螂蟲焙四隻),一俟蟲下瘀降,脹退十之六七,即以白朮和中湯,隨症加減,調補脾胃以善後。
白話文:
治療這種疾病要忌鹽,一點都不能吃,否則病情會更加嚴重。它擅長治療濕氣停滯損傷脾胃,導致食物消化不良,肝氣鬱結乘犯脾胃,出現腹脹、氣喘、小便不暢,時間長了還會出現腿、膝蓋、腳腫脹等症狀。許學士和朱丹溪都說,這個方子是治療腹脹的關鍵藥方,可以通過小便將病氣排出體外,不傷及臟腑真氣,並且用溫和的藥物來調補氣血,真是神方!它能夠強力補益下焦,疏通上焦,往往可以收到十分之六七的效果。如果腹脹演變成蠱症,蟲蠱比較容易治癒,多發生於兒童;血蠱則很難治癒,多見於婦女。
初期可以用五脹分消丸通用,蟲蠱用檳榔大棗湯送服,血蠱則用當歸大戟湯送服。一旦蟲體排出,腹脹消退六七成,就要用白朮和中湯,根據症狀加減藥量,調理脾胃,以達到後續治療的效果。
總而言之,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即《內經》「開鬼門,潔淨府,治水腫之正法」也。盪滌胃腸,直清陽明,即《內經》「去郁陳莝」。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治一切實脹,脹必有滯之正法也。臨病求源,對症發藥,皆可反掌收功。惟氣臌一症,最為難痊,雖屬脾腎陽虛,亦必由陰濁填滿,《內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也。所以直攻不可,蠻補不能,必須溫補之中,佐以辛通,通補兼施,以漸取效。
必俟陰散陽通,濁降清升,腹皮日漸寬軟,脹大日漸收小,漸次康復。近者一月,遠者百日,乃可克奏全功。但臨證時,必先明告病家,此病仍癱、癆、臌、膈之一,古今醫法,從無速愈痼疾之方,務必耐心調養,戒忿怒,絕房勞,慎起居,節飲食,調劑則緩緩圖功。不可以小不效見疑,亦不可以小見效中止,方有黍谷春回,轉危為安之一日。
白話文:
總而言之,腰部以上的腫脹宜發汗;腰部以下的腫脹宜利尿,這便是《內經》所說的「開啟鬼門,潔淨腑臟,治療水腫的正法」。清理腸胃,直清陽明經,這就是《內經》所說的「去除淤積陳腐之物」。治療的重點在於快速瀉利,近的病症瀉一次,遠的病症瀉三次,這是治療一切實性脹滿的正法,脹滿必定伴隨著淤滯。遇到疾病時追溯病因,對症用藥,都能輕而易舉地收到效果。但氣臌症狀最難痊癒,即使屬於脾腎陽虛,也必定是由於陰濁充斥所致,正如《內經》所說的「濁氣在上,就會導致腹脹」。因此不能直接攻補,蠻補無濟於事,必須在溫補的同時,佐以辛通之品,通補兼施,逐漸見效。
必須等到陰濁散去、陽氣通暢,濁物下降、清氣上升,腹皮逐漸鬆軟,脹滿逐漸消退,纔可能逐漸康復。近的病症需要一月,遠的病症需要百日,才能完全康復。但在看診時,必須先明確告知患者,這種疾病與癱瘓、癆病、脹氣、膈氣等相同,自古以來的醫學手段,都沒有能夠迅速治癒這種頑固疾病的方劑,務必耐心調養,戒掉忿怒,禁止房事,謹慎起居,節制飲食,通過調理慢慢見效。不能因為一點點效果不見起色就心生懷疑,也不能因為一點點效果就停止用藥,這樣纔有可能等到雨過天晴,轉危為安的那一天。
若病者求速愈,醫生圖速效,概從峻削直攻,其始非不暫消,其後攻之不消矣。再後愈攻則愈脹,腹皮繃急,以手按之,堅如鐵石矣,而其病從此必死不治矣。
秀按,腫、脹、臌、蠱四端,辨明因證,分際極清,妙在五脹分消丸。取精用宏,執簡御繁,以少勝多,較之王金壇尊重丸(沉香、母丁香、青木香、炙檳榔、枳實、青皮、廣皮、白芷、葶藶、蔻仁、木通、車前、滑石、參鬚各四錢,海金砂、胡椒拌炒蠍尾各二錢半,萊菔子炒六錢,白丁香錢半,郁李淨仁兩半,共研細而極勻,薑汁竹瀝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八丸,日二夜一,蓮鬚蔥白三枚、生薑皮一錢煎湯下。專治便閉溺澀之實脹水腫,與琥珀散相間服,服後先大便爽利,六七日,則小便漸長,腹脹漸消,屢收捷效。但要食淡粥百日,諸般魚蟹蝦及豬羊肉,一不可犯,犯則復發不治。附琥珀散方:琥珀末五錢,黑醜炒香二兩半,葶藶子隔紙炒二兩,豬苓、澤瀉各炒取末兩半,同研細勻,每服三錢,五更時用酸糯米泔水,長蔥三根,煎至一碗,取起去蔥,入好酒一杯送下),尤為力大而效速。即消脹萬應湯、白朮和中湯兩方,看似尋常,實有成績。予治脹病,審其起於驟然,先脹於內,後腫於外,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氣色紅亮,聲音高爽,脈滑數有力者,實脹也。每用萬應湯,取其消而不峻,隨症佐丸散以緩下之。氣脹調下香砂寬中散;水脹調下王氏琥珀散;痰脹送下竹瀝達痰丸;谷脹送下枳實導滯丸,不應,即用木香檳榔丸(木香、川連、檳榔、川柏、廣皮、青皮、香附、枳殼、三稜、莪朮二味醋炒、黑醜炒香、生軍酒炒各二兩,芒硝三兩,水法丸,每服二三錢);血脹送下琥珀人參丸(黨參、五靈脂酒炒各一兩,紫猺桂、生附子各五錢,赤苓、川芎、沉香、穿甲酒炒各三錢,共研細勻,濃煎蘇木汁為丸,每服錢半至二錢,早晚各一服。張石頑曰:此方人參與靈脂並用,最能溶血,為血蠱之的方也);蠱脹送下消疳金蟾丸(大癩蝦蟆十隻,將砂仁填滿其腹,以線系其腳,倒掛當風處陰乾,炙脆為末,同山楂、枳實、廣皮、檳榔、胡連、雷丸、使君子肉炒香、麥芽各一兩。黨參、於術各五錢,共研勻細,丸如米粒大,炙甘草粉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五更空心時糖湯吞下。善治小兒疳脹,面黃脹大,肌瘦骨立,奇效)。小便不通,危在旦夕者,送下沉香琥珀丸(琥珀另研、光杏仁、沉香、廣皮、防已、蘇木、赤苓、澤瀉各五錢,郁李淨仁搗如泥、葶藶隔紙炒各一兩,麝香一錢,共研細勻,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十丸);陰囊脹大,二便不通者,送下三白散(白醜炒取頭末二兩,桑白皮薑汁炒、廣皮、木通各一兩,生白朮五錢,共研細勻,每服二錢)。酒毒傷胃,積成酒臌者,送下解酲豬肚丸(雄豬肝一個,裝入小川連末一兩、檳榔末五錢、春砂仁末二錢、煨甘遂二錢、白酒藥炒二錢,用河水煮極爛,搗透為丸,每服一錢,如有酒缸內不化之糯米,團成一段者,焙乾研細,加入三錢,尤妙);積久成痞,痞散為臌者,送下消痞丸(生香附四兩醋炒,延胡索兩半醋炒,歸尾二兩,川芎、紅花、浮海石、瓦楞子火煅醋淬各一兩,醋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每多默收敏效。審其成於積漸,先腫於外,後脹於內,小便淡黃,大便稀溏,氣色枯白,語言低怯,脈細微無力者,虛脹也,每用和中湯,取其補而不滯,隨症佐丸散以緩消之。氣喘,衝下四磨飲(即六磨飲子去枳實、木香、大黃,加高麗參汁兩匙,和勻同沖);不應,吞下《局方》黑錫丹(黑鉛、阿硫黃、煨肉果、紫猺桂各五錢,淡附子、沉香、廣木香、小茴香、胡蘆巴、補骨脂、陽起石、金鈴子各一兩,將黑鉛熔化,入硫黃候結成片研細,入余藥再研極勻,綠豆粉為丸,每服四五十丸。專治陰氣上衝,痰壅氣喘,肢冷脈伏,不省人事);有痰,原方去神麯,加薑汁炒霞天曲烊沖、戈製半夏,繼即調下理中化痰丸(黨參、白朮、茯苓、乾薑各四兩,姜半夏六兩,炙黑甘草二兩,薑汁糊丸,每服二三錢。專治脾胃虛寒,痰飲內停,食減便溏,咳吐涎沫等症)。脾虛肝旺,腹脹如鼓者,送下小溫中丸(醋煅針砂、制香附、炒於術各四兩,姜半夏、雲茯苓、廣皮、六神麯、川連、苦參、生甘細梢各一兩,共研細勻,醋製神麯糊為丸,每服二三錢,服至溺利者即效,忌鹽);黃胖水臌,腹膨腫滿者,送下大溫中丸(製蒼朮二兩,炒山楂兩半,川樸、廣皮、青皮、雲苓、炒白朮、醋炒針砂各一兩,生甘細梢二錢,六神麯糊丸,每服二三錢),屢多奏效。惟酒客好色,脾腎大虛,病由足股先腫,漸漸脹及於腹,按之如鼓,堅而且硬,咳吐涎沫,氣短喘息,脈雖浮大,重按即空,兩手脈皆不及於寸口,初用白朮和中湯加霞天曲、戈半夏,服兩劑,少腹愈脹,痰涎愈多,二便不利,不能睡臥,繼用薛氏加減腎氣湯,服兩劑,雖無所礙,亦不見效,遂仿景岳大劑溫補法,用理陰煎加參、朮、附子,五劑後足腫漸消,十劑後腹脹大退,終以六君子煎(即異功散加乾薑)善其後以除根。益信《內經》「久塞其空,塞因塞用」之法,以治病起於經年累月,臌脹全屬虛寒者,為精確不磨也。此證卻為俞君所未及,爰贅言之。此外應有盡有,意美法良,足為腫脹之準繩。自謂吃煞苦辛,將所心得者,一一指教後學,其信然歟,其薪傳之率真歟。
白話文:
如果病人要求快速治癒,醫生為了速效,通常採取猛烈的方法直接攻治,初期雖然可能暫時消除症狀,但後來繼續攻治卻不能消除了。再後來攻治得越多,脹氣就越嚴重,腹皮繃得緊急,用手按壓時,堅硬如鐵石一般,從此病情惡化,必定會死亡而無法治癒。
秀按:腫脹、脹滿、鼓脹、腹臌四種情況,辨明致病原因和證候,界限十分清楚,妙用《五脹分消丸》應對。取材精良,使用簡練,以少勝多,比起王金壇的《尊重丸》更有療效。(《尊重丸》成分:沉香、母丁香、青木香、炙檳榔、枳實、青皮、廣皮、白芷、葶藶、蔻仁、木通、車前、滑石、參鬚各四錢,海金砂、胡椒拌炒蠍尾各二錢半,萊菔子炒六錢,白丁香錢半,郁李淨仁兩半,共研細而極勻,薑汁竹瀝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八丸,日二夜一,蓮鬚蔥白三枚、生薑皮一錢煎湯下。專治便閉溺澀之實脹水腫,與《琥珀散》相間服,服後先大便爽利,六七日,則小便漸長,腹脹漸消,屢收捷效。但要食淡粥百日,諸般魚蟹蝦及豬羊肉,一不可犯,犯則復發不治。附琥珀散方:琥珀末五錢,黑醜炒香二兩半,葶藶子隔紙炒二兩,豬苓、澤瀉各炒取末兩半,同研細勻,每服三錢,五更時用酸糯米泔水,長蔥三根,煎至一碗,取起去蔥,入好酒一杯送下),尤為力大而效速。也就是說《消脹萬應湯》、《白朮和中湯》這兩方,看似尋常,卻很有成效。
我治療脹氣病,仔細審察它的起病是否突然,先脹於內,後腫於外,小便赤澀,大便祕結,氣色紅亮,聲音高爽,脈滑數有力,這是實脹。我通常使用《萬應湯》,以其消脹而不猛烈,隨症狀佐以丸散,緩緩下行。氣脹調下《香砂寬中散》;水脹調下王氏《琥珀散》;痰脹送下《竹瀝達痰丸》;谷脹送下《枳實導滯丸》,若不應,就使用《木香檳榔丸》;(木香、川連、檳榔、川柏、廣皮、青皮、香附、枳殼、三稜、莪朮二味醋炒、黑醜炒香、生軍酒炒各二兩,芒硝三兩,水法丸,每服二三錢);血脹送下《琥珀人參丸》;(黨參、五靈脂酒炒各一兩,紫猺桂、生附子各五錢,赤苓、川芎、沉香、穿甲酒炒各三錢,共研細勻,濃煎蘇木汁為丸,每服錢半至二錢,早晚各一服。張石頑曰:此方人參與靈脂並用,最能溶血,為血蠱之的方也);蠱脹送下《消疳金蟾丸》;(大癩蝦蟆十隻,將砂仁填滿其腹,以線系其腳,倒掛當風處陰乾,炙脆為末,同山楂、枳實、廣皮、檳榔、胡連、雷丸、使君子肉炒香、麥芽各一兩。黨參、於術各五錢,共研勻細,丸如米粒大,炙甘草粉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五更空心時糖湯吞下。善治小兒疳脹,面黃脹大,肌瘦骨立,奇效)。小便不通,危在旦夕,送下《沉香琥珀丸》;(琥珀另研、光杏仁、沉香、廣皮、防已、蘇木、赤苓、澤瀉各五錢,郁李淨仁搗如泥、葶藶隔紙炒各一兩,麝香一錢,共研細勻,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十丸);陰囊脹大,二便不通,送下《三白散》;(白醜炒取頭末二兩,桑白皮薑汁炒、廣皮、木通各一兩,生白朮五錢,共研細勻,每服二錢)。酒毒傷胃,積成酒臌,送下《解酲豬肚丸》;(雄豬肝一個,裝入小川連末一兩、檳榔末五錢、春砂仁末二錢、煨甘遂二錢、白酒藥炒二錢,用河水煮極爛,搗透為丸,每服一錢,如有酒缸內不化之糯米,團成一段者,焙乾研細,加入三錢,尤妙);積久成痞,痞散為臌,送下《消痞丸》;(生香附四兩醋炒,延胡索兩半醋炒,歸尾二兩,川芎、紅花、浮海石、瓦楞子火煅醋淬各一兩,醋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每多默收敏效。
仔細審察它的成因是否逐漸累積,先腫於外,後脹於內,小便淡黃,大便稀溏,氣色枯白,語言低怯,脈細微無力,這是虛脹。我通常使用《和中湯》,以其補而不滯,隨症狀佐以丸散,緩緩消除。氣喘,衝下《四磨飲》;(即《六磨飲》子去枳實、木香、大黃,加高麗參汁兩匙,和勻同沖);不應,吞下《局方》《黑錫丹》;(黑鉛、阿硫黃、煨肉果、紫猺桂各五錢,淡附子、沉香、廣木香、小茴香、胡蘆巴、補骨脂、陽起石、金鈴子各一兩,將黑鉛熔化,入硫黃候結成片研細,入餘藥再研極勻,綠豆粉為丸,每服四五十丸。專治陰氣上衝,痰壅氣喘,肢冷脈伏,不省人事);有痰,原方去神麯,加薑汁炒霞天曲烊沖、戈製半夏,繼即調下《理中化痰丸》;(黨參、白朮、茯苓、乾薑各四兩,姜半夏六兩,炙黑甘草二兩,薑汁糊丸,每服二三錢。專治脾胃虛寒,痰飲內停,食減便溏,咳吐涎沫等症)。脾虛肝旺,腹脹如鼓,送下《小溫中丸》;(醋煅針砂、制香附、炒於術各四兩,姜半夏、雲茯苓、廣皮、六神麯、川連、苦參、生甘細梢各一兩,共研細勻,醋製神麯糊為丸,每服二三錢,服至溺利者即效,忌鹽);黃胖水臌,腹膨腫滿,送下《大溫中丸》;(製蒼朮二兩,炒山楂兩半,川樸、廣皮、青皮、雲苓、炒白朮、醋炒針砂各一兩,生甘細梢二錢,六神麯糊丸,每服二三錢),屢多奏效。
**唯獨酒客好色,脾腎大虛,病由足股先腫,漸漸脹及於腹,按之如鼓,堅而且硬,咳吐涎沫,氣短喘息,脈雖浮大,重按即空,兩手脈皆不及於寸口,初用《白朮和中湯》加《霞天曲》、《戈半夏》,服兩劑,少腹愈脹,痰涎愈多,二便不利,不能睡臥,繼用薛氏《加減腎氣湯》,服兩劑,雖無所礙,亦不見效,遂仿《景嶽大劑溫補法》,用《理陰煎》加參、朮、附子,五劑後足腫漸消,十劑後腹脹大退,終以《六君子煎》善其後以除根。益信《內經》「久塞其空,塞因塞用」之法,以治病起於經
廉勘,腫、脹、蠱、臌諸病,俞氏多從原因療法,法固至當,然予推求其成病之總因,淺言之,不出外因、內因及不內外因之三端;深言之,必從生理上推求病理,從病理上推求病源。匯通古今中外,始有精當之學識,而後能下正確之診斷。試先論腫,原其病因,陳無擇水腫敘論,冒風寒暑濕屬外;悲怒憂思屬內;飲食勞逸,背於常經,屬不內外,皆致此病。張筱衫曰:腫分陰水、陽水。脾肺腎虛,致水泛者為陰水;濕熱濁滯,致水溢者為陽水。《內經》謂:水為至陰,其標在肺,其本在腎,其制在脾。故水溢為腫,無不本於脾肺腎三經。必先辨明虛實,虛因情志操勞,酒色過度,病後氣虛,其腫漸至;實因六淫外客,飲食內傷,忽然浮腫,其來必速。惟西醫謂回血管先有阻塞,然後水溢胞膜而為腫。如心以上大回管有一處阻塞,腦頸手之血,難返心房,上半身即見腫證;心以下大回管有一處阻塞,肝腎足之血,難返心房,下半身即見腫證。若水但聚在周身皮膜間,則手足腫,或全體腫;若水聚於腹,則為腹脹。其外因勞倦時,汗氣被冷風雨濕遏止,不得外泄於汗孔,勢必由吸管內泄;泄於大小腸則瀉,泄於皮膜則為腫。內因身虛心弱,則心房失功用,其力不足以逼血,血行阻礙,因而血中之水汁,妄從他處滲泄,泄於外膜則為腫,泄於內膜則為脹。故血管水泄為腫,最宜分別虛實,此與陳無擇所云:腎虛則火虧,致陰水凝滯。肺滿則泛溢,使陽水沉潛,沉潛則氣閉,凝滯則血淖,經絡不通,樞機不轉,水乃不行。滲透皮膚,皮膚浮腫,足脛尤甚,兩目下腫,腿股間冷,胸腹堅脹,不得正偃,僵則咳嗽,上為喘急,下為腫滿。其說大同而小異,辨其病狀,陰水腫,先腫下體腰腹脛跗,後遍身腫,皮色青白,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陽水腫,先腫上體肩背手面,後遍身腫,皮色黃赤,口煩渴,大便閉,溺熱澀;氣腫,皮厚色蒼,一身盡腫,自上而下,按之不成凹而即起,四肢消瘦,胸膜痞滿;水腫,皮薄色澤,腫有分界,自下而上,按之成凹不即起,小便不利,上氣喘咳;痛風腫頭痛惡風,面浮身腫,皮粗麻木,流走注疼;黃疸腫,身目俱黃,面浮肢腫,便溏腹滿,溺短赤熱。婦女水分腫,病發於上,先水腫而後經斷,皮無赤痕,心下堅大,便溏溺少;血分腫,病發於下,先經斷而後水腫,皮現赤縷,小腹硬痛,便黑溺清。更有濕漬於脾,脾氣橫泄,四肢浮腫,喘不得臥,心腹脹滿,飲食難進,濕流於腳,腳氣支滿,上攻心胸,脘中脹悶,甚則嘔逆,二便不利。此皆水腫之類症,首當甄別。西醫謂皮膚水腫,大約有七:(一)心臟性水腫,皮現青色,呼吸困難。(二)腎臟性水腫,先腫顏臉,尿含蛋白。(三)炎症性水腫,寒戰發熱,頭痛惡心,皮色赤濁,溺短赤溷。(四)惡液質性水腫,用手壓之,皮不凹陷,先腫於眼瞼唇鼻頰頸,後及於腰腹四肢。(五)血管神經性水腫,起自血管運動神經障礙,時用手指壓之,不留痕跡,有硬度彈力性。(六)局部性水腫,多起於水血症或惡液質,或偏腫左側,或偏腫右側,或偏腫上肢,或偏腫下肢,或但頭面腫,或但腎囊腫。(七)麻痹性水腫,多生於組織液缺及筋肉援助,或半側麻痹,或四肢全麻。予按心臟、腎臟性等水腫,多因於情志操勞,酒色過度,吾國通稱陰水腫,症雖屬虛,而有虛寒虛熱之不同;炎症惡液質局部性等水腫,多因於六淫外客,飲食內傷,吾國通稱陽水腫,症雖屬實,而有風熱、濕熱、積熱、瘀熱之各異;至於血管神經性水腫,吾國通稱氣腫,《內經》所謂「膚脹」是也;若麻痹性水腫,即吾國所云「痛風身腫」是也。惟陳氏謂「經絡不通,樞機不轉,水乃不行,滲透皮膚」,此四語實為腫病之總因,與西醫回管阻塞,水溢胞膜,其學說病理,可謂中外一揆矣,葉天士先生曰:初病治氣,久必通絡。予嘗推其理以治腫,及先腫後脹,先脹後腫,每於治腫各方中,佐以行氣通絡之品,往往獲效。因此予治腫症,但執簡以御繁,首分寒熱虛實,臨病求原以用藥。如因寒客皮膚而成氣腫者,林氏所謂「膚脹屬肺」是也,每用葉氏五皮飲,加生香附、紫蘇旁枝、鮮蔥須等,辛通絡氣以消腫。寒鬱下焦而成水腫者,《金匱》所謂「石水、正水」是也,每用麻附五皮飲,重用澤蘭梗五六錢,溫通絡氣以退腫。寒飲浸肺,肺氣不化而先喘後腫者,《金匱》所謂「溢飲肢腫,支飲咳逆」是也,輕則用麻杏三皮飲(蜜炙麻黃八分,光杏仁三錢,浙苓皮四錢,新會皮錢半,生薑皮一錢,紫菀、前胡各二錢,牛蒡子錢半。以上即葉氏驗方);稍重用白果定喘湯;重則用小青龍湯加苓皮、石膏(生石膏、浙苓皮各一兩,先煎代水),宣肺降氣以行水。寒濕滯脾,脾氣失運而先腫後喘者,《內經》所謂「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是也,輕則用大橘皮湯;稍重用杏蘇胃苓湯(光杏仁三錢,蘇子錢半,製蒼朮八分,真川樸一錢,赤苓、桑皮各三錢,廣皮、豬苓、澤瀉、大腹皮各錢半,春砂仁五分,生薑皮八分,此方去杏蘇,李惺庵先生名加減胃苓湯。統治水腫,隨症寒熱虛實加減,用之多驗);重則用加減實脾飲(老於術二錢,浙茯苓三錢,川樸一錢,青化桂、黑附塊各五分,廣木香、酒炒木瓜各八分,生薑皮一錢,大紅棗三枚,上沉香磨汁沖四匙,此方去沉香、肉桂,加草果、炮薑、大腹皮、陳皮、炙甘草,《濟生方》名實脾飲,統治陰水發腫,隨症加減),溫脾利濕以降氣。風熱入肺,肺氣腫盛,不能通調水道,致上身腫而喘息者,此中醫所謂肺痹,西醫所謂肺積氣也,風重熱輕者,越婢加半夏湯,散風熱以降肺氣;熱重風輕者,葦莖藶棗湯(鮮葦莖、即活水蘆根之青色者、冬瓜子各一兩,先煎代水,光桃仁七粒、生苡仁五錢、葶藶子二錢、大紅棗兩枚),或用荷杏石甘湯(蘇薄荷八分,光杏仁、瓜蔞皮各三錢,霜桑葉、青連翹各二錢,焦梔皮錢半,用生石膏研細八錢、生甘細梢八分,先煎代水。此皆葉氏驗方),送下清肺葶藶丸(葶藶隔紙炒、川貝、木通各一兩,光杏仁、木防己各二兩,為末,紅棗肉丸,每服二三錢。李惺庵先生驗方),瀉氣熱以消腫痹。濕熱壅肺,肺水腫滿,不能下輸膀胱,致小便閉而喘腫者,此中醫所謂肺水,西醫所謂肺積氣與水也,濕鬱熱蒸者,枇杷葉煎(枇杷葉去毛筋淨剪碎一兩,浙苓皮五錢,先煎代水,光杏仁十粒,生苡仁三錢,淡香豉、飛滑石各錢半,黑梔皮、川通草各一錢。《葉案》驗方),肅肺氣以平喘腫;熱重濕輕者,茅根清絡飲(海金砂五錢拌包飛滑石六錢,生川柏、川通草各錢半,豬苓三錢,杜赤豆四錢,北細辛一分,鮮蔥須二分,用鮮茅根二兩、全絲瓜絡一枚,煎湯代水。《葉案》驗方),清三焦以定腫喘。積熱壅脾,脾氣橫泄,或上肢腫而目金黃,或下肢腫而脘腹痞滿者,此中醫所謂黃腫及腳氣腫者,西醫所謂局部性水腫也,手腫面黃者,加味二金湯(雞內金五錢,川樸、豬苓、焦山梔、大腹皮各三錢,通草二錢,用西茵陳一兩、海金砂五錢,煎湯澄清代水。吳氏《條辨》方加味),去積熱以退黃腫;腳腫腹滿者,加味大承氣湯(川樸、廣皮各二錢,枳實、檳榔、苡仁、元明粉各三錢,生川軍四錢,木瓜錢半),瀉積熱以退腳氣。瘀熱阻肝,肝絡鬱塞,或先經斷而後水腫,或先水腫而後經斷者,中醫所謂血分腫及水分腫者,西醫所謂惡液質性水腫也,先經停而後水腫者,三合絳覆湯(新絳、旋覆花包各二錢,烏賊骨四錢,茜草根一錢,光桃仁九粒,歸尾二錢,澤蘭五錢,青蔥管五寸沖)送下理沖丸(生黃耆兩半,生水蛭一兩,當歸、桃仁、知母各六錢,生三稜、生莪朮各五錢,共研細勻,蜜丸,每服二錢。以上《葉案》方及張壽甫驗方),通經閉以退水腫;先水腫而後經停者,加減《千金》鯉魚湯(歸尾、澤蘭、赤芍各三錢,絳通草錢半,生薑皮一錢,連須蔥白十個,用活鯉魚一尾,約重十二兩,馬鞭草一兩,煎湯代水),送下沉香琥珀丸,退水腫以通經閉。至若虛腫,或外感病後,失於調養;或內傷情志,不能解脫;或平素恣酒貪色,日積月累,釀成腫病,皆由肺脾腎三經氣化失司,此即西醫所謂心臟性及腎臟性水腫也。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致水溢外膜而成腫者,黃耆秫米煎(生黃耆四兩、北秫米一酒鍾,煎一大碗,用小瓢逐漸呷服。許珊林《觀察》驗方),大補宗氣以退腫;脾氣虛不能為胃行津液,致水聚膜絡而為腫者,烏蠡魚湯(生於朮、雲茯苓各二錢半,廣皮紅、木瓜蜜炙、桑皮各二錢,秦艽三錢酒洗,生薑皮錢半,蘇葉一錢,用大烏蠡魚一枚、河水五碗,煎至三大碗,去魚骨濾清煎藥。繆仲淳驗方)不應,則用水腫至神湯(浙茯苓二兩切小塊,生於術黃土炒、杜赤小豆、車前草各一兩,大麥須五錢,小枳實二錢,六神麯四錢,大罐濃煎,須一日夜服盡,連服三劑,溺暢腫消。汪氏方原名水腫神方),大補中氣以消腫;腎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致水積腎盂而為腫者,先用林氏腎氣湯(桂心五分後煎、黑附塊三分、浙茯苓三錢、淮牛膝炒車前各二錢、大腹絨錢半、川椒目二十粒。林佩琴驗方),溫化腎氣以通溺道,繼用加減金匱腎氣湯(熟地、生淮藥、雲茯苓各四錢,萸肉、澤瀉、丹皮各錢半,紫猺桂五分後入,知母三錢,生白芍五錢。治陰虛不能化陽,致溺閉積成水腫。張壽甫驗方),補化腎氣以消水腫。若夫實腫,或由胸膈停飲,或由腹膜積水,或由胃腸積滯,忽然浮腫,腫必兼脹,停飲以蠲飲萬靈湯為主(俞根初方);積水惟逐水至神湯最效(炒黑丑三錢、煨甘遂三錢、炒車前一兩、紫猺桂五分。傅青主男科方);積滯以枳實導滯湯最穩(俞根初方),他如舟車神祐丸之逐飲(煨甘遂二錢,芫花一錢醋炒,紅牙大戟三錢,黑醜、拌炒生川軍各四錢,青皮、廣皮各錢半,廣木香、輕粉各一錢,尖檳榔三錢,紅棗肉煮熟去皮核煉丸,如梧桐子大,先服三十丸,次服二十丸。服三十丸,以腫退為度。張子和方),神芎導水丸之泄水(黑醜、拌炒生軍各五錢,川芎、薄荷葉各三錢,條芩、川連各二錢,滑石一兩,水泛丸,每服三四錢。張子和方),陰陽攻積丸之祛積(茱萸、乾薑、官桂、川芎各一兩,黃連、半夏、橘紅、茯苓、檳榔、厚朴、枳實、菖蒲、延胡、人參、沉香、琥珀、桔梗各八錢,巴霜另研五錢,皂角六兩,煎汁泛丸,每服八分,漸加至一錢半,薑湯下。此丸通治五積六聚,七癮八瘕,痃癖蠱血痰食,皆效。喬三餘方),對證酌用,皆有捷效。其次論脹,脹病頭緒甚繁,先宜辨有形無形,無形多屬氣鬱,故治以理氣為主;有形多屬血瘀,故治以通絡為君,此脹病之大要也。然必辨寒、熱、虛、實,繼辨痰、水、谷、蟲,約計十種,分證條治。
白話文:
脹滿證
中醫古籍《廉勘》中記載,腫、脹、蠱、臌等諸病的成因多源於外因、內因和不內外因三端。外因指外來的風寒暑濕等邪氣侵襲;內因指飲食勞逸不節,或情志不暢等內在因素;不內外因則是指既不受外邪侵襲,也不因內在因素導致的疾病。
在病理上,水液停滯於體內導致腫脹,而水液停滯的原因多與脾肺腎三經氣化失調有關。因此,辨證時需先區分虛實,虛證多因情志操勞、酒色過度、病後氣虛等導致;實證多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節等因素引起。
西醫認為,水腫是因回血管阻塞,導致水分滲透細胞外膜所致。上半身回管阻塞則上半身腫脹,下半身回管阻塞則下半身腫脹。若水分僅聚於皮下組織,則手足腫脹;若聚於腹中,則為腹脹。
中醫則認為,勞倦時汗氣被寒濕阻滯,無法外泄於汗孔,便會由脾胃吸收,若經小腸和大腸排出則形成瀉證,若滲透至皮膜則形成腫證。內虛導致心房功能失常,無法推動血液循環,致使血中水分滲透異常,外滲至外膜即為腫脹,內滲至內膜即為腹脹。
因此,血管滲透導致的腫脹,宜根據虛實辨證施治。陳無擇認為,腎虛則陽氣不足,導致陰水凝滯;肺滿則津液泛溢,導致陽水下沉,沉潛則氣血運行不暢,凝聚則血行遲緩,經絡不通暢,樞機不轉,水液運行障礙,滲透皮膚則皮腫,尤以下肢和腹部腫脹明顯,兩眼浮腫,小腿發冷,胸腹脹滿,不能平臥,僵直時咳嗽,上喘下腫。
西醫觀點與此相似,但其分類更為詳細,主要包括:
- 心臟性水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
- 腎臟性水腫:首先顏面水腫,尿液中含有蛋白質。
- 炎症性水腫:伴有發熱、頭痛、噁心,皮膚紅腫,小便短赤混濁。
- 惡液質性水腫:按壓皮膚不凹陷,首先腫於眼瞼、脣、鼻、頰、頸,後及於腰腹四肢。
- 血管神經性水腫:因血管運動神經障礙引起,手指按壓後不留痕跡,彈性較硬。
- 局部性水腫:多因水血癥或惡液質引起,單側腫脹,或左右不同程度腫脹,或上肢下肢不同程度腫脹,或僅頭面腫脹,或僅腎囊腫。
- 麻痹性水腫:多因組織液缺乏和肌肉無力引起,或半身麻痹,或四肢完全麻痹。
中醫將心臟、腎臟性水腫歸於陰水腫範疇,多因情志操勞、酒色過度所致;炎症、惡液質、局部性水腫等歸於陽水腫範疇,多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節所致;血管神經性水腫則歸於氣腫範疇,《內經》中稱為「膚脹」;而麻痹性水腫則與中醫的「痛風身腫」相似。
陳無擇提出,「經絡不通,樞機不轉,水乃不行,滲透皮膚」四語,可說是腫脹病的總因,與西醫的回管阻塞導致水液滲透胞膜的病理觀點不謀而合。葉天士認為,腫脹初起治氣,久病通絡。在治療腫脹和先腫後脹、先脹後腫的疾病時,常在治腫方中佐以行氣通絡之品,往往收效顯著。
因此,在治療腫脹的過程中,宜先辨寒熱虛實,臨證求因後再用藥。例如:
- 若寒邪侵襲皮膚導致氣腫,可使用葉氏五皮飲,加生香附、紫蘇旁枝、蔥須等辛溫通絡之品消腫。
- 寒鬱下焦導致水腫,可用麻附五皮飲,重用澤蘭梗溫通絡氣以退腫。
- 寒飲浸肺,肺氣不化導致先喘後腫,可用麻杏三皮飲(蜜炙麻黃八分,光杏仁三錢,浙苓皮四錢,新會皮錢半,生薑皮一錢,紫菀、前胡各二錢,牛蒡子錢半)。
- 寒濕滯脾,脾氣失運導致先腫後喘,可用大橘皮湯;稍重用杏蘇胃苓湯;重則用加減實脾飲溫脾利濕以降氣。
- 風熱入肺,肺氣腫盛,不能通調水道,導致上身腫脹喘息,可用越婢加半夏湯散風熱以降肺氣;或用葦莖藶棗湯(鮮葦莖、即活水蘆根的青色者、冬瓜子各一兩,先煎代水,光桃仁七粒、生苡仁五錢、葶藶子二錢、大紅棗兩枚)。
- 濕熱壅肺,肺水腫滿,不能下輸膀胱,導致小便閉而喘腫,可用枇杷葉煎(枇杷葉去毛筋淨剪碎一兩,浙苓皮五錢,先煎代水,光杏仁十粒,生苡仁三錢,淡香豉、飛滑石各錢半,黑梔皮、川通草各一錢);或用茅根清絡飲清三焦以定腫喘。
- 積熱壅脾,脾氣橫泄,導致上肢腫脹目金黃,或下肢腫脹脘腹痞滿,可用加味二金湯去積熱以退黃腫;或用加味大承氣湯瀉積熱以退腳氣。
- 瘀熱阻肝,肝絡鬱塞,導致經閉後水腫,或水腫後經閉,可用三合絳覆湯通經閉以退水腫;或用加減千金鯉魚湯退水腫以通經閉。
- 至於虛腫,或因外感病後失於調養;或因內傷情志,不能解脫;或平素恣酒貪色,日積月累,釀成腫病,皆由肺脾腎三經氣化失司所致。
- 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致水溢外膜而成腫,可黃耆秫米煎大補宗氣以退腫。
- 脾氣虛不能為胃行津液,致水聚膜絡而為腫,可烏蠡魚湯大補中氣以消腫。
- 腎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致水積腎盂而為腫,先用林氏腎氣湯溫化腎氣以通溺道,繼用加減金匱腎氣湯補化腎氣以消水腫。
- 若實腫,或由胸膈停飲,或由腹膜積水,或由胃腸積滯,忽然浮腫,腫必兼脹,停飲以蠲飲萬靈湯為主;積水惟逐水至神湯最效;積滯以枳實導滯湯最穩。
此外,舟車神祐丸逐飲,神芎導水丸泄水,陰陽攻積丸祛積,對證使用,皆有捷效。
脹氣證
脹氣病因種類繁多,首宜辨有形無形,無形多屬氣鬱,故治以理氣為主;有形多屬血瘀,故治以通絡為君。然必辨寒、熱、虛、實,繼辨痰、水、谷、蟲,約計十種,分證條治。
一、氣脹。多因於七情鬱結,氣道壅隔,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胸腹脹滿,四肢瘦削,《內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是也。治宜升清降濁,達郁寬中湯(沉香片五分,萊砂散一錢,生雞內金三錢,白芍五錢,歸鬚、真川樸、陳香櫞皮各一錢,川柴胡五分,用晚蠶沙五錢、鮮茅根二兩、蔥須五分,煎湯代水。
廉臣驗方)磨沖聚寶丹一丸(真沉香、廣木香、春砂仁各二錢,血竭、乳香各錢半,玄胡索一錢,麝香八分,沒藥五分,共研細末,糯米為丸,如彈子大,約重五分,用辰砂錢半為衣。
白話文:
一、脹氣
多半是因為七情鬱結,導致氣道不通暢,氣無法上升或下降,因此胸腹脹滿,四肢瘦削。《內經》中所說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正是這種情況。治療應該著重於升清降濁,疏通鬱結。
寬中湯
成分:沉香片五分,萊砂散一錢,生雞內金三錢,白芍五錢,歸鬚、真川樸、陳香櫞皮各一錢,川柴胡五分。 用法:加入晚蠶沙五錢、鮮茅根二兩、蔥須五分,煎煮成湯,代替水飲用。
廉臣驗方
聚寶丹
成分:真沉香、廣木香、春砂仁各二錢,血竭、乳香各一錢半,玄胡索一錢,麝香八分,沒藥五分。 做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糯米製作成丸劑,大小如彈子,重約五分。最後,用辰砂一錢半做為外衣。
《和劑局方》,善治氣脹,兼治男婦翻胃嘔吐,飲食不降,胃脘寒痰結阻,及諸氣脹痛,產後血氣攻心,小兒天吊作痛,啼叫不已,通用蔥湯磨服),先通其氣以寬脹;繼用宣清導濁湯加減(晚蠶沙四錢拌包飛滑石四錢,赤苓、豬苓各五錢,蜜炙皂莢子一錢,兩頭尖一錢包煎,澤蘭三錢,鮮蔥須三分。葉案驗方),降濁分清以除根。
二、血脹。多因絡瘀,或早服截瘧藥。脹在右邊者為肝脹;在左邊者為脾脹。或婦人寒鬱子宮,子宮積瘀,脹在少腹者為石瘕,《內經》所謂「惡血不瀉,果以留止,日以益大,可導而下」是也。治宜行血通絡,二仁通幽湯(光桃仁九粒、郁李淨仁二錢、歸尾錢半、小茴三分拌炒川楝子一錢、藏紅花五分、酒炒生錦紋錢半、桂枝尖四分。
白話文:
《和劑局方》善於治療氣脹,也適用於男女翻胃嘔吐、飲食不消化、胃脘寒痰阻塞,以及各種氣脹疼痛、產後血氣攻心、小兒天吊作痛哭鬧不止等症狀,可以先用蔥湯磨服,通氣寬脹;之後再用宣清導濁湯加減,降濁分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血脹多因血脈瘀阻,或者服用截瘧藥導致。脹在右邊屬於肝脹,在左邊則屬於脾脹。婦女寒鬱子宮,子宮積瘀,脹在少腹則稱為石瘕,《內經》中說:「惡血不瀉,果以留止,日以益大,可導而下」,因此治療宜行血通絡,可用二仁通幽湯。
《葉案》驗方),磨沖良方桃奴丸(桃奴,延胡索、豭鼠糞、香附、官桂、砂仁、五靈脂、光桃仁各三錢,共研勻細,如彈子大,約重一錢,辰砂為衣。陳氏《婦人良方》),先通其瘀以消脹;繼用四物絳覆湯,養營活絡以善後。
三、寒脹,陰氣凝聚,久而不散,內攻胃腸,則為寒中脹滿,便泄溺澀等證,《內經》所謂「藏寒生滿病」是也。治宜溫中泄滿,苓朮樸附湯(浙茯苓五錢、生於術錢半、真川樸一錢、淡附片七分、廣皮一錢、木瓜五分。《葉案》驗方),送下木香塌氣丸(公丁香、胡椒各三錢,郁李淨仁四錢,炒白醜、枳實各一兩,檳榔、廣木香、蠍尾各五錢,為細末,飯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
白話文:
《葉氏方彙》記載的驗方,可以研磨製作成名為「桃奴丸」的藥丸,其各成分的重量都為三錢,包括桃仁、延胡索、豭鼠糞、香附、官桂、砂仁、五靈脂、光桃花仁,將這些成分研磨均勻,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個丸子大約重一錢,並在丸子外層塗上辰砂。陳氏的《婦人良方》中記載,使用「桃奴丸」治療血滯,可以消腫止痛;接著使用「四物絳覆湯」調養氣血,讓身體恢復正常運作。
三、寒性脹滿,是陰氣過度凝聚,長時間不散,進而侵犯胃腸道,導致寒性脹滿、便溏尿少等症狀,這在《內經》中被稱為「藏寒生滿病」。適用的治療方法是溫中化寒、散寒止痛,可以使用苓朮樸附湯(浙茯苓五錢、生於術錢半、真川樸一錢、淡附片七分、廣皮一錢、木瓜五分。《葉氏方彙》記載的驗方),服用後再使用「木香塌氣丸」來幫助排氣(公丁香、胡椒各三錢、郁李淨仁四錢、炒白醜、枳實各一兩、檳榔、廣木香、蠍尾各五錢,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製成飯後丸,丸子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十丸,可以逐漸增加到十五丸。
王好古《醫壘元戎》方),先溫其中以寬脹;繼用白朮和中湯,送下加味桂苓丸(紫猺桂五錢,浙茯苓二兩,生於朮、真川樸各一兩,薑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粒至三十粒。《葉案》驗方),溫中通陽以除根。若命門火衰,脾胃虛寒,不能克化水飲,致成寒水臌脹者,必服神效虎䐗丸(虎䐗一具、川樸片十五兩、大戟四兩、杜酥五錢,燒酒米糊打丸,金箔為衣,每服三四錢。凌曉五《飼鶴亭集方》。
善治寒水臌脹,兼治痰飲痞結、翻胃噎膈、嘔吐泄瀉等症),始克收溫中寬膨之功。其他扁鵲玉壺丸(制透倭硫黃八兩,糯米糊為丸,每服一錢,開水送下),《局方》半硫丸(生半夏、倭硫黃各一兩,開水泡七次,薑汁為丸,每服一二錢,米飲下),亦皆寒脹之要藥。
白話文:
治療脹滿,首先要溫暖內部,緩解脹氣;接著用白朮和中湯,再加入桂苓丸,溫中通陽,徹底去除病根。如果命門火衰,脾胃虛寒,不能消化水飲,導致寒水臌脹,就必須服用神效虎䐗丸。虎䐗丸能有效治療寒水臌脹,也能治癒痰飲痞結、翻胃噎膈、嘔吐泄瀉等症。此外,扁鵲玉壺丸和半硫丸也是治療寒脹的重要藥物。
(張壽甫曰:生倭硫黃治愈沉寒錮冷之病甚多,先由己徐徐嘗試,確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穩妥,然後敢以之治病,較之制熟者其效更捷,愚謂近來上海藥房,皆備析淨毒質之倭硫黃,尤無流弊)。
四、熱脹。多因於肝鬱絡瘀,或濕熱盤踞中焦,少腹堅脹,左脅聚氣,口苦不飢,溺赤便艱,形瘦肢冷,舌赤苔黃,《內經》所謂「諸脹腹大,皆屬於熱」是也。治宜通絡瀉肝,龍薈絳覆湯(新絳二錢,旋覆花、蜜炙延胡、川楝子各錢半,生白芍五錢,青皮一錢,鮮蔥須二分,用淡海蜇四兩、大地慄六個、鮮刮淡竹茹五錢,煎湯代水。王孟英驗方),吞送當歸龍薈丸二三錢,極苦泄熱,略佐微辛以通絡。
白話文:
四、熱脹:多因於肝氣鬱結,血脈不通,或濕熱積聚於中焦,小腹堅脹,左脅聚氣,口苦不飢,小便赤黃,大便困難,形體瘦削,四肢冰冷,舌紅苔黃。《內經》中所說的「諸脹腹大,皆屬於熱」就是指這種情況。治療應以疏通經絡,瀉肝火為原則,可使用龍薈絳覆湯(新絳二錢,旋覆花、蜜炙延胡、川楝子各半錢,生白芍五錢,青皮一錢,鮮蔥須二分,用淡海蜇四兩、大地慄六個、鮮刮淡竹茹五錢,煎湯代水。王孟英驗方),並吞服當歸龍薈丸二三錢,極苦性瀉熱,略佐微辛以疏通經絡。
若濕熱鬱積於中,而成脹滿者,只須清熱導濕,樸果四皮飲(川樸、廣皮、豬苓各錢半,浙苓皮、大腹皮各三錢,草果仁、青皮各一錢,用冬瓜皮子各一兩,煎湯代水。《葉案》驗方)送下中滿分消丸(子芩一兩二錢,川樸一兩,川連、枳實、仙半夏各五錢,炒知母四錢,廣皮、澤瀉各三錢,浙苓、砂仁、乾薑各二錢,黨參、於朮、豬苓、薑黃、炙草各一錢,共研勻細,蒸餅為丸,如小桐子大,每服三錢。李東垣驗方),苦辛通降,略佐疏郁以和中。
白話文:
如果濕熱停留在身體內部,造成腹脹,只要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即可。可以使用「四皮飲」:川樸、廣皮、豬苓各1.5錢,浙苓皮、大腹皮各3錢,草果仁、青皮各1錢,用冬瓜子各1兩,煎湯當水喝。這是《葉案》中的驗方。之後再服用「中滿分消丸」:子芩1兩2錢,川樸1兩,川連、枳實、半夏各5錢,炒知母4錢,廣皮、澤瀉各3錢,浙苓、砂仁、乾薑各2錢,黨參、於朮、豬苓、薑黃、炙草各1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製成丸子,大小如小桐子,每次服用3錢。這是李東垣的驗方。此方以苦辛通降為主,並輔以疏解鬱氣,使氣機調和。
五、虛脹。多因於脾冒衰弱,氣虛中滿,腹雖膨脹,按之不痛,便溏腸鳴,舌白脈軟。暮寬朝急氣虛;朝寬暮急血虛;朝暮急氣血俱虛,《內經》所謂「足太陰虛則膨脹」也。治宜溫養陽氣,初用參木健脾湯(太子參、生於朮、浙茯苓、姜半夏、廣皮、川樸各錢半,生麥芽、炒山楂、春砂仁各一錢。
尤在涇《金匱翼》方),繼投健脾制肝湯(太子參、生於術各錢半,製蒼朮、浙茯苓、陳廣皮各一錢,炒子芩、原麥冬、真川樸各八分,廣木香四分。氣下陷者,加川柴胡五分、升麻三分;血虛,加歸身、生白芍各錢半;痰盛者,加姜半夏三錢、遠志肉錢半。丹溪翁方),補中理氣以寬脹;脹消十之七八,則用香砂理中湯,溫健脾胃以善後。
白話文:
五、虛脹
多因為脾氣虛弱,氣虛造成腹中脹滿,腹部雖然膨脹,按壓卻不疼痛,大便溏稀,腸鳴,舌色發白,脈搏細軟。
- 傍晚脹氣減輕,早上脹氣加劇:氣虛。
- 早上脹氣減輕,傍晚脹氣加劇:血虛。
- 早晚都脹氣:氣血俱虛。
《內經》說:「足太陰(脾經)虛弱就會腹脹。」
治療方法:
宜溫養陽氣,初期使用參木建脾湯(太子參、生於朮、浙茯苓、姜半夏、廣皮、川樸各半錢,生麥芽、炒山楂、春砂仁各一錢。尤在涇《金匱翼》方),接著改用健脾制肝湯(太子參、生於術各半錢,製蒼朮、浙茯苓、陳廣皮各一錢,炒子芩、原麥冬、真川樸各八分,廣木香四分。氣下陷者,加川柴胡五分、升麻三分;血虛,加歸身、生白芍各半錢;痰盛者,加姜半夏三錢、遠志肉錢半。丹溪翁方),補中理氣以緩解脹氣;脹氣消退十分之七八時,再使用香砂理中湯,溫健脾胃以善後調理。
六、實脹。雖屬氣鬱,然或由積水,或由積飲,或由積食,或由濕熱陳積,而無不由回血管之障礙。余每於治脹藥中,佐以行血通絡之品,大旨以四七絳覆湯為君(川樸、仙半夏、紫蘇嫩枝、旋覆花包煎各錢半,新絳二錢,赤苓三錢,鮮蔥須五分,廣橘絡八分,用鮮茅根、杜赤豆各一兩,煎湯代水,廉臣驗方),隨證佐以丸散,屢奏殊功。
如積水,輕則送下神芎導水丸,重則送下三化神祐丸(煨甘遂、紅牙大戟、醋炒芫花各五錢,黑醜拌炒生錦紋各一兩,輕粉一錢,共為細末,再同輕粉拌勻,熟紅棗肉為丸,如赤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加至快利為度。
白話文:
六、實脹
雖然實脹屬於氣鬱所致,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積水、積飲、積食,或是濕熱久積,而這些原因都與回血管的障礙脫不了關係。我常常在治療實脹的藥方中,加入行血通絡的藥物,主要的藥方是以四七絳覆湯為主方(川樸、仙半夏、紫蘇嫩枝、旋覆花包煎各半錢,新絳二錢,赤苓三錢,鮮蔥須五分,廣橘絡八分,用鮮茅根、杜赤豆各一兩,煎湯代水,廉臣驗方),根據不同的症狀再配以丸散,屢屢取得顯著療效。
如果屬於積水,輕微的可以用送下神芎導水丸來治療,嚴重的話則需使用送下三化神祐丸(煨甘遂、紅牙大戟、醋炒芫花各五錢,黑醜拌炒生錦紋各一兩,輕粉一錢,共為細末,再同輕粉拌勻,熟紅棗肉為丸,如赤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加至快利為度)。
張子和《儒門事親》方);積食,輕則送下木香檳榔丸,重則送下秘製五香丸(杜藿香、甘松、降香各一兩,枳殼八錢,沉香、母丁香各五錢,巴霜三錢,共研極勻,米糊為丸,如芥菜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分。廉臣驗方);濕熱陳積,輕則送下枳實導滯丸,重則送下三霜散(百草霜三錢,薄荷霜、巴霜各六分,生錦紋、生三稜、生莪朮、扁蓄、瞿麥各二錢,共研極勻,每服四五分。
白話文:
如果有人有消化不良或食物過多的情況,可以使用檳榔丸來幫助排便。如果情況較嚴重,可以使用由杜藿香、甘松、降香等材料製作而成的五香丸。對於溼熱引起的長期不適,可以使用枳實導滯丸或者三霜散進行治療。這些藥物都需要根據個人病情的不同而調整劑量。
廉臣驗方);惟積飲,《千金》五香湯最靈(千金霜一錢煎湯,磨上沉香、廣木香、白檀香、紫降香、母丁香五汁各兩小匙,和勻同服。薛生白驗方)。
七、痰脹。證治方藥,已詳於夾痰傷寒勘語中。惟婦人血裹痰飲,汪樸齊名曰:痰臌類孕,腹大異常,偶一腹痛,即腸鳴轆轆,如車水聲,溺澀便艱,甚則氣喘倚息,不能平臥,六脈滑大無倫,按之堅實,予曾三遇其症,皆由專門產科家,於痰體停經症,誤認為妊,連進清滋安胎藥,致痰飲不行,與血互結而成。
白話文:
廉臣的驗方認為積飲可以用《千金》的五香湯治療,效果最好。薛生白的驗方則是用千金霜一錢煎湯,再磨入沉香、廣木香、白檀香、紫降香、母丁香五種香料各兩小匙,混合在一起服用。
對於痰脹,證治方藥已在夾痰傷寒勘語中詳細說明。不過,對於婦女血裹痰飲,汪樸齊認為這就像痰臌類孕,腹部異常腫大,偶爾腹痛,腸鳴如車水聲,小便困難,嚴重時氣喘吁吁,無法平躺,脈象滑大無倫,按壓堅實。我曾遇到過三次這種情況,都是因為專門的產科醫生將痰體停經症誤認為懷孕,連續服用清滋安胎藥,導致痰飲無法排出,與血互相凝結。
每仿汪氏法,用滾痰二陳湯(姜水炒生錦紋錢半,青礞石火硝煅透三錢,竹瀝半夏、赤苓、檳榔、廣皮各三錢,川樸、制南星、生三稜、生莪朮各錢半,桂心五分。汪樸齋《產科心法》方),日下二三行,所下者皆色如赭石成塊,挑開內裹白漏,從此腹漸消而寬;繼用林氏香櫞丸(炒萊菔子六兩,陳香櫞四兩,醋製香附、廣皮、赤苓、澤瀉、生三稜、生莪朮各二兩,淨楂肉、小青皮各一兩,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錢,日三服,空心用綠萼梅七朵,泡湯送下。
白話文:
按照汪氏方法,服用滾痰二陳湯,每日下兩三行,排出的東西都是赭石色塊狀,挑開裡面包裹著白色漏物,從此腹部漸漸消瘦而寬敞;接著服用林氏香櫞丸,每日三服,飯前用綠萼梅泡水送服。
林藥樵驗方),煎香砂二陳湯送下,疏中蠲痰以除根;終用六君子湯去炙草,加制香附竹瀝薑汁,補中滌痰以善後。
八、水脹。體實暴病者易治,方法已詳於前;體虛久病者難療。予於臨證實驗上,用《濟生》實脾飲送下《濟生》腎氣丸下或用東垣補中益氣湯送下扁鵲玉壺丹,或用參朮健脾湯送下天真丸,或用香砂理中湯送下禹餘糧丸,如水投石,一無成效。益信洄溪云脹俱在腸外三焦膈膜之間,其為病雖是正虛,終屬邪實,慎用補法。
白話文:
林藥樵的驗方),煎服香砂二陳湯服用,以疏通中焦、化痰排痰,徹底消除根源;最後使用去炙草的六君子湯,加入制香附、竹瀝、薑汁,以補養脾胃、化痰除濕,作為後續治療。
八、水腫
。身體強壯而突然發病者較容易治療,治療方法已在前面詳細說明;身體虛弱而久病者難以治療。我在臨牀上根據經驗,使用《濟生》的健脾飲送服《濟生》的腎氣丸,或用東垣的補中益氣湯送服扁鵲的玉壺丹,或用參朮健脾湯送服天真丸,或用香砂理中湯送服禹餘糧丸,結果如同水滴在石頭上,毫無效果。這更證實了洄溪所說的,脹氣均在腸外三焦膈膜之間,其發病雖然是正氣虛弱,但最終還是邪氣實盛,因此慎用補益之法。
其言確有卓識也。由是改變方針,從疏達三焦、開泄膈膜著想,竟用修園消水聖愈湯加味(桂枝尖、黑附塊、北細辛、蜜炙麻黃、生甘梢各一錢,知母三錢,焙螻蛄下截七隻,生薑皮錢半,大紅棗二枚,用生耆皮一兩、乾蟾皮一隻,煎湯代水),溫涼並用,通補兼施,要在生耆皮善達三焦,乾蟾皮專通腎絡,螻蛄又為利水之能品,故加用之。外用蓖麻油、品松節油,用藥制棉浸擦膈脘腹,自上至下,日擦四五次。
白話文:
他的話確實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改變治療方針,從疏通三焦經絡、打開膈膜著手,於是採用修園消水聖愈湯加味(桂枝尖、黑附塊、細辛、蜜炙麻黃、生甘梢各一錢,知母三錢,焙過的螻蛄下半截七隻,生薑皮半錢,大紅棗二枚,用生耆皮一兩、乾蟾皮一隻,煎湯代替水),溫涼並用,通補兼施,要藉助生耆皮的功效來暢通三焦經絡,乾蟾皮專門疏通腎經,螻蛄也是利水良藥,所以加入其中。外用蓖麻油、松節油,用藥棉浸泡後擦拭膈肌、脘腹,從上到下,每天擦拭四五次。
似此內外並治,始得腸鳴如桴鼓。初則津津汗出,繼則小溲如注,腹脹驟退,而兩足仍腫,內用牡蠣澤瀉湯(左牡蠣四錢生打,澤瀉、花粉各錢半,川桂枝五分,白茯苓三錢,川樸一錢。《葉案》驗方);外用毫針淺刺足跗,以放其水之出路,乃奏全功。此為陰水之寒脹而設。
然陽水之熱脹,較陰水寒脹為尤多,王孟英曰:水脹初起,雖有寒有熱,久則寒少而熱多,每因肝氣不疏,則鬱而為火;肺氣不肅,則液郁為痰;脾氣不達,則滯其樞機;胃氣不通,則廢其容納;四氣皆愆,愆則邪留著而為脹,不愆則氣健運而漸消。
白話文:
治療這種內外兼治的疾病,才能讓腸鳴如鼓聲響。一開始會出汗,接著小便量會增加,腹脹迅速消退,但雙腳仍然腫脹。內服牡蠣澤瀉湯,外用毫針淺刺腳踝,讓水氣排出,才能完全治癒。這是針對陰水寒脹而設計的療法。
然而陽水熱脹比陰水寒脹更常見。王孟英說,水腫初期,雖然有寒有熱,但時間久了,寒氣減少而熱氣增多。經常是因為肝氣不暢,導致鬱積化火;肺氣不降,導致津液停積成痰;脾氣不運,導致氣機阻塞;胃氣不通,導致消化功能失調。四氣失調,就會導致邪氣停滯而形成水腫,四氣調和,氣血運行順暢,水腫就會逐漸消退。
前哲治脹,多用溫補,反阻氣機,是不調其愆而反錮其疾,疾日錮,腹愈脹,氣日愆,血愈枯,此釀成單腹脹之由來也,治法首重調愆,展以輕清,每用北沙參、淡竹茹、絲瓜絡、銀花、川楝子、枇杷葉、冬瓜皮、川柏、歸鬚、生白芍等,以氣蒸水煮蘆根、生藕湯煎藥;繼參以西洋參、細生地、川連、花粉、生苡仁、焦山梔等,出入為方。服至匝月,忽然汗出涔涔,腫脹皆退。
予每仿其法而治此症,參以行血通絡之品,如鮮茅根、杜赤豆、絳通草、馬鞭草、念篦須、鮮蔥須、天仙藤、絡石藤等,隨症加減,每多獲效。
白話文:
以前的前輩治療脹氣,大多使用溫補藥物,反而會阻礙氣機運行,這是沒有調理好病因,反而加重病情。病情日益加重,腹脹日益嚴重,氣血日益虧虛,這就是單純腹脹形成的原因。治療方法首重調解病因,運用輕清藥材,經常使用北沙參、淡竹茹、絲瓜絡、銀花、川楝子、枇杷葉、冬瓜皮、川柏、歸鬚、生白芍等,以氣蒸水煮蘆根、生藕湯煎服藥物。然後再加入西洋參、細生地、川連、花粉、生苡仁、焦山梔等藥材,根據病情調整處方。服用一個月左右,會突然大汗淋漓,腫脹全消。
我常常仿照這個方法治療此症,再加一些活血通絡的藥材,例如鮮茅根、杜赤豆、絳通草、馬鞭草、念篦須、鮮蔥須、天仙藤、絡石藤等,根據症狀加減用藥,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九、谷脹。即食脹,多由肝氣怫鬱,恣飲貪食,停滯中焦。其症惡聞食臭,吞酸噯氣,噁心嘔逆,胸膈痞塞,食入則脘腹益脹,便艱溺澀,《內經》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云「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䐜滿閉塞,中滿者瀉之於內」是也。
治法輕則消而去之,疏郁消滯湯(萊菔子三錢拌炒川連六分,川樸、廣皮、丹皮各錢半,焦山梔、雙鉤藤各三錢,小青皮、薄荷梗各一錢。《葉案》驗方),送下枳實導滯丸;重則攻而下之,二陳平胃湯(仙半夏、新會皮、小枳實、川樸各錢半,六神麯、淨楂肉、赤苓各三錢,制蒼木八分,生甘梢四分。《簡明醫要》驗方),送下木香檳榔丸。
白話文:
九、谷脹
即所謂的飲食脹滿,多半是由於肝氣鬱結,暴飲暴食,導致中焦氣滯。症狀是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打嗝帶有酸味,噁心嘔吐,胸悶痞塞,吃東西就會導致胃脘腹更加脹滿,大便困難,小便不通暢。正如《內經》所說:「飲食過量,腸胃就會受傷」,又說:「飲食不節制,起居不規律的人,陰邪就會乘虛而入;陰邪入體後,就會侵犯五臟,導致五臟脹滿閉塞,胸腹脹滿就要從內部瀉出來。」
治法
輕微的脹氣,以消導的方法治療,可以使用疏鬱消滯湯(萊菔子三錢拌炒川連六分,川樸、廣皮、丹皮各半錢,焦山梔、雙鉤藤各三錢,小青皮、薄荷梗各一錢。《葉案》驗方),配合枳實導滯丸服用;嚴重的脹氣,需要攻下治療,可以使用二陳平胃湯(仙半夏、新會皮、小枳實、川樸各半錢,六神麯、淨楂肉、赤苓各三錢,制蒼木八分,生甘梢四分。《簡明醫要》驗方),配合木香檳榔丸服用。
若屢下而脹仍不消,此由肝鬱絡瘀,或由濕熱入絡,用開鬱通絡飲合雪羹(陳香團皮、酒炒延胡、新絳、木瓜各錢半,廣鬱金三錢生打,遠志、通草、佛手片各一錢,生苡仁四錢,蜜炙蜣螂一對。先用絲瓜絡一枚、路路通十枚、淡海蜇四兩、大地慄六個,煎湯代水。若消滯,加紅曲二錢、雞內金三錢;達下,加車前子五錢;降氣,加蘇子二錢、川貝三錢。
薛瘦吟驗方),或用三露五汁飲(銀花露、藿香露、枇杷葉露各一瓢,用生藕汁、蘆根汁、梨汁、廣鬱金汁各四瓢,生薑汁四滴,重湯燉溫,衝入三露,和服。孟英驗方),送下木香三稜丸(青木香、破故紙、茴香、黑醜、甘遂、芫花、大戟、京三稜、蓬莪朮、川楝子、胡蘆巴、巴戟各一兩,巴霜四分,陳倉米三合,砂仁一兩五錢,上細切,用好米醋二升。
白話文:
如果下痢頻繁而腹脹未消,可能是肝氣鬱結導致氣血凝滯,或者濕熱之氣侵入經絡所致。此時可服用「開鬱通絡飲」合「雪羹」(組成:陳香團皮、酒炒延胡、新絳、木瓜各半錢,廣鬱金三錢生打,遠志、通草、佛手片各一錢,生苡仁四錢,蜜炙蜣螂一對)。先用絲瓜絡一枚、路路通十枚、淡海蜇四兩、大地慄六個煎湯代水。如果消化不良,則加紅曲二錢、雞內金三錢;腹瀉不止,則加車前子五錢;降氣則加蘇子二錢、川貝三錢。
(薛瘦吟驗方)或使用「三露五汁飲」(組成:銀花露、藿香露、枇杷葉露各一瓢,用生藕汁、蘆根汁、梨汁、廣鬱金汁各四瓢,生薑汁四滴,重湯燉溫,衝入三露,和服。孟英驗方)。服用後再送下「木香三稜丸」(組成:青木香、破故紙、茴香、黑醜、甘遂、芫花、大戟、京三稜、蓬莪朮、川楝子、胡蘆巴、巴戟各一兩,巴霜四分,陳倉米三合,砂仁一兩五錢),上藥細切,用好米醋二升。
除砂仁、木香外,余藥入醋中浸一宿,入鍋內煮醋盡干為度,同木香、砂仁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或七丸。載虞花溪《醫學正傳》),仿洄溪「脹必有滯,緩緩下之」之法,始克服消腫退而痊。
十、蟲脹。多因於脾胃虛弱,恣食甘肥生冷,留而為積,積久生蟲,如扁蟲(即薑片蟲)、線蟲(即鉤蟲、蛔蟲)、圓蟲(即鱉瘕)等。其證腹雖脹大,時發攻痛,以手摸之,腹內有塊,或一條埂起,痛有來去,乍作乍止,痛止即能飲食;甚至一痛即厥,嘔惡吐涎,口流清水,面白唇紅,口饞好甜,或喜食泥土茶葉火炭等物,《內經》所謂「腸中有知母䤭蛔,蟲動則胃緩,胃緩則涎出」是也。治宜攻積驅蟲,輕則使君子湯(煨香使君子肉二錢、青糖一錢拌炒淨楂肉三錢。
白話文:
除了砂仁、木香之外,其他的藥材放入醋中浸泡一晚,然後放入鍋中煮到醋液全部乾涸。將木香、砂仁研磨成細末,再用醋煮麵粉糊製成丸子,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五至七顆丸子(根據虞花溪的《醫學正傳》記載),仿照洄溪的「脹必有滯,緩緩下之」的方法,才能徹底消除腫脹,恢復健康。
十、蟲脹。通常是由於脾胃虛弱,過度食用甜膩或生冷的食物,導致積聚在體內形成蟲子,例如扁蟲(薑片蟲)、線蟲(鉤蟲、蛔蟲)、圓蟲(鱉瘕)等。症狀是腹部發脹,時常發作疼痛。用手觸摸腹部,可以感覺到有塊狀物或一條硬塊隆起,疼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疼痛停止後就能夠進食;甚至會因為疼痛而昏厥、嘔吐黏液、口流清水,面色蒼白、嘴脣發紅,口渴喜甜,或喜歡食用泥土、茶葉、火炭等非食物。這正是《內經》所說的「腸中有蟲,蟲動則胃部功能減弱,胃部功能減弱則產生黏液」。治療時應驅除積聚和蟲子,症狀較輕時可以服用使君子湯(煨製的使君子肉兩錢、青糖一錢拌炒,連同淨楂肉三錢)。
何廉臣驗方),送下蔣氏遇仙丹(黑白醜頭末炒香各五錢,棗兒檳榔半生、半炒各一兩,三稜、莪朮醋炒冬五錢,炙牙皂三錢,共研細勻,青糖為丸,如赤小豆大,小兒服一錢,大人二三錢。
蔣仲芳驗方),或單服雞肝藥(白雷丸一兩,用蒼朮一兩同煮一二十滾,去蒼朮,切片,使君子肉一兩,二味焙乾研細,用不落水雞軟肝一具,男用雌,女用雄,將末藥一錢摻上,飯上蒸熟,小兒食之。輕則二三服即愈,重則六七服而痊。
吳門王仙師驗方);重則必須蔣氏珍珠丹(皂莢八錢,棗兒檳榔肉六錢、黑白醜各四錢,巴豆肉六分,捶碎,包夏布中,四味用陰陽水各一湯碗,煮乾取起,去巴豆肉,曬乾研細,瓷瓶收藏,每服男用三五分,女用四六分,小兒只服三分,黑砂糖拌,青糖茶送下,或白蜜湯調下。蔣仲芳驗方),及沉香至珍丸(每服三五粒。
白話文:
何廉臣驗證的方子,服用蔣氏的「遇仙丹」(黑白醜頭炒後各五錢,半生、半炒的棗子和檳榔各一兩,醋炒的三稜和莪朮各五錢,炙烤過的牙皁三錢,全部磨成細粉,用青糖搓成丸子,大小如赤小豆,小兒服用一錢,成人二至三錢。
蔣仲芳驗證的方子,或者單獨服用「雞肝藥」(白雷丸一兩,用蒼朮一兩同煮二十分鐘左右,去掉蒼朮,切片,使君子肉一兩,兩味藥材炒乾研細,用不加水的雞肝一顆,男性服用雌性雞肝,女性服用雄性雞肝,將研磨的藥粉一錢加入,在飯上蒸熟,小兒食用。症狀輕微的二至三次服用即可痊癒,嚴重的六至七次服用即可痊癒。)
吳門王仙師驗證的方子;症狀嚴重的必須服用蔣氏的「珍珠丹」(皁莢八錢,棗子和檳榔肉各六錢,黑白醜頭各四錢,巴豆肉六分,搗碎,用夏布包起來,四味藥材各用一碗陰陽水煮乾後撈出,去掉巴豆肉,曬乾研細,用瓷瓶保存,每次服用男性三至五分,女性四至六分,小兒只服用三分,用黑糖拌勻,用青糖茶送服,或者用「白蜜湯」送服。蔣仲芳驗證的方子,還有「沉香至珍丸」(每次服用三至五粒。
方載前夾痛傷寒勘語中)。又次論蠱症,程鍾齡謂「非蟲即血,非血即蟲」,但從字面象形,尚非成蠱之原理。惟石芾南謂「鬱怒傷肝,肝熱血燥,經絡凝滯不通,下部回血壅脹,即有水血溢於脥膜之裡,漸漬漸深,終成蠱脹,實由肝葉撐張則脹也。肚大筋青不治。夫青筋,非筋也,血絡也。
青者,血燥而結也。血結則不獨血滯於中,即水飲亦無由吸攝,不能循其常道,下輸膀胱。故蠱脹多水,醫者見水行水,不審水由肝血燥結所致,所以不效。」其說中西合參,言之成理,語甚精當,惜未對證立方耳。
余於臨證實驗上,每用辛潤通絡,以行肝血,自制三仁絳覆湯(瓜蔞仁四錢,柏子仁三錢,光桃仁、澤蘭、新絳各二錢,歸鬚、旋覆花各錢半,鮮蔥須三分,用鮮茅根二兩、全絲瓜絡一錢,煎湯代水)送下諸蠱保命丹(肉蓯蓉三兩,紅棗、青礬各一斤,入罐內煅煙盡,為末,再將四制香附、生麥芽各一斤為末,和前末糊丸,每服二三十丸。專治單腹脹大,四肢極瘦。
白話文:
在方載的《前夾痛傷寒勘語》中,也有關於蠱症的論述。程鍾齡認為蠱症「不是蟲子就是血液,不是血液就是蟲子」,但是從字面象形,這還不是形成蠱症的原理。只有石芾南認為:「鬱怒傷肝,肝熱血燥,經絡凝滯不通,下部的血液迴流壅滯,水血就會溢出到腹膜內,逐漸侵潤加深,最終形成蠱脹,實際上是肝葉撐張所致。腹部腫大、筋脈發青的,無法醫治。青筋,並不是筋,而是血脈。
青色說明血液燥結。血液凝結不光是阻滯了血液循環,連水液也無法吸收,無法按照正常途徑流到膀胱。因此蠱脹多水,醫生見有水,就用利水藥,卻沒能探究出水是因為肝血燥結所致,所以治療無效。」他的說法中西合參,有理有據,非常精闢,只可惜沒有對症下藥。
我根據臨牀經驗,經常使用辛潤通絡的藥物,促進肝血運行,自己配製了三仁絳覆湯(瓜蔞仁四錢,柏子仁三錢,光桃仁、澤蘭、新絳各二錢,歸鬚、旋覆花各錢半,鮮蔥須三分,用鮮茅根二兩、全絲瓜絡一錢,煎湯代水)送服諸蠱保命丹(肉蓯蓉三兩,紅棗、青礬各一斤,放入罐中煅燒至冒煙消失,研末,再將四制香附、生麥芽各一斤研末,和前面研磨的藥材糊成丸子,每次服二三十丸。專門治療單獨腹部腫脹,四肢極度消瘦的患者。
王孟英《內科簡效》方),及通絡消蠱丸(即當歸䗪蟲丸,方載夾痛傷寒勘語中,專治絡瘀單脹。葉氏驗方),遵葉氏絡瘀則脹之法,往往十全二三,久服收功。終論臌證,通稱單腹脹,前哲如程鍾齡、陳修園輩,皆謂腹脹如鼓,中空無物,遵《內經》「足太陰虛則鼓脹」之旨立言,此為脾虛成臌之一種。然臌脹亦不盡屬純虛證,就予臨證實驗,約有五臌。
一、氣臌。多因於情志內傷,憤怒抑鬱,無不動肝,肝縱乘肺,氣逆息粗,胸滿膈塞,腹雖脹大,按之尚軟,《內經》所謂「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葉天士所謂「初病在氣」也。每用四七絳覆湯送下陳香團散(陳香團連穰一枚、大胡桃肉連皮二枚、春砂仁去殼二錢各煅存性,研為細末,每服一錢。
白話文:
王孟英的《內科簡效方),以及通絡消蠱丸(即當歸䗪蟲丸,方載在夾痛傷寒勘語中,專門治療絡瘀單脹。葉氏驗方),遵循葉氏絡瘀則脹的原則,往往能十全二三成效,久服收功。終論臌證,通稱單腹脹,前人如程鍾齡、陳修園等,都認為腹脹如鼓,中空無物,遵循《內經》「足太陰虛則鼓脹」的宗旨立論,這是脾虛成臌的一種。然而臌脹也不完全是純虛證,就我臨證實驗,約有五種臌。
一、氣臌。多因於情志內傷,憤怒抑鬱,無不動肝,肝縱乘肺,氣逆息粗,胸滿膈塞,腹雖脹大,按之尚軟,《內經》所說的「諸氣壅鬱,皆屬於肺」,葉天士所說的「初病在氣」也是這樣。每用四七絳覆湯送下陳香團散(陳香團連穰一枚,大核桃肉連皮二枚,砂仁去殼二錢,各煅存性,研為細末,每服一錢。
方載張石頑《本經逢原》),理氣寬膨以消脹;繼用陳麥草湯(陳麥稈草五錢,生麥芽二錢,陳大麥須、萊砂散各一錢。何廉臣驗方)送下佛手丸(鮮佛手用銀胡三錢煎湯,拌炒切片,鮮香團去子,用川楝子三錢煎湯拌炒,冬桑葉、京川貝、炒棗仁、建神麯、湘蓮肉各五兩,太子參一錢,另研擂丸,共研細末,先將佛手棗仁煎濃汁泛丸,再用糯米飲湯泛上,每服一錢。淩氏《飼鶴亭集方》),舒暢氣機以善後,往往十全七八。
若失治,及病人不能戒怒,勢必肝橫乘脾,脾失健運,腹脹減食,食益䐜脹,按之如鼓,形瘦肢削,溺澀而急,《內經》所謂之「如鼓,皆屬於熱」,葉天士所謂「久必入絡」也,每用三仁絳覆湯,送下消臌蛛連丸(白蜘蛛十隻,蠶綿灰五錢,紫猺桂、麝香各五分,小川連五錢,共研細勻,藕粉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一錢。專治氣鬱成臌。
白話文:
張石頑《本經逢原》記載,方劑中使用陳麥草湯(陳麥稈草五錢,生麥芽二錢,陳大麥須、萊砂散各一錢。何廉臣驗方)送下佛手丸(鮮佛手用銀胡三錢煎湯,拌炒切片,鮮香團去子,用川楝子三錢煎湯拌炒,冬桑葉、京川貝、炒棗仁、建神麯、湘蓮肉各五兩,太子參一錢,另研擂丸,共研細末,先將佛手棗仁煎濃汁泛丸,再用糯米飲湯泛上,每服一錢。淩氏《飼鶴亭集方》)。這些藥材可以調理氣機,消除腹脹。治療效果往往能達到十全七八成。
如果治療不當,患者又無法控制怒氣,勢必導致肝氣犯脾,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出現腹脹、食量減少,食量稍增便加重腹脹,按壓腹部如鼓,身體消瘦,小便不通且急迫。《內經》中記載:「腹部如鼓,皆屬於熱」,葉天士認為「久了必會影響經絡」。治療此種情況,常使用三仁絳覆湯,送服消臌蛛連丸(白蜘蛛十隻,蠶綿灰五錢,紫猺桂、麝香各五分,小川連五錢,共研細勻,藕粉為丸,如小綠豆大小,每服一錢。專治氣鬱導致的腹脹。
何廉臣驗方),泄肝運脾以消臌。俾腹脹轉軟而寬,用五汁一枝煎,送下綠萼梅花丸(方載夾痛傷寒勘語中)辛潤通補以除根。似此治法,亦可十全一二。
二、瘧臌。即瘧母成臌,多因於瘧邪未淨,截之太早,誤服甘肥滋補,留邪入絡,腹脹如鼓,按之左邊尤堅,此中醫所謂「瘧母」,西醫所謂「脾脹」也。治以活血通絡,葉氏二仁絳覆湯(用馬鞭草一兩、紫蘇嫩枝三錢,煎湯代水),送下鱉甲煎丸,外貼鱉莧膏以消塊。
白話文:
何廉臣的驗方,透過瀉肝運脾來消除臌脹。讓腹脹轉為柔軟寬鬆,使用五汁一枝煎,佐以綠萼梅花丸,辛潤通補以徹底根除病症。這種治療方法,也能達到十分之一的療效。
瘧臌指的是瘧母引起的臌脹,多因瘧邪未淨,過早截斷病情,誤服甘肥滋補,導致邪氣留滯經絡,腹部脹大如鼓,按壓左側尤為堅硬。中醫稱為「瘧母」,西醫稱為「脾脹」。治療方法以活血通絡為主,使用葉氏二仁絳覆湯,佐以鱉甲煎丸,並外敷鱉莧膏以消腫塊。
三、瘡臌。多因於周身疥瘡,誤用熏法,及涼藥塗布,將瘡遏進,濕熱盤踞膜絡,初則腹痛便泄,繼則囊腫腹脹,下至少腹。此王洪緒所謂「瘡臌」,葉天士所謂「瘡蠱」,徐洄溪所謂「瘡臌」也。
治以解毒發表,銀翹敗毒散(薄荷錢半,青連翹三錢,羌活、獨活各八分,柴胡、前胡各一錢,枳殼、桔梗各七分,用銀花、杜赤豆各八錢,煎湯代水),送下瘡臌紅棗丸(白殭蠶、紅棗各四兩,先用水煮紅棗一二滾,取棗湯洗白殭蠶,棄湯,以棗去皮核搗爛,殭蠶曬乾為末二兩,同棗搗和為丸四兩,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二錢。王洪緒《外科全生集》),使周身仍發疥瘡,則瘡臌全消。
白話文:
三、瘡臌。多因全身疥瘡,誤用燻法,或塗布涼藥,使瘡口閉合,濕熱積聚於經絡中。初期表現為腹痛腹瀉,繼而囊腫腹脹,下腹腫脹。王洪緒稱之為「瘡臌」,葉天士稱之為「瘡蠱」,徐洄溪也稱之為「瘡臌」。
治療方法為解毒發汗,服用銀翹敗毒散(薄荷半錢,青連翹三錢,羌活、獨活各八分,柴胡、前胡各一錢,枳殼、桔梗各七分,以銀花、杜赤豆各八錢煎湯代水)送服瘡臌紅棗丸(白殭蠶、紅棗各四兩,先用水煮紅棗一二滾,取棗湯洗白殭蠶,棄湯,以棗去皮核搗爛,殭蠶曬乾為末二兩,同棗搗和為丸四兩,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二錢。王洪緒《外科全生集》)。這樣會使全身再次發作疥瘡,則瘡臌會完全消失。
或用紫蘇一兩,煮大長臍蟹,約重斤余,飲酒將蟹吃完,覆被而睡。不兩時,身仍發瘡,更狠於前,而臌全消。然後再治疥瘡,以竟全功。
四、水臌,多因於濕滯腫滿,大劑峻逐,頻進不休,力求速愈,初服少效,久必傷殘脾陽,始由四肢歸腹,腹大如箕(俗稱「筲箕脹」),手足反瘦,逐漸堅脹,按之如鼓,旦食不能暮食。不知增液通絡,又用攻堅分消,更損腎陽,重傷氣化,腰痠足軟,溺色淡黃而少,甚至小便癃閉。
病勢至此,本不可為,即遇明醫,亦惟用加減金匱腎氣湯,送下桂附理中丸,溫補脾腎,以救殘陽,盡人事以挽天機而已。予屢遵嘉言三法,初用辛甘通陽,如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加味;繼用培養元陽,如真武湯送金匱腎氣丸;三用轉旋大氣,如補中益氣湯重用耆朮,送下《局方》禹餘糧丸;外用罨臍法以通溺(大水田螺一個,雄黃、甘遂末各一錢,麝香一分,同搗為餅,罨臍上),病家雖甚信從,而醫者藥無一效,無任慚汗;末遵張景岳大補法,用參附理陰煎仍加於術,送服蜘蛛散(白蜘蛛十六隻焙焦、青化桂一錢,同研極細,每服一錢。
白話文:
潰瘍
- 或者用紫蘇一兩,和一斤多重的螃蟹一起煮,飲酒後把螃蟹吃完,蓋上被子睡覺。不到兩個小時,身上還是會長瘡,比以前更厲害,但是腫脹完全消退。然後再治療疥瘡,以達到痊癒的目的。
水腫
-
水腫大多是由於濕氣停滯引起的腫脹,大量使用峻烈的祛濕藥物,頻繁服用而不休息,急於求癒。一開始服用可能稍有效果,但時間久了必定會損傷脾陽,水腫會從四肢轉移到腹部,肚子大得像簸箕(俗稱「筲箕脹」),手腳反而消瘦,逐漸堅硬腫脹,按上去像鼓一樣,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就不能吃。不懂得增加津液,疏通經絡,反而使用攻堅消腫的藥物,進一步損傷腎陽,嚴重影響氣化功能,導致腰痠腿軟,小便顏色變淡變少,甚至小便閉塞。
-
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本來已經是不治之症。即使遇到名醫,也只能使用加減金匱腎氣湯,送服桂附理中丸,溫補脾腎,挽救殘陽,盡人事聽天命。我多次遵循嘉言提出的三種方法,一開始使用辛甘通陽的藥物,如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加味;接著使用培養元陽的藥物,如真武湯送金匱腎氣丸;最後使用轉旋大氣的藥物,如補中益氣湯重用耆朮,送服《局方》禹餘糧丸;外用罨臍法來通小便(田螺一個,雄黃、甘遂末各一錢,麝香一分,搗成餅狀,敷在肚臍上)。雖然病人很信服,但醫生的藥物卻毫無效果,令人汗顏;最後遵照張景嶽的大補法,用參附理陰煎,仍加入耆朮,送服蜘蛛散(白蜘蛛十六隻焙焦、青化桂一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
《金匱》方),終歸無功,從此信景岳「虛症難醫,百補無功」之語,真虛損專家之名論也。急囑病人赴西醫處開臌放水,詎知放水而水全無,但有淡血黏液,西醫即將腹皮縫好,勸其速回,後至一旬而斃。於是專覓單方,約有十劑:(一)醜冰散(先將黃牛糞陰乾,微炒黃香為末,每服一兩,煎十餘滾,濾清,衝入梅冰一釐,乘熱頓服)。
(二)豬肚煎(雄豬肚子一個,入大蒜頭四兩,尖檳榔、砂仁末各三錢,廣木香二錢,砂鍋內河水煮熟,空心但服豬肚湯)。(三)千金散(千金霜二分半、飛滑石二分、陳芭蕉扇五分去筋燒灰存性,用濕豆腐皮包好開水送下)。
白話文:
《金匱》的藥方,始終沒有效果,從此相信張景嶽所說「虛症難以醫治,百般滋補都無濟於事」的精闢論述。趕緊囑咐病人到西醫處放水,豈料放水卻一點也沒有水,只有些淡黃色的血色黏液,西醫便把腹腔縫好,勸他趕緊回去,後來不到十天就去世了。於是我專門尋找單方,大約有十劑:(一)醜冰散(先把黃牛糞曬乾,微炒至香黃研成細粉,每次一兩,煎煮十幾滾,濾清,沖入梅子冰糖一釐,趁熱頓服)。(二)豬肚煎(豬肚一個,加入大蒜頭四兩,尖檳榔、砂仁末各三錢,廣木香二錢,在砂鍋內用河水煮熟,空腹時只喝豬肚湯)。(三)千金散(千金霜二分半、飛滑石二分、陳芭蕉扇五分去筋燒成灰留下藥性,用濕豆腐皮包好後用開水送下)
(四)黑魚羹(烏蠡魚一尾,重七八兩,去鱗甲,將肚剖開去盡腸雜,入好青礬五分、松蘿茶三錢,男子用大蒜八瓣,女用七瓣,同入魚腹內,放在瓦罐中煮熟,令病人吃魚,連茶蒜吃更好)。(五),蘆散(三五年陳葫蘆一個,懸放於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五次,將葫蘆殼煅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
(六)寬膨散(大癩蝦蟆一隻,剖開,用大砂仁填滿腹中,黃泥封固,炭火煅紅,冷定去泥,研末,每服一錢,陳皮湯調服,至頻頻矢氣而寬)。(七)瓜灰散(西瓜一個,開去蓋,挖去子肉,加雞內金四張,車前子四兩,入西瓜中,仍用舊蓋蓋好,瓜外遍塗爛泥,在瓦上炙灰存性,去泥研末,每服一錢,用青糖拌好,用陳葫蘆殼一錢,煎湯調下)。
白話文:
(四)黑魚羹(黑魚一條,重 6-8 兩,去鱗甲,剖開魚肚去除內臟,放入精製青礬 5 分、松蘿茶 3 錢,男性加入大蒜 8 瓣,女性加入 7 瓣,一同放入魚腹中,放入瓦罐中煮熟,讓病人食用魚肉,同時食用茶和蒜會更有效)。(五)蘆散(陳放三至五年以上的葫蘆一個,懸掛於炭火上炙熱,放入酒中浸泡,如此重複五次,將葫蘆殼煅燒後研成細粉,每次服用 3 錢,用酒送服)。
(六)寬膨散(大癩蝦蟆一隻,剖開,用大砂仁填滿腹中,用黃泥封固,用炭火煅燒至紅色,冷卻後去除泥土,研成細粉,每次服用 1 錢,用陳皮湯調服,直至頻繁排氣以達到緩解效果)。(七)瓜灰散(西瓜一個,打開蓋子,挖去瓜子與瓜肉,加入雞內金 4 張、車前子 4 兩,放入西瓜中,蓋回原蓋,用爛泥塗抹西瓜外層,在瓦上炙烤成灰後研成細粉,每次服用 1 錢,用青糖調和,用陳葫蘆殼 1 錢煎湯送服)。
(八)絲瓜絡丸(絲瓜絡一個,用小巴豆十四粒,拌炒巴豆黃色,去豆不用,再用陳倉米,如絲瓜絡之分量,同炒,米黃,研勻,玫瑰膏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錢,用綠萼梅五朵泡湯送下)。(丸)雞矢白散(臘月用雄雞五隻,飼以煮乾大麥一二日,雞矢中自有白塊,逐漸取出,隨取隨用酒洗,陰乾,藏入瓷瓶,每服三分,和入廣木香末一分,隨酒送下)。
(十)敗鼓皮丸(破舊銅鼓皮一張,切碎,河砂拌炒鬆脆,研末,陳燒酒和糯米粉糊丸,每服一錢,陳酒送下)。其間臨病實驗,一旬至二旬間臌脹,效者頗多。若至一二月,不效者多。
白話文:
(八)絲瓜絡丸
(材料:絲瓜絡一個、小巴豆十四粒、陳倉米等量) (做法:將小巴豆拌炒至變黃,取出小巴豆,用陳倉米與絲瓜絡同炒,炒至米粒變黃,研成細粉,加入玫瑰膏搗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錢,用綠萼梅五朵泡茶送服。)
雞矢白散
(材料:臘月雄雞五隻、大麥) (做法:養雞兩天,用煮過的大麥。雞糞中會出現白色塊狀物,將其一一取出,用酒洗淨,陰乾後儲存於瓷瓶中。每次服用三分,加上廣木香末一分,用酒送服。)
(十)敗鼓皮丸
(材料:破舊銅鼓皮一張、河砂、糯米粉) (做法:將銅鼓皮切碎,用河砂拌炒至鬆脆,研成細末。用陳燒酒和糯米粉糊成丸子,每次服用一錢,用陳酒送服。)
(備註:以上方劑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服藥兩到三週後腹脹消退,表示有效。但如果服藥一到兩個月後仍未見效,則可能需要更換方劑。)
五、疳臌,多因於失飢傷飽,魚肉中誤服蟲子,蟲吸血液,生長繁殖,積久而成臌,形如蜘蛛,故俗稱「蜘蛛脹」,《萬氏全書》謂之「疳臌」。治以驅蟲消疳,輕則七味保嬰湯(萊菔子、生麥芽各一錢,薄荷葉三分,嫩竹葉七片,燈心一小帚,陳倉米二十粒,白蜜一匙,袋盛煮湯),調下痢蛤散(癩蛤蟆一隻,酒洗淨,將白豆蔻四十九粒,從口徐徐灌入,外塗酒渣蓋泥令遍,炭火烘脆,去泥,研末,篩淨,每服三分至五分。
《良方集腋》);重則加味五香湯(五靈脂五分用青糖拌炒、醋製香附八分、黑白醜頭末炒香各六分、白雷丸一錢、煨香使君子肉三枚、炒川椒一粒、烏梅肉二分。何廉臣驗方),調下灶馬散(蟑螂肉十隻、萊菔子五錢,拌炒研服五分),屢奏捷效。
白話文:
五、疳臌:大多是因為飲食不規律,誤食魚肉中的蟲子所致。蟲子吸食血液,在體內生長繁衍,時間久了便形成疳臌,形狀像蜘蛛,所以俗稱為「蜘蛛脹」。《萬氏全書》將其稱為「疳臌」。治療時以驅蟲、消疳為主。病情較輕的可以用七味保嬰湯(萊菔子、生麥芽各一錢,薄荷葉三分,嫩竹葉七片,燈心一小帚,陳倉米二十粒,白蜜一匙,包在袋子裡煮成湯),再加入痢蛤散(癩蛤蟆一隻,用酒洗淨,將白豆蔻四十九粒,從蛤蟆嘴裡慢慢灌進去,外面塗上酒糟,蓋上泥巴使其均勻覆蓋,用炭火烘脆,去掉泥巴,研成細末,過篩後取三到五分服用。《良方集腋》)。病情較重的,可以加上五香湯(五靈脂五分用青糖拌炒,醋製香附八分,黑白醜頭各六分炒香,白雷丸一錢,煨香使君子肉三枚,炒川椒一粒,烏梅肉二分。何廉臣驗方),再配合竈馬散(蟑螂肉十隻,萊菔子五錢,拌炒研服五分),屢次取得良好的效果。
綜而言之,腫脹蠱臌,皆以病狀定病名也。《內經》云:治病必求其本。其本即中醫所謂「病源」,西醫所謂「原因」也。余臨斯證,必先辨其病屬何因,繼必察其質性何似,更審其有無宿恙,然後權其先後之宜,對症發藥,庶可藥到病除,無枘鑿之不入矣。
至於辨證,尤在涇曰:「腹脹屬脾胃者,則飲食少,屬他臟腑者,則飲食如常;其脹在皮膚脈之間者,飲食亦如常,其在腸胃盲膜之間者,則飲食亦少;其氣亦壅塞於五臟,則氣促急不食而病危矣。是故病在表者易治,在腑者難治,入臟者不治。」此亦扼要之論也。
白話文:
總之,腫脹、蠱、臌這些病症,都是根據病狀來命名的。《內經》說:「治病一定要找到病根。」病根就是中醫所說的「病源」,西醫所說的「原因」。我遇到這些病症,必定先判斷病因,再觀察其病症特點,並且確認是否有舊病,然後根據病情輕重順序用藥,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不會像用錯工具一樣無法奏效。
至於辨證,就像涇大夫說的那樣:「如果腹脹是脾胃引起的,就會食慾不振,如果是其他臟腑引起的,就會食慾正常;如果脹在皮膚與脈絡之間,食慾也會正常,如果在腸胃與盲膜之間,就會食慾不振;如果氣機阻塞在五臟,就會呼吸急促、不願吃東西,病情危重。所以病在表面的容易治,在腑臟的難治,進入臟腑的就無法治癒。」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