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26)
第三編 證治各論 (26)
1. 第八節,夾痞傷寒(一名傷寒夾痞結)
【因】素有痰結成痞,或有氣聚為滿,猝感風寒,引動宿疾而發。或先由氣食相搏,或先由氣血互結,後感風寒而成。若由風寒犯太陽經,初治先當發汗,早用下藥,每成痞滿。
【證】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胸膈痞滿,滿而不痛,氣從上逆,甚則發厥,不語如喑。或胸滿而兼痛,或脅滿痛,或腹脹疼。舌苔白滑,甚或白滑而厚,或前半無苔,中後白膩而厚。
【脈】左浮緊,右沉弦,或沉澀,或右寸關沉滑,或弦急而滑,皆傷寒夾痞結之候也。
【治】先用理氣發汗,香蘇蔥豉湯加枳、桔,或用十味流氣飲(制香附、蘇葉梗各錢半,枳殼、橘紅、姜半夏、川樸、赤苓各一錢,桔梗七分,廣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表散外邪,暢其氣以寬痞。
白話文:
【原因】本來就有痰凝聚成硬塊,或有氣積聚成脹滿,忽然受到風寒,引發舊病發作。有的先是氣和飲食搏擊,有的先是氣血互相阻塞,後來遇到風寒而發病。如果是風寒侵犯太陽經,一開始的治療應當發汗,如果太早用瀉藥,常常會形成痞滿。
【症狀】剛開始頭痛發熱,怕冷不出汗,胸膈痞滿,滿而不痛,氣從上衝逆,嚴重時發作昏厥,不說話好像啞了。或胸滿兼有疼痛,或脅肋脹滿疼痛,或腹脹疼痛。舌苔白而滑,甚至白滑而厚,或舌頭前半部無苔,中後部白膩而厚。
【脈象】左邊浮脈緊,右邊沈脈弦,或沈澀,或右邊寸關脈沈滑,或弦急而滑,都是傷寒夾雜痞結的徵兆。
【治療】先用理氣發汗的方法,(香蘇蔥豉湯)加上枳實、橘皮,或用(十味流氣飲)(製作:香附、蘇葉梗各半錢,枳殼、橘紅、半夏、川樸、赤苓各一錢,桔梗七分,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把外來的邪氣驅散,使氣血通暢來緩解痞滿。
若胸膈不寬,寒熱似瘧者,輕則柴胡枳桔湯,重則柴胡陷胸湯;氣食相搏者,神術湯加減;氣血互結者,清肝達郁湯加減;怒郁不泄,昏厥不語者,先用通關取嚏,次用仁香湯去丁香、白蔻,烊沖紫金片。
若邪從火化,蒸痰壅氣,輕則膈上如焚,心煩懊憹,寒熱便閉者,用柴芩清膈煎,攻其里以和解;甚則胸膈痞悶,腹滿便閉,喘脹躁亂,胸腹堅如鐵石者,速用加味涼膈煎,下痰通便,以寬胸腹。若鬱火傷中,氣逆痞滿,腹痛便秘者,即用六磨飲子,下氣通便,以暢胸腹;必俟裡熱清,痞滿解,始可用白朮和中湯,溫和脾胃以善後。
白話文:
如果胸悶氣促,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症狀較輕的可以用柴胡枳桔湯,症狀較重的可以用柴胡陷胸湯;氣滯和飲食積聚在胸中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神術湯加減方治療;氣血瘀結造成的胸悶氣滯,可以用清肝達鬱湯加減方治療;生氣抑鬱,昏迷不語的,先用通關散打噴嚏,再用仁香湯去除丁香、白蔻,用熱湯沖泡紫色金屬片服用。
如果邪氣從火中產生,導致痰熱上蒸,胸膈像火燒一樣灼熱,心煩意亂,時冷時熱,大便不通的,用柴芩清膈煎攻下焦,以達到調和的目的;症狀嚴重的,胸膈痞悶,腹部脹滿,大便不通,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胸腹堅硬如鐵石的,儘快用加味涼膈煎下痰通便,以寬解胸腹。如果鬱火傷及中焦,導致氣逆痞滿,腹痛便祕的,立刻用六磨飲下氣通便,以疏通胸腹;等到內熱消除,痞滿解除後,才能用白朮和中湯溫和脾胃以作善後。
若痞滿雖解,而胃脘脹痛者,則用香砂理中湯加炒蝟皮、蜜炙延胡,疏暢中氣以除痛,終用木香理中湯(廣木香六分,姜半夏、廣皮、枳實拌炒白朮各一錢,青皮、春砂仁各五分,清炙草四分,煩熱,加姜炒川連七分;便閉,加海南子,炒黑醜各錢半),調和中氣以除根。
若但誤下成痞,滿而不痛者,在胸膈,用柴胡陷胸湯;在心下,用半夏瀉心湯加減(姜半夏、姜炒條芩各錢半,枳實一錢拌炒川連七分,炒乾姜四分,清炙草二分。寒熱加川柴胡八分;渴加花粉三錢,去半夏、乾薑;嘔加淡竹茹三錢、廣皮錢半、薑汁四滴沖;腹痛自利者,加白朮一錢、拌炒白芍一錢、浙茯苓三錢;溺少加赤苓、澤瀉各錢半)。
白話文:
如果脹滿雖然消除了,但胃脘仍然脹痛,則使用「香砂理中湯」,加入炒過的刺蝟皮和蜂蜜炙過的延胡索,疏通中氣以消除疼痛。最後使用「木香理中湯」(廣木香六分,生薑半夏、廣皮、炒過的枳實各一錢,青皮、春天採收的砂仁各五分,輕微炙過的甘草四分,煩熱時,加入炒過的姜連七分;便祕時,加入海南子,炒黑的烏棗各一錢半),調和中氣以除根。
如果只是誤食導致脹滿,脹滿但不疼痛,出現在胸膈部位,使用「柴胡陷胸湯」;出現在心下,使用「半夏瀉心湯」加減(生薑半夏、炒過的條芩各一錢半,炒過的枳實一錢拌炒川連七分,炒過的乾薑四分,輕微炙過的甘草二分。寒熱時,加入川柴胡八分;口渴時,加入花粉三錢,去掉半夏、乾薑;嘔吐時,加入淡竹茹三錢、廣皮一錢半、薑汁四滴沖服;腹痛自利者,加入白朮一錢、拌炒的白芍一錢、浙江茯苓三錢;小便少的時候,加入赤苓、澤瀉各一錢半)。
如不因下早而為痞,乃表邪初傳上焦,尚未人胃,證雖痞滿,尚為在表,只用柴胡枳桔湯,和解以寬痞氣可也。
秀按,痞者氣不通泰也,內覺滿悶,外無脹形。有濕熱太甚,痰氣上壅氣機為痞者;有飲食過多,滯氣上逆胸膈為痞者;有過服消克,不能疏化飲食為痞者;有中氣久虛,不能運行精微為痞者;有陽氣素虧,不能疏降濁陰為痞者;有大怒氣盛,不能發泄成痞者;有痰與氣搏,不得疏通成痞者;有痰挾血瘀,釀成窠囊作痞者。因不一,治亦不同。而其所以痞滿者,總由於氣不通暢,方以香砂寬中散為君(制香附、廣木香各五錢,春砂仁、白蔻仁各三錢,真川樸一兩,炙黑甘草二錢,共研細末,每服二三錢)。因於濕熱挾痰者,必兼胃鈍肢懈,痰多溺澀,用小陷胸合四苓湯調下;因於飲食阻滯者,必兼噯腐吞酸,噁心腹痛,用消導二陳湯調下;因於克削傷中者,必兼時脹時減,中空無物,用六君子湯去甘草調下;因於中氣久虛者,必兼或寬或急,喜手按摩,用補中益氣湯調下;因於陽氣素虧者,必兼朝寬暮急,䐜脹難忍,用附子理中湯去草調下;因於大怒氣盛者,口中多血腥氣,甚則氣逆血溢,更或痰中見血,宜從氣鬱血瘀治,蘇子降香湯調下(蜜炙蘇子、制香附、廣鬱金、焦梔、丹皮、山楂各錢半,紫降香、醋炒紅曲一錢,紅花四分,童便一杯沖,甚則加醋炒生錦紋錢半,光桃仁七粒);因於痰與氣搏者,氣為痰膩而滯,痰為氣激而上,必多喘滿噫氣,宜從氣逆痰鬱治,增減旋覆代赭湯調下;因於痰瘀成囊者,脘腹雖多滿痛,按之呱狐有聲,甚則腸間抽疼,宜從痰凝血鬱治,新加瓜蔞薤白湯調下(瓜蔞仁炒香三錢,光桃仁七粒,干薤白二錢酒洗搗,杜蒼朮八分,制香附、丹皮各錢半,控涎丹七分,藏紅花五分,薤白汁兩匙,薑汁兩滴同沖)。此外調氣寬痞之藥,如香附、紫蘇、薄荷、蔥白之疏泄衛氣;杏仁、蔻仁、枳殼、桔梗之疏暢肺氣;前胡、橘紅、蘇子、鬱金之疏化痰氣;神麯、廣皮、萊菔子、砂仁之疏消食氣。他若藿香之上行胃氣,厚朴之下泄胃氣,枳實能從上焦瀉小腸之氣,檳榔能從中焦瀉大腸之氣,青皮能伐肝氣以疏胃,沉香能平肝氣以納腎,柴胡、升麻能從下焦而升其清氣,豬苓、澤瀉能從上焦而降其濁氣。氣藥雖多,然多服過服,恣行疏利以求速效,反損真氣,每致愈疏愈痞而成氣虛中滿之臌症,皆由不辨因證,籠統治痞,喜行疏劑,但求暫時通快者階之厲也。故凡辨症不精,莫如先用外治燙運法(麩皮一兩,拌炒生薑渣五錢,鹽水炒枳殼片一兩,炒熱布包,揉熨軟快為度),收效甚速。俞氏方法,但舉其大要而言,盡美而未盡完善,特為補綴數條,以彌其闕。
白話文:
如果沒有因下焦的濕氣而形成痞滿,而是表面的邪氣剛剛傳入上焦,還沒有進入胃,症狀雖然有痞滿,但也還是屬於表證,只用柴胡枳桔湯,調和解表寬痞即可。
註解
- 痞:氣不通暢,內覺滿悶,外無腹脹。
- 香砂寬中散:方中的君藥,由香附、廣木香、春砂仁、白蔻仁、真川樸、炙黑甘草組成,研細末後每次服用 2-3 錢。
- 四苓湯:用於濕熱夾痰,兼有胃鈍肢懈、痰多尿澀的症狀。
- 消導二陳湯:用於飲食阻滯,兼有噯氣腐酸、噁心腹痛的症狀。
- 六君子湯:用於克削傷中,兼有時脹時減、中空無物的症狀,去甘草服用。
- 補中益氣湯:用於中氣久虛,兼有或寬或急、喜手按摩的症狀。
- 附子理中湯:用於陽氣素虧,兼有朝寬暮急、脹痛難忍的症狀,去甘草服用。
- 蘇子降香湯:用於大怒氣盛,兼有口中多血腥氣、氣逆血溢、痰中見血的症狀。
- 增減旋覆代赭湯:用於痰與氣搏,兼有多喘滿噫氣的症狀。
- 新加瓜蔞薤白湯:用於痰瘀成囊,兼有脘腹滿痛、按之呱呱有聲、甚則腸間抽疼的症狀。
除了上述調氣寬痞的方藥外,其他還有:
- 香附、紫蘇、薄荷、蔥白:疏泄衛氣。
- 杏仁、蔻仁、枳殼、桔梗:疏暢肺氣。
- 前胡、橘紅、蘇子、鬱金:疏化痰氣。
- 神麯、廣皮、萊菔子、砂仁:疏消食氣。
- 藿香:上行胃氣。
- 厚朴:下泄胃氣。
- 枳實:從上焦瀉小腸之氣。
- 檳榔:從中焦瀉大腸之氣。
- 青皮:伐肝氣以疏胃。
- 沉香:平肝氣以納腎。
- 柴胡、升麻:從下焦升清氣。
- 豬苓、澤瀉:從上焦降濁氣。
氣藥雖多,但過度服用或恣意疏利以求速效,反而會損傷真氣,導致愈疏愈痞,變成氣虛中滿的腹脹症。這都是因為辨證不精,籠統治痞,喜用疏劑,只求暫時通快所致。因此,凡是辨證不精確,不如先用外治的燙運法(麩皮、生薑渣、炒枳殼片,炒熱後布包,揉熨到發軟發熱即可),收效會很快。俞氏的方法只是舉其大要,盡美而不完善,特此補綴數條,以彌補其不足。
滿而不痛者為痞,屬無形之氣;滿而兼痛者為結,屬有形之物。凡有感症,夾痞結者頗多,但痞輕而結重。有邪未結而但滿者,有邪已結而滿痛者。痞滿以寬氣為主,輕則杏、蔻、橘、桔,重則蔞、薤、樸、枳,俞氏方法粗備,先祖詳為申明,已大致楚楚矣。若滿而兼痛,邪早結實,每因夾食、夾痰、夾瘀之故,與新邪或伏邪互結,或結於胸脅,或結於脘腹,痛不可按,其則昏冒。
雖因所夾不同,而其結痛拒按,閉塞不容喘息之狀則同,倘不細察詳問,鮮不認為本病應得之候。不先行速去之,則所受之邪,每為其羈留伏匿,不得透達,以致凶變,宜先與一服飛馬金丹(生川軍、廣鬱金、五靈脂、上雄黃各一兩,巴豆霜、廣木香、賴橘紅各三錢,明乳香、淨沒藥、百草霜、辰砂、山慈菇各二錢,各秤另研淨末分量,再合研一時許,令勻,米醋法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隔紙曬乾,瓷器緊貯。
白話文:
滿腹而不痛者稱為痞,屬於無形之氣;滿腹兼有疼痛者稱為結,屬於有形之物。凡是感受症狀的,伴有痞結的很多,但是痞輕而結重。有邪氣未結成,而只有滿腹的情況;有邪氣已經結成,而有滿腹疼痛的情況。痞滿以疏通氣機為主,輕微的可以用杏仁、蔻仁、橘子、桔子,嚴重的可以用蔞蒿、薤白、樸硝、枳實。俞氏的方法已經比較完善,先祖仔細地進行說明,已經大致清楚了。如果滿腹兼有疼痛,邪氣已經牢固結成,常常是因為夾雜食物、痰飲、瘀血,與新的邪氣或者隱伏的邪氣相互結成,或者結成在胸脅部位,或者結成在脘腹部位,疼痛不堪按壓,其症狀為頭暈腦脹。
雖然因為夾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其結成疼痛,拒絕按壓,閉塞不通而不能喘息的情況是一樣的,如果不能仔細觀察詳盡詢問,很少不認為本病是理所應當的狀況。如果不先行快速祛除,那麼所受的邪氣常常被其滯留隱藏,不得透發,以至於產生兇險的變故,宜先服用一服飛馬金丹(用生川軍、廣鬱金、五靈脂、上雄黃各一兩,巴豆霜、廣木香、賴橘紅各三錢,明乳香、淨沒藥、百草霜、辰砂、山慈菇各二錢,各味稱重後研磨成細末,分量按比例合在一起,再研磨一小時左右,令均勻,用米醋製成丸子,金箔為衣,如綠豆大小,隔紙曬乾,瓷器嚴密封閉儲存。
二十歲以上者,每服十二丸;稟強者加三丸;老年者七丸或九丸;二三歲者三丸或五丸,溫開水送下。半日或一二時許,非吐必瀉,此丹治夾痰食血等,結於胸脘,高突痛脹,不可抑按,不得呼吸,甚則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者,凡外感夾內傷,見有此狀者,無論大小,均可用之),自能隨所結之上下,而施其吐下之功。得夾邪一解,正氣自伸,邪氣自現,按法調治本症,為較易耳。
若夾宿飲而氣鬱成痞,甚則成窠囊者,許氏神術丸,每多不效,予仿薛生白先生法,用千金五香湯(千金霜一錢煎湯,磨沉香、木香、檀香、降香、丁香各一兩匙),效亦如神。若夾積水停飲,釀成痞氣,綿延日久,腹脹如鼓,按之呱呱有聲者,仿危亦林先生法,用加味控涎丹(炒黑醜二兩,煨甘遂、紅牙大戟、白芥子、炒葶藶各一兩,芫花、上沉香各五錢,巴霜一錢,研細,薑汁糊丸,金箔為衣,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淡薑湯送下);繼用六君子湯去甘草加香附,補而兼疏,往往三瀉三補,厥疾頓瘳。
白話文:
20 歲以上的人,每次服用 12 粒;體強健的人多加 3 粒;老年人服用 7 粒或 9 粒;2-3 歲的孩子服用 3 粒或 5 粒,用溫開水送服。服藥後大約半日或 1-2 小時後,患者會吐或瀉。此丹藥用於治療痰食血等相互夾雜的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胸部和腹部出現硬塊、疼痛、脹氣,按壓時很痛苦,甚至難以呼吸。病情嚴重時,患者會有嘔吐或腹瀉的慾望,但又吐不出來或瀉不出來。凡是外感與內傷相互夾雜,出現上述症狀的,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使用此丹藥。此丹藥能夠隨著病邪所在的位置,發揮其催吐或瀉下的作用。一旦夾雜的邪氣解除,正氣就會恢復,邪氣自然就會顯現。按照方法治療本症,比較容易。
如果患者同時伴有陳舊的宿飲,導致氣鬱形成痞塊,甚至形成囊袋狀的腫塊。這時,許氏的神術丸往往無效。我仿照薛生白先生的方法,使用千金【五香湯】(用千金霜一錢煎湯,研磨沉香、木香、【檀香】、降香、丁香各一兩匙)。效果也非常顯著。如果患者同時伴有積水停飲,導致痞氣形成,持續時間較長,腹部脹大如鼓,按壓時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時,我仿照危亦林先生的方法,使用【加味控涎丹】(炒黑醜二兩,煨【甘遂】、紅牙【大戟】、【白芥子】、炒葶藶各一兩,【芫花】、上沉香各五錢,巴霜一錢,研磨細膩,用薑汁糊成丸,外面包上金箔,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5 粒,用淡薑湯送服);然後再用六【君子湯】去除甘草,加上香附,既能補益又能疏通。往往連續瀉下三次,再補益三次,疾病很快就能痊癒。
總之因積成痞,初為痞氣,繼為痞塊,必審其何經受病,何物成積,認得分明,髮直入之兵以討之。血積如桃、紅、穿甲、䗪蟲、莪朮、瓦楞子、乾漆灰、醋炒生軍等選用;痰積如風化硝、浮海石、海蛤粉、半夏曲、杜膽星、生枳實、礞石、白芥子、蘿蔔子、海粉、竹瀝、荊瀝、薑汁、石菖蒲汁等選用;水積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陸、千金霜、黑白醜等選用;酒積如酒麴、葛花、檳榔、橄欖、枳椇子等選用;茶積如薑黃、茱萸、川椒、生乾薑等選用;肉積如山楂、蘿蔔子、阿魏、朴硝、毛慄殼灰等選用;蟲積如雷丸、鶴蝨、雄黃、錫灰、蕪荑、巴霜、使君子、棗兒檳榔等選用;瘀積如三稜、莪朮、巴豆、大黃、鱉甲、䗪蟲、虻蟲、水蛭、夜明砂、地慄粉等選用,各從其類,以直搗其巢穴。如《經》云: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白話文:
總之,疾病是因過多積聚而形成的實證。初期表現為痞氣,繼而形成痞塊。一定要仔細辨別是哪條經絡受到了病邪侵犯,哪種物質積聚而成,認清楚了,才能直搗病巢,對症下藥。
如果是血積,可以使用桃仁、紅花、穿山甲、全蠍、莪朮、瓦楞子、乾漆灰、醋炒生軍等藥物。
如果是痰積,可以使用風化硝、浮海石、海蛤粉、半夏曲、杜膽星、生枳實、礞石、白芥子、蘿蔔子、海粉、竹瀝、荊瀝、薑汁、菖蒲汁等藥物。
如果是水積,可以使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陸、千金霜、黑白醜等藥物。
如果是酒積,可以使用酒麴、葛花、檳榔、橄欖、枳椇子等藥物。
如果是茶積,可以使用薑黃、茱萸、川椒、生乾薑等藥物。
如果是肉積,可以使用山楂、蘿蔔子、阿魏、朴硝、慄殼灰等藥物。
如果是蟲積,可以使用雷丸、鶴蝨、雄黃、錫灰、蕪荑、巴霜、使君子、棗兒檳榔等藥物。
如果是瘀積,可以使用三稜、莪朮、巴豆、大黃、鱉甲、全蠍、虻蟲、水蛭、夜明砂、地慄粉等藥物。
不同的積聚,應使用相應的藥物,徹底清除病竈。正如同《黃帝內經》所說:疾病大量積聚時,只能逐漸削除大半,不能完全消除。
即調脾胃以養正,使積自除。前哲周慎齋曰:凡痞積不可先用下藥,徒損正氣,病亦不去,當用消積藥使之熔化,則除根矣,積去須大補。誠治由積成痞之格言也。惟素有遺泄,氣虛於下,痰結於上,飲食難化,而成鬱結痞滿之證,似隔非隔之候,最為難治,不但滋補陰虛藥,於開膈進食,固有大礙,即用香砂六君子湯,調補兼施,往往痞滿益甚,食即停留不下。因下虛者不宜驟升,升則濁氣在上,反生䐜脹;亦不宜專用破氣,愈破愈痞。
總宜疏導鬱滯,升降互用,合成疏通,使胸膈日寬一日,穀氣日增一日,則津液從上輸下,陰氣不補而自補矣。初用升降疏郁湯(蘇子、山楂各二錢,廣皮紅、半夏曲各錢半,茯苓、烏藥、制香附拌炒五穀蟲各一錢,蜜炙升麻三分,柴胡四分,韭汁二匙,薑汁二滴,同沖);次用和中暢衛湯(制香附、蘇葉梗炒神麯、北沙參各一錢,杜蒼朮、川貝、撫芎、連翹各八分,苦桔梗六分,廣木香四分,春砂仁三分沖);又次用八物順氣湯(白芷、烏藥、青皮、陳皮各一錢,茯苓、白朮各錢半,米炒黨參八分,清炙草五分),送下沉附都氣丸(熟地八兩,山萸肉、山藥各四兩,茯苓、澤瀉、丹皮各三兩,沉香、淡附片各一兩,北五味五錢,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臨臥口含陳氏噙化丸(米炒西洋參六錢,醋製香附、廣皮紅各四錢,川貝、桔梗各三錢,松蘿茶二錢蒸爛,同竹瀝梨膏為丸,每丸一錢),使睡中常有藥氣,徐徐沁入,以疏通其胸膈中脘之間,必使新結不增,舊結漸解,然後朝用二加龍蠣湯(生白芍、化龍骨各二錢,東白薇二錢,清炙草八分,煅牡蠣四錢,蜜煨生薑一錢,大紅棗三錢,淡附片五分),滋陰潛陽,封固下焦以收火,夜用運痰丸(半夏曲四兩,薑汁竹瀝制,姜炒川連一兩,廣木香、沉香、清炙草各五錢,黨參、於朮、茯苓各三兩,薑汁竹瀝泛丸,每服二錢),益氣化痰,疏補中上以除根。此痞結之上實下虛,最為綿延難愈者也。
白話文:
重視調養脾胃以增強體質,自然就能消除積聚。前輩名醫周慎齋說:凡是痞積證都不可以一開始就用瀉下藥,那樣只會損傷正氣,病症也無法消除,應該使用消積化痰的藥物,使積聚融化,才能根除。積聚消除後就必須大補一番。這真是針對由積聚形成痞證的至理名言。
唯獨原本就有遺泄、下焦氣虛、上焦痰結、飲食難以消化,形成鬱結痞滿之證的,似乎隔著什麼又像隔著什麼的情況,最難治療。這種情況下,不只滋補陰液的藥物對於疏通上焦、進食會造成很大的阻礙,即使使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兼施,痞滿經常會更嚴重,食物會停留在體內無法順利排出。因為下焦虛弱的人不宜突然提升,一提升就會導致濁氣停在上焦,反而產生脹滿;也不宜只使用破氣的藥物,越破氣痞滿就會越嚴重。
總之,應當疏導鬱滯之氣,交替使用升提和下降藥物,讓氣機通暢,使胸膈日漸寬闊,脾胃日漸強健,水液就會從上部輸送到下部,陰虛也就自然不虛了。
初期使用《升降疏鬱湯》(蘇子、山楂各二錢,廣皮紅、半夏曲各錢半,茯苓、烏藥、制香附拌炒五穀蟲各一錢,蜜炙升麻三分,柴胡四分,韭汁二匙,薑汁二滴,同時沖服);接著使用《和中暢衛湯》(制香附、蘇葉梗炒神麯、北沙參各一錢,杜蒼朮、川貝、撫芎、連翹各八分,苦桔梗六分,廣木香四分,春砂仁三分沖服);再接著使用《八物順氣湯》(白芷、烏藥、青皮、陳皮各一錢,茯苓、白朮各錢半,米炒黨參八分,清炙草五分),送服《沉附都氣丸》(熟地八兩,山萸肉、山藥各四兩,茯苓、澤瀉、丹皮各三兩,沉香、淡附片各一兩,北五味五錢,蜜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二錢),睡前含服《陳氏噙化丸》(米炒西洋參六錢,醋製香附、廣皮紅各四錢,川貝、桔梗各三錢,松蘿茶二錢蒸爛,與竹瀝梨膏一起做成丸劑,每一丸一錢),讓藥氣在睡眠中緩慢滲入,疏通胸膈和中脘之間,讓新的積聚不再增加,舊的積聚逐漸化解,早上再使用《二加龍蠣湯》(生白芍、化龍骨各二錢,東白薇二錢,清炙草八分,煅牡蠣四錢,蜜煨生薑一錢,大紅棗三錢,淡附片五分),滋陰潛陽,固護下焦以收斂陽氣,晚上使用《運痰丸》(半夏曲四兩,薑汁竹瀝制,姜炒川連一兩,廣木香、沉香、清炙草各五錢,黨參、於朮、茯苓各三兩,薑汁竹瀝丸劑,每次服二錢),益氣化痰,疏通中上焦以根除病因。此類上實下虛的痞結證,最為綿延難愈。
雖然,氣虛中滿症,亦屬難治,每仿陸肖愚先生法,進退調補,酌用補氣養榮湯(黨參、白朮、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七八分至一錢),調下寬膨散一錢(頂大蛤蟆一隻,破開,用春砂仁、蘿蔔子填滿,黃泥封固,炭上煅燒研,去渣),參朮但用六七分。
而中滿稍減,繼則參朮不減,香蔻寬膨,增至錢半,而飲食漸加,中滿較寬大半;後漸加參朮至二三錢,減香蔻寬膨至三分。或進或退,約二三十劑,始奏全功。先祖嘗述景岳云:虛症難醫,百補無功。固已。豈知上實下虛,虛不受補,實不可攻者,尤為難醫。誠然誠然。
白話文:
雖然氣虛中滿症,也屬於難以治療的病症,經常仿效陸肖愚先生的方法,進退調補,適當使用補氣養榮湯(黨參、白朮、歸身、白芍、川芎、茯苓、香豆蔻,一開始使用香蔻七八分至一錢),調下寬膨散一錢(將一隻大蛤蟆破開,用春砂仁、蘿蔔子填滿,黃泥封固,在炭火上燒煅研磨,去除雜質),黨參白朮只用六七分。
當中滿症状稍微減輕後,接著不減少黨參白朮的用量,而香蔻寬膨散的用量增加至錢半,同時飲食逐漸增加,中滿症状明顯減輕一半以上;之後逐漸增加黨參白朮的用量至二三錢,減少香蔻寬膨散的用量至三分。或是增加,或是減少,大約二十到三十劑,才開始見到成效。先祖曾經說過景岳的觀點:虛症難以治療,百般補益都無效。的確如此。沒想到上實下虛,虛不受補,實不可攻的病症,更是難以治療。確實如此,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