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44)

回本書目錄

第一編 傷寒要訣 (44)

1. 第三節,攻下劑

方歌,同前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酒浸黃,元明性急草先防,再加薑棗甘辛味,戀膈生津緩下方。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酒洗軍,佐以枳實達幽門,火腑非苦難通下,川樸加之合奏功。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原峻劑,君以元明合錦紋,枳樸為臣除痞滿,須知急下可存津。

三仁承氣湯

三仁承氣松麻杏,軍枳腹皮油木香,方用豬胰資洗滌,不使垢濁稍留腸。

陷胸承氣湯

陷胸承氣蔞仁枳,連夏生軍風化硝,痰火中停胸痞滿,苦鹹直達一齊消。

犀連承氣湯

犀連承氣枳實黃,地汁還偕金汁嘗,小腸熱結迷心竅,便秘斷宜用此方。

白虎承氣湯

白虎承氣膏知米,錦紋甘草及元明,瀉煩汗熱證俱見,清下為宜效自呈。

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即調胃,犀角地黃失笑同,三方合一頗峻猛,急證自宜用急攻。

解毒承氣湯

解毒承氣生軍枳,芩連梔柏與銀翹,瓜硝金汁白蚯蚓,綠豆清同雪水熬。

養榮承氣湯

養榮承氣地芍歸,參合小承加知母,液枯腸燥最為宜,方能解結兼滋補。

厚朴七物湯

厚朴七物枳實草,錦紋桂枝合薑棗,身熱腹滿便不通,此方攻裡兼解表。

柴芩清膈煎

柴芩清膈薄荷翹,梔桔生軍枳殼標,引用生甘鮮竹葉,清宣攻裡法兼操。

六磨飲子

六磨飲用沉木香,錦紋烏藥枳檳榔,各磨濃汁水和服,鬱火傷中法最良。

枳實導滯湯

枳實導滯生軍樸,楂曲檳連紫草翹,甘草木通成一劑,三焦並治積全消。

加味涼膈煎

加味涼膈藶黃硝,芥遂梔芩枳薄翹,竹瀝還同薑汁入,胸痞腹脹此為昭。

陶氏黃龍湯

陶氏黃龍軍枳樸,元明參草棗歸身,應下失下成昏厥,邪盛正虛法可循。

五仁橘皮湯

五仁橘皮君杏橘,松桃郁李柏仁嘉,腸中秘結須通潤,速下元明白加蜜。

附丸方

枳實導滯丸

導滯丸與湯又殊,錦紋枳實木苓俱,川連澤瀉六神麯,食滯中宮緩下須。

礞石滾痰丸

礞石滾痰川錦紋,沉香為佐合青芩,緩攻痰火端宜此,每服三錢效亦靈。

控涎丹

丹號控涎取峻攻,甘遂白芥各一兩,紅芽大戟分量同,薑汁糊丸滌飲仗。

代抵當丸

代抵當丸亦峻攻,生軍川甲元明桂,歸地桃仁蓬朮加,瘀熱此丸各服美。

當歸龍薈丸

當歸龍薈芩柏連,山梔青黛木香兼,麝香還並生軍入,法本丹溪峻瀉肝。

椒梅丸

椒梅丸內佐川連,飴糖為衣制昔傳,蟲積緩攻宜用此,苦寒味合佐辛酸。

雪羹合更衣丸

海蜇荸薺號雪羹,更衣丸入效彌彰,包煎吞服皆從便,抑木還偕治小腸。

蠲飲萬靈湯

蠲飲萬靈遂芫花,夏芩大載廣皮誇,鮮姜十棗同加入,停飲漸成脹滿嘉。

張氏濟川煎

張氏濟川蓯蓉膝,當歸枳殼炒同煎,升麻主升澤瀉降,潤腸調氣法俱全。

白話文:

【第三節,攻下劑】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用酒泡大黃,搭配元明粉和甘草,緩和其猛烈之性,再加入生薑、紅棗,增添甘辛風味,能滋潤腸胃、生津潤燥,使瀉下作用較為和緩。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以酒洗大黃為主藥,輔以枳實通達幽門(腸道),火熱積滯需以苦味藥物才能通便,加上厚朴共同發揮功效。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屬於峻烈攻下之劑,主藥為元明粉和大黃(錦紋大黃),搭配枳實、厚朴消除脹滿,此方需急下以保存體內津液。

三仁承氣湯
三仁承氣湯包含松子仁、火麻仁、杏仁,搭配大黃、枳實、大腹皮、木香等,並加入豬胰助清腸道,避免污濁殘留。

陷胸承氣湯
陷胸承氣湯含瓜蔞仁、枳實、黃連、半夏、大黃、風化硝,適用於痰火停滯胸悶痞滿,以苦鹹之性直達病位,消解症狀。

犀連承氣湯
犀連承氣湯含犀角、黃連、枳實、大黃,並搭配生地汁和金汁(藥用濃煎液),專治小腸熱結影響心神,便祕時宜用此方。

白虎承氣湯
白虎承氣湯結合白虎湯(石膏、知母、粳米)和承氣湯(大黃、甘草、元明粉),適用於高熱煩躁、汗多便結,兼具清熱與瀉下之效。

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以調胃承氣湯為基礎,再加入犀角地黃湯和失笑散,三方合一較為峻猛,適合急症速攻。

解毒承氣湯
解毒承氣湯含大黃、枳實、黃芩、黃連、梔子、黃柏、銀花、連翹、瓜蔞、芒硝、金汁、白蚯蚓、綠豆,以雪水煎煮,清熱解毒力強。

養榮承氣湯
養榮承氣湯含生地、白芍、當歸,結合小承氣湯再加知母,適用於陰液虧損、腸燥便祕,兼具攻下與滋養功效。

厚朴七物湯
厚朴七物湯含厚朴、枳實、甘草、大黃、桂枝、生薑、紅棗,適用於身熱腹脹、便不通暢,此方兼具解表與攻裡作用。

柴芩清膈煎
柴芩清膈煎含柴胡、黃芩、薄荷、連翹、梔子、桔梗、大黃、枳殼,以甘草、竹葉引藥,既能清宣熱邪,又能攻下通裡。

六磨飲子
六磨飲含沈香、木香、大黃、烏藥、枳殼、檳榔,各藥研磨濃汁沖服,適用於鬱火傷中、氣滯腹痛。

枳實導滯湯
枳實導滯湯含枳實、大黃、厚朴、山楂、神麴、檳榔、黃連、紫草、連翹、甘草、木通,能消解三焦積滯。

加味涼膈煎
加味涼膈煎含葶藶子、大黃、芒硝、白芥子、甘遂、梔子、黃芩、枳實、薄荷、連翹,加入竹瀝、薑汁,專治胸悶腹脹。

陶氏黃龍湯
陶氏黃龍湯含大黃、枳實、厚朴、元明粉、人參、甘草、紅棗、當歸,適用於延誤攻下導致的昏厥,邪盛正虛時可用此法。

五仁橘皮湯
五仁橘皮湯以杏仁、橘皮為主,輔以松子仁、桃仁、鬱李仁、柏子仁,適用於腸燥便祕,加入元明粉和蜂蜜加強潤下效果。

附丸方

枳實導滯丸
此丸與湯劑不同,含大黃、枳實、白朮、茯苓、黃連、澤瀉、神麯,適用於食物停滯中脘,需緩和瀉下時使用。

礞石滾痰丸
含青礞石、大黃、沈香、黃芩,專攻痰火,每次服三錢,效果顯著。

控涎丹
此丹峻攻水飲,含甘遂、白芥子、大戟,以薑汁糊丸,攻逐痰飲力強。

代抵當丸
代抵當丸亦為峻攻之劑,含大黃、穿山甲、元明粉、肉桂、當歸、生地、桃仁、莪朮,適合瘀熱內結者。

當歸龍薈丸
含當歸、龍膽草、黃芩、黃柏、黃連、梔子、青黛、木香、麝香、大黃,源自丹溪之法,專瀉肝經實火。

椒梅丸
含川椒、烏梅、黃連,以飴糖包裹,緩解蟲積腹痛,辛酸苦寒並用。

雪羹合更衣丸
海蜇與荸薺合稱雪羹,搭配更衣丸(含蘆薈、硃砂等),方便煎服或直接吞服,能調理肝氣兼通小腸。

蠲飲萬靈湯
含甘遂、芫花、半夏、黃芩、大戟、陳皮、生薑、紅棗,類似十棗湯,專治水飲停滯導致的脹滿。

張氏濟川煎
含肉蓯蓉、牛膝、當歸、枳殼,以升麻提氣、澤瀉降濁,兼具潤腸與調氣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