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8)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8)
1. 第二十節,漏底傷寒
【因】外感證一起,即直腸洞瀉,不因攻下而自利者,世俗通稱為漏底傷寒。然有協風、協寒、協熱、協食之別,必先其所因而明辨之。
【證】協風自利者,初起頭痛怕風,自汗腹疼,腸鳴飧泄,完穀不化,舌苔白薄而潤,或淡白而嫩滑。協寒自利者,初起惡寒蜷臥,身雖發熱而手足厥冷,或吐清水,大便色青,完穀不變,形如騖溏,小便清白,臍下必冷,腹多脹滿,舌苔白嫩而滑,或灰滑而淡白。
協熱自利者,一起即身發壯熱,背微惡寒,面垢齒燥,口乾渴飲,大便雖亦有完穀不化,而狀如垢膩,色多黃赤黑,且皆熱臭,氣暖如湯,後重而滯,溺色黃赤,或澀或閉,臍下必熱,舌苔黃膩而糙,中後截厚腐垢膩。協食自利者,初起雖微惡風寒,而身熱口燥,渴飲而嘔,胸脘硬痛,噯腐吞酸,傍流糞水,熱臭難聞,矢氣亦臭,舌苔黃而垢膩,厚腐堆起,中後愈厚,或如豆腐渣炒黃滿布。
白話文:
【原因】 當外感疾病發生時,出現直腸洞瀉的症狀,並不是因為攻下藥物而導致的腹瀉,這種情況俗稱為「漏底傷寒」。然而,漏底傷寒可以分為協風、協寒、協熱、協食四類,必須根據其起因進行明確辨別。
【症狀】 協風自利: 初期出現頭痛怕風,自汗腹痛,腸鳴飧泄,未消化的食物排出,舌苔白薄而濕潤,或淡白而嫩滑。
協寒自利: 初期惡寒蜷臥,身體雖然發熱但手足冰冷,或嘔吐清水,大便呈青色,未消化的食物不變,形狀像溏稀糞便,小便清白,臍下必定冷,腹脹滿,舌苔白嫩而滑溜,或灰滑而淡白。
協熱自利: 發病時立即出現壯熱,背部微微惡寒,面色晦暗牙齒乾燥,口乾渴喜飲,大便雖然也有未消化的食物,但狀如污穢粘膩,顏色多為黃赤黑,且都有熱臭,氣暖如湯,後重感明顯,小便黃赤,或澀痛或不通,臍下必定熱,舌苔黃膩而粗糙,舌中後部舌苔厚膩有腐垢。
協食自利: 初期雖然微微惡風惡寒,但身體發熱口乾,口渴喜飲,胸脘部疼痛,噯氣有腐食味且泛酸水,腹中流出帶有糞水的液體,熱臭難聞,矢氣也帶有臭味,舌苔黃而垢膩,厚膩腐爛堆積,舌中後部越厚,或像炒黃的豆腐渣布滿舌面。
【脈】左弦浮,右沉濡者,乃外風搏動腸風,《內經》所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是也;沉遲無力,甚則沉微似伏者,《傷寒論》所謂「胃中虛冷,水穀不別」故也;數而有力,甚則洪弦而實者,王太僕謂「大熱內結,淫瀉不止」,陶節庵所云「熱邪不殺穀」是也;弦長而滑,或滑數而實者,《傷寒論》所謂「下利有宿食」也,若下利譫語者,腸中必有燥糞也。
【治】協風自利,初與劉氏腸風湯加味(生曬朮、炒白芍各錢半,炒廣皮、煨防風、焦麥芽各一錢,煨葛根、川芎各八分),疏表建中以止瀉;繼與變證去當歸,加煨木香、帶殼春砂各八分,調中益氣以善後。協寒自利,輕則胃苓湯,溫胃利水以止瀉;重則附子理中湯,熱壯脾陽以住泄;終與白朮和中湯,溫和脾胃以善後。
白話文:
脈象 左脈弦緊而浮,右脈沉重而濡滑,表示外來風邪侵襲腸道。「內經」中說:「清氣在下,就會產生消化不良的腹瀉」。 脈象沉緩無力,嚴重者沉微隱約,表示「傷寒論」中所說的「胃中虛寒,不能消化吸收食物」。 脈數有節奏且有力,嚴重時脈洪大弦緊,表明王太僕所說的「內有燥熱,導致瀉下不止」,陶節庵所說的「熱邪不損傷腸胃」。 脈弦長而滑,或滑數而有力,表示「傷寒論」中的「腹瀉有宿食」。如果腹瀉且有胡言亂語,腸中一定有宿便。
治療 調和因風邪導致的腹瀉,初期用劉氏腸風湯加減方(生曬白朮、炒白芍各半錢,炒廣皮、煨防風、焦麥芽各一錢,煨葛根、川芎各八分),以疏通表裏、補益脾胃止瀉。後續再根據情況變化去當歸,加煨木香、帶殼春砂各八分,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善後治療。 調和因寒邪導致的腹瀉,輕微者用胃苓湯溫胃利水止瀉。嚴重者用附子理中湯以溫熱壯陽止瀉。最後用白朮和中湯溫和脾胃以善後治療。
協熱自利,先與葛根芩連湯加味(生葛根、青子芩各錢半,小川連八分,拌炒廣木香六分,滑石三錢,清炙草六分),清中解表以泄熱;繼與加味白頭翁湯,清熱堅腸以止利;終與三黃熟艾湯(條芩一錢,川連六分,川柏四分,熟艾二分,豬苓、澤瀉、生白芍各錢半,烏梅肉二分,燈心兩小帚),酸苦泄熱,芳淡利濕以善後。
白話文:
一開始用葛根芩連湯加味,生葛根、青子芩各半錢,小川連八分,拌炒廣木香六分,滑石三錢,清炙草六分,清熱解表,以泄除體內的熱邪。接著用加味白頭翁湯,清熱堅固腸道,以止瀉。最後用三黃熟艾湯,條芩一錢,川連六分,川柏四分,熟艾二分,豬苓、澤瀉、生白芍各半錢,烏梅肉二分,燈心兩小帚,酸苦泄熱,芳香淡味利濕,以善後調理。
協食自利,先與枳實導滯湯,消積下滯以廓清胃腸;繼與芩連二陳湯,苦降辛通以肅清餘熱;終與麥門冬湯加鮮石斛、蔗漿,清養津液以調和胃氣。總之,證既自利,當先其所因以治利,利止內實,正氣得復,邪氣自解,往往微汗出而愈。蓋下利為內虛里急,仲景所謂「裡急者即當救里」也。
若不救里,專發其汗以治表,則內外俱虛,變證蜂起。輕則氣上逆而為嘔噦;重則氣內虛而成痞滿。虛則誤汗亡陽而轉脫,實則誤汗助火而轉閉,臨證者慎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瀉,首先要根據病因治療腹瀉,用枳實導滯湯消食導滯,清除胃腸積滯;然後用芩連二陳湯苦降辛通,肅清餘熱;最後用麥門冬湯加石斛、蔗漿清養津液,調和胃氣。總之,腹瀉已經停止,就應該先治療引起腹瀉的原因。腹瀉停止後,身體內虛,正氣恢復,邪氣自然消散,往往會微微出汗而痊癒。因為腹瀉是內虛里急所致,正如張仲景所言「裡急者即當救里」。
如果只顧著發汗治療表證,不救治內虛,就會導致內外俱虛,產生各種變證。輕則氣上逆而出現嘔吐;重則氣內虛而導致腹脹。虛寒體質的人如果錯誤地發汗,就會耗損陽氣而導致病情加重;實熱體質的人如果錯誤地發汗,就會助長火勢而導致病情加重,臨床醫生應當謹慎。
秀按,漏底傷寒,始見於陶氏《六書》,乃田野間俗名耳。陶氏謂:傷寒自利,多責於熱;雜病自利,多責於寒。亦不盡然。又謂:傷寒三陽下利,身必熱;太陰下利,手足溫;少陰厥陰下利,身涼無熱。此亦言其大概耳。總以審察病機,色脈合參為首要。俞君明辨病因,別風、寒、熱、食四端,對證發藥,分際自清,庶不致草率誤人矣。雖然,凡病一起即下利,甚至洞泄不止,如俗稱「漏底」者,雖由外感,必夾內傷,死證甚多。約計之則有六:(一)下利譫語,兩目直視。(二)下利厥逆,煩躁不眠。(三)下利發熱,厥逆自汗。(四)下利清穀,肢厥無脈,灸之不溫,脈終不出。
白話文:
所謂「漏底傷寒」,其實是民間俗稱,最早見於陶弘景的《六書》。陶弘景認為傷寒引起的腹瀉多由熱症引起,而雜病引起的腹瀉則多由寒症引起,但這並不完全正確。他也提到傷寒三陽證下瀉,病人體溫會升高;太陰證下瀉,手腳溫暖;少陰厥陰證下瀉,病人則感到發冷無熱。這些只是大概的描述,實際上應以審察病機、觀察面色脈象為主。俞君明辨病因,區分風、寒、熱、食四種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治療,避免草率誤診。然而,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只要持續不止,甚至像俗稱的「漏底」一樣嚴重,都可能存在內傷,甚至有生命危險。這種情況常見於以下六種情況:(一)腹瀉神志不清,兩眼直視;(二)腹瀉四肢厥冷,煩躁失眠;(三)腹瀉發熱,四肢厥冷且自汗;(四)腹瀉排出稀薄的米湯樣大便,四肢厥冷,摸不到脈搏,即使灸治也無法回溫,脈象始終不顯。
(五)下利一日十數行,脈反實。(六)下利脈弦,大熱不止。此六者,雖對證施治,竭力挽救,效者甚鮮,不效者多。雖醫聖如仲景,《傷寒論》具在,善用其方者,亦未必方方奏效也。食古不化者,其亦深長思哉。
廉勘,漏底傷寒一症,曾見上海工部局《衛生冊》摘要云:西人之僑居海上者,今歲計有五十人患漏底傷寒症,內有七人,因感病甚深,不及醫治而卒。在上海地面,本不視此為險要重症,第細究各醫生之報告,間有雜以毛而敦熱症,使人誤認為漏底傷寒者,因兩病形式相同,且毛而敦病勢,較漏底傷寒為輕,故醫生竟有不能辨別,指鹿為馬,誤認居多。此症於將愈時,略一不慎,即行復病,亦與毛而敦大致無異。前數次有人由外埠暨本埠郵來病人血點,托化學所細為查驗,曾測得血內含有毛而敦之微生物在內。此種漏底傷寒傳染之始,由毒伏於萊蔬、蠣蛤、河水及穢水羼入之牛乳內;或其毒隱處塵埃,被風捲起,吹於口鼻之內;抑或由病人體中,遺禍於無病人。如此病症,冀圖倖免,尚非力所難能,且人人可以自操其權。只須將本局醫官刊發之傳單,取其所列檢治良法,自行採擇施用,則其病烏能為害。蓋食物不潔,毒入胃腸,即為病之基礎,而於地內萊蔬之毒最烈。自經穢物浸灌,發生種種漏底傷寒之危症,人慾預杜其害,務將貨食房所貯之生菜蔬,當與藏庋盆碗、刀叉、冷水、冰箱、牛乳、饅首,及其濾水器具,暨煮熟魚肉食物,分隔兩室,不相通連。貯物所內裝配洗滌盆碗器皿,每次食畢,就近收拾清潔,勿庸攜歸庖廚洗淨。僕前聞入述及浙省寧波之販運蛤蠣來滬者,其培養之法,用人糞浸灌。設人誤食生蛤,即易染受漏底傷寒之疾。觀此,則漏底傷寒之為病,於協風、協寒、協熱、協食外,更有胃腸蘊毒一端。故予治此症初起,每用藿香正氣湯,以百勞地漿水(于山中掘土二三尺深,加入清水,用木棒揚之百遍,澄取黃泥中清水候用)煎藥,臨服烊沖紫金片三分至五六分,輒多默收敏效者,解其胃腸蘊伏之菌毒也。至於風、寒、熱、食四端作瀉,俞君方法,大致已備,臨證時酌用可也。
白話文:
**(五)腹瀉一天十幾次,脈象反而強盛。(六)**腹瀉,脈象弦緊,高熱不止。以上這六種情況,即使對症下藥,竭盡全力治療,效果也很少,無效的居多。即使是醫聖張仲景,他的《傷寒論》中也有相關記載,但是擅長使用他方劑的人,也不一定方方都能奏效。死守古法,不去思考的人,真是值得深思啊。
副題:淺論霍亂一症
據上海工部局《衛生手冊》摘要中寫道:外國人居住在上海的,今年約有 50 人患上霍亂症,其中有 7 人因為病情嚴重,來不及治療而死亡。在上海地區,本來不把霍亂視為險重的大病,但是仔細研究各醫生的報告,發現其中有部分夾雜了霍亂和傷寒兩種疾病,讓人誤以為是霍亂,因為這兩種疾病的病症相似。而且霍亂的病情較輕,所以很多醫生都無法分辨,誤認為霍亂的居多。這種疾病在將要痊癒時,稍有不慎就會復發,這點也與傷寒大致相同。前幾次有人從外地和本地寄來病人的血樣,請化學所仔細檢驗,發現血中含有霍亂弧菌。霍亂的傳播途徑:一是毒素潛伏在蔬菜、貝類、河水和污水中,混入牛奶中;二是毒素隱藏在灰塵中,被風捲起,吹進人體的口鼻;三是從霍亂病人的體內排出,遺禍給健康人。面對這種疾病,想要倖免於難,並非難事,而且人人可以自己把握。只需按照本局醫官發布的傳單,取其中列出的檢驗治療良法,自行選擇使用,那麼這種疾病就不能為害。食物不乾淨,毒素進入胃腸,就是疾病發生的基礎,而地裡蔬菜的毒性最強。經過穢物灌溉後,會產生各種霍亂的危症。想要預防這種危害,一定要把貨食房存放的生菜蔬果,與收藏鍋碗瓢盆、刀叉、冷水、冰箱、牛奶、饅頭、過濾水器具,以及煮熟後的魚肉食物,分開儲存在兩個不相通的房間裡。存放物品的房間裡要配備洗滌盆碗的器皿,每次吃完飯,就近收拾乾淨,不要帶回廚房再洗。我之前聽人說,浙江寧波販運到上海的蛤蜊,其養殖方法是用人糞灌溉。如果有人誤食了生蛤蜊,很容易感染霍亂。由此可見,霍亂除了風寒暑濕的致病因素外,還有胃腸蓄毒的一端。所以我治療此症初期,經常使用藿香正氣湯,用百勞地漿水(在山中挖土二三尺深,加入清水,用木棒攪拌一百遍,沉澱後取黃泥中的清水備用)煎藥,臨服時溶解沖服紫金片三分到五分,往往會迅速奏效,解除胃腸中潛伏的菌毒。至於風寒暑濕四種原因導致的腹瀉,俞君的方法大致已經齊備,在臨牀時酌情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