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36)
第一編 傷寒要訣 (36)
1. 第二節,和解劑
柴胡羚角湯,和解偏重破結法,俞氏經驗方
鱉血柴胡(二錢),歸尾(二錢),杜紅花(一錢),碧玉散(三錢,包煎)
羚角片(三錢,先煎),桃仁(九粒),小青皮(錢半),炒穿甲(一錢)
吉林大參(一錢),醋炒生錦紋(三錢)
臨服調入牛黃膏一錢。
秀按,婦人溫病發熱,經水適斷,晝日明瞭,夜則譫語,甚則昏厥,舌乾口臭,便閉溺短,此為熱結血室,乃少陽內陷陽明、厥陰之危候。外無向表之機,內無下行之勢,是證之重而又重者也。此方君以鱉血、柴胡,入經達氣,入絡利血,提出少陽之陷邪,羚角解熱清肝,起陰提神;臣以歸尾、桃仁,破其血結,青皮下其沖氣;佐以穿甲、碧玉散、炒生軍,直達瘀結之處,以攻其堅,引血室之結熱,一從前陰而出,一從後陰而出,妙在人參大補元氣,以協諸藥而神其用,牛黃膏清醒神識,以專治譫語如狂。此為和解陰陽,大破血結,背城一戰之要方。
附:牛黃膏,涼透血絡芳香開竅法,方出劉河間《六書》
西牛黃(二錢),廣鬱金(三錢),丹皮(三錢)
梅冰(一錢),飛辰砂(三錢),生甘草(一錢)
上藥研至極細,用藥湯頻頻調下。
廉勘,熱入血室,當分經適來因受病而止,經適來受病而自行,經適斷而受病三種,則實與虛自見。如經水適來,因熱邪陷入而搏結不行者,必有瘀血,察其腰脅及少腹,有牽引作痛拒按者,必以清熱消瘀為治;如因邪熱傳營,逼血妄行,致經水未當期而至者,必有身熱、煩躁、不臥等證,治宜涼血以安營;如經水適斷而受邪者,經行已淨,則血室空虛,邪必乘虛而陷,治宜養營以清熱;如伏邪病發,而經水自行者,不必治經水,但治其伏邪,而病自愈。臨證必須詢其經期,以杜熱入血室。
方歌,同上
柴胡枳桔湯
柴胡枳桔青芩廣,半夏生薑穀雨茶,和解表裡此輕劑,但見少陽證可加。
柴芩雙解湯
柴芩雙解葛羌防,膏母豬苓蔻草襄,和解陰陽推重劑,用之的當效非常。
柴胡達原飲
柴胡達原枳桔芩,檳青樸廣草荷梗,開達三焦是主方,濕開熱透用宜慎。
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竹茹珍,枳殼用生合二陳,方內更加碧玉散,既清相火化痰凝。
柴胡桂薑湯
柴胡桂姜合花粉,甘草蠣芩並奏功,水取陰陽調劑美,方原和解重溫通。
柴平湯
柴胡平胃樸蒼芩,陳夏姜甘與赤苓,和解中多溫燥品,少陽濕虐用偏靈。
新加木賊煎
方號新加木賊煎,梔丹蔥豉略加甘,桑荷香附偕枯草,和解方中清泄兼。
柴胡白虎湯
柴胡白虎用如何,芩花膏知米草荷,和解又添清降法,陽明證重用無訛。
柴胡陷胸湯
柴胡陷胸連夏蔞,黃芩枳實桔梗投,煎成衝入生薑汁,和解功從開降收。
白話文:
第二節,和解劑
柴胡羚角湯
此方為和解劑中偏重破結的療法,出自俞氏經驗方。
組成:
- 鱉血柴胡(6克)
- 歸尾(6克)
- 杜紅花(3克)
- 碧玉散(9克,包煎)
- 羚角片(9克,先煎)
- 桃仁(9粒)
- 小青皮(4.5克)
- 炒穿甲(3克)
- 吉林大參(3克)
- 醋炒生錦紋(9克)
服用時調入牛黃膏3克。
註解:
婦女患溫病發熱,月經期間突然停止,白天清醒,夜間則胡言亂語,甚至昏厥,舌乾口臭,大便不通,小便短少,這屬於「熱結血室」,是少陽邪氣內陷陽明與厥陰的危重症狀。此時邪氣既無向外透發的機會,也無向下排出的趨勢,病情極為嚴重。此方以鱉血柴胡為主藥,能通達經絡氣血,引出少陽之邪;羚角片清熱平肝,提振精神;輔以歸尾、桃仁破血結,青皮降沖逆之氣;佐以穿甲、碧玉散、醋炒生錦紋,直接攻破瘀結,使血室之熱邪分別從前陰與後陰排出。配伍人參大補元氣,增強藥效;牛黃膏醒神開竅,專治譫語狂躁。此方為和解陰陽、破除血結的關鍵方劑。
附:牛黃膏
此方出自劉河間《六書》,能涼通血絡、芳香開竅。
組成:
- 西牛黃(6克)
- 廣鬱金(9克)
- 丹皮(9克)
- 梅冰(3克)
- 飛辰砂(9克)
- 生甘草(3克)
將藥物研磨極細,用藥湯調服。
補充說明:
熱入血室需分三種情況辨治:
- 月經期間受邪而中止:必有瘀血,伴隨腰脅、少腹疼痛拒按,治宜清熱消瘀;
- 熱邪迫血,導致經期提前:伴隨發熱、煩躁、失眠等,治宜涼血安營;
- 月經剛結束時受邪:血室空虛,邪易內陷,治宜養營清熱。
若伏邪發病而月經正常來潮,則只需治伏邪,不需調經。臨證須詳問月經情況,避免熱入血室。
其他和解劑簡介:
- 柴胡枳桔湯:輕和解表裡,適用少陽證。
- 柴芩雙解湯:陰陽雙解,療效顯著。
- 柴胡達原飲:開達三焦,慎用於濕熱證。
- 蒿芩清膽湯:清膽化痰,兼瀉相火。
- 柴胡桂薑湯:溫通和解,調和陰陽。
- 柴平湯:和解中焦濕熱,治少陽濕虐。
- 新加木賊煎:和解兼清洩,疏風熱。
- 柴胡白虎湯:和解清降,治陽明熱盛。
- 柴胡陷胸湯:和解開降,化痰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