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 傷寒壞證 (23)
第十章 傷寒壞證 (23)
1. 第三節,傷寒房復(附陰陽易)
【因】喻嘉言云:傷寒瘥後,熱毒遺於精髓中者,無由發泄,驟難消散,故新瘥人與不病人交媾,而無病之人反得病也。男病新瘥,婦人與之交合而得病,名曰陽易;婦人病新瘥,男子與之交合而得病,名曰陰易。所以呼為易者,以陰陽相感動,其毒遺著於人,如換易然也。
若新瘥人,因交合而自病復發,不遺傳與人,謂之房勞復。錢天來云:男女一交之後,自然元氣空虛,餘邪錯雜於精氣之中,走入精隧,溢入經絡,乘其交後虛隙之中,入而浸深於臟腑、筋骨、脈絡、俞穴之間,則正氣因邪而益虛,邪氣因虛而益盛,故有此陰盛陽衰之諸證也。
邪入陰經,身體必重,真陽虧虛,三焦不運,宗氣不行,所以少氣;邪從陰竅而溜入少陰厥陰,故少腹裡急;若裡急之甚,或引陰中拘攣,皆陰邪之所致也。陰邪在下,而虛陽上走,故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下焦虛冷,所以膝脛拘急也。此真所謂陰陽之患,故以燒裩散主之。
【證】其候身重氣乏,百節解散,頭重不舉,目中生花,熱上衝胸,火浮頭面,憎寒壯熱。在男子則陰腫,少腹絞痛;在婦人裡急,連腰胯內痛。甚者,手足冷攣蜷,男子卵陷入腹,婦人痛引陰中,皆難治也。其有不即死者,筋脈緩弱,血氣虛,骨髓竭,恍恍翕翕(《千金方》作「噓噓吸吸」),氣力轉少,著床不能動搖,起止仰人,或牽引歲月方死矣。舌出數寸者死。
若卵縮入陰,手足拳亦死。
【脈】虛弱者,脈微;四肢逆冷者,脈沉;離經脈見者死。
【治】《傷寒蘊要》云:房勞復,陰陽易,仲景治以燒裩散(治男子病,用婦人裩襠近陰處,一般樣,剪取一塊,燒灰,調入藥服,或白湯下;亦治婦人,取男子裩襠如前法),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方義)錢天來云:男女之交媾,《易》所謂「二氣感應,以相與」也。
以未淨之邪隨交合之情,精神魂魄,無不動搖,翕然而感,感而遂通,混入於少陰之裡。故以近陰處之裩襠,引出其陰中之邪,所謂「物從其類,同氣相求」之義也。
炳章按,王士雄云:陰陽二易,余謂之熱入血室症。第陰易較重於陽易,以女人病熱之氣,本從陰戶出也。古人用燒裩之義最精,取其能引熱邪,仍由原路去,故陰易須剪所交接女人未浣裩襠。《千金》用月經赤帛,亦從此脫胎。《活人書》治房勞頭重眼花,小腹絞痛,用豭鼠糞湯(鼠糞兩頭尖者十四粒、韭白根一握,水二鍾煎),不可熱服,隨症加減,有黏汗為效。或調燒裩散,同服。女勞復,頭重目花,腹中絞痛有熱者,用刮青竹皮半升,煎服,隨症加減,調燒裩散、赤衣散(治女勞復,並陰易,以室女月經布近陰處,剪一方,燒灰,調藥服下)。虛弱脈微者,以四君子湯,送燒裩散;或人參三白湯,調赤衣散服之。小腹裡急,脈沉逆冷,當歸四逆湯加附子、吳萸,送赤衣散,仍以吳萸一升,酒炒熨少腹。大便不通,昏亂驚惕者,宜妙香丸(辰砂三錢,冰片三分,膩粉、麝香、牛黃各三分,金箔五張,巴豆霜一錢,上為末,另研入黃蠟三錢、蜜一匙,同煉勻,和藥為丸,每兩作三十丸)。弱者服三丸,壯者五丸,米湯送下,大便通即止。若婦人病未平復,有犯房事,小腹急痛,連腰胯痛,四肢不仁,無熱者,宜當歸白木散(當歸、白朮、附子、桂枝、炙甘、白芍、黃耆、人參、薑、棗,水煎),調服燒裩散。陰陽易病,熱氣上衝,胸中煩悶,手足攣拳,搐搦如風狀者,宜瓜蔞竹茹湯(瓜蔞根、青竹茹,水煎),吞服燒裩散。易老則分寒熱而治:若傷在少陰腎經,有寒無熱者,以附子湯,調下燒裩散;若傷在厥陰肝經者,以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附子,送下燒裩散主之:如有熱者,以鼠屎竹茹湯之類,送下燒裩散主之。要在審察脈證,分其寒熱而治矣。《陰證略例》云:陰陽房勞,果得陰脈,當隨證用之。若脈在厥陰,當歸四逆湯,送下燒裩散;若脈在少陰,通脈四逆湯,送下燒裩散;若脈在太陰,四順理中丸,送下燒裩散。王肯堂曰:嘗治傷寒病未平復,犯房室,命在須臾,用獨參湯,調燒裩散。凡服參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藥不可執一也。
白話文:
第三節,傷寒房復(附陰陽易)
喻嘉言說,傷寒病癒後,如果熱毒殘留在精髓深處,無法排出,很難消散。因此,剛痊癒的人與健康的人發生性行為,反而會使健康的人染上疾病。男性剛病癒,與女性交合而使女性得病,稱為「陽易」;女性剛病癒,與男性交合而使男性得病,稱為「陰易」。之所以稱為「易」,是因為陰陽互相感應,病毒傳染給對方,就像交換一樣。
如果剛病癒的人,因為性行為而使自己舊病復發,但沒有傳染給其他人,就稱為「房勞復」。錢天來說,男女一旦交合,自然元氣空虛,殘餘的邪氣混雜在精氣中,進入精的通道,溢入經絡,趁著交合後的虛弱空隙,深入到臟腑、筋骨、脈絡、穴道之間,使得正氣因邪氣而更加虛弱,邪氣因虛弱而更加旺盛,所以出現陰盛陽衰的各種症狀。
邪氣進入陰經,身體一定會感到沉重,真陽虧損虛弱,三焦運作失常,宗氣無法運行,所以會感到氣短;邪氣從陰竅進入少陰和厥陰經,所以小腹會感到裡急;如果裡急的情況嚴重,甚至會牽引到陰部痙攣,這些都是陰邪所造成的。陰邪在下,而虛弱的陽氣向上浮動,所以會感到熱氣上衝胸部,頭部沉重不想抬起,眼睛看東西會有花影,下焦虛寒,所以膝蓋和腿部會感到拘攣。這正是所謂的陰陽失調的疾病,所以要用燒裩散來治療。
症狀:會出現身體沉重乏力,全身關節鬆散,頭重抬不起來,眼睛看東西會有花影,熱氣上衝胸部,火熱之氣浮在頭面,怕冷發熱。在男性,會陰部腫脹,小腹絞痛;在女性,會感到裡急,連帶腰部和胯部內側疼痛。嚴重時,手腳冰冷、攣縮彎曲,男性睪丸縮入腹內,女性疼痛牽引到陰部,這些都難以治療。沒有立即死亡的,也會筋脈虛弱,血氣虛弱,骨髓枯竭,精神恍惚,氣力逐漸減少,躺在床上不能動彈,起身和行動都需要別人攙扶,甚至拖延數月或數年才死亡。舌頭伸出數寸長的也會死亡。如果睪丸縮入陰部,手腳蜷曲的也會死亡。
脈象:身體虛弱的,脈象會微弱;四肢冰冷的,脈象會沉伏;出現脈象脫離正常經脈的,會死亡。
治療:《傷寒蘊要》說:房勞復和陰陽易,張仲景用燒裩散治療(治療男性疾病,用女性內褲靠近陰部的位置,一般大小,剪取一塊,燒成灰,調入藥中服用,或用白開水送服;也治療女性疾病,取男性內褲靠近陰部的位置,方法同前),用水調服一小勺,每天三次,小便通暢,陰莖頭微微腫脹,就表示痊癒了。(方義)錢天來說,男女的交合,《易經》所謂「二氣感應,以相與」也。因為未清除乾淨的邪氣隨著交合的情慾,使得精神魂魄都會動搖,迅速感應,感應後就相通,混入少陰經內。所以用靠近陰部的內褲,引出陰部的邪氣,這就是所謂的「同類相從,同氣相求」的道理。
炳章按,王士雄說:陰陽二易,我認為是熱邪進入血室的症狀。只是陰易比陽易更嚴重,因為女性的病熱之氣,本來就從陰戶出來。古人使用燒裩的道理非常精妙,取其能引導熱邪,仍然從原路離開,所以治療陰易必須剪取交合的女性未洗的內褲陰部位置。《千金方》用月經的紅布,也是從這個道理延伸而來的。《活人書》治療房勞導致頭重眼花、小腹絞痛,用豬糞湯(豬糞兩頭尖的十四粒、韭菜白色根莖一握,用水兩碗煎煮),不能趁熱服用,要根據症狀加減藥材,有黏汗排出就會有效。或者調和燒裩散一起服用。女性勞復,頭重眼花,腹中絞痛有熱的,用刮下的青竹皮半升,煎煮服用,根據症狀加減藥材,調和燒裩散、赤衣散(治療女性勞復和陰易,用未婚女性月經布靠近陰部的位置,剪取一塊,燒成灰,調入藥中服用)。虛弱脈微的,用四君子湯送服燒裩散;或者用人參三白湯,調服赤衣散。小腹裡急,脈象沉伏逆冷,用當歸四逆湯加附子、吳茱萸,送服赤衣散,再用吳茱萸一升,用酒炒熱熨燙小腹。大便不通,神志昏亂、驚恐不安的,宜用妙香丸(辰砂三錢,冰片三分,膩粉、麝香、牛黃各三分,金箔五張,巴豆霜一錢,以上磨成粉,另外研入黃蠟三錢、蜂蜜一匙,一起煉勻,和藥做成丸,每兩做成三十丸)。體弱者服用三丸,體壯者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大便通暢就停止服用。如果婦女病還沒痊癒,發生性行為,導致小腹急痛,連帶腰部和胯部疼痛,四肢麻木,沒有發熱的,宜用當歸白木散(當歸、白朮、附子、桂枝、炙甘草、白芍、黃耆、人參、生薑、大棗,用水煎煮),調服燒裩散。陰陽易病,熱氣上衝,胸中煩悶,手足攣縮彎曲,抽搐像風一樣的,宜用瓜蔞竹茹湯(瓜蔞根、青竹茹,用水煎煮),吞服燒裩散。病情較久的,要根據寒熱情況來治療:如果傷在少陰腎經,有寒無熱的,用附子湯,調服燒裩散;如果傷在厥陰肝經的,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附子,送服燒裩散;如果有熱的,用鼠屎竹茹湯之類的,送服燒裩散。總之要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分辨寒熱來治療。《陰證略例》說:陰陽房勞,如果出現陰脈,應根據症狀用藥。如果脈象在厥陰,用當歸四逆湯,送服燒裩散;如果脈象在少陰,用通脈四逆湯,送服燒裩散;如果脈象在太陰,用四順理中丸,送服燒裩散。王肯堂說:曾經治療傷寒病尚未痊癒,就發生性行為,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用獨參湯,調和燒裩散。凡是服用人參一二斤多的,有三四人得以痊癒。確實,用藥不能固執於一種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