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六章傷寒脈舌 (2)

回本書目錄

第六章傷寒脈舌 (2)

1. 第三節 脈象張長沙四言脈訣

王肯堂《傷寒準繩脈法》曰:此訣後人以為出王叔和,今按《脈經》載仲景論脈,只此一條,則知非叔和自撰也。爰述其說,以為診脈之總訣。

白話文:

王肯堂在《傷寒準繩脈法》中說:“後世的人認為這個訣竅是出自王叔和,現在按照《脈經》所記載的張仲景關於診脈的論述,只有這一條,就知道這不是王叔和個人編寫的了。”因此,我就把這個說法描述出來,作爲診斷脈象的一個總訣竅。

2. 崔真人四言脈訣

宋南康名醫崔希範隱君,著四言脈訣,《東垣十書》用以冠首,《金鑑四診》採集成編,精密簡明,易誦易記,特為增刪以錄出之,俾後學奉為準繩。

脈為血府,氣血之神。心機舒縮,逼令循行。資始於腎,資生於胃。陰陽相貫,本乎營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不循行,營壅衛敗。氣如橐鑰,血如波瀾。血脈氣息,上下循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惟手太陰,寸口取決。脈之大會,息之出入。脈行六寸,一呼一吸。初持脈時,令仰其掌。

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兩尺推究。左大順男,右大順女。男左女右,各宜分主。關前一分,十二經注。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脈有七診,曰浮中沉。

白話文:

南宋康州名醫崔希範隱居著書,著有四言脈訣,《東垣十書》把它列於開篇,《金鑑四診》採集編成,內容精確簡明,容易誦讀記憶,特地增刪記錄,讓後學者奉為準則。

脈絡是血液的倉庫,是氣血之神的居所。心臟機制舒展收縮,迫使氣血循行。氣血的來源始於腎,滋生於胃。陰陽相互貫通,依據營氣和衛氣。營氣運行在脈絡之中,衛氣運行在脈絡之外。脈絡不循行,營氣壅滯,衛氣衰敗。氣就像風箱的活塞,血就像波浪。血脈氣息,上下循環。十二經脈之中,都有動脈。只有手太陰肺經,在寸口部位診決。脈搏的大會,就是氣息的出入。脈行六寸,一呼一吸。最初把脈時,讓病人仰掌。

手掌後面的高骨,叫做關上。關前是陽位,關後是陰位。陽在寸口,陰在尺口,依次推尋。心肝在左側,肺脾在右側。腎和命門,在兩尺處推究。左關脈大順,為男性。右關脈大順,為女性。男性左側,女性右側,各自分主。關前一分,十二經脈流注。左側是人迎穴,右側是氣口穴。神門穴決斷,在關後的兩側。一個人沒有這兩個脈搏,生病後難以痊癒。男女的脈搏相同,只有尺脈不同。脈象有七種診法,分別是浮脈、中脈和沉脈。

上下左右,消息求尋。又有九候,舉按輕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動。寸候關上,關後膈下。尺候於臍,下至跟踝。左脈候左,右脈候右,病隨所在,不病者否。浮主心肺,沉主腎肝。脾胃中洲,浮沉之間。專主中氣,脈宜和緩。命門元陽,右尺同斷。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

太過實強,病生於外。不及虛微,病生於內。四時百病,胃氣為本。脈貴有神,不可不審。

秀按,此總括《內》《難》二經脈理診法之精義,句句名言,字字金玉,學者當熟讀之。

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則。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症。轉遲轉冷,轉數轉熱。遲數既明,浮沉當別。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冥。人喜怒憂,思悲恐驚。外因之浮,則為表症。沉里遲陰,數則陽盛。內因之浮,虛風所為。

白話文:

從脈象的上下左右變化,探察病情的虛實。有九種脈象特徵,按壓時輕重不同。脈搏分上、中、下三部,每一部位可浮現五種動態。寸脈從手腕到關穴,關脈在關穴後方橫膈以下。尺脈開始於臍,延伸到腳踝。左手的脈象反映左手邊的狀況,右手的脈象反映右手邊的狀況。脈象在某個部位異常,表示相應的部位可能生病。

浮脈反映心肺的狀況,沉脈反映腎肝的狀況。脾胃位於中焦,浮沉脈象介於浮沉之間。脾胃主管人體中氣,脈象宜平和緩慢。右尺脈位反映命門的元氣。春季的脈象緊張,夏季的脈象急促,秋季的脈象平和,冬季的脈象堅硬。四季脈象平和,稱為平脈。

脈象強盛,表示病邪在體外。脈象虛弱,表示病邪在體內。一年四季的各種疾病,都與胃氣有關。脈象有神,診脈纔可靠。

秀按

這段話總結了《傷寒論》和《難經》兩部醫書中脈理診斷的精華要義。每句話都是名言,字字珠璣,學者應熟讀。

調節自身氣息,讓呼吸平穩。四至五至為脈象平和的規律。三至以下為脈象遲緩,遲緩表示虛寒。六至以上為脈象急促,急促表示實熱。脈象逐漸遲緩為虛寒加重,脈象逐漸急促為實熱加重。瞭解脈象的遲緩急促後,還要區分浮沉脈象。浮沉遲數脈象的變化,可以區分內外因。外因來自於自然界的環境,內因來自於人體自身。自然界有陰陽變化,有風雨晦暗。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變化。外因引起的浮脈,表示表證。沉裏遲脈表示陰氣盛,數脈表示陽氣盛。內因引起的浮脈,表示虛風所致。

沉氣遲冷,數熱何疑。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虛,沉遲冷結。表裡陰陽,風氣冷熱。辨內外因,脈症參別。脈理浩繁,總括於四。既得提綱,引申觸類。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來盛去悠。無力虛大,遲而且柔。虛甚則散,渙漫不收。有邊無中,其名曰芤。

浮小為濡,綿浮水面。濡甚則微,不任尋按。沉脈法地,近於筋骨。深深在下,沉極為伏。有力為牢,實大弦長。牢甚則實,愊愊而強。無力為弱,柔小如綿。弱甚則細,如蛛絲然。遲脈屬陰,一息三至。小駃於遲,緩不及四。三損一敗,病不可治。兩息奪精,脈已無氣。浮大虛散,或見芤革。

白話文:

氣沉而冷,多次發熱,可疑。浮脈而數,表熱;沉脈而數,裡熱。浮脈而遲,表虛;沉脈而遲,裡寒凝結。表裡陰陽,受風氣寒熱影響。辨別內外原因,參照脈症。脈理繁多,概括成四種。掌握提綱,就能舉一反三。浮脈如天,輕輕就能觸摸到。脈浮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來勢猛烈,去勢緩慢。無力虛大,遲緩而柔軟。虛弱到極點,就會散漫,無法收斂。有邊無中,稱為芤脈。

浮小而濡,如綿浮在水面。濡弱到極點,就會微弱,無法承受按壓。沉脈如地,貼近筋骨。深深在下,沉到極點稱為伏脈。有力堅實,實大而弦長。堅實到極點,就會強硬,緊繃而有力。無力虛弱,柔軟細小如綿。虛弱到極點,就會細小,如蛛絲般細微。遲脈屬陰,一息三至。小駃脈比遲脈更慢,一息不到四至。三損一敗,病症已無可救藥。兩息一脈,脈象已無氣息。浮大虛散,或者出現芤革脈。

浮小濡微,沉小細弱。遲細為澀,往來極難。促則來數,一止即還。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則來緩,止不能回。數脈屬陽,六至一息。七疾八極,九至為脫。浮大者洪,沉大牢實。往來流利,是謂之滑。有力為緊,彈如轉索。數見寸口,有止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可候。厥厥動搖,狀如小豆。

長則氣治,過於本位。長而端直,弦脈應指。短則氣病,不能滿部。不見於關,惟尺寸候。

秀按,此總括各脈常象之精義。

無力血弱。浮遲風虛,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火,浮微勞極。浮細陰虛,浮散虛劇。浮弦痰食,浮滑痰熱。沉脈主裡,主寒主積。有力痰食,無力氣鬱。沉遲虛寒,沉數熱伏。沉緊冷痛,沉緩水蓄。沉牢痼冷,沉實熱極。沉弱陰虛,沉細痹濕。

白話文:

脈象浮而輕微,沉而細弱。脈搏遲緩而細小,則為澀脈,往返困難。脈搏快速頻繁,則來脈數次,一停止就立刻回來。脈搏來得緩慢,停止後又回來,則為結脈。脈搏來得緩慢,停止後不能回來,則為代脈。數脈屬於陽氣,一息六次。七疾八極,九次脈搏則為脫脈。浮脈而大者稱為洪脈,沉脈而大者稱為牢實脈。脈搏往返流暢,稱為滑脈。有力為緊脈,觸之如彈簧般有彈性。數脈見於寸口,停止則為促脈。數脈見於關中,動脈可預測。脈搏微弱無力,形狀如小豆,稱為厥脈。

脈象長則氣盛,超出正常位置。脈象長而直,稱為弦脈,觸之有應指感。脈象短則氣虛,不能充滿脈部。關脈不見,只能在寸口和尺口觸摸。

這些是脈象常態的精華,概括了各種脈象的典型特徵。

無力脈象表示血虛。浮遲脈象代表風虛,浮數脈象代表風熱。浮緊脈象代表風寒,浮緩脈象代表風濕。浮虛脈象代表傷暑,浮芤脈象代表失血。浮洪脈象代表虛火,浮微脈象代表勞累過度。浮細脈象代表陰虛,浮散脈象代表虛劇。浮弦脈象代表痰食,浮滑脈象代表痰熱。沉脈主裡,主寒主積。沉脈有力代表痰食,無力則代表氣鬱。沉遲脈象代表虛寒,沉數脈象代表熱伏。沉緊脈象代表冷痛,沉緩脈象代表水蓄。沉牢脈象代表痼冷,沉實脈象代表熱極。沉弱脈象代表陰虛,沉細脈象代表痹濕。

沉弦飲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陰毒聚積。遲脈主臟,陽氣伏潛。有力為痛,無力虛寒。數脈主腑,主吐主狂。有力為熱,無力為瘡。滑脈主痰,或傷於食。下為蓄血,上為吐逆。澀脈少血,或中寒濕。反胃結腸,自汗厥逆。弦脈主飲,病屬膽肝。弦數多熱,弦遲多寒。浮弦支飲,沉弦懸痛。

陽弦頭痛,陰弦腹痛。緊脈主寒,又主諸痛。浮緊表寒,沉緊里痛。長脈氣平,短脈氣病。細則血少,大則病進。浮長風癇,沉短宿食。血虛脈虛,氣實脈實。洪脈為熱,其陰則虛。細脈為濕,其血則虛。緩大者風,緩細者濕。緩澀血少,緩滑內熱。濡小陰虛,弱小陽竭。陽竭惡寒,陰虛發熱。

白話文:

脈象沉弦,多伴隨飲邪入體,疼痛難忍;沉而滑利,則常因宿食積滯。脈象沉伏,則易吐瀉,也可能因陰毒積聚所致。脈象遲緩,多見於臟腑病變,陽氣虛衰潛伏。脈象有力,則多伴隨疼痛;無力則多見於虛寒。脈象數快,多見於腑臟病變,如吐瀉狂躁。脈象有力,則多為熱症;無力則多為瘡瘍。脈象滑利,常因痰濕內阻,或飲食傷損。脈象下沉,則多為蓄血;上浮,則多為吐逆。脈象澀滯,多因血虛,或中寒濕邪。反胃、結腸病變,常伴隨自汗、厥逆。脈象弦緊,多見於飲邪入體,病屬膽肝。弦數則多為熱證,弦遲則多為寒證。浮弦多見於支氣管炎,沉弦多見於懸痛。

陽弦脈象多見於頭痛,陰弦脈象多見於腹痛。脈象緊縮,多為寒證,也可能伴隨各種疼痛。浮緊脈象多為表寒,沉緊脈象多為里痛。脈象長而有力,則氣機平順;短而無力,則氣機病變。脈象細小,則血虛;脈象粗大,則病勢進展。脈象浮而長,多見於風癇;沉而短,則多因宿食。血虛則脈象虛弱,氣實則脈象強盛。洪脈多為熱症,但其陰氣可能虛衰。細脈多為濕證,其血氣可能虛弱。緩而大者,多為風邪;緩而細者,多為濕邪。緩澀則血虛,緩滑則內熱。脈象濡細,多為陰虛;弱小,則多為陽氣衰竭。陽氣衰竭則惡寒,陰氣虛損則發熱。

陽微惡寒,陰微發熱。男微虛損,女微瀉血。陽動汗出,陰動發熱。為痛與驚,崩中失血。虛寒相搏,其名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陽盛則促,肺癰陽毒。陰盛則結,疝瘕積鬱。代則氣衰,或泄膿血。傷寒心悸,女胎三月。

秀按,此為各脈主病之大要。

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凶吉可推。中風浮緩,急實則忌。浮滑中痰,沉遲中氣。屍厥沉滑,卒不知人。人臟身冷,入腑身溫。風傷於衛,浮緩有汗。寒傷於營,浮緊無汗。暑傷於氣,脈虛身熱。濕傷於血,脈緩細澀。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症反必凶。汗後脈靜,身涼則安。

白話文:

輕微發冷屬於陽氣不足,輕微發熱屬於陰氣不足。男性輕微虛損,女性輕微出血。陽氣亢盛則出汗,陰氣亢盛則發熱。疼痛和驚恐,月經失調出血。虛寒相互搏鬥,稱為革證。男性遺精,女性失血。陽氣過盛則導致身體急促,肺癰和陽毒。陰氣過盛則導致身體凝滯,疝氣、瘕積和鬱結。氣虛則導致氣衰,可能會出現膿血泄出。傷寒導致心悸,女性懷孕三個月。

這是一些脈象主病的大要。

脈象主病,有的適合治療,有的不適合治療。陰陽順逆,可以推斷凶吉。中風的脈象浮緩,如果急促實大則忌諱。浮滑的脈象表示有痰,沉遲的脈象表示氣虛。屍厥的脈象沉滑,突然失去知覺。人臟的部位冰冷,入腑的部位溫暖。風邪侵犯衛氣,脈象浮緩並伴有汗。寒邪侵犯營氣,脈象浮緊沒有汗。暑邪侵犯氣分,脈象虛弱並伴有發熱。濕邪侵犯血分,脈象緩慢細澀。傷寒熱病,脈象喜浮洪。脈象沉微澀小,病情反轉必凶。汗後脈象靜止,身體涼爽則平安。

汗後脈躁,熱甚必難。陽病見陰,病必危殆。陰病見陽,雖困無害,上不至關,陰氣已絕。下不至關,陽氣已竭。代脈止歇,臟絕傾危。散脈無根,形損難醫。飲食內傷,氣口急滑。勞倦內傷,右脈大弱。欲知是氣,下手脈沉。沉極則伏,澀弱久深。六郁多沉,滑痰緊食。氣澀血芤,數火細濕。

滑主多痰,弦主留飲。熱則滑數,寒則弦緊。浮滑兼風,沉滑兼氣。食傷短疾,濕留濡細。瘧脈自弦,數弦者熱。弦遲者寒,代散者折。泄瀉下痢,沉小滑弱。實大浮洪,發熱則惡。嘔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數緊澀,結腸者亡。霍亂之候,脈代勿訝。厥逆遲微,是則可怕。咳嗽多浮,聚肺關胃。

白話文:

出汗後脈象躁動,體內熱盛,病情必然凶險。陽性疾病出現陰性症狀,病情危急。陰性疾病出現陽性症狀,雖然虛弱卻無大礙,脈搏不到寸關關,說明陰氣已盡。脈搏不到尺澤關,說明陽氣已耗。脈象代脈或停止,內臟衰竭,病情極度危險。脈象散亂無根,身體損傷,難以醫治。飲食內傷,脈象急促滑利。勞累過度內傷,右脈微弱。想了解體內氣機,就摸左手寸脈,脈象沉伏,則氣機沉陷。沉伏極度,則氣機隱伏,脈象澀弱久深。六郁之症,大多脈象沉伏。滑痰緊食,脈象滑利緊實。氣機澀滯,血虛,脈象細微。

滑脈多見於痰濕,弦脈多見於留飲。體熱則脈象滑數,體寒則脈象弦緊。脈象浮滑兼見風邪,脈象沉滑兼見氣虛。飲食傷損,短暫疾病,脈象濡細。濕邪停留,脈象濡細。瘧疾脈象自弦,脈象數弦者體熱。脈象弦遲者體寒,脈象代散者疾病危重。泄瀉下痢,脈象沉小滑弱。脈象實大浮洪,發熱且惡寒。嘔吐反胃,脈象浮滑者病情輕微。脈象弦數緊澀,結腸病變,病情嚴重。霍亂症狀,脈象代脈不必驚慌。四肢厥逆,脈象遲微,病情極度危險。咳嗽,脈象多浮,說明肺氣壅塞,胃氣受阻。

沉緊小危,浮濡易治。喘急息肩,浮滑者順。沉澀肢寒,散脈逆症。病熱有火,洪數可醫。沉微無火,無根者危。骨蒸發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急數,諸病失血,脈必見芤。緩小可喜,數大可憂。瘀血內蓄,卻宜牢大。沉小澀微,反成其害,遺精白濁,微澀而弱。

火盛陰虛,芤濡洪數。三消之脈,浮大者生。細小微澀,形脫可驚。小便淋閉,鼻頭色黃。澀小無血,數大何妨。大便燥結,須分氣血。陽數而實,陰遲而澀。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兆,沉急凶殃。痛脈宜虛,實急者惡,浮陽沉陰,滑痰數熱。喉痹之脈,數熱遲寒。纏喉走馬,微伏則難。

白話文:

脈象沉緊而微弱,預後不佳,脈象浮而濡滑,則容易治療。呼吸急促,氣喘吁吁,脈象浮而滑者,預後良好。脈象沉澀,四肢冰冷,則為散脈逆症。體內有熱,脈象洪大而數,可以治療。脈象沉而微弱,無熱象,則病情危急。骨蒸發熱,脈象數而虛弱。脈象熱而澀,微弱,則必死無疑。勞累過度,身體虛弱,脈象浮而軟,微弱。脾胃虛弱,脈象雙弦,火熱症,脈象急而數,各種疾病失血,脈象必見芤。脈象緩而小,預後良好,脈象數而大,則需憂慮。瘀血內蓄,脈象宜強大。脈象沉而小,澀而微弱,反而有害。遺精白濁,脈象微澀而弱。

火盛陰虛,脈象芤濡洪數。三消病的脈象,浮大者可以生存。脈象細小微澀,則生命垂危。小便淋閉,鼻頭發黃。脈象澀小無血,脈象數大則無妨。大便乾燥,需區分氣血虛實。陽氣盛則脈象數而實,陰氣盛則脈象遲而澀。癲癇屬於重陰之病,狂躁屬於重陽之病。脈象浮洪,吉兆,脈象沉急,凶兆。疼痛的脈象宜虛弱,實而急則預後不良。脈象浮則陽氣盛,沉則陰氣盛,滑則痰濕,數則熱證。喉痹的脈象,數則熱,遲則寒。纏喉走馬的脈象,微弱則難治。

諸風眩暈,有火有痰。左澀死血,右大虛看。頭痛多弦,浮風緊寒。熱洪濕細,緩滑厥痰。氣虛弦軟,血虛微澀。腎厥弦堅,真痛短澀。心腹之痛,其類有九。細遲從吉,浮大延久。疝氣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腰痛之脈,多沉而弦。兼浮者風,兼緊者寒。弦滑痰飲,濡細腎著。

大乃腎虛,沉實閃肭。腳氣有四,遲寒數熱。浮滑者風,濡細者濕。痿病肺虛,脈多微緩。或澀或緊,或細或濡。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五疸實熱,脈必洪數。澀微屬虛,切忌發渴。脈得諸沉,責其有水。浮氣與風,沉石在裡。沉數為陽,沉遲為陰。浮大出厄,虛小可驚。

白話文:

風眩暈症,可能是火症或痰症。左脈澀滯,可能是瘀血阻滯,右脈虛弱,可能是氣血不足。頭痛多伴隨弦脈,可能是風寒襲腦。脈象熱洪,可能是熱邪入血,脈象濕細,可能是痰濕阻滯。脈象緩滑,可能是痰濁阻肺。氣虛則脈象弦而軟弱,血虛則脈象微弱而澀滯。腎虛則脈象弦而堅硬,真痛則脈象短而澀滯。心腹疼痛,可分為九種类型。脉象细迟者预后较好,脉象浮大者预后较差。疝气伴随弦急脉,积聚症伴随沉脉。牢急脉预示病情较重,弱急脉预示病情危重。腰痛伴随沉而弦的脉象,兼浮脉则可能是风邪,兼紧脉则可能是寒邪。弦滑脉可能是痰饮,濡细脉可能是肾虚。

大脉沉实,可能是肾虚。脚气有四种类型,迟缓者寒证,数热者热证。浮滑脉可能是风邪,濡细脉可能是湿邪。痿病多伴随肺虚,脉象多为微弱而缓。脉象或涩或紧,或细或濡,可能是风寒湿邪入侵。浮涩而紧的脉象,可能是风寒湿三邪合邪。五疸属实热证,脉象必洪数。涩微脉属于虚证,忌讳口渴。脉象沉细,则可能体内有水饮。浮气伴随风邪,沉石伴随水饮。沉数脉为阳虚,沉迟脉为阴虚。浮大脉可能转危为安,虚小脉可能病情危重。

脹滿脈弦,脾受肝克。濕熱數洪,陰寒遲弱。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大可治,虛小危極。五臟為積,六腑為聚。實強者生,沉細者死。中惡腹脹,緊細者生。脈若浮大,邪氣已深。癰疽浮數,惡寒發熱。若有痛處,癰疽所發。脈數發熱,若痛者傷。不數不熱,不疼陰瘡。未潰癰疽,不怕洪大。

已潰癰疽,洪大可怕。肺癰已成,寸數而實。肺痿之形,數而無力。肺癰色白,脈宜短澀。不宜浮大,唾糊嘔血。腸癰實熱,滑數可知。數而不熱,關脈芤虛。微澀而緊,未膿當下。緊數膿成,切不可下。

秀按,此為脈症宜忌之大要。

廉勘,昔趙晴初老友曰:是病應得是脈者為順,不應得是脈者為逆。此餘三十餘年閱歷,為診脈辨症之要訣。

白話文:

脈症宜忌大要

脹滿脈弦,脾受肝克。 肚子脹滿,脈象弦緊,這是脾臟受到肝臟的克制。

濕熱數洪,陰寒遲弱。 脈象數而洪大,說明體內有濕熱;脈象遲緩而弱,說明體內有陰寒。

浮為虛滿,緊則中實。 脈象浮而大,說明虛證導致肚子脹滿;脈象緊而實,說明實證導致肚子脹滿。

浮大可治,虛小危極。 脈象浮大,可以用藥物治療;脈象虛弱而小,病情危急。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 五臟是積聚病邪的地方,六腑是病邪聚集的地方。

實強者生,沉細者死。 脈象實而強,說明病情較輕,可以治癒;脈象沉而細,說明病情危重,可能致命。

中惡腹脹,緊細者生。 中惡導致腹脹,脈象緊而細,說明病情較輕,可以治癒。

脈若浮大,邪氣已深。 脈象浮大,說明邪氣已經深入體內。

癰疽浮數,惡寒發熱。 癰疽初起,脈象浮數,患者會有惡寒發熱的症状。

若有痛處,癰疽所發。 如果有疼痛的地方,就是癰疽要發作的地方。

脈數發熱,若痛者傷。 脈象數而發熱,且有疼痛,說明傷邪入侵。

不數不熱,不疼陰瘡。 脈象不數不熱,也沒有疼痛,說明是陰虛導致的瘡瘍。

未潰癰疽,不怕洪大。 癰疽沒有潰破,即使脈象洪大也不必害怕。

已潰癰疽,洪大可怕。 癰疽已經潰破,脈象洪大就非常危險。

肺癰已成,寸數而實。 肺癰已經形成,寸脈數而實。

肺痿之形,數而無力。 肺痿的表現是脈象數而無力。

肺癰色白,脈宜短澀。 肺癰患者的舌苔呈白色,脈象應該短而澀。

不宜浮大,唾糊嘔血。 肺癰患者脈象不應該浮大,否則容易出現唾液糊狀、嘔血等症状。

腸癰實熱,滑數可知。 腸癰由於實熱導致,脈象滑而數就可以判斷。

數而不熱,關脈芤虛。 脈象數而不熱,關脈芤虛,說明病情危重。

微澀而緊,未膿當下。 脈象微澀而緊,說明瘡瘍尚未化膿,可以服用藥物治療。

緊數膿成,切不可下。 脈象緊而數,說明瘡瘍已經化膿,不可服用瀉下藥物。

秀按,此為脈症宜忌之大要。

廉勘,昔趙晴初老友曰:是病應得是脈者為順,不應得是脈者為逆。此餘三十餘年閱歷,為診脈辨症之要訣。

這段文字是古代中醫對脈象的診斷和治療的總結,是診脈辨症的要訣。它指出,脈象與疾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通過觀察脈象可以判斷疾病的性質、部位、程度以及預後。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脈象的變化來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療效。

婦人之脈,以血為本。血旺易胎,氣旺難孕。少陰動甚,謂之有子。尺脈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別。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關或滑大,代促無妨。舌青脈伏,其胎必傷。尺滑帶數,胎氣過強。沉遲而澀,其胎防僵。六七月後,脈喜實長。

八月弦實,沉細不祥。神門微緊,胎必防傷。大勞驚僕,胎血難藏。沉細短澀,終多凶殃。足月脈亂,反是吉象。臨產六至,脈號離經。沉細急數,胎已下臨。浮大難產,急於色徵。面舌唇色,忌黑與青。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面舌俱青,口噴熱穢。若胎在腹,子母俱殞。

白話文:

女人的脈象以血為根本,血氣旺盛容易懷孕,氣旺則難以懷孕。少陰脈跳動明顯,表示有孩子。尺脈滑利,懷孕的喜訊。滑脈不散,胎兒一定在三個月內出生。如果滑脈一直不散,到五個月就能分辨胎兒性別。左邊滑脈代表男孩,右邊滑脈代表女孩。女子的肚子像簸箕,男子的肚子像鍋。關脈滑大,脈象快慢無妨。舌頭青色脈象隱沒,胎兒可能會有危險。尺脈滑利伴隨數脈,胎氣過強。沉遲而澀,胎兒可能僵硬。懷孕六七個月後,脈象以實而長為佳。

懷孕八個月,脈象弦而實,沉細則不祥。神門脈微緊,胎兒可能會有危險。勞累過度或受到驚嚇,胎血難以保存。沉細短澀,最終多半不吉。足月時脈象混亂,反而是一個好兆頭。臨產前六天,脈象離經。沉細急數,胎兒即將出生。脈象浮大,難產,需要緊急處理。臉色、舌頭、嘴唇的顏色,忌諱黑色和青色。臉紅舌青,孩子會死,母親會活。臉青舌紅,母親會死,孩子會活。臉色和舌頭都青色,口裡噴出熱氣和穢物,如果胎兒還在肚子裡,母子都會死亡。

新產之脈,緩滑為吉。實大弦牢,諸病皆逆。沉細虛弱,產後相合。澀疾血崩,血脫陰竭。

廉勘,古人論孕,脈多主尺,皆以左疾左大為男,右疾右大為女。獨張石頑老人,謂寸口滑實為男,尺中滑實為女,兩寸俱滑實為雙男,兩尺俱滑實為雙女,右尺左寸俱滑實,為一男一女,自信歷驗不爽。以余所驗,亦不盡然。惟孫真人《千金方》云: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名醫周八先生曰:左乳脹為男,右乳脹為女,歷驗多准。又中指之末名沖良穴,凡婦人血旺者,孕則此穴脈動,亦多經驗。他如尺脈澀微,經期定愆;尺大而旺,有胎可慶;滑疾而代,亦為有胎;將產之脈,脈必離經;產後血崩,尺不上關,其血已盡,大命將傾,皆為專門婦科之要訣。惟以脈辨胎,不如用聞症筒按腹,聽嬰兒之聲為有據。

白話文:

產婦的脈象,緩和滑利是好的徵兆。脈象實大弦緊,則各種疾病都容易逆轉。脈象沉細虛弱,則是產後恢復正常的表現。脈象澀滯,則容易出現血崩,血氣虛脫,陰氣耗竭。

古人論述懷孕,多以尺脈為主,以左脈疾強為男,右脈疾強為女。獨張石頑老人認為,寸口脈滑實為男,尺中脈滑實為女,兩寸俱滑實為雙男,兩尺俱滑實為雙女,右尺左寸俱滑實為一男一女,自稱經驗豐富,從未失誤。但我所見到的情況卻並不完全如此。唯有孫真人《千金方》所說:左乳房有硬塊是男,右乳房有硬塊是女,較為準確。名醫周八先生也說:左乳房脹痛為男,右乳房脹痛為女,經驗也多符合。此外,中指末端名為沖良穴,凡是血氣旺盛的婦女,懷孕時這個穴位脈搏跳動,也是經驗之談。其他還有尺脈澀微,月經不調;尺脈強盛,懷孕可喜;脈象滑利而代數改變,也是懷孕的徵兆;將要生產時,脈象一定會離開經脈;產後血崩,尺脈不上關,則血已流盡,性命垂危,這些都是婦科專門的要訣。不過,僅憑脈象判斷胎兒性別,不如用聽診器按壓腹部,聽嬰兒的聲音來判斷更為可靠。

小兒之脈,七至為平。更察色證,與虎口紋。

廉勘,孟河馬良伯《脈法韻語》曰:小兒之脈,宜定至息。二至為殃,三至亦卒;五至為虛,四至損怯;六至平和,九十至劇。浮緩傷風,浮洪風熱,浮緊傷寒;沉細乳積,沉緊腹痛;弦緊喘急,緊促痘疹;急驚弦疾,虛軟慢驚;瘧痢弦急,弦細為蟲,便秘數實,此為四五六歲小兒脈候之要訣。若數月至二三歲,總以腹診、問診、望色、望苗竅為有據。若虎口紋(即手絡)看法,起於滑伯仁,歌曰:小兒三歲下,虎口看三關。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淡紅淡黃者,斯為無病看。又謂紋見下節風關為輕,紋見中節氣關為重,紋見上節命關為危,若紫黑色直透三關,為大危。是為要訣,歷試輒驗。其說亦本於《內經》,《靈樞》曰: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足見經義之淵博。

白話文:

小兒脈象

小兒的脈搏,以每分鐘跳動七次為正常。還要觀察孩子的面色和癥狀,以及虎口上的紋路。

脈象的辨別

孟河馬良伯的《脈法韻語》中說:小兒的脈搏,應穩重而細緩。跳動兩次即將夭折,跳動三次也不久於人世;跳動五次為虛弱,四次為損傷體弱;六次平和,九次以上為病重。脈浮而緩,表示受風;脈浮而洪大,表示風熱;脈浮而緊促,表示傷寒;脈沉而細小,表示乳食積滯;脈沉而緊促,表示腹痛;脈弦而緊促,表示喘急;脈緊促而數,表示痘疹;脈急促而弦緊,表示驚厥;脈虛軟而緩慢,表示慢驚;脈弦急,表示瘧疾或痢疾;脈弦而細小,表示蟲積;脈數而實,表示便祕。這些都是四五歲到六歲小兒脈象的主要特徵。如果孩子只有幾個月大到兩三歲,則主要根據腹部檢查、問診、觀察面色、觀察瞳孔大小等來辨別病情。

虎口紋的觀察

虎口紋(又稱手絡)的觀察方法是由滑伯仁創立的。他說:三歲以下的小兒,要觀察虎口紋的三關。紋路紫紅色表示傷寒,青色表示驚厥,白色表示疳積。淡紅色或淡黃色,表示無病。此外,紋路出現在下節(靠近手掌)表示病情較輕,出現在中節(中間)表示病情較重,出現在上節(靠近手指)表示病情危重。如果紋路呈紫黑色並貫穿三關,表示大危。這是重要的判斷標準,經過反覆驗證都十分靈驗。

經絡脈象的理論依據

這種說法也源自《內經》。《靈樞》中說:診斷絡脈,脈色青色表示寒痛,赤色表示發熱。胃中有寒,手魚的絡脈多為青色;胃中有熱,魚際的絡脈為赤色。脈色突然發黑,表示痹症已久;脈色中有赤黑青三色,表示寒熱夾雜。脈色青而短,表示氣虛。可見經書中所蘊含的義理博大精深。

奇經八脈,其診又別。直上直下,浮則為督,牢則為沖,緊則任脈。寸左右彈,陽蹺可決;尺左右彈,陰蹺可別;關左右彈,帶脈當訣。尺外斜,上至寸陰微;尺內斜,上至寸陽微。督脈為病,脊強癲癇。任脈為病,男多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症堅。衝脈為病,逆氣裡急,上衝則咳,為厥為呃。

帶主帶下,腰痛精失。陽維寒熱,目眩僵仆;陰維心痛,胸刺脅築。陽蹺為病,陽緩陰急;陰蹺為病,陰緩陽急。癲癇症瘲,寒熱恍惚,八脈主病,各有所屬。

秀按,此為奇經八脈脈症各殊之總訣。

雀啄連連,止而又作(肝絕);屋漏水流,半時一落(胃絕);彈石沉弦,按之指搏(腎絕);乍密乍疏,亂如解索(脾絕);本息末搖,魚翔相若(心絕);蝦游冉冉,忽然一躍(大腸絕);釜沸空浮,絕無根腳(肺絕)。七怪一形,醫休下藥。

白話文:

奇經八脈的診斷方法不同。

直上直下的脈象:

  • 浮取:督脈
  • 牢取:衝脈
  • 緊取:任脈

寸口左右彈動的脈象:

  • 陽蹺脈:脈象堅硬而直
  • 陰蹺脈:脈象沉細而軟

關口左右彈動的脈象:

  • 帶脈:脈象中斷

尺口外側斜彈的脈象:

  • 上至寸口脈象細微:陽脈
  • 上至寸口脈象微弱:陰脈

督脈出問題:

  • 背部強直
  • 癲癇

任脈出問題:

  • 男性:疝氣
  • 女性:帶下
  • 積聚成塊的症狀

衝脈出問題:

  • 逆氣上衝
  • 咳嗽
  • 打嗝

帶脈出問題:

  • 帶下
  • 腰痛
  • 精子虛弱

陽維脈出問題:

  • 冷熱交替
  • 頭暈
  • 身體僵硬

陰維脈出問題:

  • 心痛
  • 胸部刺痛
  • 脇部脹痛

陽蹺脈出問題:

  • 陽脈虛弱,陰脈亢盛

陰蹺脈出問題:

  • 陰脈虛弱,陽脈亢盛

癲癇症、瘧疾:

  • 冷熱交替
  • 意識恍惚

奇經八脈的主病各不相同。

秀按: 這是奇經八脈脈症各異的總要訣。

「七怪一形」脈象:

  • 雀啄連連,止而又作(肝絕)
  • 屋漏水流,半時一落(胃絕)
  • 彈石沉弦,按之指搏(腎絕)
  • 乍密乍疏,亂如解索(脾絕)
  • 本息末搖,魚翔相若(心絕)
  • 蝦遊冉冉,忽然一躍(大腸絕)
  • 釜沸空浮,絕無根腳(肺絕)

出現這七種怪異脈象,治療上應格外慎重。

廉勘,此為五臟及胃大腸絕脈之訣,前哲張心在,名為七怪脈。

七怪之外,又有真臟。肝真臟脈,中沉急勁,如按弓弦,如循刀刃(即脈但弦無胃曰死);心真臟脈,緊而不柔,前曲後居,如操帶鉤(即脈但鉤無胃曰死);脾真臟脈,乍數乍疏,如鳥之啄,代而中阻(但脈代無胃曰死);肺真臟脈,無根空虛,輕散無緒,如風吹羽(即脈但毛無胃曰死);腎真臟脈,堅搏牽連,散亂而勁,如奪索然(即脈但石無胃曰死)。

廉勘,此五真臟脈,斷其必死之總訣。

平人無脈,移於外絡。兄位弟乘,陽谿列缺。六陰六陽,反關歧出。脈不足憑,色症為別。

白話文:

廉勘 - 五臟及胃大腸絕脈之訣

廉勘,這是關於五臟以及胃、大腸絕脈的訣竅,前賢張心在稱之為七怪脈。

除了七怪脈之外,還有真臟脈。

  • 肝真臟脈: 脈象沉而急促,像是按壓弓弦,又像沿着刀刃走動(如果只有弦脈而無胃脈,就代表此人將會死亡)。
  • 心真臟脈: 脈象緊而不柔,前端彎曲,後端停留,像是握著帶鉤(如果只有鉤脈而無胃脈,就代表此人將會死亡)。
  • 脾真臟脈: 脈象忽快忽慢,像是鳥兒啄食,代而中阻(如果只有代脈而無胃脈,就代表此人將會死亡)。
  • 肺真臟脈: 脈象無根空虛,輕飄無緒,像是風吹羽毛(如果只有毛脈而無胃脈,就代表此人將會死亡)。
  • 腎真臟脈: 脈象堅實有力,牽連不斷,散亂而有勁,像是搶奪繩索一樣(如果只有石脈而無胃脈,就代表此人將會死亡)。

廉勘,這五種真臟脈,是判斷病人必死之症的總訣竅。

一般人沒有脈象,會轉移到外絡。陽谿、列缺等穴位,可以反映出脈象。六陰六陽脈,可以從反關、歧骨等穴位察看。但是脈象不足以完全作為判斷依據,色症也要一起觀察。

秀按,此為平人異脈,醫當舍脈從症之總訣。

廉勘,崔真人《脈訣》一卷,為宋道士崔嘉彥隱君撰,焦竤《國史經籍志》始載之,厥後元李東垣、明李瀕湖均採之,前清《四庫提要》及《醫宗金鑑》均收之。其書之簡而得要,便於記誦,足為後學讀本,無待言矣。俞氏又加增刪,尤為精實。唯七怪脈及真臟脈,未曾摭拾,即兒科脈訣暨虎口紋,亦語焉而不詳,爰採張氏心在、石氏芾南、馬氏良伯、滑氏伯仁,諸前哲學說以增補之,勉圖完善。

白話文:

“秀按”这部分是指,对于普通人来说,脉象出现异常,医生应该舍弃脉象,根据症状进行治疗,这是医治的关键。

“廉勘”这部分则是介绍崔真人所著的《脉诀》一卷,该书由宋代道士崔嘉彥所著,最早记载于焦竤的《国史经籍志》,之后元代李东垣和明代李濒湖都引用了该书。清代的《四库提要》和《医宗金鑑》也都收录了此书。此书简明扼要,易于记忆,是后学者学习的经典之作,这一点无需多言。俞氏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增删,使其更加精实完善。只是书中没有提及七怪脉和真臟脉,关于儿科脉诀和虎口纹也只是一带而过,因此我参考了张氏心在、石氏芾南、马氏良伯、滑氏伯仁等前贤的学说进行补充,努力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