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 傷寒壞證 (10)
第十章 傷寒壞證 (10)
1. 第一節,傷寒轉痙
七、內傷飲食痙(俗名慢脾風)。按此證必先由於吐瀉,有脾胃兩傷者,有專傷脾陽者,有專傷胃陽者,有傷及腎陽者。參苓白朮散、四君、六君、異功、補中益氣、理中等湯,皆可選用。虛寒甚者,理中加丁香、肉桂、肉果、訶子之類;因他病傷寒涼藥者,亦同此例。《葉案》中有「陰風入脾絡」一條,方在小兒癇痙厥門中,其小兒吐瀉門中,言此證最為詳細,案後華岫云駁俗論最妙,學者不可不靜心體察焉。再參之錢仲陽、薛立齋、李東垣、張景岳諸家,可無餘蘊矣。
再按此證最險最為難治,世之訛傳妄治已久,四海同風,歷有年所,方中行駁之於前,諸君子暢論於後,至今日而其偽風不息,是所望於後之強有力者,悉取其偽書而焚耳。細觀《葉案》治法之妙,全在見吐瀉時,先防其痙,非於既痙而後設法也。
八、客忤痙(俗謂驚嚇)。按小兒神怯氣弱,或見非常之物,聽非常之響,或失足落空跌僕之類,百證中或有一二。非小兒所有痙病,皆因於驚嚇也。證現發熱,或有汗,或無汗,面時青時赤,夢中囈語,手足蠕動。宜復脈湯,去參、桂、薑、棗,加丹參、丹皮、犀角,補心之體以配心之用。
大便結者加元參;溏者,加牡蠣;汗多神不寧,有恐懼之象者,加龍骨、整琥珀、整硃砂塊(取其氣、而不取其質),必細詢病家確有所見者,方用此例。若語涉支離,猜疑不定者,靜心再診,必得確情,而後用藥。
愚兒三歲,六月初九辰時,依門落空,少時發熱,隨熱隨痙,昏不知人,手足如冰,無脈;至戌時而痙止,身熱神昏無汗;次日早,余方與復脈湯,去參、桂、薑、棗,每日一帖,服至三四杯,不飲不食;至十四日巳時,得戰汗而愈。若當痙厥神昏之際,妄動亂治,豈有生理乎,蓋痙厥則陰陽逆亂,少不合拍,則不可救。
病家情急,因亂投藥石,胡針亂灸,而死者不可勝紀也。按朱遂生云:痙不待治而自止,此證不必責其痙也。發熱無汗,純是外感,自初九至十四,凡六日,恰合經盡汗解之期,復脈湯非其治也。若以浮萍銀翹湯治之,不過一藥病愈矣。若包絡熱重,唇舌乾燥,目睛有赤縷者,牛黃清心丸,本論牛黃安宮丸、紫雪丹輩,亦可酌用之。汪瑟庵云:世妄傳驚風之證,惟此一證,乃副其名。
其因風因熱等項之驚,神氣昏憒,往往對面擊鼓放銃,全然不知;客忤之證,則神驚膽怯,畏見異言異服,極易分別也。朱遂生曰:客忤痙,輕者僅神驚膽怯,重者則神氣昏憒。王氏子年十七,夜出為瘋狂人所逐,因而成痙,背反張,腿強直,氣閉肢冷,呼喚不應,用通竅散,吹其鼻孔,復用水磨紫金錠灌之立愈。
九、本臟自病痙(此證則瘛病也)。此證由於小兒之父母恐兒受寒,覆被過多,著衣過厚;或冬月房屋熱炕過暖,以致小兒每日出汗,汗多亡血,與產婦亡血致痙一理。肝主血,血足則柔,血虛則強,故曰本臟自病,此一痙也,又實為六淫致痙之根。蓋汗多亡血者,本臟自病;汗多亡衛外之陽,則易感六淫之邪也。
白話文:
第一節,傷寒轉痙
七、內傷飲食痙(俗名慢脾風):這種病症一定是先因嘔吐洩瀉導致脾胃兩傷,或單獨傷及脾陽,或單獨傷及胃陽,或傷及腎陽所致。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異功散、補中益氣湯、理中湯等,都可以選用。如果虛寒很嚴重,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丁香、肉桂、肉果、訶子等;如果因為其他疾病服用過傷寒涼藥,也應採用同樣的處理方法。《葉氏醫案》中有一條「陰風入脾絡」,方劑在小兒癇痙厥門中,小兒吐瀉門中對此病症的描述最為詳細,案後華岫雲對俗論的駁斥最為精妙,學習者不可不細心體會。再參考錢仲陽、薛立齋、李東垣、張景岳等諸家醫書,就沒有遺漏的了。
再說,這種病症最危險、最難治療,世人訛傳妄治已久,各地都一樣,延續多年,方先生以前就駁斥過,諸位先生後來也多有論述,直到今天這種錯誤的說法仍然沒有停止,希望後來的有能力的人,把這些錯誤的醫書都燒掉吧。仔細觀察《葉氏醫案》的治療方法之精妙,全在於見到嘔吐洩瀉時,就預防痙攣,而不是等到已經痙攣了才想辦法。
八、客忤痙(俗稱驚嚇):小兒神經脆弱,氣血虛弱,見到或聽到非常的事物,或者跌倒等,百種病症中可能有一兩種。並不是所有小兒的痙攣都是因驚嚇而起。症狀表現為發熱,有的出汗,有的不出汗,臉色時青時紅,睡夢中說胡話,手腳抽動。宜用復脈湯,去掉人參、桂枝、生薑、大棗,加入丹參、丹皮、犀角,補益心臟的本質,同時配合心臟的功能。
大便乾燥者加元參;大便溏瀉者,加牡蠣;出汗多,精神不安,有恐懼表現者,加龍骨、琥珀(整塊,取其藥氣,不取其藥質)、硃砂(整塊,取其藥氣,不取其藥質),必須仔細詢問病人確實見到了什麼,才能用這個方法。如果說話支離破碎,猜疑不定,要靜心再診,一定要弄清楚病情,然後再用藥。
我曾治療一個三歲小孩,六月初九辰時,從門檻上摔下來,過了一會兒發熱,隨著發熱就開始痙攣,昏迷不醒,手腳冰涼,摸不到脈搏;到戌時痙攣停止,身體發熱,神志昏迷,不出汗;第二天早上,我給他用了去掉了參、桂、薑、棗的復脈湯,每天一劑,服用到三四杯,他不吃不喝;到十四日巳時,出了一身戰汗就好了。如果在痙攣昏迷的時候,胡亂治療,怎麼會有好結果呢?因為痙攣昏迷時,陰陽逆亂,稍微處理不當,就不能挽救了。
病人著急,亂投藥物,胡亂針灸,以致死亡的案例數不勝數。朱遂生說:痙攣不治而自愈,這個病症不必執著於治療痙攣。發熱不出汗,純粹是外感,從初九到十四,一共六天,恰好是經脈氣血運行完畢,發汗解表的時期,復脈湯不是治療它的藥。如果用浮萍銀翹散治療,只需一劑藥就能痊癒。如果包絡熱盛,嘴唇乾燥,眼睛裡有紅絲,可以用牛黃清心丸,或者本草綱目中提到的牛黃安宮丸、紫雪丹等,也可以酌情使用。汪瑟庵說:世人誤傳的驚風,只有這一種病症才符合它的名稱。
因為風、因為熱等引起的驚風,神志昏迷,往往對著人擊鼓放炮,完全不知道;客忤引起的痙攣,則是神經驚恐,害怕看到奇怪的人或物,這兩種病症很容易區分。朱遂生說:客忤痙攣,輕的只是神經驚恐,重的就會神志昏迷。王先生的兒子十七歲,晚上出門被瘋子追趕,因此而痙攣,背部反弓,腿伸直,氣息閉塞,肢體冰冷,呼喚沒有反應,用了通竅散,吹入鼻孔,又用水磨紫金錠灌服,馬上就好了。
九、本臟自病痙(此證即瘛病):這種病症是由於小兒的父母擔心孩子受寒,蓋被過多,穿衣過厚;或者冬天房屋地暖過熱,導致孩子每天出汗,汗多耗血,與產婦失血而痙攣的道理相同。肝主血,血足則身體柔順,血虛則身體強直,所以說這是本臟(肝臟)本身的疾病,這是一種痙攣,同時也是六淫致痙的根本原因。因為汗多耗血是本臟(肝臟)本身的疾病;汗多耗損衛外之陽,就容易感受六淫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