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編 病理診斷 (6)

回本書目錄

第二編 病理診斷 (6)

1. 第五節 問口渴否

《難經》云:問而知之謂之工。工於問者,即其現症以求其病源,定其病名,察其病所,明其病情,度其病勢,防其病變。茲必先問其口渴與否,以胃為十二經之海,凡傷寒傳變,必歸陽明;傷寒證治,全藉陽明。欲知里症之寒熱,全在渴不渴辨之,此勘傷寒之精要也,於診法上為第五要訣。

凡症屬虛寒者,口多不渴;症屬實熱者,口多燥渴,其常也。若論其變,凡渴喜熱飲者,皆屬痰飲阻中,否則氣不化津;渴喜冷飲者,飲多者火就燥,飲少者濕化火。陽明實熱之渴,大渴引飲;太陰濕熱之渴,渴不引飲;少陰虛熱之渴,口燥而渴不消水;厥陰風火之渴,口苦而渴則消水。自利而渴者,陽明熱瀉;自利不渴者,太陰寒瀉。

白話文:

《難經》說,能夠透過詢問了解病症的人,才是高手。善於詢問的人,會根據病人當下的症狀,探究病因,確定病名,觀察病灶,了解病情,判斷病勢,預防病變。首先要問病人是否口渴,因為胃是十二經的匯集之處,凡是傷寒傳變,最終都會歸於陽明經。治療傷寒的關鍵,就在於陽明經。想要了解內部的寒熱,就要看病人是否口渴。這是診斷傷寒的精髓,也是診斷方法的第五個要訣。

一般來說,虛寒的病症,口渴不甚;實熱的病症,口乾舌燥。但也有特殊情況,如果病人渴了喜歡喝熱水,多半是痰飲阻礙中焦,導致氣無法化為津液;如果病人渴了喜歡喝冷水,喝得多則火氣更旺,喝得少則濕氣化火。陽明經實熱的口渴,會大量喝水;太陰經濕熱的口渴,則不會大量喝水;少陰經虛熱的口渴,口乾卻喝水不解渴;厥陰經風火的口渴,口苦卻喝水能解渴。如果病人腹瀉且口渴,屬於陽明經熱瀉;如果病人腹瀉卻不口渴,屬於太陰經寒瀉。

胃中液干而欲飲,飲必喜冷而能多;膀胱蓄水而欲飲,飲必吐水而不多。先渴後嘔者,水停心下;先嘔後渴者,火爍胃液。口中乾而消渴者,總屬肝胃熱病;口中和而不渴者,多屬脾腎寒症。

白話文:

胃裡的津液枯竭想要喝水,喝下去的水一定會喜歡冰冷而且能夠大量地喝;膀胱儲存了許多水分也想喝水,但喝了之後必定要吐出一些水且不會太多。先是口渴然後又開始嘔吐的人,是因為水停留在心中;先是嘔吐然後才感到口渴的人,則是因為火氣燒灼了胃中的津液。嘴巴裡感覺到幹燥並且有消渴的情況發生時,這都是屬於肝臟與胃部發炎所引起的病症;嘴巴裡沒有什麼異常感、不覺得口渴的人,大多數都患有脾胃或腎臟虛寒的疾病。

2. 第六節,詢二便

《內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變也者,如中氣不足以禦寒,溲則澄澈清冷,甚則膀胱不約而遺溺;便則溏瀉飧泄,甚則大小腸直傾而洞泄。中氣不足以制熱,溲則水液渾濁,甚則膀胱不利為癃;便則膠閉燥結,甚則大小腸膠結為痢。

廉勘,觀察二便,西醫於診斷上最為注重,謂二便中往往含有黴菌微蟲,必以化學藥品投入二便之中,細細辨析,以判其病毒之所在。此種診斷,實堪效法。凡腸寒者溺白;腸熱者溺黃。清白如冷水者為陰寒;渾白如米泔者為濕熱。紅黃色者為實熱,淡黃色者為虛熱,深紅老黃者為肝陽盛,淺紅淡黃者為腎陰虛。清長而利者,心陽虛而腎氣下陷也;短澀而痛者,心火盛而膀胱熱結也。溺自遺而不知者,病必死;溺極多而虛煩者,病亦危。小兒由睡中遺溺者,謂之尿床,腎與膀胱虛寒也;小兒初溲黃赤色,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謂之溺白,肝熱逼成腎疳也。如飲一溲一,色亦凝如白膏,味甜無臭者,三消症中之下消也。溺時點滴,尿管痛如刀割者,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勞淋等之五淋症也,輕為濕火,重為淋毒。溺時不痛,色凝如膏,細白稠黏者,精濁之候;色如米泔,渾濁滑流者,溺濁之候。一為房事傷腎,一為濕火下注。太陽蓄血在膀胱,驗其小便之利與不利;陽明蓄血在腸胃,驗其大便之黑與不黑。大抵虛寒之證,大便必或溏或瀉;實熱之證,大便必既燥且結。故凡大便形如鴨糞而稀者寒濕;形如蟹渤而黏者暑濕。下利清穀,有生腥氣者,為陰寒;有酸臭氣者,為積熱。大便色青,形稀而生腥氣重者為脾腎虛寒;汁黏而臭穢氣重者為肝膽實熱。大便老黃色者為實熱,淡黃色者為虛熱。大便紅如桃漿者為血熱,黑如膠漆者為瘀熱。大便白色者屬脾虛,亦主膽黃;醬色者屬脾濕,亦主腸垢。大便褐色者火重,黑色者火尤重。大便酸臭如壞醋者傷食滯,腥臭如敗卵者傷乳積。大便急迫作聲者小腸熱,肛門熱灼而痛者直腸熱。

白話文:

內經說:中氣不足,小便和大便就會出現異常。異常的表現是:中氣不足以抵禦寒冷,小便會清澈寒冷,嚴重時膀胱無法控制而遺尿;大便會稀軟滑瀉,嚴重時大腸、小腸會直直下瀉,導致洞瀉。中氣不足以控制熱氣,小便會水液渾濁,嚴重時膀胱不通暢而形成癃閉;大便會黏著乾燥,嚴重時大腸、小腸黏著而形成痢疾。

廉勘:觀察小便和大便,西醫在診斷上非常重視,認為小便和大便中往往含有細菌和黴菌,一定要將化學藥品加入小便和大便中,仔細分辨,以判斷病毒的所在。這種診斷方法,的確值得效法。凡是腸胃寒冷的人,小便呈白色;腸胃虛熱的人,小便呈黃色。清澈白色像冷水一樣的是陰寒;渾濁白色像米湯一樣的是濕熱。黃紅色的是實熱,淡黃色的是虛熱,深紅深黃色的是肝陽旺盛,淺紅淡黃色的是腎陰虛。小便清長且通暢的是心陽虛而腎氣下陷;小便短澀且疼痛的是心火旺而膀胱熱結。小便自己流出來卻不知道的人,病情一定會死;小便極多而虛弱煩躁的人,病情也危急。小兒在睡夢中遺尿的,稱為尿牀,是腎和膀胱虛寒造成的;小兒剛出生時小便黃紅色,落地久後凝固成白色膏狀的,稱為溺白,是肝熱逼迫成腎疳造成的。如果喝一點水就排一點小便,顏色也凝固成白色膏狀,味道甘甜沒有臭味,是三消症中的下消。小便時點滴排出,尿道疼痛像刀割一樣的,是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勞淋等五淋症,輕的是濕火,重的是淋毒。小便時不疼痛,顏色凝固成膏狀,細白稠黏的是精濁的徵兆;顏色像米湯一樣,渾濁滑溜的是溺濁的徵兆。一個是因為房事傷腎,一個是因為濕火下注。太陽經蓄血在膀胱,檢查小便的通暢與否;陽明經蓄血在腸胃,檢查大便的黑色與否。一般來說,虛寒的證狀,大便一定會稀軟或下瀉;實熱的證狀,大便一定會既乾燥又便祕。所以凡是大便形狀像鴨糞一樣稀爛的是寒濕;形狀像螃蟹的黃泥一樣黏稠的是暑濕。下痢排出的清穀,有生腥味的,是陰寒;有酸臭味的,是積熱。大便青色,稀爛而生腥味重的,是脾腎虛寒;汁液黏稠而臭穢氣味重的,是肝膽實熱。大便深黃色的是實熱,淡黃色的是虛熱。大便紅如桃漿的是血熱,黑如膠漆的是瘀熱。大便白色的是脾虛,也主膽黃;醬色的是脾濕,也主腸垢。大便褐色的是火重,黑色的是火尤重。大便酸臭像壞醋的是傷食滯,腥臭像敗卵的是傷乳積。大便急迫有聲響的是小腸熱,肛門灼熱疼痛的是直腸熱。

3. 第七節 查舊方

問其所服何藥,某藥稍效,某藥不效者,明其有否藥誤,以便核前之因,酌己之見,默為挽救。亦不必吹毛求疵,信口雌黃,有傷雅道。如果病已垂危,無可挽救,慎勿貪功奏技,而違眾處方,以招鑠金之謗。而最為吾紹慣習,不究其病之寒熱虛實、標本陰陽,而病家專好議藥以責問醫者,醫家專好議方以傷殘同道,釀成一議藥不議病之惡俗。此喻西昌所以定議病式,有先議病後議藥之名論也。

白話文:

詢問病人服用了哪些藥物,哪些藥物略微有效,哪些藥物沒有效果,以便了解是否有用藥錯誤,進而核查之前的病因,根據自己的見解,默默地進行挽救。也不必過於吹毛求疵,信口胡說,以免有傷風雅。如果病人已經病危,無可挽救,應謹慎避免為了逞功炫技,而違背眾人處方,招致毀謗。

最為我所不齒的是,不探究病人病情的寒熱虛實、標本陰陽,病人家屬只喜歡討論藥物,並以此責問醫生;醫生們也只喜歡討論方劑,以此貶低同道,形成只討論藥物不討論病情的惡習。這就如同西醫的“診斷病式”,先診斷病情,再決定用藥,是有先有後,有條有理的。

4. 第八節,察新久

新病易治,久病難已;暴病無虛,久病無實。夫人而知之。然新病猝中,如中風、中寒、中暑、中濕、中惡、中毒及痰中、虛中、食厥、色厥之類,何嘗易治,亦未嘗無虛症。久病如頑痰、蓄飲、氣滯、血瘀及三痼六郁之類,盡多實症似虛,果能審症詳明,投劑果決,自然病勢漸減,逐日見功,亦未必難已。

問其病之新久者,欲察其為外感、為內傷、為外感夾內傷、為內傷夾外感、為實、為虛、為實中夾虛、為虛中夾實,以定病之準的而已。總而言之,在醫者博歷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有真學問,肯負責任,而病人又深信不疑,善為調養,二難並,兩美合,何致有世無良醫,病多不治之長嘆也哉。至於切脈之道,一載六經脈象,一載診脈舉要,茲不贅述。

白話文:

新發的疾病比較容易治療,長期的疾病則較難痊癒;突然發作的疾病多半是因體虛,長期的疾病則常表現出虛假的實症狀。人們應該瞭解這點。然而對於新發的急病,像是中風、中寒、中暑、中濕、中邪、中毒以及痰喘、虛弱、食厥、色厥等情況,從來都不是容易處理的,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虛症。長期的慢性病,如積痰、積飲、氣滯、血瘀以及三種固疾六種內障等,大多表現出看似虛實交雜的症狀,如果能夠精確地診斷病情,並且做出果決的治療,自然可以逐漸緩解病狀,病情逐日見好,也未必不能痊癒。

在詢問病人的病程新舊時,需要判斷是外感還是內傷,或者外感和內傷的混合,是實症還是虛症,或者是實症中夾著虛症,或者是虛症中夾著實症,以此來確定病況的準確位置。總的來說,在醫生方面,需要廣博地瞭解疾病,多做診脈,經常使用有效的藥物,具備真正的醫學知識,願意承擔責任,並且病人對醫生有充分的信任,加上良好的調養,兩難的情況可以解決,雙方都能獲得好處,這樣怎會產生世上缺乏好醫生、疾病難以治癒的感慨呢?至於脈診的方法,一載六經脈象,一載診脈要點,這裡就不做詳細說明瞭。

秀按,俞氏診法,簡而得要,固足為後學典型;喻西昌議病式,繁而得當,亦足為後學模範。試述其式,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紀若干,形之肥瘦長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潤若何,聲之清濁長短若何,人之形志苦樂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藥,次後再服何藥,某藥稍效,某藥不效,現在晝夜孰重,寒熱孰多,飲食喜惡多寡,二便滑澀有無,脈之三部九候,何候獨異,二十四脈中,何脈獨見,何脈兼見,其症或內傷、或外感、或兼內外、或不內外,依經斷為何病,其標本先後何在,汗吐下和、寒溫補瀉何施,其藥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劑中何劑,五氣中何氣,五味中何味,以何湯名為加減和合,其效驗定於何時,一一詳明,務令纖毫不爽,起眾信從,允為醫門矜式,不必演文可也。其自釋義云:某年者,年上之干支,治病先明運氣也;某月者,治病先明四時也;某地者,辨高卑燥濕,五方異宜也;某齡、某形、某聲、某氣者,用之合脈以圖萬全也;形志苦樂者,驗七情勞逸也;始於何日者,察久近傳變也;歷問病症藥物驗否者,以之斟酌已見也;晝夜寒熱者,辨氣分血分也;飲食二便者,察腸胃乖和也;三部九候,何候獨異者,推十二經脈受病之所也;二十四脈見何脈者,審陰陽表裡無差忒也;依經斷為何病者,名正則言順,事成如律度也:標本先後何在者,識輕重次第也;汗吐下和、寒溫補瀉何施者,求一定不瘥之法也;七方,大、小、緩、急、奇、偶、復,乃藥之制不敢濫也;十劑,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乃藥之宜不敢泛也;五氣中何氣、五味中何味者,用藥最上之法,寒熱溫涼平,合之酸辛甘苦鹹也;引湯名為加減者,循古不自由也;刻效於何時者,逐款辨之不差,以病之新久定痊期也。若是則醫案之在人者,工拙自定,積之數十年,治千萬人而不爽也。

白話文:

秀按:

俞氏的診斷方法簡潔而切中要害,確實可以作為後學的典範;喻西昌的議病格式詳盡而恰當,也足以為後學效法。

試述其格式:

  • 年份、月份、地區、病人姓名、年齡
  • 病人身材:肥瘦、高矮
  • 膚色:白皙、黝黑、枯槁、潤澤
  • 聲音:清脆、渾濁、響亮、短促
  • 神志:苦悶、快樂
  • 發病日期
  • 初服何藥
  • 後續服用的藥物
  • 某藥稍有療效,某藥無效
  • 目前晝夜症狀哪個較重,寒熱症狀哪個較多
  • 飲食喜惡、食量多寡
  • 大小便通暢與否
  • 脈象的三部九候,哪一候獨特異常
  • 二十四脈中,哪一脈獨見,哪一脈兼見
  • 病症是內傷、外感、內外兼有,還是既非內傷也非外感
  • 依據經絡典籍斷定為何種疾病
  • 標本先後的順序
  • 汗吐下和、寒溫補瀉的具體治療方法
  • 宜選用七方中的哪一方,十劑中的哪一劑
  • 五氣中的哪一氣,五味中的哪一味
  • 以何湯名為基礎,加減和合
  • 療效預計在何時顯現

一一詳明記載,不遺漏絲毫,讓大家信服並效法,作為醫學界的典範,不必用華麗的文字。

其自釋義雲:

  • 年份:年上之干支,治病先明運氣也。
  • 月份:治病先明四時也。
  • 地區:辨別高低、濕燥,五方異宜也。
  • 年齡、身材、聲音、氣色:配合脈象以求萬全也。
  • 神志苦樂:驗證七情是否勞逸也。
  • 發病日期:考察發病之久近及變化也。
  • 詢問過往用藥療效:以之斟酌既往見解也。
  • 晝夜寒熱:辨別氣分血分也。
  • 飲食大小便:考察腸胃是否乖和也。
  • 三部九候,哪一候獨異:推斷十二經脈受病之處也。
  • 二十四脈見哪一脈:審查陰陽表裡無差錯也。
  • 依據經絡典籍斷定為何種疾病:名正則言順,事成如律度也。
  • 標本先後:識別輕重次第也。
  • 汗吐下和、寒溫補瀉的具體治療方法:求一定不瘥之法也。
  • 七方:大、小、緩、急、奇、偶、復,乃藥之制不敢濫也。
  • 十劑: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乃藥之宜不敢泛也。
  • 五氣中的哪一氣、五味中的哪一味:用藥之最上之法,寒熱溫涼平,合之酸辛甘苦鹹也。
  • 引湯名為加減:循古不自由也。
  • 刻效於何時:逐款辨別不差,以病之新久定痊期也。

若是則醫案之在人者,工拙自定,積之數十年,治千萬人而不爽也。

廉勘,前清國初張石頑老人,於診法多所發明,爰為節述其說,以補俞氏之不逮。

一、辨形。細觀肌之滑澀,以徵津液之盛衰;理之疏密,以徵營衛之強弱;肉之堅軟,以徵胃氣之虛實;筋之粗細,以徵肝血之充餒;骨之大小,以徵腎氣之勇怯;爪之剛柔,以徵膽液之淳清;指之肥瘦,以徵經氣之榮枯;掌之厚薄,以徵臟氣之豐歉;尺之寒熱,以徵表裡之陰陽。至於深閨窈窕,往往密護屏幃,不能望見顏色,但須驗其手腕色澤之蒼白肥瘠,已見一斑。

若夫肌之滑澀、理之疏密、肉之堅軟、筋之粗細、骨之大小、爪之剛柔、指之肥瘦、掌之厚薄、尺之寒熱,及乎動靜之安危、氣息之微盛,更合之以脈,參之以證,則氣血之虛實、情性之剛柔、形體之勞逸、服食之精粗、病苦之逆順,皆瞭然心目矣。

白話文:

辨形

仔細觀察皮膚的滑潤或粗糙,可以推測津液的盛衰;皮紋的疏鬆或緊密,可以推測營衛之氣的強弱;肌肉的堅硬或柔軟,可以推測胃氣的虛實;筋脈的粗壯或纖細,可以推測肝血的充沛或虧虛;骨骼的大小,可以推測腎氣的強壯或虛弱;指甲的堅硬或柔軟,可以推測膽液的清正或渾濁;手指的肥瘦,可以推測經氣的盛衰;手掌的厚薄,可以推測臟腑氣血的豐盈或不足;尺部的寒熱,可以推測表裡陰陽的盛衰。至於深閨中的女子,往往遮掩嚴密,無法見到面色,但只要檢查手腕的色澤、蒼白或肥胖,也能看出端倪。

如果再進一步觀察皮膚的滑潤或粗糙、皮紋的疏鬆或緊密、肌肉的堅硬或柔軟、筋脈的粗壯或纖細、骨骼的大小、指甲的堅硬或柔軟、手指的肥瘦、手掌的厚薄、尺部的寒熱,以及動作靜止時的安危、氣息的微弱或盛大,然後結合脈象,參照病症,那麼就能夠明瞭氣血的虛實、情性的剛柔、形體的勞倦、飲食的精粗、病情的順逆了。

二、辨色。色貴明潤,不欲沉夭。凡暴感客邪之色,不妨昏壅滯濁;病久氣虛,只宜瘦削清癯。若病邪方銳,清白少神;虛羸久困,而嫵媚鮮澤,咸非正色。五色之中,青黑黯慘,無論病之新久,總屬陽氣不振。惟黃色見於面目,而不至索澤者,皆為向愈之候。若眼胞上下如煙煤者,寒痰也;眼黑頰赤者,熱痰也。

眼黑而行步艱難呻吟者,痰飲入骨;眼黑而面帶土色,四肢痿痹,屈伸不便者,風痰也。病人見黃色光澤者,為有胃氣,不死;干黃者,為津液之槁,多凶。目睛黃者,非癉即衄。目黃大煩為病進,平人黑氣起於口鼻耳目者危。若赤色見於兩顴,黑氣出於神庭,乃火氣入於心腎,暴亡之兆也。

白話文:

二、分辨顏色。顏色應該明亮潤澤,不應暗沈憔悴。對突然受到外來邪氣影響的病症,顏色可能混濁、壅塞或晦澀;長期氣血虛弱的病症,則應是消瘦、清癯的狀態。如果病邪正盛,臉色清白無神;長期虛弱疲憊,卻仍顯得嬌嫩有光澤,都不是正常的顏色。在五種顏色中,青色、黑色和黯淡的顏色,無論病情的新舊,都表示陽氣不足。只有面色呈黃色,而且看起來有光澤的,纔是病情向好的徵兆。如果眼皮上下像煤灰一樣的顏色,是寒痰的表現;眼睛黑、頰紅的,是熱痰的表現。

眼色黑、行動困難、呻吟的,是痰飲深入骨髓的現象;眼色黑、面色像泥土色、四肢萎縮、活動不便的,是風痰的表現。如果病人看到黃色且有光澤的顏色,表示有胃氣,預示不會死亡;乾燥的黃色,表示津液枯竭,預示兇險。如果眼睛黃色,可能是肝炎或出血的症狀。眼睛黃色、煩躁不安,表示病情加重;普通人出現黑色氣息從口、鼻、耳、眼處冒出,則表示危險。如果在兩頬出現紅色,黑色氣息從神庭(頭頂中央)出現,表示火氣進入心腎,是突然死亡的前兆。

他如黃屬脾胃,若黃而肥盛,胃中有痰濕也;黃而枯癯,胃中有火也;黃而色淡,胃氣本虛也;黃而色黯,津液久耗也。黃為中央之色,其虛實寒熱之機,又當以飲食便溺消息之。色白屬肺,白而淖澤,肺胃之充也;肥白而按之綿軟,氣虛有痰也;白而消瘦,爪甲鮮赤,氣虛有火也;白而夭然不澤,爪甲色淡,肺胃虛寒也;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氣虛不能統血,若兼爪甲色青,則為陰寒之證矣。白為氣虛之象,縱有失血發熱,皆為虛火,斷無實熱之理。

蒼黑屬肝與腎,蒼而理粗,筋骨勞勩也;蒼而枯槁,營血之涸也;黑而肥澤,骨髓之充也;黑而瘦削,陰火內戕也。蒼黑為下焦氣旺,雖犯客寒,亦必蘊為邪熱,絕無虛寒之候也。赤屬心,主三焦,深赤色堅,素稟多火也;赤而胭堅,營血之充也;微赤而鮮,氣虛有火也;赤而索澤,血虛火旺也。赤為火炎之色,只慮津枯血竭,亦無虛寒之患。

白話文:

黃色

屬脾胃,如果發黃而且肥胖,表示胃中有痰濕;發黃而消瘦,表示胃中有火;發黃而顏色淡,表示胃氣原本虛弱;發黃而顏色暗淡,表示津液長期耗損。黃色是中央的顏色,虛實寒熱的機制,又應根據飲食排便的狀況來明察。

白色

屬肺,如果發白而且豐潤潤澤,表示肺胃充足;發白而肥胖,按壓起來柔軟綿軟,表示氣虛有痰;發白而消瘦,指甲鮮紅,表示氣虛有火;發白而枯槁不澤,指甲顏色淡,表示肺胃虛寒;發白而微青,或手臂上青筋較多,表示氣虛無法統駁血液,如果同時伴隨指甲顏色發青,則為陰寒的證候。白色為氣虛的象徵,縱使有失血發熱的症狀,仍為虛火,絕非實熱。

蒼黑色

屬肝與腎,發蒼而皮膚紋路粗糙,表示筋骨勞累;發蒼而枯槁,表示營血耗損;發黑而肥厚潤澤,表示骨髓充足;發黑而瘦削,表示陰火內傷。蒼黑色為下焦氣旺,即使受到外寒侵襲,但也必會化為邪熱,絕無虛寒的症狀。

紅色

屬心,主三焦,如果發深紅色且堅硬,表示素質火氣較旺;發紅而胭脂色且堅硬,表示營血充足;發微紅而鮮豔,表示氣虛有火;發紅而乾燥無澤,表示血虛火旺。紅色為火炎的顏色,只要注意津液乾枯(血竭),也不會有虛寒的毛病。

大抵火形人,從未有肥盛多濕者,即有痰嗽,亦燥氣耳,此皆望診之大要也。

三、辨聲。聲雖發於肺,實發自丹田,其輕清重濁,雖由基始,要以不異平時為吉。而聲音清朗如常者,形病氣不病也;始病即氣壅聲濁者,邪干清道也;病未久而語聲不續者,其人中氣本虛也。

脈之呻吟者,痛也;言遲者,風也;多言者,火之用事也;聲如從室中言者,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正氣奪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神明之亂也;出言懶怯,先重後輕者,內傷元氣也;出言壯厲,先輕後重者,外感客邪也;攢眉呻吟者,頭痛也;噫氣以手撫心者,中脘痛也;呻吟不能轉身,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搖頭以手捫腮者,齒頰痛也;吟呻不能行步者,腰腳痛也;診時吁氣者,鬱結也;搖頭而言者,里痛也;形羸聲啞者勞痹,咽中有肺花瘡也;暴啞者,風痰伏火,或怒喊哀號所致也;語言蹇澀者,風痰也;診時獨言獨語,不知首尾者,思慮傷神也;傷寒壞病,聲啞唇口有瘡者,狐惑也;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痰火也,此皆聞證之大要也。前清咸同間石芾南先生,於問證頗為扼要,爰為節述其說,以補俞氏之未備。

白話文:

大抵火形人

基本上,火形體質的人,從來不會有肥胖多濕的現象。即使有痰咳,也是燥熱之氣所致。這些都是望診上的要點。

三、辨聲

聲音雖然發自肺,但實際上是來自丹田。聲音的清濁輕重,雖然是由體質所決定,但主要以不異於平時為佳。而聲音清朗如常者,表示形體有病而氣無病;初病即氣壅聲濁者,表示邪氣侵犯了清道;病未久而語聲不續者,表示此人中氣本來就虛。

脈搏呻吟者,是疼痛;說話遲緩者,是風氣作祟;多話者,是火氣在作用;聲音好像從室內發出者,是中氣濕熱;說話微弱,整天才能說一句話者,是正氣被奪;衣被不整齊,說話不管好壞都不避親疏者,是神志錯亂;出言懶散怯弱,先重後輕者,是內傷元氣;出言壯烈,先輕後重者,是外感客邪;皺眉呻吟者,是頭痛;嘆氣用手撫心者,是中脘痛;呻吟不能轉身,坐下時有一隻腳垂到地上者,是腰痛;搖頭用手摸臉頰者,是齒頰痛;呻吟不能行走者,是腰腳痛;診病時嘆氣者,是鬱結於內;搖頭說話者,是內臟疼痛;形體瘦弱聲音沙啞者,是勞累過度,咽中有肺瘡;突然失聲者,是風痰伏火,或因發怒吶喊所致;語言蹇澀者,是風痰作祟;診病時自言自語,不知道前因後果者,是思慮傷神;傷寒壞病,聲音沙啞,嘴脣有瘡者,是狐惑作祟;平時沒有寒熱,氣息短促不能喘息者,是痰火作祟。這些都是聞證上的要點。

前清鹹同年間,石芾南先生在詢問證狀時,講得很簡要切中要害,在此摘錄他的說法,以補充俞氏的不足之處。

病,藏於中者也;症,形於外者也。工於問者,非徒問其症,殆欲即其症見,以求其病因耳。法當先問其人之平昔,有無宿痰,有無恚怒憂思,飲食喜淡喜濃、喜燥喜潤、嗜茶嗜酒,大便為燥為溏,婦人問其有無胎產,月事先期後期、有無脹痛。

再問其病,初起何因,前見何症,後變何症;惡寒惡熱,孰重孰輕;有汗無汗,汗多汗少,汗起何處,汗止何處;口淡口苦,渴與不渴,思飲不思飲,飲多飲少,喜熱喜涼(喜熱飲不皆屬寒,嘗有郁遏不通者,亦喜熱飲,以熱則流通故也);思食不思食,能食不能食,食多食少,化速化遲;胸心脅腹,有無脹痛;二便通澀,大便為燥為溏,小便為清為濁,色黃色淡(二便最為緊要,乃病之外見者)。種種詳詰,就其見證,審其病因,方得軒岐治病求本之旨,此皆問診之大要也。

白話文:

疾病隱藏在體內,症狀則表現於體外。擅長問診的醫生,不僅要詢問患者的症狀,還要通過觀察症狀來探究疾病的根本原因。

問診的方法應當先詢問患者平時的身體狀況,是否有長期積聚的痰液,是否經常生氣憂愁,飲食偏好清淡或濃膩、乾燥或滋潤、嗜好茶水或酒類,大便偏燥或偏溏,女性患者還要詢問是否有懷孕生產史,月經是否提前或延後,是否有腹脹或疼痛。

接著詢問患者疾病的病因,一開始發病的原因是什麼,最初出現哪些症狀,後來症狀發生了哪些變化;惡寒還是惡熱,哪個更嚴重;有汗還是無汗,汗液多還是少,從哪裡開始出汗,從哪裡停止出汗;口淡還是口苦,是否口渴,是否想喝水,喝水多少,偏好熱飲還是冷飲(偏好熱飲的不一定都是寒證,有的人氣血鬱滯不通也會偏好熱飲,因為熱飲可以促進氣血流暢);是否想吃東西,能不能吃東西,吃的多還是少,消化快還是慢;胸部、心部、脅部或腹部是否有脹痛;二便通暢還是澀滯,大便偏燥還是偏溏,小便清澈還是混濁,顏色偏黃還是偏淡(二便的狀況非常重要,是疾病的外在表現)。

通過仔細詢問,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探究疾病的病因,才能掌握中醫治病求本的原則,這些都是問診的重要原則。

他如寇宗奭曰:未診先問,最為有準。如看婦人病,尤必先問經期。張子和云:凡看婦病,當先問孕,若孕在疑似間,不可輕用破氣行血藥。彭用光曰:凡看產婦病,須問惡露多少有無,及少腹中有無結塊。何西池曰:凡婦人經停四五個月,當問其乳頭、乳根黑否,乳房升發否。

若系垢胎,必每月行經,須問其經行多少,及腹中果動否。此皆婦科扼要之問法也。至若景岳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丸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惡露有無產後驗。亦屬問法之要略。惟趙晴初老醫,謂診病雖須詳問,又當色脈合參,不可徇病人之言,為其所惑。

白話文:

看婦科病,一定要先問清楚病人的情況。比如,看婦人的病,一定要先問她的經期;看懷孕的婦女,要先問她是否懷孕,如果懷孕情況不明,就不要輕易用破氣活血的藥;看產婦的病,要問她惡露的多少和是否有惡露,以及小腹是否有腫塊;如果婦女停經四五個月,要問她的乳頭和乳根是否變黑,乳房是否發育。

如果是垢胎,一定要問她是否每月都來月經,月經量多少,以及肚子裡是否有胎動。這些都是婦科診病的重要問題。另外,景岳十問歌也強調要問清楚病人的寒熱、汗、頭身、大小便、飲食、胸、耳聾、口渴、舊病、病因等,還要結合服藥情況,觀察變化。婦女更要特別問經期和產後是否有惡露。這些都是診病的重要方法。不過,老醫生趙晴初提醒,雖然診病要問得詳細,但還要結合病人面色和脈象來判斷,不要被病人的話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