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編 病理診斷 (5)

回本書目錄

第二編 病理診斷 (5)

1. 第四節,按胸腹

《內經》云:胸腹者,臟腑之廓也。考其部位層次,胸上屬肺,胸膺之間屬心,其下有一橫膈,繞肋骨一周,膈下屬胃,大腹與臍屬脾,臍四圍又屬小腸,臍下兩腰屬腎,兩腎之旁及臍下又屬大腸,膀胱亦當臍下,故臍下又屬膀胱。血室乃肝所司,血室大於膀胱,故小腹兩旁謂之少腹,乃血室之邊際,屬肝;少腹上連季脅,亦屬肝。季脅上連肋骨,屬膽。

胸與腹向分三停,上停名胸,在膈上,心肺包絡居之,即上焦也;膈下為胃,橫曲如袋,胃下為小腸,為大腸,兩旁一為肝膽,一為脾,是為中停,即中焦也;臍以下為下停,有膀胱,有衝任,有直腸,男有外腎,女有子宮,即下焦也,故胸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若欲知其臟腑何如,則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診。

白話文:

《黃帝內經》記載:胸腔和腹腔,是臟腑的住所。研究它們的部位層次,胸膛的上方屬於肺,胸腔正中間屬於心,心臟下方有一層橫膈膜,環繞肋骨一週。橫膈膜以下屬於胃,腹部和肚臍屬於脾,肚臍周圍又屬於小腸,肚臍以下左右兩側屬於腎,腎臟旁邊和肚臍以下又屬於大腸,膀胱也在肚臍下方,因此肚臍下方也屬於膀胱。血脈聚集的部位由肝臟掌管,血脈聚集的部位比膀胱大,因此小腹兩側稱為少腹,是血脈聚集部位的邊界,屬於肝臟;少腹上方連接兩肋,也屬於肝臟。兩肋上方連接肋骨,屬於膽囊。

胸腔和腹腔按高度分為三部分,上部稱為胸腔,位於橫膈膜上方,心、肺和心包位於其中,也就是上焦;橫膈膜以下為胃,橫著彎曲如袋狀,胃的下方為小腸,再下方為大腸,兩側一側是肝膽,一側是脾臟,這就是中焦;肚臍以下為下焦,有膀胱、衝脈和任脈、直腸,男性有腎臟外側,女性有子宮,也就是下焦。因此,胸腔和腹腔是五臟六腑的宮殿,陰陽氣血的發源地。如果想知道臟腑的情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壓胸腔和腹腔,稱為腹診。

其診法,宜按摩數次,或輕或重,或擊或抑,以察胸腹之堅軟、拒按與否;並察胸腹之冷熱、灼手與否,以定其病之寒熱虛實。又如輕手循撫,自胸上而臍下,知皮膚之潤燥,可以辨寒熱;中手尋捫,問其痛不痛,以察邪氣之有無;重手推按,察其硬否,更問其痛否,以辨臟腑之虛實,沉積之何如,即診脈中浮中沉之法也。惟左乳下虛里脈、臍間衝任脈,其中虛實,最為生死攸關。

故於望、聞、問、切四診之外,更增一法,推為診法上第四要訣。先按胸膈脅肋,按之胸痞者,濕阻氣機,或肝氣上逆;按之胸痛者,水結氣分,或肺氣上壅;按其膈中氣塞者,非膽火橫竄包絡,即伏邪盤踞膜原;按其脅肋脹痛者,非痰熱與氣互結,即蓄飲與氣相搏。胸前高起,按之氣喘者,則為肺脹;膈間突起,按之實硬者,即是龜胸。

白話文:

在診斷時,應該反覆按壓數次,輕重不一,或敲打,或按壓,觀察胸腹是否堅硬或柔軟,有無拒按的感覺;同時觀察胸腹是否冷熱,有無灼熱感,以此判斷病情的寒熱虛實。另外,用輕手撫摸,從胸部到肚臍,瞭解皮膚是否潤澤或乾燥,可以區分寒熱;用中等力度按壓,詢問是否有疼痛感,觀察邪氣是否存在;用重手推按,察看有無硬塊,再詢問是否有疼痛感,以此區分臟腑的虛實和沉積程度,就像診脈中浮中沉的方法一樣。

其中,左乳下虛裏脈和臍間衝任脈的虛實,對生死攸關最重要。

因此,在望、聞、問、切四診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方法,稱為診法中的第四要點。

首先按壓胸膈脅肋,按壓時胸部發悶的,表示濕氣阻礙氣機,或肝氣上逆;按壓時胸痛的,表示水液凝聚在氣分中,或肺氣上壅;按壓膈中氣機阻塞的,不是膽火橫行包絡,就是邪氣潛伏在膜原(腹腔)中;按壓脅肋脹痛的,不是痰熱與氣結在一起,就是蓄積的體液與氣相搏鬥。胸前高聳,按壓時氣喘的,表示肺部腫脹;膈間凸起,按壓時發硬的,就是所謂的“龜胸”。

若肝病須按兩脅,兩脅滿實而有力者肝平;兩脅下痛引小腹者肝鬱。男子積在左脅下者屬疝氣;女子塊在右脅下者屬瘀血。兩脅空虛,按之無力者為肝虛;兩脅脹痛,手不可按者為肝癰。惟夏病霍亂痧脹者,每多夾水、夾食、夾血,與邪互並,結於胸脅。水結胸者,按之疼痛,推之漉漉;食結胸者,按之滿痛,摩之噯腐;血結胸者,痛不可按,時或昏厥,因雖不同,而其結痛拒按則同。次按滿腹,凡仲景所云胃家者,指上、中二脘而言。

以手按之痞硬者,為胃家實;按其中脘,雖痞硬而揉之漉漉有聲者,飲癖也。如上、中、下三脘,以指撫之,平而無澀滯者,胃中平和而無宿滯也。凡滿腹痛,喜按者屬虛,拒按者屬實;喜暖手按撫者屬寒,喜冷物按放者屬熱。按腹而其熱灼手,愈按愈甚者伏熱;按腹而其熱烙手,痛不可忍者內癰。

白話文:

肝臟有病,可以按壓兩側肋骨,兩側肋骨飽滿有力量表示肝臟正常,兩側肋骨下方疼痛牽連小腹則表示肝氣鬱結。男性左側肋骨下方有積塊屬於疝氣,女性右側肋骨下方有塊狀物屬於瘀血。兩側肋骨空虛,按壓無力表示肝臟虛弱;兩側肋骨脹痛,用手按壓不了則表示肝臟化膿。夏季容易患霍亂、痧脹,常常夾雜水、食物、血,與邪氣相互糾纏,在胸脅部位凝結。水結在胸部,按壓疼痛,推動時有漉漉聲;食物結在胸部,按壓飽滿疼痛,摩擦時會噯出腐臭之物;血結在胸部,疼痛難忍,甚至昏厥,雖然症狀不同,但都是因為結塊疼痛而拒絕按壓。接下來按壓腹部,仲景所說的胃家,指的是上脘、中脘兩個部位。

以手按壓腹部感到痞硬,表示胃部實證;按壓中脘,雖然痞硬但揉動時有漉漉聲,是飲癖。如果上、中、下三脘,用手指撫摸感覺平滑無澀滯,表示胃中平和,沒有積食。凡是腹部疼痛,喜歡按壓屬於虛證,拒絕按壓屬於實證;喜歡溫暖的手按撫屬於寒證,喜歡冰冷的物體按壓屬於熱證。按壓腹部感覺熱灼手,按壓越厲害越熱屬於伏熱;按壓腹部感覺熱烙手,疼痛難忍屬於內部化膿。

痛在心下臍上,硬痛拒按,按之則痛益甚者食積;痛在臍旁小腹,按之則有塊應手者血瘀。腹痛牽引兩脅,按之則軟,吐水則痛減者水氣。惟蟲病按腹有三候,腹有凝結如筋而硬者,以指久按,其硬移他處,又就所移者按之,其硬又移他處,或大腹、或臍旁、或小腹無定處,是一候也;右手輕輕按腹,為時稍久,潛心候之,有物如蚯蚓蠢動,隱然應手,是二候也;高低凸凹,如畎畝狀,熟按之,起伏聚散,上下往來,浮沉出沒,是三候也。若繞臍痛,按之磊磊者,乃燥屎結於腸中,欲出不出之狀。

水腫脹滿症,按之至臍,臍隨手移左右,重手按之近乎脊,失臍根者必死,此診胸腹之大法也。然按胸必先按虛里(在左乳三寸下,脈之宗氣也,即左心房尖與脈總管口銜接之處),按之微動而不應者,宗氣內虛;按之躍動而應衣者,宗氣外泄;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急者,宗氣積於膻中也,是為常;按之彈手,洪大而搏,或絕而不應者,皆心胃氣絕也,病不治。虛里無動脈者必死,即虛里搏動而高者,亦為惡候。

白話文:

疼痛的位置和性質

  • 心下臍上疼痛,按壓時疼痛加劇:食物積滯。
  • 臍旁小腹疼痛,按壓能摸到硬塊:血瘀。
  • 腹痛牽扯兩側,按壓柔軟,嘔吐後疼痛減輕:水氣。

寄生蟲引起的腹痛

寄生蟲引起的腹痛按壓腹部有三種徵兆:

  • 腹中有硬塊,像筋一樣,用手按壓後硬塊會移動到其他部位。
  • 用右手輕輕按壓腹部一段時間後,能感覺到有像蚯蚓一樣的東西蠕動。
  • 腹部的起伏凹凸像田埂一樣,按壓時高低起伏,移動不定。

臍周疼痛

  • 繞臍疼痛,按壓時有硬塊:乾燥的糞便堵塞在腸道內,想要排出但排不出來。

水腫脹滿症

  • 按壓腹部,臍部會隨手移動左右。
  • 重手按壓,臍部接近脊椎,失去臍部根基者必死。這是診斷胸腹疾病的大法。

按壓胸部

按壓胸部之前,必須先按壓虛裏(位於左乳下方三寸,是脈氣的總樞,即心尖與大動脈的連接處):

  • 按壓時微動但沒有反應:脈氣內虛。
  • 按壓時跳動並反應到衣服上:脈氣外泄。
  • 按壓時能感覺到動靜,但動作不緊不急:脈氣積聚在膻中,這是正常的。
  • 按壓時有彈性,脈搏洪大有力,或者完全沒有反應:心胃脈氣已絕,無法治癒。
  • 虛裏沒有脈搏者必死;虛裏脈搏有力而高起者,也是惡兆。

孕婦胎前症最忌,產後三沖症尤忌,虛損癆瘵症,逐日動高者切忌。惟猝驚、疾走、大怒後,或強力而動肢體者,虛里脈動雖高,移時即如平人者不忌。總之虛里為脈之宗氣,與寸口六部相應。虛里脈高者,寸口脈亦多高;寸口脈結者,虛里脈亦必結。往往脈候難憑時,按虛里脈確有可據。

雖多屬陰虛火旺之證,或血虛風動之候,陰竭陽厥之際,然按之卻有三候:淺按便得,深按不得者,氣虛之候;輕按洪大,重按虛細者,血虛之候;按之有形,或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積聚之候。按腹之要,以臍為先,臍間動氣,即衝任脈,在臍之上下左右。

白話文:

孕婦懷孕期間最忌讳胎前症,产后更要忌讳三冲症,虚损痨瘵症,每天体温升高的人更要忌讳。但如果突然受到惊吓、快速奔跑、大怒之后,或者用力活动肢体,导致虚里脉跳动虽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则不忌讳。总之,虚里脉是脉象的根本,与寸口六部脉象相对应。虚里脉跳动高的人,寸口脉也多半会跳动高;寸口脉结滞的人,虚里脉也一定会结滞。很多时候,脉象难以判断时,按虚里脉就能确定。

虽然虚里脉跳动高多半属于阴虚火旺、血虚风动、阴竭阳厥,但按脉却有三种情况:轻轻按就能摸到,用力按却摸不到,这是气虚;轻轻按感觉脉搏洪大,用力按感觉脉搏细小,这是血虚;按脉感觉有形状,或者三四个跳动才停一次,或者五六个跳动才停一次,这是积聚。按腹部的关键,要先从肚脐开始,肚脐周围的气机流动,就是冲任脉,位于肚脐的上下左右。

《經》云:動氣在右,不可發汗,汗則衄而渴,心煩,飲水即吐;動氣在左,不可發汗,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動氣在上,不可發汗,汗則氣上衝,正在心中;動氣在下,不可發汗,汗則無汗,心大煩,骨節痛,目眩,食入則吐,舌不得前。

又云: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雖有身熱,臥則欲蜷;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煩熱,身浮汗泄,欲得水自灌;動氣在下,下之則腹滿頭眩,食則圊谷,心下痞。且不可湧吐,湧吐則氣上逆而暈厥;亦不可提補,提補則氣上衝而眩痙。

白話文:

古書上說:氣逆在右側,不可發汗,發汗就會流鼻血、口渴、心煩,喝水就吐;氣逆在左側,不可發汗,發汗就會頭暈、汗流不止、肌肉抽搐;氣逆在上方,不可發汗,發汗就會氣上衝頭,感到胸悶心慌;氣逆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就會出不了汗,心煩意亂,骨頭關節疼痛,頭昏眼花,吃東西就吐,舌頭伸不出來。

又說:氣逆在右側,不可瀉下,瀉下就會津液不足、喉嚨乾燥鼻孔乾燥、頭暈心悸;氣逆在左側,不可瀉下,瀉下就會肚子拘急、吃不下東西,氣逆更加嚴重,即使身體發熱,躺下也會想蜷縮;氣逆在上方,不可瀉下,瀉下就會手掌發熱、身體浮腫出汗、很想喝水;氣逆在下,不可瀉下,瀉下就會肚子脹頭昏,吃東西就想拉肚子,心口發悶。而且不可催吐,催吐就會氣上逆導致昏厥;也不可補氣,補氣就會氣上衝導致頭暈抽筋。

故臍名神闕,是神氣之穴,為保生之根。凡診臍間動脈者,密排右三指,或左三指,以按臍之上下左右,動而和緩有力,一息二至,繞臍充實者,腎氣充也;一息五六至,衝任伏熱也;按之虛冷,其動沉微者,命門不足也:按之熱燥,其動細數,上支中脘者,陰虛氣衝也;按之分散,一息一至者,為元氣虛敗;按之不動,而指如入灰中者,為衝任空竭之候。

且可辨其假寒假熱,按衝任脈動而熱,熱能灼手者,症雖寒戰咬牙,肢厥下利,是為真熱而假寒;若按腹兩旁雖熱,於衝任脈久按之,無熱而冷,症雖面紅口渴,脈數舌赤,是為真寒而假熱。總之衝任脈動,皆伏熱傷陰,陰虛火動之證,平人則發病,病人則難治。惟素有肝熱者,亦常有之,尚無大害;若素稟母體氣鬱,一病溫熱夾食,腸中必有積熱,熱盛則衝任脈動,動而底者熱尚輕,動而高者熱甚重,兼虛里脈亦動躍者必死。

白話文:

因此,肚臍又被稱為神闕,是神氣匯集的穴位,是維護生命的根源。凡是診斷肚臍間動脈者的,緊密並排右邊三根手指,或左邊三根手指,用來按壓肚臍的上下左右,動脈脈搏和緩有力,一息脈搏兩次,且肚臍周圍充實的,表示腎氣充足;一息脈搏五六次,代表督脈和任脈有隱伏的熱症;按壓時感覺虛冷,其動脈脈搏沉重微弱的,表示命門虛弱:按壓時感覺灼熱乾燥,其動脈脈搏細微且次數多的,表示陰虛氣衝上中脘;按壓時分散,一息脈搏一次的,表示元氣虛敗;按壓時不動,手指感覺像插入灰燼中的,表示督脈和任脈空虛衰竭。

此外,還可以辨別表面的虛寒虛熱,按壓督脈和任脈動脈有熱,熱到能灼傷手的,症狀雖然有寒戰、咬牙、四肢冰冷、腹瀉等,這是真正的熱虛症而表面虛寒;如果按壓腹部兩側雖然有熱,在督脈和任脈上長時間按壓,沒有熱而感到冷,症狀雖然有面紅口渴、脈搏快速舌頭發紅等,這是真正的寒症而表面虛熱。總之,督脈和任脈動脈的脈搏,都是隱伏的熱症傷陰,陰虛火旺的證據,健康的人發病,生病的人難以醫治。只有本來就有肝熱的人,也常有這個情況,但還沒有大礙;如果本來體質就有母體氣鬱的問題,一得溫熱夾食的疾病,腸中必定會有積熱,熱盛就會導致督脈和任脈動脈脈搏跳動,脈搏跳動而緩慢的熱症尚輕,脈搏跳動而強烈的熱症很嚴重,再加上裡部脈搏也跳動得厲害的必定會死亡。

如能積熱漸下,衝任脈動漸微,及下淨而衝任脈不動者多生:若衝任脈動躍震手,見於久瀉久痢者,乃下多亡陰之候,病終不治。

廉勘,虛里衝任,皆出自《內經》。《經》云: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動而應衣者宗氣泄也,虛里無動脈者死。又云:沖為血海,又為氣街,其脈起於少腹之內胞中,挾臍左右上行,並足陽明之脈,至胸中而散,上挾咽;任主胞胎,其脈起於少腹之內,胞室之下,出會陰之分,上毛際,循臍中央,至膻中,上喉嚨,繞唇,終於唇下之承漿穴,與督脈交。李志銳所謂「飲食入胃,取汁變赤,由營衛上入於心,由心分布其重濁之汁,入衝脈化血;精華之汁,入任脈化精。沖是一身之總血管,任是一身之總精管者」是也。俞氏按胸以診虛里,按腹以診衝任,較診太谿、趺陽,尤為可據。故腹診之法,亦診斷上之必要。

白話文:

如果積熱逐漸下降,衝任脈動越來越微弱,以及便溺清淨而衝任脈不動的,多有生機:如果衝任脈動得厲害,以至於動到手,出現在久瀉久痢的患者身上,這是下多亡陰的徵兆,病症到最後無法痊癒。

**廉勘:**衝任脈虛弱,都出自《內經》。《經》中說:胃部的主要絡脈,叫做虛裏。動脈跳動卻無脈搏的,是宗氣外散;虛裏沒有動脈跳動的,則會死亡。又說:衝脈是血海,也是氣的通道,它的脈絡從小腹內的胞宮中開始,沿著肚臍左右兩側向上行,並列足陽明脈,到達胸中而散開,向上沿著咽喉;任脈主管胞胎,它的脈絡從小腹內的胞室下方開始,於會陰部分出,向上經過毛際,沿著肚臍中央,到達膻中,向上經過喉嚨,繞著嘴脣,最後終於脣下承漿穴,與督脈交會。李志銳所說的「飲食進入胃裡,取用精華變成紅色,通過營衛上達於心臟,心臟分配其中的重濁精華,進入衝脈化為血液;精華中的精華,進入任脈化為精液。衝脈是全身的總血管,任脈是全身的總精管」就是這個意思。俞氏按胸以診斷虛裏,按腹以診斷衝任脈,相較於診斷太谿、趺陽穴,更為可靠。因此,腹診的方法也是診斷上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