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24)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24)
1. 第十六節,臨經傷寒(又名行經傷寒)
膻中血聚,則小腸壅,小腸壅,膻中血不行,宜此方。若因經水適斷,血室空虛,其邪乘虛傳入,邪勝正虧,經氣不振,不能鼓散其邪為難治。且不從血泄,邪氣何由即解。與適來者,則有血虛血實之分,宜柴胡養榮湯(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生地、白芍、知母、花粉、生薑、大棗)。凡新產後亡血過多,衝任空虛,與素善崩漏,經氣久虛,皆能受邪,與經水適斷同治。
秀按,沖為血海,即血室也。衝脈得熱,血必妄行,在男子則下血譫語,在婦人則月事適來。陽明病下血譫語,兼男子言,不止謂婦人也,但以婦人經氣所虛,邪得乘虛而入,故病熱入血室為多。然婦人熱入血室,有須治而愈者,有不須治而愈者,仲景皆有明文,已詳證治條下,茲不復贅。云岐子曰:婦人傷寒,身熱脈長而弦,屬陽明少陽。往來寒熱,夜躁晝靜,如見鬼狀,經水適斷,熱入血室,不實滿者,小柴胡湯去參棗,加丹皮、桃仁、歸尾、穿山甲以消之;大實滿者,桃仁承氣湯下之。婦人傷寒,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太陽表病,少陽本病。經水適斷,桂枝加附子紅花湯。婦人傷寒汗解表除,熱入血室,擾其經水過多,不受補益,芍藥甘草湯治之。徐靈胎曰:婦人傷寒,經水才來,邪入血室,寒熱見鬼如狂,脈緊細數者,以薑桂柴胡湯(乾薑六分、桂枝三分、柴胡六分、牡蠣三錢、瓜蔞根三錢、甘草六分,水煎去渣),熱服取汗。若中風傷寒,表罷後經至,而上犯心包,神明失措,而意志不清,如狂見鬼不已,脈澀微數者,以牛黃丸(牛黃、鬱金、丹皮、硃砂各一錢,冰片三分,生甘草五分,研為末,蜜丸,新汲水化下三分)治之。
廉勘,周澹然云:婦人經水適來,溫邪恰受,血為邪遏,多致腹痛脹滿。治溫法中,再加桃仁、紅花、元胡、丹皮、鱉甲之類。經水適去,血室空虛,邪因虛乘入,多致譫妄神昏,舌黑潮熱,又當以增損小柴胡,加養陰之品。如患溫時,經自行不間斷,熱隨血泄,只治其經行自已。朱瑞生云:婦人病溫,經水適來或適斷,熱入血室,耳聾口苦,晝則脈靜身涼,夜則發熱脈數,柴蒿鱉甲湯(柴胡二錢,青蒿錢半,生鱉甲三錢,黃芩二錢,白芍三錢,丹皮三錢,鮮生地四錢,麥冬二錢,梔子二錢,生甘草一錢,水五杯,煎二杯,分兩次服)。渴者,加花粉;胸脅痞滿而痛者,加枳實、瓜蔞仁、牡蠣各三錢;熱入血室,少腹痛硬,大便閉,或通而色黑,脈沉實,夜熱甚時,則脈洪數,昏狂譫語,加減桃仁承氣湯(桃仁三錢,生錦紋三錢,芒硝三錢,生甘草二錢,黑犀角二錢磨汁衝入,丹皮三錢,鮮生地八錢,水四杯,煎取二杯,納芒硝煎化服一杯,歷三小時許,當下瘀血,不下再服,得下弗服)主之。熱入血室,邪少正虛,夜微煩熱者,柴胡人參湯(柴胡三錢,人參一錢,麥冬三錢,白芍二錢,鮮生地三錢,阿膠三錢,炙甘草三錢,水三杯,煎取一杯,頓服之,不愈再服)。此溫病與傷寒不同之異點,有司命之責者,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第十六節,臨經傷寒(又名行經傷寒)
如果胸部膻中穴附近血液瘀積,就會導致小腸阻塞,而小腸阻塞又會阻礙膻中穴附近血液運行,此時應該服用特定的方劑。如果因為月經剛結束,血室空虛,邪氣乘虛而入,邪氣盛而正氣衰弱,經絡氣血不暢,無法驅散邪氣,則難以治療。而且如果不從血液排出邪氣,邪氣又怎能解除呢?對於月經期間發病的患者,需區分血虛和血實兩種情況,宜服用柴胡養榮湯(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生地、白芍、知母、花粉、生薑、大棗)。凡是產後失血過多,衝任二脈虛弱,或平素容易月經過多,經絡氣血長期不足的婦女,都容易感受外邪,治療方法與月經剛結束時發病者相同。
衝脈是血海,也就是血室。衝脈受熱,血液就會運行失常,男性則會出現下血神志不清,女性則會在月經期間發病。陽明病出現下血神志不清,不單指婦女,男性也可能出現。只是因為婦女經期氣血虛弱,邪氣容易乘虛而入,所以熱邪侵入血室的情況較多。然而,婦女熱邪侵入血室,有的需要治療才能痊癒,有的則不需要治療也能痊癒,張仲景的著作中已有詳細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岐伯說:婦女傷寒,身體發熱,脈象長而弦,屬於陽明少陽證。寒熱往來,夜間煩躁白天安靜,像見到鬼一樣,月經剛結束,熱邪侵入血室,不甚充盈者,服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参、大棗,再加入丹皮、桃仁、當歸尾、穿山甲來消散瘀血;如果症狀非常嚴重,則服用桃仁承氣湯瀉下。婦女傷寒,表虛自汗,身體發涼,四肢拘緊,脈象沉而遲,這是太陽表證,少陽本病。月經剛結束,則服用桂枝加附子紅花湯。婦女傷寒,表證已解,熱邪侵入血室,擾亂月經,導致月經過多,且難以調理,則服用芍藥甘草湯治療。徐靈胎說:婦女傷寒,月經剛來,邪氣侵入血室,寒熱交替,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脈象緊細數者,服用薑桂柴胡湯(乾薑、桂枝、柴胡、牡蠣、瓜蔞根、甘草,水煎去渣),溫熱服用,促使發汗。如果中風傷寒,表證消失後月經來潮,而邪氣上犯心包,神志錯亂,意識不清,像發狂見到鬼一樣,脈象澀而微數,則服用牛黃丸(牛黃、鬱金、丹皮、硃砂、冰片、生甘草,研為末,蜜丸,新汲水化下)治療。
周澹然說:婦女月經來潮時,感受溫邪,血液受邪氣阻滯,多導致腹痛脹滿。在溫病治療方法中,再加入桃仁、紅花、元胡、丹皮、鱉甲等藥物。月經剛結束,血室空虛,邪氣乘虛而入,多導致神志不清、昏迷、舌苔黑、潮熱,則應該增減小柴胡湯,加入養陰的藥物。如果患溫病時,月經自行來潮且沒有間斷,熱邪隨經血排出,則只治療月經本身即可。朱瑞生說:婦女患溫病,月經剛來或剛結束,熱邪侵入血室,出現耳聾、口苦,白天脈象靜,身體發涼,晚上發熱,脈象數,則服用柴蒿鱉甲湯(柴胡、青蒿、生鱉甲、黃芩、白芍、丹皮、鮮生地、麥冬、梔子、生甘草)。口渴者,加花粉;胸脅部痞滿疼痛者,加枳實、瓜蔞仁、牡蠣;熱邪侵入血室,小腹部疼痛堅硬,大便秘結,或大便通暢但顏色發黑,脈象沉實,夜間發熱更甚,則脈象洪數,昏迷神志不清,則加減桃仁承氣湯(桃仁、生錦紋、芒硝、生甘草、黑犀角汁、丹皮、鮮生地,水煎,納芒硝煎化服)治療。熱邪侵入血室,邪氣較少,正氣虛弱,夜間輕微煩熱者,服用柴胡人參湯(柴胡、人參、麥冬、白芍、鮮生地、阿膠、炙甘草)。溫病與傷寒的不同之處,負責診治的人必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