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24)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24)
1. 第十六節,臨經傷寒(又名行經傷寒)
膻中血聚,則小腸壅,小腸壅,膻中血不行,宜此方。若因經水適斷,血室空虛,其邪乘虛傳入,邪勝正虧,經氣不振,不能鼓散其邪為難治。且不從血泄,邪氣何由即解。與適來者,則有血虛血實之分,宜柴胡養榮湯(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生地、白芍、知母、花粉、生薑、大棗)。凡新產後亡血過多,衝任空虛,與素善崩漏,經氣久虛,皆能受邪,與經水適斷同治。
秀按,沖為血海,即血室也。衝脈得熱,血必妄行,在男子則下血譫語,在婦人則月事適來。陽明病下血譫語,兼男子言,不止謂婦人也,但以婦人經氣所虛,邪得乘虛而入,故病熱入血室為多。然婦人熱入血室,有須治而愈者,有不須治而愈者,仲景皆有明文,已詳證治條下,茲不復贅。云岐子曰:婦人傷寒,身熱脈長而弦,屬陽明少陽。往來寒熱,夜躁晝靜,如見鬼狀,經水適斷,熱入血室,不實滿者,小柴胡湯去參棗,加丹皮、桃仁、歸尾、穿山甲以消之;大實滿者,桃仁承氣湯下之。婦人傷寒,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太陽表病,少陽本病。經水適斷,桂枝加附子紅花湯。婦人傷寒汗解表除,熱入血室,擾其經水過多,不受補益,芍藥甘草湯治之。徐靈胎曰:婦人傷寒,經水才來,邪入血室,寒熱見鬼如狂,脈緊細數者,以薑桂柴胡湯(乾薑六分、桂枝三分、柴胡六分、牡蠣三錢、瓜蔞根三錢、甘草六分,水煎去渣),熱服取汗。若中風傷寒,表罷後經至,而上犯心包,神明失措,而意志不清,如狂見鬼不已,脈澀微數者,以牛黃丸(牛黃、鬱金、丹皮、硃砂各一錢,冰片三分,生甘草五分,研為末,蜜丸,新汲水化下三分)治之。
廉勘,周澹然云:婦人經水適來,溫邪恰受,血為邪遏,多致腹痛脹滿。治溫法中,再加桃仁、紅花、元胡、丹皮、鱉甲之類。經水適去,血室空虛,邪因虛乘入,多致譫妄神昏,舌黑潮熱,又當以增損小柴胡,加養陰之品。如患溫時,經自行不間斷,熱隨血泄,只治其經行自已。朱瑞生云:婦人病溫,經水適來或適斷,熱入血室,耳聾口苦,晝則脈靜身涼,夜則發熱脈數,柴蒿鱉甲湯(柴胡二錢,青蒿錢半,生鱉甲三錢,黃芩二錢,白芍三錢,丹皮三錢,鮮生地四錢,麥冬二錢,梔子二錢,生甘草一錢,水五杯,煎二杯,分兩次服)。渴者,加花粉;胸脅痞滿而痛者,加枳實、瓜蔞仁、牡蠣各三錢;熱入血室,少腹痛硬,大便閉,或通而色黑,脈沉實,夜熱甚時,則脈洪數,昏狂譫語,加減桃仁承氣湯(桃仁三錢,生錦紋三錢,芒硝三錢,生甘草二錢,黑犀角二錢磨汁衝入,丹皮三錢,鮮生地八錢,水四杯,煎取二杯,納芒硝煎化服一杯,歷三小時許,當下瘀血,不下再服,得下弗服)主之。熱入血室,邪少正虛,夜微煩熱者,柴胡人參湯(柴胡三錢,人參一錢,麥冬三錢,白芍二錢,鮮生地三錢,阿膠三錢,炙甘草三錢,水三杯,煎取一杯,頓服之,不愈再服)。此溫病與傷寒不同之異點,有司命之責者,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第十六節:臨經傷寒(又稱行經傷寒)
若羶中(心包區域)血液淤積,會導致小腸阻塞;小腸阻塞又會反過來阻礙羶中的血液運行,此時適合使用特定方劑治療。若因月經剛結束,子宮(血室)空虛,外邪趁虛侵入,邪氣強盛而正氣不足,經氣衰弱,無法驅散邪氣,則病情較難治癒。且若不讓邪氣隨經血排出,邪氣便難以解除。與月經剛來時的情況相比,有血虛與血實的區別,此時宜服用「柴胡養榮湯」(成分: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生地、白芍、知母、花粉、生薑、大棗)。
產後失血過多、衝任二脈空虛,或平時有崩漏問題、經氣長期虛弱者,都容易受邪氣侵襲,治療方法與月經剛結束時相同。
秀按:
衝脈為血海,即「血室」。若衝脈受熱,血液易妄行,男性可能出現便血、譫語,女性則可能月經突然來潮。陽明病出現便血譫語,雖泛指男女,但因女性經氣較虛,邪氣易乘虛而入,故「熱入血室」較常見。女性熱入血室,有些需治療才能痊癒,有些則可不藥而癒,張仲景對此均有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雲岐子提到:
- 女性患傷寒,身熱脈長而弦,屬陽明、少陽經病。若寒熱交替、夜間躁動而白天安靜、如見鬼狀,且月經剛斷,熱入血室但未嚴重腹滿者,可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加丹皮、桃仁、歸尾、穿山甲以消散瘀熱;若腹滿嚴重,則用「桃仁承氣湯」攻下瘀血。
- 若傷寒表虛自汗、身涼肢僵、脈沈遲,屬太陽表病與少陽本病,且月經剛斷者,用「桂枝加附子紅花湯」。
- 若傷寒汗解後,熱入血室擾亂經血導致經量過多、無法補益者,用「芍藥甘草湯」治療。
徐靈胎指出:
- 女性傷寒,月經剛來時邪入血室,出現寒熱、譫妄如狂、脈緊細數者,用「薑桂柴胡湯」(乾薑、桂枝、柴胡、牡蠣、瓜蔞根、甘草)熱服發汗。
- 若中風或傷寒表症解除後月經來潮,邪氣犯心包導致神志不清、如狂見鬼、脈澀微數者,用「牛黃丸」(牛黃、鬱金、丹皮、硃砂、冰片、生甘草)治療。
廉勘:
周澹然認為:
- 女性月經來潮時感染溫邪,血液被邪氣阻滯,多見腹痛脹滿。治療溫病時可加桃仁、紅花、元胡、丹皮、鱉甲等活血化瘀藥。
- 月經剛結束時血室空虛,邪氣趁虛而入,易致譫妄神昏、舌黑潮熱,宜用「增損小柴胡湯」加養陰藥物。
- 若患溫病時月經正常來潮,熱隨血洩,只需調理經期即可。
朱瑞生提出:
- 女性溫病,月經剛來或剛斷時熱入血室,出現耳聾口苦、晝靜夜熱、脈數者,用「柴蒿鱉甲湯」(柴胡、青蒿、鱉甲、黃芩、白芍、丹皮、生地、麥冬、梔子、甘草)。口渴加花粉;胸脅脹痛加枳實、瓜蔞仁、牡蠣。
- 若熱入血室導致少腹硬痛、便秘或黑便、脈沈實、夜間高熱譫妄者,用「加減桃仁承氣湯」(桃仁、大黃、芒硝、甘草、犀角、丹皮、生地)攻下瘀血。
- 若邪少正虛、夜間微熱者,用「柴胡人參湯」(柴胡、人參、麥冬、白芍、生地、阿膠、甘草)調補。
此為溫病與傷寒的不同之處,醫者務必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