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05)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05)
1. 第十節,夾脹傷寒(一名傷寒夾腫脹,又名腫脹兼傷寒)
《金匱》方),終歸無功,從此信景岳「虛症難醫,百補無功」之語,真虛損專家之名論也。急囑病人赴西醫處開臌放水,詎知放水而水全無,但有淡血黏液,西醫即將腹皮縫好,勸其速回,後至一旬而斃。於是專覓單方,約有十劑:(一)醜冰散(先將黃牛糞陰乾,微炒黃香為末,每服一兩,煎十餘滾,濾清,衝入梅冰一釐,乘熱頓服)。
(二)豬肚煎(雄豬肚子一個,入大蒜頭四兩,尖檳榔、砂仁末各三錢,廣木香二錢,砂鍋內河水煮熟,空心但服豬肚湯)。(三)千金散(千金霜二分半、飛滑石二分、陳芭蕉扇五分去筋燒灰存性,用濕豆腐皮包好開水送下)。
(四)黑魚羹(烏蠡魚一尾,重七八兩,去鱗甲,將肚剖開去盡腸雜,入好青礬五分、松蘿茶三錢,男子用大蒜八瓣,女用七瓣,同入魚腹內,放在瓦罐中煮熟,令病人吃魚,連茶蒜吃更好)。(五),蘆散(三五年陳葫蘆一個,懸放於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五次,將葫蘆殼煅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
(六)寬膨散(大癩蝦蟆一隻,剖開,用大砂仁填滿腹中,黃泥封固,炭火煅紅,冷定去泥,研末,每服一錢,陳皮湯調服,至頻頻矢氣而寬)。(七)瓜灰散(西瓜一個,開去蓋,挖去子肉,加雞內金四張,車前子四兩,入西瓜中,仍用舊蓋蓋好,瓜外遍塗爛泥,在瓦上炙灰存性,去泥研末,每服一錢,用青糖拌好,用陳葫蘆殼一錢,煎湯調下)。
(八)絲瓜絡丸(絲瓜絡一個,用小巴豆十四粒,拌炒巴豆黃色,去豆不用,再用陳倉米,如絲瓜絡之分量,同炒,米黃,研勻,玫瑰膏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錢,用綠萼梅五朵泡湯送下)。(丸)雞矢白散(臘月用雄雞五隻,飼以煮乾大麥一二日,雞矢中自有白塊,逐漸取出,隨取隨用酒洗,陰乾,藏入瓷瓶,每服三分,和入廣木香末一分,隨酒送下)。
(十)敗鼓皮丸(破舊銅鼓皮一張,切碎,河砂拌炒鬆脆,研末,陳燒酒和糯米粉糊丸,每服一錢,陳酒送下)。其間臨病實驗,一旬至二旬間臌脹,效者頗多。若至一二月,不效者多。
五、疳臌,多因於失飢傷飽,魚肉中誤服蟲子,蟲吸血液,生長繁殖,積久而成臌,形如蜘蛛,故俗稱「蜘蛛脹」,《萬氏全書》謂之「疳臌」。治以驅蟲消疳,輕則七味保嬰湯(萊菔子、生麥芽各一錢,薄荷葉三分,嫩竹葉七片,燈心一小帚,陳倉米二十粒,白蜜一匙,袋盛煮湯),調下痢蛤散(癩蛤蟆一隻,酒洗淨,將白豆蔻四十九粒,從口徐徐灌入,外塗酒渣蓋泥令遍,炭火烘脆,去泥,研末,篩淨,每服三分至五分。
《良方集腋》);重則加味五香湯(五靈脂五分用青糖拌炒、醋製香附八分、黑白醜頭末炒香各六分、白雷丸一錢、煨香使君子肉三枚、炒川椒一粒、烏梅肉二分。何廉臣驗方),調下灶馬散(蟑螂肉十隻、萊菔子五錢,拌炒研服五分),屢奏捷效。
白話文:
第十節,夾脹傷寒(一名傷寒夾腫脹,又名腫脹兼傷寒)
先前用《金匱要略》的方劑治療,最終都無效,這讓我相信景岳先生「虛症難醫,百補無功」的說法,真是虛症治療專家的論斷啊! 我緊急建議病人去西醫處進行放水手術,沒想到放出的水完全沒有,只有少許淡血黏液,西醫便縫合了腹部,勸他趕快回家,結果十天後就去世了。
於是,我專門尋找單方,大約有十個:
(一)醜冰散:(將黃牛糞曬乾,微炒至黃色香氣四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兩,煎煮十幾滾,過濾取清液,加入梅花冰一釐,趁熱服用。)
(二)豬肚煎:(用一隻公豬的肚子,加入大蒜頭四兩,尖檳榔、砂仁末各三錢,廣木香二錢,用河水在砂鍋裡煮熟,空腹服用豬肚湯。)
(三)千金散:(千金霜二分半、飛滑石二分、陳年芭蕉扇(去筋燒成灰)五分,用濕豆腐皮包好,開水送服。)
(四)黑魚羹:(用一條重七八兩的烏鱧魚,去除鱗甲和內臟,加入好青礬五分、松蘿茶三錢,男士加八瓣大蒜,女士加七瓣大蒜,一同放入魚腹中,放在瓦罐裡煮熟,讓病人吃魚,連茶和蒜一起吃更好。)
(五)蘆散:(用一個三五年陳的葫蘆,懸掛在炭火上烤熱,再用酒浸泡,如此重複五次,將葫蘆殼煅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
(六)寬膨散:(用一隻大癩蛤蟆,剖開,用大砂仁填滿腹中,用黃泥封好,炭火燒紅,冷卻後除去泥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陳皮湯調服,直到多次排氣感到舒暢為止。)
(七)瓜灰散:(用一個西瓜,去掉蓋子,挖出瓤和籽,加入雞內金四張,車前子四兩,再蓋上蓋子,西瓜外塗上爛泥,放在瓦上炙烤成灰,除去泥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青糖拌好,再用陳葫蘆殼一錢煎湯調服。)
(八)絲瓜絡丸:(用一個絲瓜絡,與十四粒小巴豆一起拌炒,直到巴豆變成黃色,去掉巴豆,再加入等量陳倉米一起炒至米變黃,研磨均勻,用玫瑰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錢,用綠萼梅五朵泡的湯送服。)
(九)雞矢白散:(臘月用五隻公雞,餵食煮熟的大麥一二日,雞糞中會出現白色塊狀物,取出後用酒清洗,陰乾,儲存在瓷瓶裡,每次服用三分,加入廣木香末一分,用酒送服。)
(十)敗鼓皮丸:(用一張破舊的銅鼓皮,切碎,與河砂拌炒至鬆脆,研磨成粉,用陳燒酒和糯米粉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一錢,用陳酒送服。)這些方劑在治療一到兩個星期內出現的臌脹,效果都比較好。如果超過一兩個月,效果就不好了。
五、疳臌,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節,飢飽失度,或者魚肉中誤食蟲子,蟲子吸食血液,生長繁殖,時間久了就形成了臌脹,形狀像蜘蛛,所以俗稱「蜘蛛脹」,《萬氏全書》稱之為「疳臌」。治療方法是用驅蟲消疳的藥物,病情輕微的,可以用七味保嬰湯(萊菔子、生麥芽各一錢,薄荷葉三分,嫩竹葉七片,燈心一小帚,陳倉米二十粒,白蜜一匙,用布袋盛裝煮湯)調服痢蛤散(癩蛤蟆一隻,用酒洗淨,將白豆蔻四十九粒從口中慢慢灌入,外面塗上酒糟和泥巴,用炭火烘烤至酥脆,去掉泥巴,研磨成粉,過篩,每次服用三分到五分,《良方集腋》);病情嚴重的,則要加味五香湯(五靈脂五分用青糖拌炒,醋製香附八分,黑白醜頭末炒香各六分,白雷丸一錢,煨香使君子肉三枚,炒川椒一粒,烏梅肉二分。何廉臣驗方)調服灶馬散(蟑螂肉十隻、萊菔子五錢,拌炒研磨後每次服用五分),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