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7)
第一編 傷寒要訣 (7)
1. 第五節,六經病證
少陰標證:肌雖熱而不甚惡熱,反畏寒戰慄,面赤目紅,咽痛舌燥,胸脅煩悶而痛,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泄利下重,甚或躁擾譫語,自汗指厥。
秀按,此少陰實熱現象,故為標證。蓋少陰只有虛寒,以君火藏而不用故也。凡有熱象,皆相火之所為,非本病也。猶之厥陰經一切虛寒之證,亦少陰之所為,非厥陰本病也。
少陰本證:肢厥四逆,腹痛吐瀉,下利清穀,引衣蜷臥,喜向里睡,甚則面赤戴陽。
秀按,此少陰虛寒現象,故為本證。蓋少陰雖屬君火,以藏為用,其體常虛,惟賴太陽衛之於外,而表寒不侵,陽明鎮之於中,而裡寒不起。若衛陽不固,而胃陽尚強,寒邪尚不能斬關直入,惟胃陽失守,寒水無制,故厥陰之風而厥逆,挾太陰之濕而下利,則真火立見消亡,故少陰最多死證。
廉勘,陸九芝有少陰咽痛吐利寒熱辨,語最明白,特節述其說曰:少陰病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法當咽痛而復吐利,此以熱客於少陰之標,叔和《平脈法》所傳師說伏氣之病是也。先論咽痛,少陰之脈循喉嚨,在初得病二三日,為陽邪結於會厭,但用生甘草解毒,桔梗排膿,半夏、雞子白髮聲利咽,足矣。若夫下利胸滿,心煩而咽痛,為陰虛液不上蒸者,治宜育陰復液,則豬膚湯加蜜粉者是;下利厥逆,面赤而咽痛,為陰盛格陽於上者,治宜驅陰復陽,則通脈四逆湯之加桔梗者是。是蓋以陰虛陰盛皆可以致咽痛,故有必從兩法而解者。再論吐利,飲食入口即吐,心下㠟㠟,欲吐復不能吐者,此胸中實,不可下而可吐也;膈有寒飲而吐,且乾嘔者,此有水氣,不可吐而可溫也。吐利交作,以手足不冷為吉。若吐且利而見厥逆,吐且利而見煩躁則凶,雖有吳茱萸一法,亦未必及救矣。終論少陰下利,與厥陰下利不同,厥陰之利,多熱少寒;少陰之利,多寒少熱。故惟厥冷而或咳或悸,腹痛下重,是陽為陰遏之利,用四逆散;咳而嘔渴,心煩不眠,是水熱互結之利,用豬苓湯;小便不利,腹痛便膿血,是寒熱不調之利,用桃花湯;自利清水,心下痛,二三日咽乾口燥,六七日不大便,均腹滿,是陽盛爍陰之利,用承氣湯。凡若此者,皆為傳經之邪,固屬於熱。若夫下利清穀,厥逆脈微,嘔而汗出,引衣自蓋,欲向壁臥,不喜見明,而又面赤戴陽者,則皆合於真武、附子四逆、通脈、白通諸方,為少陰虛寒之證,正與厥陰熱利相反矣。少陰下利死證五條,吐利躁煩,四肢厥逆,惡寒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下利止而眩冒,六七日而息高者,雖尚有吳茱萸一法,終為不治之證,苟非利止手足溫,身反發熱,未易求其生也。
少陰中見證:裡寒外熱,手足厥冷,身反不惡寒,下利清穀,腹痛乾嘔,面色嬌紅,咽痛口燥,渴而飲,飲而吐,吐而復渴,甚則煩躁欲死,揚手躑足,或欲坐臥水中。
白話文:
第五節,六經病證
少陰標證:身體雖然發熱,但不覺得很熱,反而畏寒發抖,臉紅眼紅,咽喉疼痛乾燥,胸脅煩悶疼痛,疼痛牽連到腰背、肩胛骨、肘臂,腹瀉下墜感明顯,嚴重時甚至煩躁胡言亂語,自汗手腳冰冷。
(註解)這是少陰實熱的表現,所以是標證。因為少陰經主要功能是藏而不露,只有虛寒的表現。凡是有熱的症狀,都是相火(命門之火)的表現,不是少陰經本身的病症。就像厥陰經的一切虛寒症狀,也是少陰經導致的,而不是厥陰經本身的病症。
少陰本證:四肢冰冷,腹部疼痛、嘔吐腹瀉,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喜歡裹緊衣服蜷縮著睡覺,喜歡側臥,嚴重時臉色發紅,手腳發熱。
(註解)這是少陰虛寒的表現,所以是本證。雖然少陰經屬君火,以藏為用,但其本質上是虛弱的,只能依靠太陽經的衛氣保護外在,以及陽明經的胃氣溫煦內在,才能避免外寒入侵和內寒產生。如果衛氣不足,而胃氣仍然較強,寒邪還不能直接入侵,但如果胃氣失守,寒邪就會不受控制,導致厥陰經的寒邪外洩而四肢冰冷,夾雜太陰經的濕邪而腹瀉,最後真火(命門之火)就會完全熄滅,所以少陰經的病症中有很多危急重症。
(考證)陸九芝的《少陰咽痛吐利寒熱辨》對此闡述得很清楚,我將其重點摘錄如下:少陰病脈象陰陽俱緊,反而出汗,通常會出現咽喉疼痛,然後嘔吐腹瀉,這是因為熱邪侵犯少陰經的標證,是《平脈法》中所說的伏氣病。首先談咽喉痛,少陰經的經脈循行於喉嚨,初期發病二三日,是因為陽邪阻塞於會厭,只需用生甘草解毒,桔梗排膿,半夏、雞蛋清幫助發聲和緩解咽喉疼痛就夠了。如果出現腹瀉、胸悶、心煩和咽喉痛,是陰虛津液不能上蒸的症狀,治療應該滋陰養液,比如豬膚湯加蜂蜜;如果出現腹瀉、四肢冰冷、臉紅和咽喉痛,是陰盛格陽於上的症狀,治療應該溫陽驅寒,比如通脈四逆湯加桔梗。這是因為陰虛和陰盛都可以導致咽喉痛,所以治療必須兼顧兩方面。再談嘔吐腹瀉,食物入口就吐,心下痞悶,想吐又吐不出來,這是胸中實證,不能瀉下,可以採用催吐的方法;如果因為膈上寒飲而嘔吐,並且伴有乾嘔,這是水氣過多,不能催吐,需要溫中散寒。嘔吐腹瀉同時出現,如果手腳不冷則預後較好;如果嘔吐腹瀉同時出現四肢冰冷或煩躁,則預後不良,即使使用吳茱萸也未必能挽回。最後談少陰經的腹瀉,與厥陰經的腹瀉不同,厥陰經的腹瀉多熱少寒;少陰經的腹瀉多寒少熱。所以如果出現四肢厥冷,伴有咳嗽或心悸,腹部疼痛下墜,這是陽氣被陰邪遏制的腹瀉,用四逆散;如果出現咳嗽、口渴、心煩失眠,這是水熱互結的腹瀉,用豬苓湯;如果小便不利,腹瀉排出膿血,這是寒熱不調的腹瀉,用桃花湯;如果自利清水,心下疼痛,二三日咽喉乾燥口渴,六七日不大便,腹部脹滿,這是陽盛爍傷陰液的腹瀉,用承氣湯。以上這些都是邪氣傳經的表現,屬於熱證。但是如果出現腹瀉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四肢冰冷,脈象微弱,嘔吐伴有汗出,喜歡裹緊衣服蓋著,想靠著牆壁睡覺,不喜歡光亮,並且臉色發紅,手腳發熱,則應當使用真武湯、附子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加味湯等方劑,這是少陰虛寒的症狀,與厥陰熱性腹瀉正好相反。少陰經腹瀉的危急症狀有五種:嘔吐腹瀉伴有煩躁不安,四肢冰冷,惡寒蜷縮,脈象摸不到,不煩躁卻精神恍惚,腹瀉停止而頭暈目眩,六七天后呼吸急促,即使使用吳茱萸,也多半無法治愈,除非腹瀉停止,手腳變暖,身體反而發熱,否則很難痊癒。
少陰中見證:裡寒外熱,手腳冰冷,身體卻不覺得惡寒,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腹部疼痛乾嘔,面色嬌紅,咽喉疼痛口乾,口渴想喝水,喝水後又吐出來,吐完後又口渴,嚴重時煩躁不安,想死,揚手踏足,或想坐臥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