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編 病理診斷 (1)

回本書目錄

第二編 病理診斷 (1)

1. 第三章 表裡寒熱

凡勘傷寒,必先明表裡寒熱。有表寒,有裡寒,有表裡皆寒;有表熱,有裡熱,有表裡皆熱;有表寒裡熱,有表熱裡寒;有里真熱而表假寒,有里真寒而表假熱。發現於表者易明,隱伏於裡者難辨;真寒真熱者易明,假寒假熱者難辨。今試舉其要以析言之。

2. 第一節 表寒證

凡頭痛身熱,惡寒怕風,項強腰痛,骨節煩疼者,皆表寒證,皆宜汗解。《內經》所謂「體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但要辨無汗者寒甚於風,為正傷寒,必須使周身大汗淋漓而解,蘇羌達表湯為主,隨證加減;自汗者風重於寒,為冷傷風,必兼鼻寒聲重,咳嗽噴嚏,但須漐漐微汗而解,蘇羌達表湯去羌活生薑,加荊芥前胡桔梗為主。

若發熱惡寒如瘧狀,一日二三發,其人不嘔,仍是太陽表證,蘇羌達表湯主之;惟寒已而熱,熱已而汗者,則為少陽之寒熱往來,症多目眩耳聾,口苦善嘔,膈滿脅痛,必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津津汗出而解,謂之和解,輕者柴胡枳桔湯,重者柴胡陷胸湯選用;若發寒時身痛無汗,發熱時口渴惡熱,太陽表證未罷,陽明裡證已急,則為少陽寒熱之重證,柴芩雙解湯主之;如身熱微惡寒,無汗而微喘,頭額目痛,肌肉煩疼,此風寒由皮毛襲於陽明肌肉也,仍宜發汗,蘇羌達表湯去羌活,加蔥、豉主之。總之,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證,雖有大汗、微汗之不同,而同歸汗解。

太陽發表,少陽和解,陽明解肌,其理一也。

3. 第二節 裡寒證

凡傷寒不由陽經傳入,而直入陰經,肢厥脈微,下利清穀者,名曰中寒。仲景所謂「急溫之,宜四逆湯者」是也。

4. 第三節 表裡皆寒證

凡身受寒邪,口食冷物,陡然腹痛吐瀉,肢厥脈沉,此為兩感寒證,輕者神術湯加乾薑肉桂,重者附子理中湯加薑汁、半夏

5. 第四節 表熱證

凡溫暑證,始雖微惡風寒,一發熱即不惡寒,反惡熱,汗自出,口大渴,目痛鼻乾,齒板燥,心煩不得眠者,雖皆為陽明表熱。但要辨身乾熱而無汗者,尚須辛涼解肌,使熱從外達,蔥豉桔梗湯為主,隨證加減;身大熱而自汗者,只宜甘寒存津,使熱不劫陰,新加白虎湯主之。

6. 第五節 裡熱證

凡傷寒邪傳入里,溫熱病熱結於裡,皆屬陽明腑證。手足汗,發潮熱,不大便,小便不利,腹脹滿,繞臍痛,心煩惡熱,喘冒不得臥,腹中轉矢氣,甚則譫語發狂,昏不識人,大便膠閉,或自利純青水,仲景所謂「急下之,而用三承氣湯者」是也。

7. 第六節 表裡皆熱證

凡伏氣溫熱,至春感溫氣而發,至夏感暑氣而發,一發即渴不惡寒,反潮熱惡熱,心煩譫語,咽乾舌燥,皮膚隱隱見斑,甚則手足瘛瘲,狀如驚癇,仲景所謂「熱結在裡,表裡俱熱,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也。

但要辨其便通者,但須外透肌腠,內清臟腑,新加白虎湯為主,柴芩清膈煎亦可酌用;便閉者,急以攻裡瀉火為首要,白虎承氣、犀連承氣二湯為主;夾痰者,陷胸承氣湯加味涼膈煎選用;夾食者,枳實導滯湯選用;夾血瘀者,桃仁承氣湯選用;夾溫毒者,解毒承氣湯選用;若血虛者,養榮承氣湯選用;氣血兩虧者,陶氏黃龍湯選用。

8. 第七節 表寒裡熱證

凡溫病伏暑將發,適受風寒搏束者,此為外寒束內熱,一名客寒包火。但要辨表急裡急,寒重熱重。外寒重而表證急者,先解其表,蔥豉桔梗湯加減;伏熱重而里證急者,先清其里,柴芩清膈煎加減。

9. 第八節 表熱裡寒證

凡病人素體虛寒,而吸熱冒暑,此為標熱本寒,只宜輕清治標,標邪一去,即轉機而用溫化溫補等劑,庶免虛脫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