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3)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3)
1. 第六節,清涼劑
玳瑁鬱金湯,清宣包絡痰火法,俞氏經驗方
生玳瑁(一錢,研碎),生山梔(三錢),細木通(一錢),淡竹瀝(兩瓢,沖)
廣鬱金(二錢,生打),青連翹(二錢,帶心),粉丹皮(二錢),生薑汁(兩滴,沖),鮮石菖蒲汁(兩小匙,沖),紫金片(三分,開水烊沖)
先用野菰根二兩,鮮捲心竹葉四十支,燈心兩小帚(約重五六分),用水六碗,煎成四碗,取清湯分作二次煎藥。
白話文:
【玳瑁鬱金湯】為一清宣包絡痰火的中醫處方,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
配方如下:
- 生玳瑁(一錢,需研磨成碎末)
- 生山梔子(三錢)
- 細木通(一錢)
- 淡竹瀝(兩瓢,用時加入)
以及,
- 廣鬱金(二錢,需生用並搗碎)
- 青連翹(二錢,需保留果心)
- 粉丹皮(二錢)
- 生薑汁(兩滴,用時加入)
- 新鮮石菖蒲榨出的汁液(兩小匙,用時加入)
- 紫金片(三分,以熱水溶化後沖入)
煎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取野菰根二兩、新鮮捲心竹葉四十片,以及燈心草兩小束(大約五六分重)。將這些材料加入六碗水中煎煮,直至剩下四碗,然後濾出清澈的湯液,並將此湯液分作兩次來煎熬上述藥物。
秀按,邪熱內陷包絡,鬱蒸津液而為痰,迷漫心孔,即堵其神明出入之竅,其人即妄言妄見,疑鬼疑神,神識昏蒙,咯痰不爽,俗名痰蒙。故以介類通靈之玳瑁,幽香通竅之鬱金為君,一則泄熱解毒之功同於犀角,一則達郁涼心之力靈於黃連;臣以帶心翹之辛涼,直達包絡以通竅,丹皮之辛竄,善清絡熱以散火;引以山梔、木通,使上焦之鬱火屈曲下行,從下焦小便而泄;佐以薑、瀝、石菖蒲汁,辛潤流利,善滌絡痰;使以紫金片芳香開竅,助全方諸藥透靈;妙在野菰根功同蘆筍,而涼利之功捷於蘆根,配入竹葉、燈心,輕清透絡,使內陷包絡之邪熱及迷漫心孔之痰火,一舉而肅清之。此為開竅透絡,滌痰清火之良方。服一劑或二劑後,如神識狂亂不安,胸悶氣急,壯熱煩渴,此內陷包絡之邪熱欲達而不能遽達也,急用三汁寧絡飲徐徐灌下令盡,良久漸覺寒戰,繼即睡熟,汗出津津而神清。若二時許不應,須再作一服,歷試輒效。
白話文:
按照我的理解,這是說:當邪熱侵入並困於心包膜內,導致津液蒸鬱而產生痰濕,這些痰濕如同迷霧般阻塞了心神往來的通道,進而使人產生幻聽、幻視,對鬼神產生疑慮,意識變得模糊不清,咳痰也不暢快,民間常稱這種情況為「痰迷心竅」。因此,此處使用玳瑁這類介殼類藥物,因其具有通靈之效,以及鬱金,以其幽香能打通閉塞的孔竅,作為主要治療藥物;玳瑁既能泄熱解毒,作用類似犀角,鬱金則能疏通鬱結,清涼心神,效果比黃連更為靈驗。
其次,配以連心翘的辛凉特質,直接作用於心包膜以疏通孔竅,牡丹皮則因其辛散性質,能有效清除心包络中的熱毒,有助於散火。再輔以山梔和木通,引導上焦積聚的鬱熱曲折向下,通過下焦小便排出體外。同時,加入生薑、牛瀝和石菖蒲汁,這些藥物辛潤流通,能有效清除心包络中的痰涎。而紫金片以其芳香開竅的特性,增強全方藥物的穿透與靈敏度,是方中的引導藥。
特別之處在於,野菰根的功效與蘆筍相似,但其清涼利濕的作用比蘆根更快捷,配合竹葉和燈心草,這兩者質地輕清,能穿透心包絡,幫助清除陷入其中的邪熱和堵塞心竅的痰火,使之迅速得到清理。整個處方是為了開竅、疏通心包络、清除痰涎和降火的優良方案。
服用一至兩劑後,如果患者仍然精神狂亂不安,胸悶、氣促、高燒、口渴,這可能是邪熱企圖外達但未能迅速排出的跡象,此時應立即使用「三汁寧絡飲」緩緩灌服,直到完全飲下。不久後,患者可能會先感到寒戰,隨即沉睡,接著出汗而神志清醒。倘若兩個小時後未見改善,需再次給藥,據經驗,此法屢試屢效。
三汁寧絡飲,附方開竅透絡兼解火毒法,秀山經驗方
白頸活地龍四條,水洗淨,入砂盆內研如水泥,濾取清汁,更用龍腦、西黃、辰砂各一分研勻,生薑汁半小匙,鮮薄荷汁二小匙,用井水半杯,調三汁及腦、黃、辰砂三味。
秀按,此方芳香開竅,辛潤活絡,靈驗異常。如嫌西黃價昂,用九制膽星八分代之亦驗。
犀地清絡飲,清宣包絡瘀熱法,俞氏經驗方
犀角汁(四匙,沖),粉丹皮(二錢),青連翹(錢半,帶心)
白話文:
三汁寧絡飲,是秀山經驗方,主要用於開竅透絡,兼解火毒。方中用白頸地龍研磨取汁,加入龍腦、西黃、辰砂、生薑汁、薄荷汁等,以井水調和。此方芳香開竅,辛潤活絡,效果顯著。若嫌西黃價格昂貴,可用九制膽星代替。
犀地清絡飲,是俞氏經驗方,用於清宣包絡瘀熱。方中用犀角汁、粉丹皮、青連翹等藥材。
淡竹瀝(二瓢,和勻),鮮生地(八錢),生赤芍(錢半)
原桃仁(九粒,去皮),生薑汁(二滴,同沖)
先用鮮茅根一兩,燈心五分,煎湯代水,鮮石菖蒲汁兩匙沖。
秀按,熱陷包絡神昏,非痰迷心竅,即瘀塞心孔,必用輕清靈通之品,始能開竅而透絡。故以《千金》犀角地黃湯涼通絡瘀為君;臣以帶心翹透包絡以清心,桃仁行心經以活血;但絡瘀者必有黏涎,故又佐薑、瀝、菖蒲三汁,辛潤以滌痰涎,而石菖蒲更有開心孔之功;妙在使茅根交春透發,善能涼血以清熱,燈心質輕味淡,更能清心以降火。此為輕清透絡,通瘀泄熱之良方。如服後二三時許不應,急於次煎中調入牛黃膏,以奏速效。
白話文:
淡竹瀝(二份,均勻混合),新鮮生地(八錢),紅芍藥(一錢半)
原粒桃仁(九粒,去皮),生薑汁(兩滴,一同沖入)
首先使用新鮮白茅根一兩及燈心草五分,煎煮成湯代替水,再加入新鮮石菖蒲汁兩匙沖調。
秀注,當熱邪深入包圍心腦導致意識不清時,其原因不外乎痰癥阻塞心竅或是瘀血堵塞心脈,必須採用輕盈、清涼且能疏通的藥物,才能打開心竅並疏通經絡。因此,本方以《千金》犀角地黃湯為基礎,用以清涼經絡並化解瘀血;輔以連心的藥材穿透包圍心臟的包絡以清心,桃仁則能行走心經促進血液流通;但經絡中的瘀血常伴隨著粘稠唾液,故又添加薑汁、竹瀝、菖蒲三種液體,以其辛香滋潤來清除痰涎,尤其石菖蒲更具有打通心竅的效果;巧妙在於使用白茅根於春季時節引領藥性向上透發,它能有效涼血清熱,而燈心草則因其輕質淡味,進一步清心降火。此方為一輕盈通達經絡、化解瘀血並散發熱邪的優良處方。如果服用後二至三個小時未見效果,應立即在下一次煎煮的藥湯中調入牛黃膏,以求快速見效。
犀羚三汁飲,清宣包絡痰瘀法,俞氏經驗方
犀角尖(一錢),帶心翹(二錢),東白薇(三錢),皂角刺(三分),羚角片(錢半),廣鬱金(三錢,杵),天竺黃(三錢,老式),粉丹皮(錢半),淡竹瀝(兩瓢),鮮石蒲汁(兩匙),生藕汁(二瓢,三汁和勻同沖)
先用犀、羚二角,鮮茅根五十支去衣,燈心五分,活水蘆筍一兩,煎湯代水,臨服調入至寶丹四丸,和勻化下。
秀按,邪陷包絡,挾痰瘀互結清竅,症必痙厥併發,終日昏睡不醒,或錯語呻吟,或獨語如見鬼,目白多現紅絲,舌雖純紅,兼罩黏涎,最為危急之重證。故以犀、羚涼血熄風,至寶芳香開竅為君;臣以帶心翹宣包絡之氣鬱,郁、丹通包絡之血鬱,白薇專治血厥,竺黃善開痰厥;尤必佐角刺、三汁輕宣辛竄,直達病所以消痰瘀;使以蘆筍、茅根、燈心輕清透絡,庶幾痰活瘀散,而包絡復其橫通四布之常矣。此為開竅透絡,豁痰通瘀之第一良方。但病勢危篤至此,亦十中救一而已。
白話文:
【犀羚三汁飲】,這是一種用於清理及宣泄包絡中痰瘀的方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
藥方組成為:犀牛角尖(一分)、連心的連翹(二分)、東方白薇(三分)、皂角刺(三分之一錢)、羚羊角片(一錢半)、廣藿香(三分,需搗碎)、天竺黃(三分,選用老式的)、粉丹皮(一錢半)、淡竹沥(兩勺)、新鮮石菖蒲汁(兩茶匙)、生藕汁(兩勺,以上三種液體混合後一同沖服)。
使用方法:首先,取犀牛角和羚羊角各一,新鮮茅根五十枝去除外皮,燈心草五分,以及活水蘆筍一兩,將這些材料加水煎煮作為藥引。服用前,再調入四粒至寶丹,均勻攪拌直至溶解後服用。
【註釋】當病邪深陷並影響到身體的包絡系統,且伴有痰瘀相互交結阻塞清窍時,病人症狀通常包括間歇性抽搐與昏厥同時發生,整天昏睡不醒,或胡言亂語、呻吟,甚至出現自言自語如同見鬼的行為。眼睛白色部分多見紅絲,舌頭雖然全紅,卻覆蓋著粘稠唾液,這是極為危險的重症表現。因此,本方以犀牛角和羚羊角來清涼血液、平息風動,配合至寶丹的芳香開竅作用作為主要治療策略;其次,使用連心連翹來疏通包絡中的氣機鬱滯,郁金和丹皮促進包絡中的血液流通,白薇專門對治血厥,天竺黃則能有效化解痰厥;特別添加皂角刺和上述三種液體,以其辛散特質直接作用於病所,以消除痰瘀;再輔以蘆筍、茅根和燈心草,這些輕清之品能穿透包絡,促使痰行瘀散,從而恢復包絡應該有的橫向貫通全身的功能。這是一個開竅透絡、化痰通瘀的極佳處方。然而,當病情嚴重到這種程度時,即便使用此方,也只有十分之一的救治機會而已。
廉勘,至寶丹不應,局方紫雪及新定牛黃清心丸或吳氏安宮牛黃丸等,亦可隨時應急。錄方於後,以備臨證時酌用。
局方至寶丹,摘錄吳氏《溫病條辨》方
犀角、硃砂、玳瑁、琥璃以上各一兩,牛黃、麝香以上各五錢。以安息香一兩重湯燉化,和諸藥為丸,計一百丸,蠟護。
廉勘,原方尚有雄黃一兩,龍腦三錢半,金銀箔各五十張,研細為衣。許氏《本事方》中又加人參、制南星、天竺黃三味。
白話文:
在治療過程中,如果使用至寶丹未見效應,可以考慮使用局方的紫雪散,或是新訂的牛黃清心丸,甚至是吳氏的安宮牛黃丸等藥物作為緊急應對措施。以下是這些方劑的組成概述,供臨床診療時參考選用。
局方的至寶丹配方,摘自吳氏所著《溫病條辨》: 使用犀角、硃砂、玳瑁、琥珀各一兩,牛黃、麝香各五錢。先將一兩重的安息香用熱水炖化,再與上述藥物混合製成丸劑,總共做成一百粒丸藥,並以蜂蠟包裹保護。
在原始方子中,還包括雄黃一兩,龍腦三錢半,以及金銀箔各五十片,這些都要磨細作為藥丸的外衣。另外,在許氏的《本事方》裡,還額外加入了人參、炮製過的南星和天竺黃這三種成分。
此方薈萃各種靈異,皆能補心體,通心用,除邪穢,解熱結。徐洄溪云:安神定魂必備之方,真神丹也。
局方紫雪,吳氏從《本事方》去黃金加一「丹」字
滑石、石膏、寒水石、元參、升麻以上各一斤,靈磁石、朴硝、焰硝以上各二斤,犀角、羚角青、木香、沉香以上各五兩,公丁香一兩,炙甘草半斤,辰砂三錢,麝香一兩二錢。
白話文:
此方集合各種神奇藥效,能補益心臟、促進心臟功能,驅除邪氣穢氣,化解熱結。徐洄溪說:安神定魂必備的藥方,真是神丹妙藥。
配方中紫雪,吳氏根據《本事方》刪去黃金,並加上「丹」字。
藥材包括滑石、石膏、寒水石、元參、升麻各一斤,靈磁石、朴硝、焰硝各二斤,犀角、羚角青、木香、沉香各五兩,公丁香一兩,炙甘草半斤,辰砂三錢,麝香一兩二錢。
廉勘,《和劑局方》尚有黃金一百兩,徐洄溪以金箔一萬頁代之;原方火硝四斤,朴硝十斤,徐氏謂二硝太多,只有十分之一。方氏喉科,原方去二硝,加西瓜硝八錢,梅冰三錢,專治咽痛喉風,重齶痰核,舌疔紫泡等症,最妙。
此方闢穢開竅,瀉火散結。徐洄溪云:邪火毒火,穿經入臟,無藥可治,此能消解,其效如神。
新定牛黃清心丸,摘錄王氏《溫熱經緯》方
西黃、雄黃、川連、子芩、山梔、廣鬱金、辰砂、犀角各一兩,珍珠粉五錢,梅冰、麝香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廉勘
《和劑局方》原本需要黃金一百兩,徐洄溪用一萬頁金箔來替代。原方中火硝四斤,朴硝十斤,徐氏認為二硝太多,只取十分之一。方氏喉科,原方去除二硝,加入西瓜硝八錢,梅冰三錢,專門治療咽痛喉風、重齶痰核、舌疔紫泡等症,效果極佳。
此方具有闢穢開竅,瀉火散結的功效。徐洄溪說:邪火毒火穿經入臟,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此方卻能消解,其效果如同神靈。
新定牛黃清心丸
摘錄王氏《溫熱經緯》方
西黃、雄黃、川連、子芩、山梔、廣鬱金、辰砂、犀角各一兩,珍珠粉五錢,梅冰、麝香各二錢五分。
上研末,樹膠水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蠟匱,去蠟用。
此方即萬氏牛黃丸加犀、朱、冰、麝、雄黃等五味,治熱陷心包,昏狂譫妄,較萬方力大,重症用此,輕症仍用萬方。
安宮牛黃丸,摘錄吳氏《溫病條辨》方
西牛黃、犀角、廣鬱金、川連、生山梔、雄黃、黃芩、金箔、硃砂以上各一兩,梅冰、麝香各二錢五分,真珠粉五錢。
上研細勻,樹膠水丸,每丸重一錢,金箔為衣,蠟護。脈虛者,人參湯下;脈實者,銀花薄荷湯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體實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兒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白話文:
將藥物磨成細末,使用樹脂溶於水調和成丸,每個藥丸的重量為一錢,外層包裹金箔作為保護,最後用蜂蠟封固,服用前去除蜂蠟。此處的方劑是在萬氏的牛黃丸基礎上,增加了犀角、朱砂、冰片、麝香、雄黃這五種成分,用於治療因熱毒侵入心包所導致的昏迷、瘋狂、說胡話等症狀,相較於萬氏原方,此方效力更強,適用於病情嚴重的情況,而病情較輕者則建議使用萬氏原方。
安宮牛黃丸的配方源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一書,其組成為:西產牛黃、犀角、廣東產的鬱金、四川的黃連、生的山梔子、雄黃、黃芩,以上各一兩,再加入金箔、硃砂各二錢五分,以及真珠粉五錢。
將這些藥材均勻細緻地磨研後,同樣用水調和樹脂製成丸劑,每粒丸重一錢,並以金箔包裹,外部再塗上一層蜂蠟保護。根據脈象來決定服用方法:若脈象虛弱,可用人參湯送服;若是脈象堅實,則選用銀花與薄荷湯送服。每次服用一丸,對於病情嚴重且體質壯實的成人,每日可服用兩次,甚至在情況需要時,可增加到每日三次;兒童則減半,首次服用半丸,若無顯著效果,可再服用半丸。
廉勘,此方芳香化穢濁而利諸竅,鹹寒保腎水而安心體,苦寒通火腑而瀉心用。專治熱陷包絡,神昏譫語;兼治飛屍猝厥,五癇中惡,及大人小兒痙厥之因於熱者,多效。吳鞠通先生謂: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臨用對證斟酌可也。
連翹梔豉湯,清宣心包氣機法,俞氏經驗方
青連翹(二錢),淡香鼓(三錢,炒香),生枳殼(八分)
苦桔梗(八分),焦山梔(三錢),辛夷淨仁(三分,拌搗廣鬱金三錢)
白話文:
廉勘,這方藥能芳香化解穢濁,通暢全身竅道,鹹寒性質可以保固腎水,安定心神,使身體安寧;苦寒性質能通暢火腑,瀉去心火。專門治療熱邪陷於心包,導致神志昏迷,胡言亂語;也能治療突然昏倒、抽搐、五癇中惡,以及大人小孩因熱邪引起的痙攣抽搐,效果很好。吳鞠通先生說: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範圍差不多,但各有長處,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症下藥。
[連翹梔豉湯],清宣心包氣機的法門,是俞氏經驗方。
藥方:青連翹(二錢),淡香鼓(三錢,炒香),生枳殼(八分),苦桔梗(八分),焦山梔(三錢),辛夷淨仁(三分,拌搗廣鬱金三錢)。
廣橘絡(一錢),白蔻末(四分,分作二次沖)
秀按,凡外邪初陷於心胸之間,正心包絡之部分也。若一切感症,汗吐下後,輕則虛煩不眠,重即心中懊憹,反復顛倒,心窩苦悶,或心下結痛,臥起不安,舌上苔滑者,皆心包氣鬱之見證。故以清芬輕宣心包氣分主藥之連翹,及善清虛煩之山梔、豆豉為君;臣以夷仁拌搗鬱金,專開心包氣鬱;佐以輕劑枳、桔,宣暢心包氣悶,以達歸於肺;使以橘絡疏包絡之氣,蔻末開心包之郁。此為清宣包絡,疏暢氣機之良方。
五汁一枝煎,清潤心包血液法,俞氏經驗方
白話文:
橘络一钱,白蔻末四分,分成两次冲服。
外邪刚侵入心胸部位,也就是心包络的位置。如果各种感症在汗、吐、下法治疗后,症状轻微就表现为虚烦失眠,严重则心中烦躁不安,反复颠倒,心窝苦闷,或心下结痛,躺着坐着都不舒服,舌苔光滑,都是心包气郁的症状。因此,用连翘作为君药,清香宣散心包气分;山栀、豆豉善于清虚烦,也作为君药;臣药用夷仁拌捣郁金,专门开解心包气郁;佐药用枳实、橘皮,宣畅心包气闷,最终使之归于肺经;使药用橘络疏通包络之气,白蔻末开解心包郁结。这是清宣包络、疏通气机的良方。
五汁一枝煎,清润心包血液,是俞氏经验方。
鮮生地汁(四大瓢),鮮茅根汁(兩大瓢),鮮生藕汁(兩大瓢)
鮮淡竹瀝(兩大瓢),鮮生薑汁(兩滴),紫蘇旁枝(二錢,切寸)
上先將紫蘇旁枝煎十餘沸,取清湯盛蓋碗中,和入五汁,重湯燉溫服。
秀按,心包邪熱,開透肅清後,血液必枯,往往血虛生煩,憒憒無奈,心中不舒,間吐黏涎,呻吟錯語。故以鮮地、茅根、藕汁三味,清潤心包血液為君;臣以薑、瀝二汁,辛潤流利,以滌絡痰;妙在佐紫蘇旁枝,輕清宣絡,以復其旁通四本之常。此為清潤心包,濡血增液之良方。
增減黃連瀉心湯,清泄包絡心經實火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減
白話文:
取鮮生地、茅根、生藕各榨汁,鮮生地汁四大瓢、鮮茅根汁兩大瓢、鮮生藕汁兩大瓢;再取鮮淡竹瀝兩大瓢、鮮生薑汁兩滴,以及紫蘇旁枝二錢切成寸段。先將紫蘇旁枝煎煮十餘沸,取清湯盛入蓋碗中,再加入五種汁液,混合後溫熱服用。
小川連(八分),青子芩(錢半),飛滑石(六錢),淡竹瀝(兩瓢)
小枳實(錢半),仙半夏(錢半),生苡仁(五錢),生薑汁(兩滴,同沖)
先用冬瓜子一兩,絲通草二錢,燈心五分,煎湯代水,鮮石菖蒲葉錢半搓熟生沖。
秀按,肺胃痰火濕熱,內壅心經包絡,每致神昏譫語,心煩懊憹,惟舌苔黃膩與舌絳神昏,由於心血虛燥者不同。故以連、芩、枳、半,苦辛通降,以除痰火為君;臣以滑、苡、瓜、通,涼淡泄濕;佐以薑、瀝二汁,辛潤滌痰;妙在使以菖蒲、燈心,芳淡利竅,通神明以降心火。此為瀉心通絡,蠲痰泄濕之良方。
白話文:
小川連(八分),青子芩(一錢半),飛滑石(六錢),淡竹瀝(兩瓢):
使用黃連八分,黃芩一錢半,滑石六錢以及淡竹葉製成的竹瀝兩瓢。
小枳實(一錢半),仙半夏(一錢半),生苡仁(五錢),生薑汁(兩滴,一同沖入藥中):
加入枳實一錢半,半夏一錢半(优选仙半夏),苡仁五錢,以及生薑汁兩滴,並與其他藥物一同調和。
先用冬瓜子一兩,絲通草二錢,燈心五分,煎煮成湯來代替水煎藥,再將新鮮石菖蒲葉一錢半搓揉後,與煎好的藥湯一同沖服。
秀按 ,當肺胃部位的痰火濕熱積聚,影響到心經和心包絡時,常導致意識不清、胡言亂語、心中煩躁不安等症狀,這與因心血虧虛燥熱所引起的舌面黃膩或舌質深紅、神志昏迷的情況有所不同。因此,本方以黃連、黃芩、枳實、半夏為君藥,它們味苦辛,能下行疏通,有效清除痰火;滑石、苡仁、冬瓜子、通草為臣藥,性涼且淡,有助於排除濕氣;生薑汁與竹瀝作為佐藥,辛香且潤,能清洗痰液;而最巧妙的是使藥選擇了菖蒲與燈心,這兩味藥草芳香清淡,能夠開竅通神,幫助降伏心火。此方是治療心經痰火、疏通經絡、祛痰除濕的優良處方。
導赤清心湯,清降包絡心經虛熱法,俞氏經驗,從導赤瀉心湯加減
鮮生地(六錢),辰茯神(二錢),細木通(五分),原麥冬(一錢,辰砂染),粉丹皮(二錢),益元散(三錢,包煎),竹葉(錢半),蓮子心(三十支,沖)
辰砂染燈心(二十支),瑩白童便(一杯,沖)
秀按,熱陷心經,內蒸包絡,舌赤神昏,小便短澀赤熱,必使其熱從小便而泄者,以心與小腸相表裡也。但舌赤無苔,又無痰火,其為血虛熱盛可知,故以鮮地涼心血以瀉心火,丹皮清絡血以泄絡熱為君;然必使其熱有去路,而包絡心經之熱乃能清降,故又臣以茯神、益元、木通、竹葉,引其熱從小便而泄;佐以麥冬、燈心均用朱染者,一滋胃液以清養心陰,一通小便以直清神識;妙在使以童便、蓮心鹹苦達下,交濟心腎以速降其熱。是以小便清通者,包絡心經之熱,悉從下降,神氣即清矣。此為清降虛熱,導火下行之良方。服後二三時許,神識仍昏者,調入西黃一分,以清神氣,尤良。
白話文:
【導赤清心湯】,是一個用來清理和降低心經虛熱的中醫方劑,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通過修改【瀉心湯】而得來。
配方包括:
- 鮮生地六錢
- 辰茯神二錢
- 細木通五分
- 原麦冬一錢(用辰砂染色)
- 粉丹皮二錢
- 益元散三錢(需要包起來煎煮)
- 竹葉一錢半
- 蓮子心三十粒(沖泡服用)
另外,
- 辰砂染燈心草二十支
- 明凈的童便一杯(沖服)
【註釋】:當熱邪滲入心經,並且向內影響到心包絡,症狀表現為舌頭紅赤、精神昏迷、小便短少、色赤且熱。要解決這種情況,必須讓熱邪通過小便排出,因為心與小腸在中醫理論中是相互關聯的。假如舌頭雖紅但沒有舌苔,同時也無痰火癥狀,可以判斷這是血虛導致的熱盛。因此,使用鮮生地來冷卻心血、消滅心火,以丹皮清理络脉中的血液熱毒作為主要治療策略;同時,必須確保有途徑讓熱邪排出,才能真正降伏心經和心包絡的虛熱,於是輔以茯神、益元散、木通、竹葉,這些藥物能引導熱邪通過小便排出。麥冬和燈心草都經過辰砂染色,前者滋潤胃液、滋養心陰,後者則促進小便通利,直接清潔心志。特別之處在於使用童便和蓮子心,它們味咸苦,能幫助疏通下焦,協調心腎功能,加速熱邪下降。如此一來,一旦小便變得清澈流通,心經和心包絡的虛熱就會隨之下降,精神狀態也會恢復清醒。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清理虛熱、引導火氣向下排出的良方。如果服用後二至三個小時,病人意識仍然混亂不清,可以考慮加入西黃一分,進一步清潔神智,效果更佳。
清肝達郁湯,清疏肝鬱法,俞氏經驗方,從加味逍遙散加減
焦山梔(三錢),生白芍(錢半),歸鬚(一錢),川柴胡(四分)
粉丹皮(二錢),清炙草(六分),廣橘白(一錢),蘇薄荷(四分)
滁菊花(錢半),鮮青橘葉(五片,剪碎)
秀按,肝喜暢遂條達,達則無病,俗所謂肝氣病者,皆先由肝鬱不伸也。鬱於胸脅,則胸滿脅痛;鬱於腸間,則腹滿而痛,甚則欲泄不得泄,即泄亦不暢,故以丹溪逍遙散法,疏肝達郁為君。然氣鬱者多從熱化,丹溪所謂「氣有餘便是火」也,故又以梔、丹、滁菊,清泄肝火為臣;佐以青橘葉清芬疏氣,以助柴、薄之達郁,此為清肝泄火,疏郁宣氣之良方,暴怒氣盛者,加制香附三錢,醋炒青皮八分,暫為平氣以伐肝;腸鳴飧泄者,加烏梅炭三分,白殭蠶錢半,升達腸氣以泄肝;疝氣腫痛者,加小茴香二分,炒橘核三錢,炒香荔枝核錢半,疏泄肝氣以止痛;因於濕熱食滯,腹中痛甚者,加《局方》越鞠丸三錢,疏暢六郁以定疼。
白話文:
清肝達鬱湯屬於一種中醫用於清理和疏通肝臟鬱結的方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基於加味逍遙散進行適當的增減調整。
藥方組成包括:
-
焦山梔子 9克
-
生白芍 4.5克
-
归尾须 3克
-
川柴胡 1.5克
-
粉丹皮 6克
-
清炙甘草 1.8克
-
廣陳皮(橘白) 3克
-
蘇薄荷 1.5克
-
滁菊花 4.5克
-
鮮青橘葉 5片(剪碎)
按照秀的註釋,肝臟偏好暢通無阻的運行狀態,一旦運行順暢,就不易生病。民間所說的“肝氣病”,多數起因於肝氣鬱結不通。鬱結在胸肋部,會導致胸部滿悶、胁部疼痛;鬱結在腸道,則會引起腹部脹滿疼痛,嚴重時可能想排便卻排不出,即便排出也不通暢。因此,本方借用丹溪逍遥散的原理,以疏浚肝氣、解除鬱結為主要治療策略。
然而,氣鬱往往容易轉化為熱,正如丹溪所言,“氣過剩即成火”,因此加入了梔子、丹皮、滁菊花來清熱泄肝,作為輔助藥物;同時,利用青橘葉的清香與疏導作用,配合柴胡和薄荷,進一步促進鬱氣的疏解,形成一個既能清肝熱又能疏通鬱氣、宣發氣機的優良方劑。
對於突然暴怒、氣盛的患者,可增加制香附9克和醋炒青皮2.4克,暫時緩和氣機以抑制肝氣過旺; 遇到腸鳴腹瀉的狀況,可加入烏梅炭0.9克和白僵蠶4.5克,以提升腸氣流通,幫助泄肝; 若伴有疝氣或腹部腫痛,可添加小茴香0.6克、炒橘核9克和炒香荔枝核4.5克,以疏導肝氣達到止痛效果; 對於因濕熱或食滯引起的腹部劇痛,可額外使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越鞠丸9克,以疏通六種鬱結,有效緩解疼痛。
廉勘,逍遙散法,養血疏肝,在婦科中尤為繁用。如此方去梔、丹,加制香附二錢,蘇丹參三錢,調氣活血,費伯雄推為調經之總方;經遲因於血氣虛寒者,加鹿角膠三分蛤粉拌炒鬆,猺桂心三分,以暖肝溫經;因於血絡凝滯者,加真新絳錢半,旋覆花三錢包煎,光桃仁九粒,以活絡調經;經早因於血熱者,加鮮生地四錢,丹皮二錢,霜桑葉二錢,以涼血清經;因於血熱液虧者,加生地四錢,生玉竹三錢,辰砂染麥冬二錢,以養血增液,使血液充足而經自調;經閉因於絡瘀者,加大黃䗪蟲丸三錢,或吞服或絹包同煎,輕者但用益母膏五錢沖,消瘀以通經閉;因於血枯者,加杞菊六味丸四錢絹包煎,陳阿膠錢半,原方柴胡用鱉血拌炒,去薄荷,易玫瑰花二朵沖;惟婦女情欲不遂,左脈弦出寸口,經閉或經痛經亂者,加制香附二錢,澤蘭三錢,鮮生地五錢,廣鬱金三錢杵,以和肝理脾,清心開鬱;或崩或漏,因恚怒傷肝而氣盛者,加制香附三錢,醋炒青皮一錢,伐其氣以平之;血熱者,加鮮生地五錢,焦山梔三錢,鮮茅根四十支,涼其血以清之;子宮痛極,手足不能伸舒,因於濕火下注者,加龍膽草八分,青子芩二錢,清麟丸三錢包煎,急瀉濕火以肅清之,外用細生地三錢,當歸二錢,生白芍錢半,川芎一錢,明乳香一錢,同搗成餅,納入陰中以止痛;陰癢因於濕熱生蟲者,加龍膽草一錢,川楝子錢半,蛇床子錢半鹽水炒,以殺其蟲而止癢,外用桃仁、光杏仁各九粒,同雄精二分,研成膏蘸雄雞肝中,納入陰中,蟲入雞肝中,引其蟲以外出,陰癢即止;陰瘡潰爛出水者,防有黴毒,加土茯苓四錢,炒黑醜二錢,杜牛膝五錢,生川柏八分,以清解黴毒,外用子宮棉塞入陰中,多用硼酸水洗滌子宮,以清其毒火;血風瘡症,遍身起㾦檝如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成瘡者,多由於風濕血燥,加鮮生地五錢,小川連八分,以涼血潤燥,清疏風濕。
白話文:
"廉勘"這裡指的是對古代醫籍的審核與研究。逍遥散的配方重在養血和疏浚肝氣,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中尤其常用。如果從這個基礎方中去掉梔子和丹參,並添加二錢的炮製香附和三錢的蘇木(丹參),這樣調整能夠調和氣血,費伯雄推崇此變方作為調理月經的總方。對於因血氣虛寒導致月經遲來的情況,可加入三分炒鬆的鹿角膠(與蛤粉拌炒)和三分的瑶桂心,以溫暖肝臟和經脈;若是由於血絡阻滯,則加入八分真的新绛、三錢包煎的旋覆花以及九粒光桃仁,來活絡調節月經。月經提前且因血熱引起時,可加入四錢新鮮生地、二錢牡丹皮和二錢霜桑葉,以清涼血熱。若血熱且體液虧損,則添加四錢生地、三錢生玉竹和二錢朱砂染色的麥冬,滋養血液增加體液,確保血液充足自然調節月經。對於經閉由於血脈瘀滯的,可以加入三錢的大黃蛭蟲丸,輕微者單用五錢的益母膏沖服以消除瘀血打通經閉;若因血枯而經閉,則加四錢絹包煎的杞菊六味丸和一錢半的陳阿膠,原方中的柴胡以鱉血拌炒,去掉薄荷,改用二朵玫瑰花沖服。特別是女性情志不遂,左脈弦且超出寸口,出現經閉、經痛或月經紊亂的,可加入二錢炮製香附、三錢澤蘭、五錢新鮮生地和三錢杵碎的廣鬱金,以調和肝臟、健脾胃、清心解鬱。面對崩漏或因憤怒傷肝氣盛的,加三錢炮製香附、一錢醋炒青皮,以抑制過盛氣機使之平衡;血熱的情況下,加五錢新鮮生地、三錢焦山梔和四十枝新鮮茅根,以清涼血熱。對於子宮劇烈疼痛、四肢無法自如伸展,由濕熱下注引起的,加入八分龍膽草、二錢青子芩和三錢絹包煎的清麟丸,迅速清除濕熱。外用方面,取三錢細生地、二錢當歸、一錢半生白芍、一錢川芎和一錢明乳香搗成藥餅置入陰道以緩解疼痛。陰部瘙癢由於濕熱生蟲,可加一錢龍膽草、一錢半川楝子和一錢半鹽水炒的蛇床子以滅蟲止癢。外用方面,九粒桃仁、九粒光杏仁搭配二分雄精研磨成膏,塗抹在雄雞肝上後置入陰道,利用雞肝吸引蟲體外出,從而止癢。陰部潰瘍流水時,要防範黴毒感染,可加入四錢土茯苓、二錢炒黑醜、五錢杜牛膝和八分生川柏以清解黴毒。外治上,使用子宮棉塞進陰道,並頻繁用硼酸水清洗子宮,以清除病毒和降火。至於全身起紅疹如丹毒狀、瘙癢或疼痛,抓撓後形成瘡瘍的血風瘡,多因風濕血燥引起,可加入五錢新鮮生地和八分小川連,以涼血滋潤、清疏風濕。
增減旋覆代儲湯,清降肝逆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減
旋覆花(三錢,包煎),吳茱萸(一分,拌炒),小川連(六分)
制香附(二錢),代赭石(三錢,拌),仙半夏(錢半)
新會皮(錢半),沉香汁(二匙,沖)
先用鮮刮淡竹茹四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淨剪去大筋,煎湯代水。
秀按,肝性剛而善怒,輕則噯氣胸痞,重則呃逆胃脹,皆有肝氣橫逆也。故以旋、赭重降氣逆為君;臣以茱、連、橘、半苦辛通降,以清肝和胃,沉香、香附辛香流氣,以疏肝平逆;妙在佐以竹茹,肝氣中結者使之旁達;使以杷葉,肝氣上逆者使之清降。此為清肝降逆,佐金制木之良方。然惟初病在氣,氣盛而血尚不虧,脈弦苔膩者,始為相宜。呃逆甚者,加公丁香九支,柿蒂三十個,辛通苦澀以止呃;痞脹甚者,加真川樸錢半,檳榔汁兩匙沖,辛開重降以寬脹:因於食滯者,加萊菔子錢半拌炒春砂仁八分,消食和氣以導滯;因於便秘者,加蘇子錢半拌搗郁李淨仁四錢,辛滑流氣以通便。
白話文:
增加或減少藥物份量以調配「旋覆代赭湯」,此為一種能清理並下降過旺肝氣的方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基於張仲景的處方進行適當調整。
藥物組成為:
- 包煎的旋覆花 三錢
- 拌炒的吳茱萸 一分
- 小川連 六分
以及,
- 制香附 二錢
- 拌過的代赭石 三錢
- 仙半夏 一錢半
還有,
- 新會陳皮 一錢半
- 沉香汁 兩匙,用來沖服
首先使用新鮮刮製的淡竹茹 四錢,與新鮮去毛且剪去大筋的枇杷葉 一兩,煎煮成湯來替代普通的煎藥用水。
秀注:肝的特性是剛強且容易引發憤怒,症狀輕微時可能表現為嘆息、胸悶,嚴重時則可能出現打嗝、胃脹等,這些都是肝氣橫向逆行的表現。因此,本方以旋覆花和代赭石為主要藥物,強力下降逆氣;輔以吳茱萸、黃連、橘皮(即陳皮)、半夏,這些藥物的苦辛特性有助於疏通肝氣、和胃,沉香和香附的辛香能促進氣機流通,疏浚肝氣,抑制其逆行;竹茹的妙用在於旁敲側擊地解決肝氣鬱結問題,而枇杷葉則能幫助清降過旺上行的肝氣。這是一個能夠清肝降逆、輔助肺金克制肝木的優良方劑。但是,此方最適合用於病情初起、氣機旺盛且血液尚未亏損、脈象弦緊且舌苔厚膩的情況。對於嚴重打嗝者,可加入公丁香九枝和柿蒂三十個,利用其辛通苦澀作用止嗝;若胸腹脹滿嚴重,可添加川朴一錢半和檳榔汁兩匙沖服,以辛味開導和重降方法緩解脹滿。若由食積引起,可加入萊菔子一錢半拌炒及春砂仁八分,用以消化食物、調和氣機以消除積滯;若是由便秘引起,則可加入蘇子一錢半拌搗和淨制的郁李仁四錢,以其辛滑特質促進氣機流通以通便。
連茹絳覆湯,清通肝絡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味
小川連(四分,醋炒),真新絳(錢半),玫瑰瓣(三朵,拌炒)
絲瓜絡(三錢),淡竹茹(三錢),旋覆花(三錢,包煎)
青蔥管(三寸),廣鬱金汁(四匙,沖)
秀按,肝病初雖在氣,久必入絡,症多筋脈拘攣,胸脅串疼,脈弦而澀者,皆由肝絡血鬱不舒也。絡鬱則化火而橫竄,故以連、茹、絳、覆,清通肝絡為君;臣以玫瓣拌炒瓜絡,辛香酸泄以活絡;佐以鬱金活血疏郁;使以蔥管宣氣通絡。此為清通肝絡,行血止疼之良方。火盛痛甚者,加蜜炙延胡錢半,醋炒川楝子錢半,酸苦泄肝,以清火而止疼;瘀結痛劇者,加光桃仁二十粒,杜紅花八分,紫金片三分開水烊沖;腸燥便秘者,加元明粉三錢,淨白蜜一兩,煎湯代水,甘鹹潤燥以通便;血枯液結者,加鮮生地六錢,歸身二錢,原麥冬三錢,南沙參三錢,甘潤增液以滋血。
白話文:
連茹絳覆湯是一個治療方案,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基於張仲景的經典方劑並加以調整。
藥物組成包括:
- 川連(四分,用醋炒過),
- 真正的新絳(一分半),
- 玫瑰花瓣(三朵,與炒過的物料混合),
- 絲瓜絡(三錢),
- 淡竹茹(三錢),
- 旋覆花(三錢,需包裹後煎煮),
- 青蔥的管部(三寸長),
- 廣鬱金榨出的汁液(四匙,用來沖服)。
秀(可能是筆記或評論者)指出,肝病初期可能表現為氣機不暢,但長期會影響到經絡,症狀常見筋脈收縮、胸肋間斷性疼痛,脈象弦緊且澀,這些都是由於肝經的血脈郁滯不通所致。經絡郁滯可能會導致火氣橫行,因此使用連、茹、絳、覆等藥物來清熱並疏通肝經络作為主療(君藥);輔以(臣藥)玫瑰花瓣拌炒的絲瓜絡,其辛香酸泄特性可以活絡;再配合(佐藥)鬱金促進血液流通、疏解鬱悶;最後以(使藥)青蔥管疏通氣機、打通經絡。這個方子是疏通肝絡、行血止痛的優良處方。
對於火旺疼痛嚴重者,可增加蜜炙延胡索(一分半)和醋炒川楝子(一分半),利用酸苦味道泄減肝火並緩解疼痛;若瘀血積結導致劇烈疼痛,可加入光桃仁二十粒和杜紅花(八分),以及紫金片三分溶解於熱水中服用;針對腸道乾燥、便秘的狀況,可添加元明粉三錢和淨白蜜一兩,煎煮成湯用以替代水服用,以此甘鹹質地滋潤腸道、促進排便;對於血枯液少、血脈不暢的情況,可額外使用鮮生地六錢、當歸身二錢、原麦冬三錢,以及南沙參三錢,這些藥物甘潤增液,有助於滋養血液。
龍膽瀉肝湯,涼瀉肝火法,俞氏經驗,載《和劑局方》
龍膽草(一錢),生山梔(三錢),鮮生地(五錢),川柴胡(五分)
青子芩(二錢),細木通(八分),生甘梢(八分),歸鬚(一錢)
車前子(二錢,炒),澤瀉(錢半)
秀按,肝為風木之臟,內寄膽府相火,凡肝氣有餘,發生膽火者,症多口苦脅痛,耳聾耳腫,陰濕陰癢,溺血赤淋,甚則筋痿陰痛,故以膽、通、梔、芩純苦瀉肝為君;然火旺者陰必虛,故又臣以鮮地、生甘甘涼潤燥,救肝陰以緩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輕清疏氣,歸鬚辛潤舒絡;使以澤瀉、車前咸潤達下,引肝膽實火從小便而去。此為涼肝瀉火,導赤救陰之良方。然惟肝膽實火熾盛,陰液未涸,脈弦數,舌紫赤,苔黃膩者,始為恰合。
白話文:
【龍膽瀉肝湯】,屬於清熱降火的療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收錄於《和劑局方》中。
藥物組成為:
- 龍膽草 一錢
- 生山梔 三錢
- 鮮生地 五錢
- 川柴胡 五分
- 青子芩 二錢
- 細木通 八分
- 生甘梢 八分
- 歸鬚 一錢
- 車前子 二錢(炒過)
- 泽瀉 一錢半
按照註釋,肝臟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風木之臟,內藏膽府的相火。當肝氣過盛導致膽火上炎時,常見症狀包括口苦、胁部疼痛、耳聾、耳腫、以及陰部濕疹、瘙癢等,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小便帶血、色赤混濁,甚至陰部痙攣疼痛。因此,本方以龍膽草、木通、山梔、黃芩等苦寒藥物為主(君藥),用以直接清泄肝膽實火;但考慮到火旺時易傷陰液,故輔以鮮生地和生甘草(臣藥),這兩味藥性甘涼,能夠滋潤燥熱,滋養肝陰以減輕肝臟的緊迫狀態。
方中的川柴胡(佐藥)輕清上升,疏浚氣機,當歸鬚則辛潤,有助於疏通經絡。至於車前子與澤瀉(使藥),其性咸寒且能潤下,可引導肝膽中的實火通過小便排出體外。
總的來說,此方是治療清涼肝火、滋陰降火的優良處方,特別適合肝膽實火旺盛而陰液尚未枯竭、脈象弦數、舌質紫紅、舌苔黃膩的患者。
羚角鉤藤湯,涼熄肝風法,俞氏經驗方
羚角片(錢半,先煎),霜桑葉(二錢),京川貝(四錢,去心),鮮生地(五錢)
雙鉤藤(三錢,後入),滁菊花(三錢),茯神木(三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八分),淡竹茹(五錢,鮮刮,與羚角先煎代水)
秀按,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風上翔,症必頭暈脹痛,耳鳴心悸,手足躁擾,甚則瘛瘲,狂亂痙厥,與夫孕婦子癇,產後驚風,病皆危險。故以羚、藤、桑、菊熄風定痙為君;臣以川貝善治風痙,茯神木專平肝風;但火旺生風,風助火勢,最易劫傷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鮮、地酸甘化陰,滋血液以緩肝急;使以竹茹,不過以竹之脈絡通人之脈絡耳。此為涼肝熄風,增液舒筋之良方。然惟便通者,但用甘鹹靜鎮,酸泄清通,始能奏效;若便閉者,必須犀連承氣,急瀉肝火以熄風,庶可救危於俄頃。
白話文:
【羚角鉤藤湯】,屬於涼性,能夠熄滅肝風的治療原則,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
藥物組成為:
- 羚羊角片(1.5錢,需先煎煮),
- 霜桑葉(2錢),
- 京川貝母(4錢,要去掉芯部),
- 新鮮生地黃(5錢),
以及,
- 雙鉤藤(3錢,後期加入煎煮),
- 滁州菊花(3錢),
- 茯神木(3錢),
- 生白芍藥(3錢),
- 生甘草(0.8錢),
- 淡竹茹(5錢,取新鮮刮下的部分,與羚羊角一同先煎代替水來煎其他藥物)。
註釋:肝臟儲存血液並主管筋脈,一旦肝風上擾,症狀常常包括頭暈脹痛、耳鳴心悸、手脚不寧,嚴重時甚至出現抽搐、精神錯亂或痙攣昏厥,對於妊娠期間的子癇或是產後風邪入侵引發的驚風,這些病症都非常危險。因此,本方以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為主要藥物,以熄風止痉;輔以川貝母,因其擅長治療風痉,茯神木專門用來平抑肝風。然而,火旺易生風,風勢又會助長火勢,極易耗損血液,因此必須配合白芍、甘草、新鮮生地,這幾味藥酸甘相合,能滋養血液,緩解肝的緊張狀態;竹茹則作為調和藥物,以其竹子的脈絡疏通人體的脈絡。此方是用以清涼肝經、熄風、滋潤筋脈的優良處方。
然而,此方僅適用於排便通暢的患者,通過甘味與鹹味的鎮靜作用,以及酸味藥物的清熱通絡,才能發揮效果;如果患者便秘,就必須使用犀角、黃連配合承氣湯之類的方劑,迅速瀉下肝火以熄風,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控制危急病情。
連梅安蛔湯,清肝安蛔法,俞氏經驗方
胡連(一錢),炒川椒(十粒),白雷丸(三錢)
烏梅肉(兩朵),生川柏(八分),尖檳榔(二枚,磨汁沖)
秀按,肝火入胃,胃熱如沸,飢不欲食,食則吐蛔,甚則蛔動不安,脘痛煩躁,昏亂欲死者,此為蛔厥。故以連、柏、椒、梅之苦辛酸法,瀉肝救胃為君;佐以雷丸、檳榔專治蛔厥,使蛔靜伏而不敢蠕動,或竟使蛔從大便瀉出。此為清肝安蛔,止痛定厥之良方。
芩連二陳湯,清肝和胃法,俞氏經驗方
白話文:
連梅安蛔湯,清肝安蛔法,俞氏經驗方
黃連(三公分),炒川椒(十粒),白雷丸(九公分)
烏梅肉(兩片),生川柏(約三分),尖檳榔(二枚,磨汁沖)
秀按:肝火侵入胃部,胃內熱如沸騰,雖饑但無食慾,進食後即吐出蟲子,嚴重時蟲子活動不安,腹痛煩躁,神志混亂危在旦夕,這是蟲厥的症狀。因此,利用黃連、川柏、川椒、烏梅的苦辛酸性質,來降肝護胃為主要藥效;輔以雷丸、檳榔專門針對蟲厥,讓蟲子平靜不再蠕動,甚至使蟲子隨大便排出。這就是清肝安蛔,止痛定厥的好方法。
芩連二陳湯,清肝和胃法,俞氏經驗方
黃芩(三公分)、黃連(三公分)、二陳湯(根據原有配方比例)
秀按:用黃芩、黃連清肝,二陳湯調和胃氣的方法,是根據俞氏的經驗方。
青子芩(二錢),仙半夏(錢半),淡竹茹(二錢),赤茯苓(三錢)
小川連(八分),新會皮(錢半),小枳實(錢半),碧玉散(三錢,包煎)
生薑汁(二滴),淡竹瀝(兩瓢,和勻同沖)
秀按,肝陽犯胃,症多火動痰升,或吐黏涎,或嘔酸汁,或吐苦水,或飢不欲食,食即胃滿不舒,甚則脹痛,或嘈雜心煩。故以芩、連、橘、半,苦降辛通,調和肝胃為君;臣以竹茹、枳實,通絡降氣;佐以赤苓、碧玉,使胃中積聚之濁飲從小便而泄;使以薑、瀝二汁,辛潤滌痰,以復其條暢之性。此為清肝和胃,蠲痰泄飲之良方。
白話文:
青皮、黃芩各二錢,半夏一錢半,淡竹茹二錢,赤茯苓三錢,川連八分,新會皮一錢半,小枳實一錢半,碧玉散三錢(包煎),生薑汁二滴,淡竹瀝兩瓢(和勻同沖)。此方用於肝陽犯胃,症狀多為火動痰升,可能出現吐黏涎、嘔酸汁、吐苦水,或飢不欲食,食後胃滿不舒,嚴重則脹痛,或嘈雜心煩。藥物以黃芩、川連、橘皮、半夏苦降辛通,調和肝胃為主;淡竹茹、枳實通絡降氣為輔;赤苓、碧玉散使胃中積聚的濁飲從小便排出;生薑汁、淡竹瀝辛潤滌痰,恢復胃的正常功能。此方清肝和胃,蠲痰泄飲,效果良好。
加味白頭翁湯,清肝堅腸法,俞氏經驗方
白頭翁(三錢),生川柏(五分),青子芩(二錢),鮮貫仲(五錢)
小川連(八分,醋炒),北秦皮(八分,醋炒),生白芍(三錢)
鮮茉莉花(十朵,沖)
秀按,厥陰熱痢,赤痢居多,雖屬小腸,而內關肝臟,故以仲景白頭翁湯,疏肝達郁,純苦堅腸為君;臣以芩、芍酸苦泄肝;佐以鮮貫仲洗滌腸中垢膩,使從大便而泄,乃「痢者利也」之意;使以茉莉清芬疏氣,助白頭翁輕清升達之力。此為清肝堅腸,泄熱止痢之良方。
白話文:
加味白頭翁湯:清肝堅腸法,俞氏經驗方
藥材:
- 白頭翁(三錢)
- 生川柏(五分)
- 青子芩(二錢)
- 鮮貫仲(五錢)
- 小川連(八分,醋炒)
- 北秦皮(八分,醋炒)
- 生白芍(三錢)
- 鮮茉莉花(十朵,沖泡)
註解:
秀氏按:厥陰熱痢,多為赤痢,雖然屬於小腸疾病,但內關肝臟,所以以仲景的白頭翁湯為主方,疏肝解郁,純苦味堅固腸道;以芩、芍酸苦性泄肝火;佐以鮮貫仲洗滌腸道中的污垢,使之從大便排出,這就是「痢者利也」的道理;用茉莉花清芬疏氣,助白頭翁輕清上升的力量。此方清肝堅腸,泄熱止痢,為良方。
香連治中湯,清肝健脾法,俞氏經驗方
廣木香(八分),潞黨參(二錢,米炒),黑炮姜(三分),炒廣皮(一錢),小川連(六分,醋炒),生冬朮(錢半),清炙草(五分),小青皮(六分)
秀按,《內經》謂:肝與大腸通。凡大便飧泄,腸鳴腹痛,欲泄而不得暢泄,即泄亦裡急氣墜,脈左弦右弱者,雖多由肝氣下逼而致,然脾陽每因泄而衰,故以香、連調氣厚腸為君;即臣以參、朮、姜甘溫運脾陽;佐以廣皮調氣和中;使以青皮泄肝寬腸。此為清肝健脾,和中止瀉之良方。
白話文:
香連治中湯 - 清肝健脾方,俞氏經驗方
藥物組成:
- 廣木香 (八分)
- 潞黨參 (二錢,米炒)
- 黑炮姜 (三分)
- 炒廣皮 (一錢)
- 小川連 (六分,醋炒)
- 生冬朮 (錢半)
- 清炙草 (五分)
- 小青皮 (六分)
方義:
根據《內經》所言,肝與大腸相通。凡是大便稀薄且頻繁、腸鳴腹痛、想排便卻排不出來,或是排便後仍有裡急後重、肛門下墜,脈象左邊弦脈右邊弱的症狀,大多是由於肝氣下行而引起。但脾陽也容易因為腹瀉而衰弱,因此本方以香、連二味藥調氣厚腸作為君藥,以參、朮、姜甘溫運脾陽作為臣藥,佐以廣皮調氣和中,最後以青皮泄肝寬腸作為使藥。
功效:
香連治中湯以清肝健脾、和中止瀉為主要功效,是治療肝氣下陷、脾陽虛弱導致的腹瀉、腹痛等症的良方。
龜柏地黃湯,清肝益腎法,俞氏經驗方
生龜板(四錢,杵),生白芍(三錢),砂仁(三分,拌搗),大熟地(五錢),生川柏(六分,醋炒),粉丹皮(錢半),萸肉(一錢),淮山藥(三錢,杵)
辰伏神(三錢),青鹽陳皮(八分
秀按,肝陽有餘者,必須介類以潛之,酸苦以泄之,故以龜板、醋柏,介潛酸泄為君;陽盛者陰必虧,肝陰不足者,必得腎水以滋之、辛涼以疏之,故臣以熟地、萸肉酸甘化陰,丹、芍辛潤疏肝,一則滋其絡血之枯,則陽亢者漸伏,一則遂其條暢之性,則絡郁者亦舒;但肝強者脾必弱,腎虧者心多虛,故又佐以山藥培補脾陰,茯神交心腎;使以青鹽陳皮咸降辛潤,疏暢胃氣以運藥。此為清肝益腎,潛陽育陰之良方。此惟胃氣尚強,能運藥力者,始為相宜;若胃氣已弱者,必先養胃健中,復其胃氣為首要,此方亦勿輕投。
白話文:
【龜柏地黃湯】,這是一個以清肝益腎為法的方劑,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
配方包括:
- 生【龜板】四錢(捣碎使用),
- 生白芍三錢,
- 砂仁三分(拌捣),
- 大【熟地】五錢,
- 生川柏六分(用醋炒過),
- 粉丹皮一錢半,
- 萸肉一錢,
- 淮【山藥】三錢(捣碎),
- 辰伏神三錢,
- 青鹽【陳皮】八分。
【註釋】對於肝陽過剩的情況,必須使用介殼類藥物如龜板及酸苦味藥如醋炒的川柏來潛陽和泄熱,因此龜板與醋柏作為方中的主藥。陽盛則陰衰,當肝陰不足時,必須借助腎水來滋養,同時使用辛涼藥物來疏通,所以臣藥選擇了熟地、萸肉以達成酸甘化陰的效果,以及丹皮、白芍以辛潤疏肝,既滋潤肝的經脈血液以防陽亢,也促進肝氣的條暢以緩解經絡鬱結。
然而,肝氣過旺往往導致脾氣衰弱,腎虧則易引發心虛,因此輔助藥物中加入山藥以強壯脾陰,茯神則用於交通心腎;引導藥則選用了青鹽陳皮,其咸降辛潤的特性有助於胃氣下降,促進藥物的吸收運行。此方是調理清肝益腎、潛陽育陰的優良處方,特別適合胃氣尚且強健、能有效運轉藥力的患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胃氣已經衰弱,首要任務應是調養胃氣、強健中焦,此方不宜輕易使用,必須先恢復胃氣後再考慮是否適用。
桑丹瀉白湯,清肝保肺法,俞氏經驗方
霜桑葉(三錢),生桑皮(四錢),淡竹茹(二錢),清炙草(六分)
粉丹皮(錢半,醋炒),地骨皮(五錢),川貝母(三錢,去心),生粳米(三錢)
金橘鋪(一枚,切碎),大蜜棗(一枚,對劈)
秀按,肝火爍肺,咳則脅痛,不能轉側,甚則咳血,或痰中夾有血絲血珠,最易釀成肺癆,名曰「木扣金鳴」。故以桑、丹辛涼泄肝為君;臣以桑皮、地骨瀉肺中之伏火,竹茹、川貝滌肺中之黏痰;佐以炙草、粳米溫潤甘淡,緩肝急以和胃氣;使以橘、棗微辛甘潤,暢肺氣以養肺液。此為清肝保肺,蠲痰調中之良方。然惟火鬱生熱,液郁為痰,因而治節不行,上壅為咳喘腫滿者,始為相宜;若由風寒而致者切忌,誤服多成癆嗽。
白話文:
【桑丹瀉白湯】,這是一種清肝保肺的治療方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
藥物組成為:
- 霜降後的桑葉(三錢)
- 生桑皮(四錢)
- 淡竹茹(二錢)
- 經過清炙處理的甘草(六分)
- 打磨成粉的丹皮(一錢半,用醋炒過)
- 地骨皮(五錢)
- 川貝母(去除中心部分,三錢)
- 生粳米(三錢)
- 金橘餅(一枚,切細)
- 大蜜棗(一枚,對半切開)
按照秀的注釋,當肝火影響到肺部時,會導致咳嗽伴隨著胁肋部位疼痛,严重时甚至在轉身時都感到疼痛,可能會出現咳血或痰中帶有血絲血點的狀況,這種情況極易發展成肺結核,這種病症被稱作「木扣金鳴」。因此,此方以桑葉和牡丹皮的辛凉特性為主(君藥),用來清泄肝火;以桑皮和地骨皮作為輔助(臣藥),清除肺中的潛藏火氣,以及利用竹茹和川貝母來清除肺中的黏痰;再配合使用炙甘草和粳米(佐藥)的溫潤甘淡特性,以緩解肝急並調和胃氣;最後,加入微量辛甘且滋潤的金橘餅和蜜棗(使藥),用以暢通肺氣並滋養肺液。這個處方是調理清肝保肺、袪痰和中的優良方案。
然而,此方主要適用於因火氣鬱結而產生熱症,體液鬱積轉化為痰,進而影響到身體調節機能,向上壅塞導致咳嗽、喘息和胸部滿脹的情況;如果是因風寒引起的咳嗽則不適用,錯誤使用可能會加劇病情,甚至引發長期的咳嗽問題。
新加玉女煎,清肝鎮沖法,俞氏經驗方,從景岳方加味
生石膏(六錢,研),紫石英(四錢,研),淮牛膝(錢半)
大熟地(六錢,切絲),靈磁石(四錢,研),東白薇(四錢)
石決明(五錢,杵),原麥冬(三錢,朱染),知母(二錢)
秋石(一分,化水炒),青鹽陳皮(一錢)
先用熟地絲泡取清湯,先煎三石百餘沸,代水煎藥。
秀按,沖為血室,上屬陽明胃府,下隸厥陰肝臟,平人則胃府化汁變血,從肝絡下輸衝脈;若肝挾膽火化風上翔,則沖氣上而衝心,心中痛熱,甚則為氣咳、為呃逆、為暈厥,故名沖咳、沖呃、沖厥,多是衝陽從中直上,成此亢逆之各證。故以三石、白薇鎮逆納沖為君:臣以牛膝、決明降逆氣而潛肝陽,麥冬、熟地養胃液以滋腎陰;佐以秋石水炒知母鹹苦達下;使以青鹽陳皮辛潤疏中。此為清肝鎮沖,育陰潛陽之良方。
白話文:
【新增玉女煎】,這是一個清肝安撫內衝的療法,源自俞氏根據景岳原有方劑加以改進的經驗方。
藥物組成為:
-
生石膏(六錢,需要研磨細碎)
-
紫石英(四錢,同样需要研磨)
-
淮牛膝(一錢半)
-
大熟地(六錢,切成細絲)
-
靈磁石(四錢,研磨)
-
東白薇(四錢)
-
石決明(五錢,需搗碎)
-
原麥冬(三錢,用朱砂染色),以及
-
知母(二錢)
-
秋石(一分,溶解於水中後用來炒藥)
-
青鹽與陳皮(一錢)
服用前,首先用大熟地絲浸泡取出清澈湯液,再將「三石」(生石膏、紫石英、石決明)先煎煮一百多沸,以此煎出的湯代替清水來煎煮其餘藥材。
按照秀的注釋,「衝」相當於女性的血室,上方連接陽明胃腑,下方屬於厥陰肝臟。正常情況下,胃腑將津液轉化為血液,通過肝經脈輸送至衝脈。但若肝攜帶膽火上升成風上擾,則衝脈之氣會向上影響心臟,導致心胸疼痛、燥熱感,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氣促咳嗽、打嗝、甚至昏厥,這些症狀分別被稱為衝咳、衝呃、衝厥,通常是由於衝脈中的陽氣直接上衝所造成的各種亢奮反常表現。因此,本方以「三石」及東白薇為主要藥物,用以鎮定逆氣、安定衝脈;以淮牛膝和石決明輔助降低逆氣、潛藏過盛的肝陽;麥冬和熟地用來滋養胃液、補益腎陰;秋石與知母經水炒後,以其鹹苦性質導熱下行;最後,青鹽與陳皮的配合作用在於辛香潤澤、疏通中焦。這個方子是調理清肝、安定內衝、滋養陰液、潛藏陽氣的優良處方。
滋任益陰煎,清肝滋任法,俞氏經驗,從補陰丸封髓丹配合
炙龜板(四錢,杵),春砂仁(三分,拌搗),大熟地(四錢)
豬脊髓(一條,洗切),生川柏(六分,蜜炙),白知母(二錢,鹽水炒)
炙甘草(六分),白果(十粒,鹽炒)
秀按,任隸於腎,主精室,亦主胞胎,凡肝陽下逼任脈,男子遺精,婦女帶多,以及胎漏小產等症,雖多屬任陰不固,實由於衝陽不潛,故以龜板滋潛肝陽,熟地滋養任陰為君;臣以知、柏直清肝腎,治衝任之源以封髓;佐以脊髓、炙草填髓和中;使以白果斂精止帶。此為清肝滋任,封固精髓之良方。
白話文:
【滋任益陰煎】,這是一種調理方法,屬於清肝並滋養任脈的療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通過結合【補陰丸】與【封髓丹】兩方的精華而形成。
藥物組成為:
- 炙龜板(四錢,需先搗碎),能深層滋養並潛藏過旺的肝陽。
- 春砂仁(三分,與藥材一同搗爛),有助於氣機運轉。
- 大熟地(四錢),用以充分滋養任脈中的陰液。
以及,
- 豬脊髓(一條,清洗後切片),能直接滋補人體髓海。
- 生川柏(六分,經過蜜炙處理),和
- 白知母(二錢,用鹽水炒過),這兩味藥協同作用,直接清涼肝腎,從根本上調節衝任二脈的功能。
還有,
- 炙甘草(六分),有助於調和各種藥性及滋補中氣;
- 白果(十粒,以鹽炒過),能夠收斂精氣,減緩帶下問題。
秀某按語:任脈與腎相連,主管精室及胞胎的機能。當肝陽過盛向下影響任脈時,男性可能出現遺精,女性則可能有白帶增多,甚至胎漏、小產等症狀。這些問題雖然多由任脈陰液不固引起,但根本上還是因為衝脈的陽氣過於亢奮未能沉潛。因此,本方以炙龜板潛藏過旺的肝陽,大熟地滋養任脈陰液作為主要治療策略;白知母與川柏則直接清熱肝腎,治理衝任二脈的根本問題;脊髓與炙甘草能填充並和諧中焦;白果則用來收斂精氣,減輕帶下症狀。總的來說,此方是調理清肝、滋養任脈、固封精髓的優良處方。
新加白虎湯,清肝胃辛涼心肺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減
蘇薄荷(五分,拌研),生石膏(八錢),鮮荷葉(一角,包陳倉米三錢)
白知母(四錢),益元散(三錢,包煎),鮮竹葉(三十片),嫩桑枝(二尺,切寸)
先用活水蘆筍二兩,燈心五分,同石膏粉先煎代水。
秀按,胃為十二經之海,邪熱傳入胃經,外而肌腠,內而肝膽,上則心肺,下則小腸膀胱,無不受其蒸灼。是以熱汗煩渴,皮膚隱隱見疹,溺短赤熱,甚則咳血昏狂,但尚為散漫之浮熱,未曾結實。邪既離表,不可再汗;邪未入腑,不可早下,故以白虎湯法辛涼泄熱,甘寒救液為君,外清肌腠,內清腑臟;臣以蘆筍化燥金之氣,透疹㾦而外泄,益元通燥金之郁,利小便而下泄;佐以竹葉、桑枝通氣泄熱;使以荷葉、陳米清熱和胃;妙在石膏配薄荷拌研,既有分解熱鬱之功,又無涼遏冰伏之弊,較長沙原方尤為靈活。此為辛涼甘寒,清解表裡三焦之良方。如疹㾦不得速透者,加蟬衣九隻,皂角刺四分;有癍者,加鮮西河柳葉三錢(廉勘:西河柳清輕走絡,性雖溫發,加入清涼劑中,不厭其溫,只見其發,勿拘執鞠通之說可也),大青葉四錢;昏狂甚重者,加局方紫雪五分,藥湯調服;口燥渴甚者,加花粉三錢,雪梨汁一杯沖,西瓜汁尤良;有痰甚黏者,加淡竹瀝一鍾,生薑汁一滴和勻同沖;血溢者,加鮮刮淡竹茹四錢,鮮茅根八錢去皮,清童便一杯沖。
白話文:
【新加白虎湯】,這是一種調理方法,專門用來清除肝臟和胃部的熱氣,並使心肺感到清新凉爽。此法源自俞氏的臨床經驗,基於張仲景的古老方劑加以調整。
使用材料如下:
- 薄荷(五分,需先搓揉磨碎),生石膏(八錢)
- 新鮮荷葉(一角,用來包裹陳倉米三錢)
其他配料包括:
- 白知母(四錢),益元散(三錢,需包起來煎煮),新鮮竹葉(三十片)
- 嫩桑枝(二尺長,切成寸段)
煎煮前,首先使用活水蘆筍二兩及燈心五分,與生石膏粉末一同先煎煮,以此液代替普通的水來煎藥。
按照秀的註釋,胃被視為十二條經脈的能量之海。當邪熱侵入胃經時,會影響到外表的肌肉和內部的肝膽,向上波及心肺,向下影響到小腸和膀胱,導致全身受到熱氣蒸烤的症狀,如出汗、口渴、皮膚隱約出現紅疹、小便短赤且熱,甚至可能引起咳嗽出血、神志不清等。這些都還是表面散佈的熱氣,尚未形成實質的病灶。由於邪氣已離開表層,不宜再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而邪氣也未深入腑臟,不宜急于使用瀉下的療法。因此,此方採用【白虎湯】的基本原則,以辛涼的藥性泄熱,甘寒的藥性滋陰液為主,既能清潔身體表面,也能淨化內臟;同時,蘆筍能化解燥熱的金氣,幫助疹子透出並向外排出,益元散能疏通燥熱的鬱結,通過利尿作用將熱氣往下排出;輔以竹葉和桑枝促進氣體流通並散發熱氣;而荷葉與陳米則負責清熱並和胃。巧妙的是,石膏與薄荷混合磨碎後,既能有效分解熱氣的鬱結,又不會因為過度寒涼而抑制或封閉病氣,相比張仲景原始的方劑,此法更加靈活有效。這是一個辛涼與甘寒並用,能清解身體表、裡、上、中、下三焦熱氣的優良方劑。
如果疹子難以迅速透出,可以加入蟬蜕九隻和皂角刺四分;若有斑點出現,可添加新鮮西河柳葉三錢(註:西河柳輕盈地行於經絡之間,雖然性質偏溫,但在清涼藥方中加入並不會造成過熱的問題,因其主要作用在於發散,不必拘泥於《鞠通》的說法)和大青葉四錢;對於昏迷或極度狂躁的患者,可增加局方紫雪五分,溶於藥湯中服用;若口乾舌燥非常嚴重,可加入天花粉三錢,以及一杯雪梨汁或更佳的西瓜汁調和;痰多且粘稠的,可加入一盅淡竹瀝和一滴生薑汁混合後沖服;若出現出血情形,則加入新鮮刮取的淡竹茹四錢、去皮的新鮮茅根八錢,以及一杯童便來沖服。
廉勘,以上六經正治六法,統計一百零一方,方方有法,法法不同,真可謂門門透澈,息息通靈者矣。先祖為傷寒專科,必先通雜證,而後能善治感證。今觀俞氏方法,益信而有證,但必列一百一方者,推其意,大抵仿陶氏肘後百一方例耳。從此知其學雖博古通令,而宗旨則信而好古,直可新定其名曰六經百一選方,與肘後百一方,後先輝映。至若佐治十法,佳方甚多,列入下卷,以補助正法之不備。
方歌,同上
玳瑁鬱金湯
玳瑁鬱金湯梔翹,木通丹皮紫金片,竹瀝菖蒲薑汁沖,煎湯燈竹菰根善。
白話文:
廉勘:
以上六經正治六法,總共統計了一百零一方,每一方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各方法之間互不相同,真可謂是門門透澈,息息通靈啊!先祖專精傷寒醫學,必先精通雜症,方能善於治療感冒等疾病。如今觀看俞氏的方法,更加堅信且有證據支持,但為何要列出百一方呢?推測其用意,大概是仿效陶氏《肘後百一方》的模式。由此可知,俞氏雖然博古通今,學問淵博,但其宗旨卻是相信並推崇古法,因此可以將其著作改名為《六經百一選方》,與《肘後百一方》互相輝映,前後呼應。至於佐治十法,其中包含許多優良方劑,列入下卷,以補充正法之不足。
方歌:
同上
玳瑁鬱金湯,方歌如下:
玳瑁鬱金湯梔翹, 木通丹皮紫金片, 竹瀝菖蒲薑汁沖, 煎湯燈竹菰根善。
三汁寧絡飲(附方)
三汁寧絡薄荷姜,地龍洗淨濾清汁,西黃龍腦與辰砂,井水半杯調服吉。
犀地清絡飲
犀地清絡粉丹皮,連翹赤芍桃仁列,燈草茅根代水煎,沖用竹瀝姜蒲汁。
犀羚三汁飲
犀羚三汁竹菖藕,翹郁薇丹皂竹黃,燈草茅根蘆筍等,犀羚二味共煎湯。
局方至寶丹(附方)
局方至寶犀角砂,琥玳同將一兩加,牛麝五錢安息化,和丸蠟護解邪誇。
局方紫雪(附方)
紫雪丹方羚角犀,四香五石朴硝施,元升炙草神砂入,開竅驅邪配合奇。
白話文:
三汁寧絡飲以薄荷、生薑、地龍汁、西黃、龍腦和辰砂,以井水半杯調服。犀地清絡飲用丹皮、連翹、赤芍、桃仁,燈草、茅根煎水,再以竹瀝、姜汁沖服。犀羚三汁飲以竹、菖蒲、藕、翹、郁金、薇、丹參、皂角、燈草、茅根、蘆筍等,並加入犀角和羚羊角共煎湯。局方至寶丹以犀角、砂仁、琥珀、牛黃、麝香、安息香,和丸以蠟,解邪。局方紫雪丹以羚羊角、犀角、四香、五石、朴硝、元參、炙草、神砂,開竅驅邪。
新定牛黃清心丸(附方)
新定牛黃梅麝雄,芩連梔郁砂珠粉,犀角膠丸金箔衣,心包熱陷斯堪拯。
安宮牛黃丸(附方)
安宮犀角郁牛黃,雄片連芩梔郁香,更有砂珠金箔入,芳香通竅重奇方。
連翹梔豉湯
連翹梔豉一方傳,桔橘蔻仁生枳殼,辛夷淨仁搗鬱金,邪陷心胸功效卓。
五汁一枝煎
五汁一枝生地藕,茅根竹瀝與生薑,先將紫蘇旁枝煮,並汁和勻潤液良。
增減黃連瀉心湯
增減瀉心連芩夏,枳實滑石苡仁同,瓜仁通草燈心煮,竹瀝菖蒲薑汁沖。
白話文:
新定牛黃清心丸的主要成分是牛黃、梅、麝香、雄黃、黃芩、黃連、梔子、鬱金、砂仁、珍珠粉,用犀角膠丸裹成,再以金箔包裹,專治心包熱陷。
安宮牛黃丸的成分包含安宮、犀角、鬱金、牛黃、雄黃、黃連、芩、梔子、香附,並加入砂仁、金箔,以芳香通竅為特點。
連翹梔豉湯由連翹、梔子、豉組成,搭配桔梗、橘皮、蔻仁、枳殼、辛夷、淨肉、鬱金等,可用於治療邪陷心胸。
五汁一枝煎則以生地、藕、茅根、竹瀝、生薑為主要材料,先用紫蘇枝煮,再將各汁混合,有助於滋潤液體。
增減黃連瀉心湯則在黃連、黃芩、夏枯草的基础上,加入枳實、滑石、苡仁、瓜仁、通草、燈心,并以竹瀝、菖蒲、薑汁冲服,具有泻心清热之效。
導赤清心湯
導赤清心丹地通,茯神蓮棗益元散,竹葉燈心童便沖,心包虛熱功能擅。
清肝達郁湯
清肝達郁丹梔芍,橘草歸柴蘇薄荷,滁菊花同鮮橘葉,宣疏清泄法如何。
加減法:怒加制附小青皮,飧泄殭蠶烏梅炭,疝氣橘核荔枝茴,腹痛越鞠丸同贊,丹皮梔子皆宜去,香附丹參二味標,經遲血氣虛寒甚,可入桂心鹿角膠,血滯桃仁同絳覆,兩方合用法堪操,經早多由血分熱,涼血清經四字包,桑葉丹皮鮮生地,方中加入此為高,液虧玉竹偕冬地,血液既充經自調,經閉䗪蟲丸可取,輕者但服益母膏,血枯調肝兼養血,杞菊六味加阿膠,方內薄荷易玫瑰,柴胡還宜鱉血炒,費氏推此為總方,調經功不讓逍遙,更有室寡師尼輩,平時情欲不能遂,經閉經痛經亂多,此方加味法誠美,香附澤蘭地鬱金,和肝理脾功稱最,崩漏香附炒青皮,血熱茅根山梔地,子宮痛極不能伸,龍膽草加青芩暨,更用三錢清麟丸,急瀉濕火功神異,陰癢蟲因濕熱生,膽草蛇床金鈴備,外治用藥納陰中,方後查明不可廢,陰瘡潰爛防黴毒,膝柏黑醜兼土茯,硼酸水常滌子宮,務清其火解其毒,更有一種血風瘡,狀如丹毒痛且癢,此由風濕血燥成,鮮地川連力可仗。
白話文:
導赤清心湯能夠疏通心經的赤熱,其組成為:清心丹配合地黃通便,茯神、蓮子心、大棗和益元散能滋養心神,再輔以竹葉、燈芯草,并用童便沖服,尤其擅長治療心包經的虛熱病症。
清肝達郁湯則是用來清肝解鬱,其成分包括丹參、梔子、芍藥、陳皮、甘草、當歸、柴胡、薄荷以及滁菊和新鮮橘葉,這些藥物共同發揮著宣暢疏泄的作用。
加減應用方法如下:若因憤怒加劇,可加入制附子和小青皮;若伴有腹瀉,則加入殭蠶和烏梅炭;疝氣則加入橘核、荔枝核及小茴香;腹部疼痛時,可與越鞠丸一同使用增效。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去除丹皮和梔子,而改用香附丹參與人參兩味藥。對於月經遲延且血氣虛寒嚴重的,可以添加桂心和鹿角膠;血行不畅時,可與桃仁、紅花同用;兩方合并使用,療效更佳。月經提前通常由於血分過熱,治療上需以涼血、清經為主,可加入桑葉、丹皮和鮮生地。若體液不足,可用玉竹和熟地黃滋陰補液,血氣充沛後,月經自然調和。對於閉經,可考慮使用䗪蟲丸,輕度症狀也可單獨使用益母膏。若需要調節肝臟並滋養血液,可在杞菊地黃丸基礎上加入阿胶,並以玫瑰代替薄荷,柴胡則宜用鱉血炒制。費氏推崇此方作為調經的總方,效果媲美逍遥散。對於修女或寡居女性等因情志不遂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或紊亂,可在此方基礎上加香附、澤蘭、熟地和鬱金,以和肝理脾。面對崩漏,則用炒香附和青皮,血熱型需加入白茅根、山梔和生地。子宮劇痛時,可加入龍膽草、青蒿和黃芩,並服用三錢的清麟丸以迅速清除濕熱。對於陰部瘙癢由濕熱引發的,可用龍膽草、蛇床子、金鈴子等外用,遵循藥方指示不可忽略。陰部潰瘍要防霉菌感染,可用膝柏、黑丑、土茯苓和硼酸水清洗子宮,务必清除火毒。還有一種稱為血風瘡的疾病,症狀類似丹毒,既痛又癢,這是風濕與血燥所致,可依賴鮮地黃和川黃連治療。
增減旋覆代赭湯
增減旋覆代赭湯,橘半萸連合二香,肝逆自應清降法,竹茹把葉水煎嘗。
加減法,呃逆丁香柿蒂加,痞脹川樸檳榔妙,食滯錢半萊菔子,八分砂仁同拌炒,便秘郁李宜四錢,蘇子錢半拌且搗。
連茹絳覆湯
連茹絳覆郁青蔥,玫瑰瓣拌絲瓜絡,清通肝絡法精詳,病久血鬱用之確。
加減法:火盛痛甚延胡楝,瘀結紫金桃杏仁,腸燥元明淨白蜜,液枯歸地麥沙參。
白話文:
增減旋覆代赭湯
方劑:
增減旋覆代赭湯,加入橘皮、半夏、吳茱萸,並以二香(丁香、肉桂)合用,針對肝氣逆上,宜採用清降之法,以竹茹、麥冬水煎服用。
加減法:
- 呃逆:加丁香、柿蒂。
- 痞脹:加川樸、檳榔。
- 食滯:加萊菔子半錢,並以八分砂仁同炒。
- 便秘:加郁李仁四錢,蘇子半錢,拌勻後搗碎服用。
連茹絳覆湯
方劑:
連茹絳覆湯,以竹茹、旋覆花、郁金、蔥白、玫瑰花瓣、絲瓜絡,合用清通肝絡,尤其適合久病血瘀者。
加減法:
- 火盛痛甚:加延胡索、苦楝皮。
- 瘀結:加紫金丹、桃仁、杏仁。
- 腸燥:加元明粉、淨白蜜。
- 液枯:加生地黃、麥冬、沙參。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通澤柴,車前鮮地草歸偕,梔芩一派清涼品,膽火肝邪力可排。
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桑菊襄,川貝地芍伏神木,水用茹甘羚角煎,肝風鼓盪功獨推。
連梅安蛔湯
連梅安蛔椒柏佐,尖檳榔與白雷丸,蛔蟲動擾成昏厥,欲使蛔安首泄肝。
芩連二陳湯
芩連二陳橘半茹,枳實赤苓碧玉散,薑汁還偕竹瀝沖,清肝和胃攻堪斷。
加味白頭翁湯
加味白頭連柏芩,白芍秦皮管仲靈,鮮茉莉花加十朵,厥陰久痢法堪欽。
白話文:
龍膽瀉肝湯用龍膽草、澤瀉、柴胡、車前子、生地黃、黃芩、梔子等藥材,具有清熱瀉肝、利膽退黃的功效。
羚角鉤藤湯以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川貝母、生地黃、伏苓、甘草等藥材組成,主治肝風內動、頭暈目眩、驚癇抽搐等症。
連梅安蛔湯由連翹、梅核、椒目、柏子仁、檳榔、白雷丸等藥材組成,用於治療蛔蟲症引起的腹痛、嘔吐、昏厥等症狀。
芩連二陳湯以黃芩、黃連、二陳皮、橘皮、半夏、枳實、赤茯苓、碧玉散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肝胃不和、胸悶脘痞、嘔吐泛酸等症。
加味白頭翁湯以白頭翁、黃柏、黃芩、白芍、秦皮、管仲、茉莉花等藥材組成,用於治療厥陰久痢。
香連治中湯
香連治中參朮施,炮姜甘草廣青皮,中陽久瀉多衰弱,抑木還須並健脾。
龜柏地黃湯
龜柏地黃砂仁拌,萸淮丹芍茯陳皮,清肝益腎推良法,胃氣如衰勿亂施。
桑丹瀉白湯
桑丹瀉白骨桑皮,貝母竹茹甘草米,金橘鋪同蜜棗加,方即清肝兼保肺。
新加玉女煎
新加玉女地麥薇,知母膝決青鹽皮,石膏枳實靈磁等,鎮逆清肝效最奇。
滋任益陰煎
白話文:
香連治中湯用參、朮、炮姜、甘草、廣青皮,適合中陽久瀉、身體虛弱的人,需要抑制肝木,同時健脾。龜柏地黃湯用地黃、砂仁、萸肉、淮山、丹皮、芍藥、茯苓、陳皮,適合清肝益腎,但如果胃氣虛弱,就不要使用。桑丹瀉白湯用桑皮、貝母、竹茹、甘草、米仁,加金橘、蜜棗,可以清肝兼顧肺部。新加玉女煎用地黃、麥冬、薇甘菊、知母、膝骨、青鹽、皮硝、石膏、枳實、靈磁石等,具有鎮逆清肝的奇效。滋任益陰煎...
滋任益陰柏草龜,知母白果加豬髓,砂仁拌搗熟地,大補陰丸合封髓。
新加白虎湯
新加白虎薄知膏,陳米還須荷葉包,竹葉桑枝益元散,蘆根燈草水煎熬。
白話文:
滋陰補腎,用柏草龜,搭配知母、白果和豬髓,再以砂仁拌搗熟地,最後與大補陰丸合在一起,封存精髓。
另用新加白虎湯,加入薄荷製成膏劑,以陳米包裹荷葉,再以竹葉、桑枝、益元散、蘆根、燈草煎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