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2)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2)
1. 第五節,滋補劑
清燥養營湯,滋陰潤燥法,俞氏經驗方,載吳又可《溫疫論》
鮮生地(五錢至八錢),知母(三錢),歸身(一錢),新會皮(錢半)
生白芍(二錢至三錢),花粉(三錢),生甘草(八分),梨汁(兩瓢,沖)
秀按,吳氏謂數下後,兩目加澀,舌肉枯乾,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緣其人陽臟多火,重亡津液而陰虧也。故君以地、芍、歸、甘,養營滋液;即臣以知母、花粉,生津潤燥;佐以陳皮,運氣疏中,防清滋諸藥礙胃滯氣也;使以梨汁,味甘而鮮,性涼質潤,醒胃氣以速增津液也。此為滋營養液,潤燥清氣之良方。
白話文:
清燥[養營湯]
滋陰潤燥法
俞氏經驗方,載於吳又可《溫疫論》
配方:
-
鮮 生地(5~8 錢)
-
知母(3 錢)
-
歸身(1 錢)
-
新會 皮(0.5 錢)
-
生 白芍(2~3 錢)
-
花粉(3 錢)
-
生 甘草(0.8 錢)
-
梨汁(2 瓢,沖服)
醫囑:
吳氏認為,多次泄瀉後,雙眼加澀,舌苔乾枯,津液不到咽喉,嘴脣乾裂,這是因為人的陽臟過熱,體內津液耗盡,導致陰氣衰竭。
因此,此方君藥使用 生地、芍藥、歸身、甘草,以養營滋液;臣藥使用 知母、花粉,以生津潤燥;佐藥使用 陳皮,以運氣疏中,防止清滋藥物阻滯胃氣;使藥使用 梨汁,其味甘而鮮,性涼質潤,可使胃氣甦醒,津液迅速增多。此方為滋養液,潤燥清氣的良方。
阿膠黃連湯,滋陰清火法,俞氏經驗方,從仲景方加味
陳阿膠(錢半,烊沖),生白芍(二錢),小川連(六分,蜜炙)
鮮生地(六錢),青子芩(一錢),雞子黃(一枚,先煎代水)
秀按,手少陰心主血,中含熱氣,故《內經》云:少陰之上,熱氣治之。凡外邪挾火而動者,總屬血熱,其症心煩不寐,肌膚枯燥,神氣衰弱,咽乾溺短。故君以阿膠、生地,滋腎水而涼心血。阿膠必須真陳,庶不礙胃;生地用鮮,庶不凝陰。但少陰只有熱氣,能溫血而不致灼血,若挾肝膽之相火,激動心熱,輕則咽乾心煩,欲寐而不能寐,重則上攻咽喉而為咽痛,下奔小腸而便膿血。故臣以白芍配芩、連,酸苦泄肝以瀉火,而心熱乃平;白芍合生地,酸甘化陰以滋血,而心陰可復。妙在佐雞子黃色赤入心,正中有孔,能通心氣以滋心陰。此為潤澤血枯,分解血熱之良方。
白話文:
阿膠黃連湯
滋陰清熱法,俞氏經驗方,從仲景方加減
成份:
老阿膠(半錢,化開沖服),生白芍(二錢),小川連(六分,蜜炙)
生鮮地黃(六錢),青子芩(一錢),雞蛋黃(一個,先煎代水)
點評
手少陰心主血,中含熱氣,因此《內經》說:少陰之上,熱氣治之。凡是外邪夾帶熱氣而發動的,總屬於血熱,其症狀有心煩失眠、皮膚乾燥、精神衰弱、口乾小便短赤。因此君藥用阿膠、生地,滋腎水而清心血。阿膠必須是真陳的,纔不礙胃;生地用新鮮的,纔不凝滯陰氣。但是少陰只有熱氣,能溫暖血而不至於灼傷血,如果夾雜了肝膽之相火,激動心熱,輕則口乾心煩,想睡覺卻睡不著,重則上攻咽喉而變成咽喉痛,下走小腸而大便膿血。因此臣藥用白芍配芩、連,酸苦之味洩肝以瀉火,而心熱才得以平息;白芍合生地,酸甘化陰以滋血,而心陰可以恢復。妙在佐藥雞子黃,黃色赤入心,正中有孔,能通心氣以滋心陰。此方為滋潤血枯,清解血熱的良方。
阿膠雞子黃湯,滋陰熄風法,俞氏經驗方
陳阿膠(二錢,烊沖),生白芍(三錢),石決明(五錢,杵),雙鉤藤(二錢),大生地(四錢),清炙草(六分),生牡蠣(四錢,杵),絡石藤(三錢)
茯神木(四錢),雞子黃(二枚,先煎代水)
秀按,血虛生風者,非真有風也,實因血不養筋,筋脈拘攣,伸縮不能自如,故手足瘛瘲,類似風動,故名曰內虛暗風,通稱肝風。溫熱病末路多見此症者,以熱傷血液故也。方以阿膠、雞子黃為君,取其血肉有情,液多質重,以滋血液而熄肝風;臣以芍、草、茯神木,一則酸甘化陰以柔肝,一則以木製木而熄風;然心血虛者,肝陽必亢,故佐以決明、牡蠣,介類潛陽;筋攣者絡亦不舒,故使以鉤藤、絡石,通絡舒筋也。此為養血滋陰,柔肝熄風之良方。
白話文:
阿膠雞子黃湯,滋陰熄風法,俞氏經驗方
陳阿膠(二錢,溶化沖服),生白芍(三錢),決明子
[茯苓](四錢),雞子黃(二個,先煎後代水使用)
秀按,血虛生風的人,並非真有風,而是因為血不養筋,導致筋脈拘攣,伸縮不靈活,所以手足麻木不仁,類似風動,故名為內虛暗風,俗稱肝風。溫熱病末期常出現此症,是由於熱傷了血液所致。此方以阿膠、雞子黃為君藥,取其血肉有情,液體多、質地重,以滋補血液而熄滅肝風;臣藥白芍、甘草、[茯苓](一則酸甘化陰以柔肝,一則以木製木而熄風;然而心血虛的人,肝陽必定亢盛,故佐以決明子、牡蠣,介類潛藏陽氣;筋攣的人絡脈也不舒暢,所以使以鉤藤、絡石,通絡舒筋。此方為養血滋陰,柔肝熄風的良方。
廉勘,阿膠、雞子黃二味,昔吾老友趙君晴初,多所發明,試述其說曰:族孫詩卿婦患肝風症,周身筋脈拘攣,神志不昏,此肝風不直上巔腦而橫竄筋脈者,余用阿膠、雞子黃、生地、制首烏、女貞子、白芍、甘草、麥冬、茯神、牡蠣、木瓜、鉤藤、絡石、天仙藤、絲瓜絡等,出入為治,八劑愈。病人自述病發時,身體如入羅網,內外筋脈牽絆拘緊,痛苦異常,服藥後輒覺漸鬆,迨後不時舉發。覺面上肌肉蠕動,即手足筋脈抽緊,疼痛難伸,只用雞子黃兩枚,煎湯代水,溶入阿膠三錢,服下當即痛緩,筋脈放寬,不服他藥,旋髮旋輕,兩月後竟不復發。蓋二味血肉有情,質重味厚,大能育陰熄風,增液潤筋,故效驗若斯。吳鞠通先生曰雞子黃為定風珠,立有大定風珠、小定風珠二方,允推卓識。觀此一則,足見俞與趙所見略同,宜乎後先輝映也。
白話文:
廉勘,阿膠、雞蛋黃這兩種藥材,過去我的老友趙君晴初,曾有不少發明,現在試著述說他的理論:他的族孫詩卿的妻子患有肝風症,全身筋脈拘攣,神智沒有昏迷,這是肝風沒有直接上升到頭腦,而是橫竄於筋脈之中,我用阿膠、雞蛋黃、生地、製首烏、女貞子、白芍、甘草、麥冬、茯神、牡蠣、木瓜、鉤藤、絡石、天仙藤、絲瓜絡等,根據病情出入加減治療,八劑就痊癒了。病人自己敘述發病時,身體就像進入羅網,內外筋脈牽引拘緊,痛苦非常,服藥後就逐漸感到鬆弛,後來偶爾發作。感覺臉上的肌肉抽動,手腳筋脈就會抽緊,疼痛難以伸展,只用雞蛋黃兩枚,煮湯當水,溶入阿膠三錢,服下立即疼痛減緩,筋脈放鬆,不服用其他藥物,很快病情就減輕了,兩個月後竟完全不發作了。因為這兩種藥材具有血肉有情的特性,質地重、味道濃厚,非常能滋養陰分而平息肝風,增加體液而潤澤筋脈,所以療效如此顯著。吳鞠通先生說雞蛋黃是定風珠,確立了「大定風珠」、「小定風珠」兩個方劑,堪稱見解卓越。看了這個案例,足見俞與趙所見略同,難怪會前後輝映。
坎氣潛龍湯,滋陰潛陽法,俞氏經驗方
淨坎氣(一條,切寸),青龍齒(三錢),珍珠母(六錢,杵),生白芍(三錢),大生地(四錢),左牡蠣(六錢,杵),磁朱丸(四錢,包煎),東白薇(三錢)
先用大熟地八錢,切絲,用開水泡取清汁,代水煎藥。
秀按,腎中真陽寄於命門,為生氣之根,真陽如不歸根,即發生龍雷之火。命門為精室之門,前通外腎,後通督脈,與肝、腎,沖、任各有關係。沖隸於肝,任隸於腎,若腎經陰虛,則陽無所附而上越;任陰不足,則沖氣失納而上衝。故仲景謂:陰下竭,陽上厥。欲潛其陽以定厥,必先滋其陰以鎮沖。故以坎氣二地為君,坎氣即初生臍帶,一名命蒂,以其前通神闕,後通命門,最得先天之祖氣。二地質重味厚,填精益髓,善滋後天之真陰,庶幾陰平陽秘,龍雷之火,不致上升,況又臣以龍、牡、珠母,滋潛龍雷;佐以磁、朱,交濟心腎,陽得所附,火安其位矣。妙在使以芍、薇,一為斂肝和陰所必要,一為納沖滋任之要藥,君佐合度,臣使咸宜。此為補腎滋任,鎮肝納沖之良方。然必右脈浮大,左脈細數,舌絳心悸,自汗虛煩,手足躁擾,時時欲厥者,始為恰合。若肢厥脈細,額汗如珠,宜再加人參、附子、五味等品,急追元陽以收汗。但病勢危篤如斯,亦多不及救矣。
白話文:
坎氣潛龍湯,屬於滋陰潛陽的方劑,是俞氏醫家經驗方。
方劑組成:坎氣(切成一寸長)、青龍齒(三錢)、珍珠母(六錢,研磨)、生白芍(三錢)、大生地(四錢)、左牡蠣(六錢,研磨)、磁朱丸(四錢,用布包煎)、東白薇(三錢)。
煎藥時,先用熟地八錢切絲,用開水浸泡取汁,用此汁代替水煎藥。
當歸四逆湯,滋陰通脈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減
全當歸(三錢),桂枝尖(五分),北細辛(三分,蜜炙)
鮮蔥白(一枚,切寸),生白芍(三錢),清炙草(五分)
絳通草(一錢),陳紹酒(一飄,沖)
秀按,心主經脈,肝主絡脈,而心包主絡亦主脈,橫通四布,既輔心經之行血,亦助肝絡之攝血。若肝不攝血,心包之血又不四布,則手足厥寒,且不能橫通於經脈,則血行於脈中者少,故脈細欲絕。由是推之,肝與心及心包同病,不獨足厥陰肝專受其累也。故以歸、芍,榮養血絡為君;即臣以桂、辛,辛通經脈,使經氣通暢,絡氣自能四布;尤必佐以絳通、蔥、酒者,一取其速通經隧,一取其暢達絡脈;使以炙草,辛得甘助而發力愈速也。此為養血滋陰,活絡通脈之良方。如宿病寒疝,小腹痛甚,口吐白沫者,則加吳茱萸以止疝痛,生薑汁以止吐沫,亦屬仲景成法。
白話文:
當歸四逆湯(處方 256 號),滋養陰液、疏通經脈的方劑,出自俞氏的經驗,從仲景的方劑加減而成。
全當歸(3 錢)、桂枝尖(5 分)、北細辛(3 分,用蜂蜜炙烤過)
鮮蔥白(1 枚,切成寸段)、生白芍(3 錢)、清炙草(5 分)
絳通草(1 錢)、陳紹酒(1 瓢,用來送服)
**「秀」的按語:**心經主導血脈,肝臟主導絡脈,而心包絡也主導絡脈,絡脈橫向分佈於全身,既協助心經運行血液,也幫助肝絡攝血。如果肝臟不能攝血,心包絡的血液也不能廣泛分佈,就會導致四肢冰冷,且不能橫向貫通於經脈,導致脈中血流量不足,所以脈搏細弱欲絕。由此推論,肝臟、心臟和心包絡同時發病,並非只有足太陰肝經受累。因此,以當歸、芍藥滋養血絡為君藥;再用桂枝、細辛作為臣藥,辛味疏通經脈,讓經氣通暢,絡氣自然能廣泛分佈;特別需要輔以絳通草、蔥、酒,既可快速疏通經絡,又能暢達絡脈;再加入炙草,辛味得甘味相助,發揮作用更迅速。這是滋養血陰、活絡通脈的良方。如果患有宿寒疝痛,小腹疼痛嚴重,口吐白沫,則加吳茱萸止疝痛,生薑汁止吐沫,這也是仲景的成法。
復脈湯,滋陰復脈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減,一名炙甘草湯
大生地(一兩),真人參(錢半,另煎,沖),炒棗仁(二錢)
桂枝尖(五分),陳阿膠(二錢,烊沖),大麥冬(五錢)
清炙草(三錢),陳紹酒(一瓢,分沖),生薑汁(兩滴,沖),大紅棗(三枚,對劈)
秀按《內經》謂:諸血皆屬於心,心主脈,脈者血府也。《難經》謂「十二經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臟腑死生之法」者,以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周於身。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為一周,復會於手太陰,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兩手寸關尺六部言)。由是觀之,脈之動雖屬心,而迫之使動者則在肺。肺主氣,氣主呼吸,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以促心血之躍動而發脈。病而至於心動悸,心主脈而本能動,動而至於悸,乃心築築然跳,按其心部動躍震手也,是為血虛;脈結代者,緩時一止為結,止有定數為代,脈行十餘至一止,或七八至及五六至一止,皆有定數,是為血中之氣虛。故重用膠、地、草、棗,大劑補血為君;尤必臣以參、麥之益氣增液,以潤經隧而復脈,和其氣機以去其結代;然猶恐其脈未必復,結代未必去,又必佐以桂、酒之辛潤行血,助參、麥,益無形之氣以擴充有形之血,使其捷行於脈道,庶幾血液充而脈道利,以復其躍動之常;使以薑、棗調衛和營,俾營行脈中,以生血之源,衛行脈外,以導血之流。此為滋陰補血,益氣復脈之第一良方。
白話文:
滋陰復脈方(復脈湯)
滋陰補血,恢復脈搏的方法,出自俞氏經驗,由仲景原方增減而成,又稱「炙甘草湯」。
藥材:
- 生地(90克)
- 人參(1.5克,另煎,沖服)
- 炒棗仁(12克)
- 桂枝尖(3克)
- 阿膠(12克,熔化沖服)
- 麥冬(30克)
- 炙甘草(18克)
- 紹興酒(一杯,分次沖服)
- 生薑汁(幾滴,沖服)
- 紅棗(6枚,對半切開)
註解:
《內經》說:身體中的所有血液都歸屬於心,心掌管脈搏,脈搏是血液的倉庫。《難經》說:「十二經脈中都有動脈,唯取寸口脈(手腕內側)以判定臟腑的健康與否」,因為脈搏的大會聚點位於手太陰經的動脈上,人呼氣一次脈行三寸,吸氣一次脈行三寸,呼氣吸氣間脈行六寸,循環往復全身。營氣和衛氣在陽部運行二十五度,在陰部運行二十五度,為一週,再次會聚於手太陰經,這是五臟六腑的起始與結束,所以取寸口脈來判定健康。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脈搏的跳動雖然屬於心,但驅使心臟跳動的卻是肺。肺掌管氣,氣掌管呼吸,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促使心血跳動而發出脈搏。如果心動悸,是因為心主脈,本來就會動,動到心臟跳動劇烈,按壓心臟部位就會覺得動得很快,這是因為血虛;脈搏結代,緩慢時突然停止一下,叫作結,停止有一定的次數,就叫作代,脈搏跳動十幾下才會停一下,或七到八下、五六下才停一下,都有固定的次數,這是因為血液中的氣不足。
所以此方重用阿膠、生地、甘草、紅棗,大劑量補血為君藥;又必須配以人參、麥冬益氣生津,以滋潤經脈而恢復脈搏,調和氣機以消除結代;但還是擔心脈搏不一定能恢復,結代不一定能消除,所以又必須佐以桂枝、紹興酒的辛潤活血,幫助人參、麥冬,增加無形的氣以擴充有形的血,使其在脈道中快速運行,希望血液充足,脈道通暢,以恢復正常的脈搏跳動;再用生薑、紅棗調理營衛,讓營氣運於脈中,以產生血的來源,衛氣運於脈外,以導引血液的流動。這是滋陰補血、益氣復脈的最佳良方。
四物絳覆湯,滋陰濡絡法,俞氏經驗方
細生地(四錢,酒洗),生白芍(錢半,酒炒),真新絳(錢半),廣橘絡(一錢),全當歸(二錢,酒洗),川芎(五分,蜜炙),旋覆花(三錢,包煎),青蔥管(三寸,切沖)
秀按,《內經》云:血主濡之。血虛則脈絡郁澀,絡澀則血鬱化火,每致鬱結傷中,脘脅串痛,甚則絡松血溢,色多紫黯。故以生地、歸、芍,滋陰養血為君;臣以絳、覆、川芎,辛潤通絡;佐以橘絡,舒絡中之氣;使以蔥管,通絡中之瘀。此為輕清滋陰,辛潤活絡之良方。痛甚者,加桃仁七粒,蜜炙延胡錢半,活血止痛;挾火者,加川楝子錢半,丹皮錢半,苦辛泄熱。
白話文:
四物絳覆湯(滋陰濡絡法,俞氏經驗方)
細生地(30克,用酒清洗),生白芍(15克,用酒炒),真新絳(15克),廣橘絡(8克),全當歸(16克,用酒清洗),川芎(4克,用蜂蜜炙烤),旋覆花(24克,包起來煎煮),青蔥管(9公分,切成薄片,沖洗乾淨)
秀按:《內經》說:血主滋潤全身。血虛則脈絡阻塞,阻塞則血瘀化火,常常導致氣滯血瘀傷及臟腑,胸脅串痛,嚴重時脈絡鬆弛出血,顏色多為紫暗。因此,用生地、當歸、芍藥滋陰養血為君藥;用絳、覆、川芎辛潤通絡為臣藥;佐以橘絡,疏通脈絡中的氣;用青蔥管,通暢脈絡中的淤堵。這是輕清滋陰,辛潤活絡的良方。疼痛劇烈者,加入桃仁七粒,蜜炙延胡索15克,活血止痛;兼有火熱者,加入川楝子15克,丹皮15克,苦辛瀉火。
新加酒瀝湯,滋陰調氣法,俞氏經驗,從張石頑酒瀝湯加味
細生地(四錢),白歸身(錢半),廣橘白(八分),蘇薄荷(三分)
生白芍(三錢),清炙草(六分),川柴胡(四分,蜜炙),玫瑰花(三朵,沖)
陳紹酒(二匙,分沖),淡竹瀝(兩瓢,與酒和勻同沖)
秀按,丹溪謂:氣血調和,則百病不生;氣血抑鬱,則百病蜂起。路玉謂:氣鬱則液凝為痰,血鬱則絡瘀作痛。竊謂氣血暴郁,血多虛而氣多滯,必先調氣,繼則活絡,最忌辛燥克削,重傷氣血。故以歸、地、芍、草,養血柔肝為君,遵「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經旨;臣以橘白、柴、荷,清芬疏氣,以「肝喜散,急食辛以散之」也;佐以竹瀝、紹酒,滌痰行血,以「肝性剛,宜柔宜疏」是也;使以玫瑰花者,色能活血,香能疏氣,足為諸藥之先導。此為滋陰養血,調氣疏郁之良方。
白話文:
新加酒瀝湯
滋陰調氣的方法,是俞氏驗證過的經驗,從張石頑的酒瀝湯加味得來。
成分:
-
細生地(四錢)
-
白歸身(錢半)
-
廣陳皮(八分)
-
蘇薄荷(三分)
-
生白芍(三錢)
-
清炙草(六分)
-
川柴胡(四分,蜜炙)
-
玫瑰花(三朵,沖泡)
-
陳紹酒(二匙,分開沖泡)
-
淡竹瀝(兩瓢,與酒和勻後一同沖泡)
秀按:
丹溪說:氣血和諧,則百病不生;氣血抑鬱,則百病叢生。路玉說:氣鬱則液體凝結為痰,血鬱則血管阻塞而疼痛。我認為氣血突然抑鬱,血虛而氣滯,必定要先調氣,然後再活絡。最忌用辛辣燥熱的藥物剋制削弱,會嚴重損傷氣血。因此以歸、地、芍、草滋養血液、柔肝為君藥,遵循「肝臟屬苦,生氣急躁,服用甘味可以舒緩」的醫經旨意;臣藥用橘白、柴、荷清香疏氣,遵循「肝臟喜疏散,服用辛味可以疏散」的說法;佐藥用竹瀝、紹酒,滌除痰濕、運行血液,遵循「肝臟性剛,宜溫和疏散」的說法;使藥用玫瑰花,其顏色可以活血,其香氣可以疏氣,足以引領其他藥物。這個藥方滋陰養血,調氣舒鬱,是良方。
補陰益氣煎,滋陰補氣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岳《新方八陣》
潞黨參(三錢,米炒),淮山藥(三錢,杵),新會皮(一錢)
升麻(三分,蜜炙),大熟地(四錢,炒鬆),白歸身(錢半,醋炒)
清炙草(五分),鱉血柴胡(五分)
秀按,男子便血,婦人血崩,無論去血多少,但見聲微氣怯,面白神餒,心悸肢軟者,氣不攝血,血從下脫也。若用清涼止血方,必致氣脫,故以滋補陰氣之黨參,滋填陰血之熟地為君,景岳稱為兩儀,本為氣血雙補之通用方;臣以薯、歸,滋脾陰而養肝血,歸身醋炒,尤得斂血之妙用;佐以升、柴、橘皮,升清氣而調胃氣,柴胡用鱉血拌炒,雖升氣而不致劫動肝陰;使以甘草和藥,緩肝急而和脾陰。此為滋陰養血,血脫益氣之良方。惟黨參甘平益氣,究嫌力薄,膏粱體宜易吉林大參,補氣之功為尤勝。陰虛有火者,加瑩白童便,鹹平止血以降陰火,尤有專功;自汗者,加綿耆皮二三錢固表氣以收汗,淮小麥三四錢養心血以斂陰。皆歷試輒驗之要法。
白話文:
補陰益氣煎
滋陰補氣的方法,俞氏經驗方,載於景嶽的《新方八陣》。
組成:
- 潞黨參(三錢,米炒)
- 淮山藥(三錢,杵碎)
- 新會皮(一錢)
- 升麻(三分,蜜炙)
- 大熟地(四錢,炒鬆)
- 白歸身(錢半,醋炒)
- 清炙草(五分)
- 鱉血柴胡(五分)
方解:
秀按,男女生理期出血過多,無論出血量多少,但見聲音微弱氣虛,面色蒼白精神不佳,心悸四肢無力,都是氣不攝血,血從下脫的表現。如果使用清涼止血的方劑,必定會導致氣虛脫,因此用滋補陰氣的黨參,滋補陰血的熟地為君藥。景嶽稱之為「兩儀」,本是氣血雙補的通用方劑。臣藥薯蕷、歸身,滋補脾陰和肝血,歸身醋炒,尤其能收斂氣血。佐藥升麻、柴胡、橘皮,升清氣和胃氣,柴胡用鱉血拌炒,雖然升氣卻不會耗傷肝陰。使藥用甘草協調諸藥,緩解肝氣鬱結和滋補脾陰。此方滋陰養血,對血虛氣脫有很好的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黨參甘平補氣,但力量稍弱,體質較好的人可以換用吉林大參,補氣效果更佳。陰虛有火者,可加瑩白童便,鹹平止血以降陰火,效果特別好。自汗者,可加綿耆皮二三錢固表氣以收汗,淮山藥三四錢養心血以斂陰。這些都是經過臨牀驗證的要法。
加味金匱腎氣湯,滋陰納陽法,俞氏經驗方,從仲景方加減
大熟地(六錢),淮山藥(三錢,杵),丹皮(錢半,醋炒),淡附片(錢半)
山萸肉(二錢),浙茯苓(三錢),澤瀉(錢半),紫猺桂(五分,煉丸吞)
北五味(一錢,杵),瑩白童便(一杯,分沖)
秀按,傷寒夾陰誤服升散,及溫熱多服清涼克伐,以致腎中虛陽上冒,而口鼻失血,氣短息促者,其足必冷,小便必白,大便必或溏、或瀉,上雖假熱,下顯真寒。陽既上越,陰必下虛,宜於滋陰之中,暫假熱藥冷服以收納之。故以六味地黃為君,壯水之主,以鎮陽光;臣以桂、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妙在佐以重用五味,酸收咸降,引真陽以納歸命門;使以瑩白童便,速降陰火以清斂血溢。此為滋補真陰,收納元陽之良方。
白話文:
加味金匱[腎氣湯]
配方:
-
熟地黃(六錢)
-
淮山藥(三錢,搗碎)
-
丹皮(半錢,炒醋)
-
熟附片(半錢)
-
山茱萸肉(二錢)
-
茯苓(三錢)
-
澤瀉(半錢)
-
紫河車(五分,煉成丸子服用)
-
北五味子(一錢,搗碎)
-
澄清的童便(一杯,分多次沖服)
解讀:
傷寒病夾雜陰邪,誤服驅散熱氣的藥物,或者過度服用清熱瀉火的藥物,導致腎中虛寒之氣上逆,出現口鼻出血、氣短喘促等症狀。此時,患者的足部必定冰冷,小便必定清白,大便往往稀溏或瀉洩。儘管上身看似有發熱之象,但下半身卻明顯呈現虛寒。陽氣上逆,則陰氣必然下虛。因此,治療方法應當在滋養陰氣的同時,暫時使用溫熱之藥降服虛陽。
因此,本方以六味地黃湯為基礎,加強滋腎補水之效,以鎮壓陽氣上浮;以紫河車和附子為臣藥,補益腎陽,驅散陰寒;妙在佐以大劑量的五味子,酸性斂降,引導真陽歸於命門;再用澄清的童便,迅速降下虛火,清斂血氣外溢。此方調和陰陽,滋補真陰,收納元陽,為治療腎氣虛寒之良方。
廉勘,以上十方,俞氏皆以滋陰為君,參合他法以推廣之,可謂善用成方,多所化裁者矣,足開後學選藥制方之法門。
救陽四逆湯,回陽破陰法,俞氏經驗方,載仲景《傷寒論》
川附子(三錢,炮,去皮臍),川乾薑(三錢,炮),清炙草(二錢)
秀按,少陰病初起,不頭痛身熱,即惡寒肢厥,戰慄蜷臥,甚則吐瀉腹痛,脈沉或伏,此名直中陰經真寒症,俗名陰證傷寒。若兼面色青,囊縮舌短者,此名夾陰中寒,證皆危險。故急以附、姜破陰救陽為君。佐以炙草和中,辛得甘助,則有溫補之功;甘與辛合,更擅調劑之長。此為破陰回陽,少陰中寒之主方。吐多者,加生薑汁兩匙沖,公丁香一分;瀉多者,加炒冬朮三錢,煨肉果錢半;舌短囊縮,小腹絞痛者,加鹽水炒吳茱萸一錢,酒炒木瓜錢半。
白話文:
俞氏善於運用成方,多加變化,將滋陰作為主要治療方法,並結合其他方法,擴展其應用範圍,為後學開啟了選藥制方的新思路。對於少陰病初起,寒邪直中陰經,出現惡寒肢厥、戰慄蜷臥、吐瀉腹痛等症狀,俞氏以附子、乾薑破陰救陽,佐以炙草調和,並根據不同症狀加减藥物,是治療少陰病中寒的有效方法。
桂枝加附子湯,回陽攝陰法輕劑,俞氏經驗方,載仲景《傷寒論》
川桂枝(二錢),東白芍(三錢),煨乾姜(一錢)
炮附子(三錢),清炙草(二錢),大紅棗(三枚,劈)
秀按,傷寒發汗過多,汗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此為亡陽之輕證。故以桂、附辛熱回陽為君;即臣以白芍之酸收攝陰,炙草之甘緩和陽;佐以煨姜,使以大棗,一為調衛以助陽,一為和營以維陰。此為回陽攝陰,調營護衛之良方。
真武湯,回陽攝陰法重劑,俞氏經驗方,載仲景《傷寒論》
白話文: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 屬於回陽攝陰法中的輕劑,是俞氏的經驗方,記載在仲景的《傷寒論》中。
藥材:
- 川桂枝(二錢)
- 東白芍(三錢)
- 煨乾姜(一錢)
- 炮附子(三錢)
- 清炙草(二錢)
- 大紅棗(三枚,劈開)
藥性分析:
秀按:傷寒病人發汗過多,導致汗液不停地流失,畏風,小便困難,四肢略微僵硬,這是陽氣虛衰的輕症。因此,方中以桂枝、附子的辛熱之性回陽救逆為主藥;以白芍的酸味收斂陰液,炙草的甘味緩和陽氣為輔藥;佐以煨姜,輔助桂枝、附子回陽;並用大紅棗,一方面調和衛氣以助陽氣,另一方面滋養營血以固護陰液。
總結:
桂枝加附子湯是回陽攝陰,調和營衛,保護陰陽的良方。
真武湯
真武湯 屬於回陽攝陰法中的重劑,也是俞氏的經驗方,記載在仲景的《傷寒論》中。
炮附子(四錢),生白芍(三錢),浙茯苓(三錢)
鮮生薑(二錢),生冬朮(二錢)
秀按
《內經》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若外感證,發汗過多,津液虧少,陽氣偏虛,自汗不止,筋失所養而惕惕跳動,肉失所養而瞤然蠕動,目眩心悸,振振欲擗地者,此為亡陽之重證。故以附、姜辛熱回陽為君;臣以白朮培中益氣,茯苓通陽化氣,以助附、姜峻補回陽之力;尤必佐白芍陰藥以維繫者,庶幾陽附於陰而內返矣。此為回陽攝陰,急救亡陽之祖方。
若少陰腹痛下利,內有水氣者,本方宜重用茯苓,少則六錢,多則八錢或一兩,以通腎陽而利水,白芍宜用酒炒,以免陰凝之弊;兼咳者,加乾薑八分,瘛瘲五分,同搗如泥,以散水寒而止飲咳;下利者,去白芍,加乾薑一錢,以散寒水而培脾陽;嘔者,加姜半夏三錢,生薑取汁一小匙沖;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小便既利,不當更滲以竭津液也。
白話文:
炮附子四錢,生白芍三錢,浙茯苓三錢,鮮生薑二錢,生冬朮二錢。這方子用附子、薑辛熱回陽,白朮培中益氣,茯苓通陽化氣,白芍陰藥維繫,回陽攝陰,急救亡陽。若少陰腹痛下利,內有水氣,可重用茯苓,白芍宜用酒炒。兼咳者加乾薑、瘛瘲,下利者去白芍加乾薑,嘔者加姜半夏,小便利者去茯苓。
此皆仲景治陰水症加減之成法,學者須知同一真武湯,一治少陰誤汗亡陽,一治少陰寒水洋溢。同而不同有如此,始可以用仲景之經方。
廉勘,真武湯,加減得法,用處甚多,如俞東扶於盛暑時,以此湯治寒霍亂症,吐瀉腹疼,惡寒不渴,肢冷脈微,取效甚速,一也;如王孟英治痰喘汗多,氣逆脘疼,不食礙眠,肢冷便溏,面紅汗冷,脈弦軟無神,苔白不渴,乃寒痰上實,腎陽下虛也,以此湯加乾薑、五味、人參、杏仁、川樸等品,一劑知,二劑已,二也。而善用此方者,首推葉天士先生,如治脾陽傷極,由誤攻寒痞,變成單腹脹,以此方加川樸;又治食傷脾陽,腹脹足腫,以此方去芍、姜,加草果仁、厚朴、廣皮;又治濁陰竊據脾腎,跗腫腹滿,以此方去芍、姜,加川樸、草蔻、澤瀉;又治腫脹由足入腹,食谷不能運,脈細軟,以此方去芍,加厚朴、蓽茇;又治脾腎虛寒,瀉多腹滿,小便不利,以此方去芍、姜,加人參、益智仁、菟絲子。其他加減頗多,不能盡述。
白話文:
這些都是張仲景治療陰水證的不同加減方法,學者一定要弄清楚。同一個「真武湯」,一種治療少陰誤發汗而導致陽氣衰竭,另一種治療少陰寒水泛濫。相同而不同便在這裡,纔能夠活用仲景的經典方劑。
《廉勘》中提到,「真武湯」加減得當,用途極廣,例如:
- 俞東扶在盛夏時,使用此湯治療寒性霍亂症,出現嘔吐、腹瀉、腹痛、惡寒不渴、四肢冰冷脈象微弱等症狀,效果很迅速。
- 王孟英治療痰喘多汗、氣逆腹痛、不思飲食、失眠、四肢冰冷大便稀溏、面紅汗冷、脈象弦軟無力、舌苔白不渴,是寒痰上壅、腎陽虛衰所致,使用此湯加乾薑、五味子、人參、杏仁、川樸等藥物,一劑見效,二劑痊癒。
擅長使用此方的人,首推葉天士先生,例如:
- 治療脾陽受損過度,因誤將寒邪當作實證攻治,導致單純腹脹,使用此方加川樸。
- 治療飲食損傷脾陽,導致腹脹腳腫,使用此方去除芍藥、乾薑,加草果仁、厚朴、廣皮。
- 治療濁陰侵犯脾腎,導致腳腫腹脹,使用此方去除芍藥、乾薑,加川樸、草蔻、澤瀉。
- 治療水腫從腳部擴散到腹部,無法消化飲食,脈象細軟,使用此方去除芍藥,加厚朴、蓽茇。
- 治療脾腎虛寒,導致腹瀉腹脹,小便不利,使用此方去除芍藥、乾薑,加人參、益智仁、菟絲子。
此方其他加減變化很多,無法一一列舉。
通脈四逆湯,回陽通脈法,俞氏經驗方,載仲景《傷寒論》
川附子(五錢,炮,去皮臍),川薑(四錢)
清炙草(二錢),鮮蔥白(五枚,杵汁分沖)
秀按,陽氣即生氣也,陰霾即死氣也。是以陽被陰逼,不走即飛,但其間有結有散,結則尚可破散其陰以通陽,散則宜隨陽之所在而返回。故脈沉或伏者,僅陰之結,但用四逆湯;脈微欲絕而面赤者,乃陰盛格陽也,故於四逆湯加蔥白。由是推之,蔥白之為用大矣。考蔥之為物,寸根著土,即便森然,以其得生陽之氣盛,故於死陰中得一線生陽,即可培植而生髮,蔥白形雖中空,具從陰達陽之性,而內含稠涎,外包緊束,能使陽仍不離於陰,所以病至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色,一派陰霾用事。只有外熱面赤,身不惡寒數症,可以知陽未盡滅。然陰盛於內,格陽於外,已經昭著,故必重用附、姜,尤賴得生陽氣盛之蔥白,培種微陽,庶幾春回黍谷矣。此為回覆殘陽,急通脈道之主方。咽痛者,加桔梗一錢,宣肺氣以止痛;嘔者,加生薑汁一小匙沖,宣逆氣以和胃;呃逆者,加公丁香九支,柿蒂三十個,降氣逆以止呃;大腹痛者,加紫猺桂五分,生白芍三錢,溫通脾絡以止痛;小腹絞痛者,加鹽水炒吳茱萸五分,小茴香四分,溫運肝氣以止疼;痛甚者,加蜜炙延胡錢半,明乳香六分,活血通絡以止痛;利雖止而脈微不出者,加吉林大參錢半,提神益氣以生脈。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溫通經脈的方法,出自俞氏的經驗方,收錄於仲景的《傷寒論》。
材料:
- 川附子(五錢,炮製,去掉皮和臍)
- 川薑(四錢)
- 清炙草(二錢)
- 鮮蔥白(五枚,搗汁分次沖入)
古文註解:
- 陽氣就是生氣,陰霾就是死氣。陽氣被陰氣逼迫,不走就會飛散。但陰氣有結實和分散兩種情況,結實的可以通過破散陰氣來疏通陽氣,分散的應該順著陽氣所在的地方返回。因此,脈象沉或者隱藏的,只是陰氣結實,可以使用四逆湯;脈象微弱接近消失而且面色發紅的,是陰盛阻滯陽氣,所以在四逆湯中加入蔥白。由此推論,蔥白的作用非常廣泛。考察蔥的特性,它在土壤中插根一寸就會生長茂盛,因為它得到生陽之氣的滋養,所以即使在死陰之中也能得到一線生陽,培植起來就能生長發育。蔥白雖然形狀中空,卻有從陰達陽的特性,而且內含有黏液,外包得緊密,能讓陽氣不離開陰氣。所以,當疾病發展到腹瀉清穀,內寒外熱,手足厥逆,脈象微弱接近消失,身體反而不畏寒,面色發紅,一片陰鬱籠罩。只有外熱面色發紅,身體不畏寒這幾個症狀,說明陽氣沒有完全消失。但是陰盛於內,阻滯陽氣於外,已經很明顯,所以必須重用附子、生薑,更依賴生陽之氣強盛的蔥白,培育微弱的陽氣,好比春回大地萬物生長。這是用於救回殘存的陽氣,緊急疏通經脈的主要方劑。如果咽喉疼痛,加入桔梗一錢,宣通肺氣以止痛;嘔吐,加入生薑汁一匙沖服,宣通逆氣以和胃;呃逆,加入公丁香九支,柿蒂三十個,降氣逆以止呃;腹部疼痛劇烈,加入紫猺桂五分,生白芍三錢,溫通脾經絡以止痛;小腹絞痛,加入鹽水炒吳茱萸五分,小茴香四分,溫運肝氣以止痛;疼痛嚴重,加入蜜炙延胡索半錢,明乳香六分,活血通絡以止痛;腹瀉雖然止住了,但脈象微弱不出現的,加入吉林大參半錢,提神益氣以生脈。
回陽急救湯,回陽生脈法,俞氏經驗方,載陶節庵《傷寒六書》
黑附塊(三錢),紫猺桂(五分),別直參(二錢),原麥冬(三錢,辰砂染),川薑(二錢),姜半夏(一錢),湖廣朮(錢半),北五味(三分)
炒廣皮(八分),清炙草(八分),真麝香(三釐,沖)
秀按,少陰病下利脈微,甚則利不止,肢厥無脈,乾嘔心煩者,經方用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然不及此方面面顧到,故俞氏每用之以奏功。揣其方義,雖仍以四逆湯加桂溫補回陽為君,而以《千金》生脈散為臣者,以參能益氣生脈,麥冬能續胃絡脈絕,五味子能引陽歸根也;佐以白朮、二陳,健脾和胃,上止乾嘔,下止瀉利;妙在使以些許麝香,斬關直入,助參、附、薑、桂以速奏殊功,淺學者每畏其散氣而不敢用,豈知麝香同冰片及諸香藥用,固屬散氣,同參、朮、附、桂、麥、味等溫補收斂藥用,但顯其助氣之功,而無散氣之弊矣。此為回陽固脫,益氣生脈之第一良方。
白話文:
回陽急救湯(處方編號:2789),回陽生脈法,俞氏經驗方,載於陶節庵的《傷寒六書》
黑附塊(三錢),紫桂(五分),別直參(二錢),原麥冬(三錢,用辰砂染色),川薑(二錢),姜半夏(一錢),湖廣朮(半錢),北五味子(三分)
炒廣皮(八分),清炙草(八分),真麝香(三釐,沖服)
秀按,少陰病下痢,脈搏微弱,嚴重時腹瀉不止,四肢冰冷無脈搏,乾嘔心煩,用經方白通加豬膽汁湯(處方編號:601)主治,但不如本方顧及方方面面,所以俞氏常使用本方奏效。揣測其方義,雖然仍是以四逆湯加桂枝溫補回陽為主藥,而以《千金》生脈散(處方編號:37179)為輔藥,因為人參能益氣生脈,麥冬能接續胃絡脈絕,五味子能引陽歸根;佐以白朮、二陳,健脾和胃,上止乾嘔,下止瀉利;妙在使用少量的麝香,直入關門,幫助人參、附子、薑、桂、麥、味等藥物速奏奇效,淺學之士常常害怕它散氣而不敢使用,豈知麝香與冰片及其他香藥一起使用,固然有散氣的作用,但與人參、朮、附、桂、麥、味等溫補收斂藥物一起使用,卻顯現出它助氣的功能,而沒有散氣的弊端。這是回陽固脫、益氣生脈的第一良方。
廉勘,此節庵老名醫得心應手之方,凡治少陰中寒及夾陰傷寒,陽氣津液並虧,暨溫熱病涼瀉太過,克伐元陽,而陽虛神散者多效。妙在參、朮、附、桂與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為散氣通竅之藥,而不知麝食各種香藥,含英咀華,蘊釀香精而藏於丹田之間,故西醫藥物學中,推為壯腦補神之要藥。閱過香港曹錫疇麝香辨者,皆深悉之。惜吾國醫界尚多茫茫耳,陶俞二家,於西醫學未曾進行之前,能深信麝香功用,配合於溫補回陽之中,殊有卓識。吳鞠通輒詆其謬,亦未免所見不廣,信口雌黃者矣。以余所驗,服此方後,脈漸漸緩出者生,不出者死;暴出者亦死;手足不溫者亦死;若舌卷囊縮,額汗如珠不流,兩目直視者速死。
白話文:
溫補回陽固脫湯
,這是節庵老名醫得心應手的方劑,凡治療少陰中寒及夾陰傷寒,陽氣津液兩虧,以及溫熱病涼瀉太過,克伐元陽,導致陽虛神散者,都很有效果。妙在人參、白朮、附子、桂枝與麝香同用,世人皆知麝香是散氣通竅的藥品,卻不知道麝食各式香藥,吸取精華,蘊藏香精於丹田之中,因此西醫藥物學將其視為壯腦補神的要藥。讀過香港曹錫疇的《麝香辨》的人,都深知此理。可惜我國醫界尚有許多人茫然不知,陶華和俞茂兩派,在西醫學尚未發展之前,就能深信麝香的功效,將其配合在溫補回陽之中,見識過人。吳鞠通輕易詆毀其錯誤,也不免是見識淺陋,信口雌黃之人。以我的經驗,服用此方後,脈搏逐漸緩和者生,脈搏不出者死;脈搏暴出者亦死;手足不溫者亦死;如果舌頭卷縮,額頭汗珠不流,兩眼直視者,將會迅速死亡。
附姜白通湯,回陽通格法,俞氏經驗方,載喻嘉言《醫門法律》
川附子(五錢,炮,去皮臍),乾薑(四錢),蔥白(五莖,取汁沖)
豬膽(半枚,取汁沖)
秀按,猝中陰寒,厥逆嘔吐,下利色青氣冷,肌膚凜慄無汗,脈微欲絕,甚則十指腡紋縐癟,俗名癟腡痧證,實則為盛陰沒陽之候,故以大劑附、姜回陽為君;臣以蔥汁,得生陽之氣獨盛,以辛通脈道;反佐以一味膽汁者,恐陽藥一飲即吐,格拒而不得入也。此為溫熱回陽,苦辛通格之良方。然必內外兼治,庶幾能奏捷效,故嘉言外治兩法:一用蔥一大握,以帶輕束,切去兩頭,留白二寸許,以一面熨熱,安臍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蔥白上面,取其熱氣從臍入腹,甚者連熨二三餅。二用艾灸關元、氣海,各二三十壯,內外協攻,務在一時之內,令得陰散陽回,身溫不冷,脈漸出者,次服附姜歸桂湯,以驅營分之寒。若病人畏膽汁太苦者,代以瑩白童便亦可。
白話文:
【白通汤】配方,这是一种恢复阳气、疏通阻隔的方法,源自俞氏的经验方,记载于喻嘉言的《医门法律》中。
所需药材及用量:
- 川附子(五钱,需经过炮制并去除皮脐)
- 干姜(四钱)
- 葱白(五根,取其汁液调和服用)
- 猪胆(半个,取其汁液调和服用)
【注释】遇到突然受寒,出现四肢冰冷、呕吐、腹泻且粪便颜色青绿、气息寒冷,皮肤发凉无汗,脉搏微弱近乎消失,严重时十指的指纹皱缩凹陷,俗称“瘪螺痧”证状,实际上是阴寒过盛而阳气衰竭的表现。因此,此方重用大量附子与干姜作为主药(君药),以恢复阳气;臣药选用葱白汁,因其蕴含生发的阳气,能够辛散开通血脉;特别加入猪胆汁作为反佐,担心纯阳药物可能引起即刻呕吐,导致药力无法被身体接受。
这是一个通过温热手段恢复阳气、结合苦味与辛味以打通阻隔的优良方剂。然而,必须内外兼顾治疗,才能迅速见效。喻嘉言提出了两种外治方法:一是使用一大把葱,用带子轻轻绑住,两端切掉,保留约两寸长的葱白部分,将其加热后敷在肚脐上,再用装有炭火的熨斗熨烫葱白表面,使热气透过肚脐进入腹部,严重情况下可连续热敷两三轮。二是用艾灸关元穴和气海穴,每个穴位灸二三十壮(壮为艾灸计量单位),内外同时施治,力求在短时间内达到阴寒散去、阳气回复、体温回升、脉象逐渐显现的效果。接下来,可以给患者服用【附姜归桂汤】,以驱除营分中的寒气。如果病人嫌猪胆汁过于苦涩,可以用清澈的童便替代。
附姜歸桂湯,回陽溫營法,俞氏經驗方,載喻氏《醫門法律》
川附子(二錢,炮),川薑(一錢,炮),紫猺桂(八分)
當歸(二錢),淨白蜜(兩匙,沖)
秀按,中寒暴病,用附、姜回陽後,繼用此方者,因附、姜專主回陽,而其所中之陰寒,必先傷營,故加歸、桂驅營分之寒,庶幾藥病相當。沖以白蜜者,柔和陽藥之剛烈也。此為回陽暖血,溫和營分之良方。
附姜歸桂參甘湯,回陽兼補血氣法,俞氏經驗方,載喻氏《醫門法律》
淡附片(一錢),白歸身(錢半),老東參(一錢),嫩閩姜(六分)
川薑(八分,炮),官桂(六分),清炙草(八分),大紅棗(兩枚)
白話文:
附姜歸桂湯,用於回陽溫營,是俞氏的經驗方,記載在喻氏的《醫門法律》中。藥方包含川附子、川薑、紫猺桂、當歸,以白蜜沖服。
附姜歸桂參甘湯,用於回陽兼補血氣,也是俞氏的經驗方,記載在喻氏的《醫門法律》中。藥方包含淡附片、白歸身、老東參、嫩閩姜、川薑、官桂、清炙草、大紅棗。
秀按,陰寒漸衰,陽氣將回,病勢已有轉機,故君以附、姜輕劑,溫和陽氣;即臣以歸、桂暖血,參、草益氣;佐以閩姜,使以大棗,調和營衛也。此為輕劑回陽,雙補血氣之良方。若陽已回,身溫色活,手足不冷,吐利漸除者,本方附、薑、官桂,可減其半,加蜜炙綿耆一錢,土炒於術一錢,酒炒白芍錢半,五味子十二粒,溫和平補,俾不致有藥偏之害。
正陽四逆湯,回陽攻毒法,俞氏經驗方,載陶氏《傷寒全生集》
生附子(三錢,炮,去皮臍),清炙草(一錢),真麝香(五釐,沖)
川薑(三錢,炮,不可焦),皂莢炭(八分),生薑汁(兩匙,沖)
白話文:
病人病情已有好轉,陽氣漸漸恢復,因此用附子、乾薑配成溫和的藥方,溫暖陽氣;同時用當歸、肉桂溫暖血液,人參、黃芪益氣;再加入生薑,以大棗調和營衛。此方溫和回陽,雙補血氣,效果很好。如果陽氣已經恢復,身體溫暖,面色紅潤,手腳不再冰冷,嘔吐腹瀉也逐漸消失,可以將附子、乾薑、肉桂的用量減半,並加入蜜炙綿芪、土炒於術、酒炒白芍和五味子,溫和平補,避免藥性偏頗。
正陽四逆湯是回陽攻毒的方劑,是俞氏醫家經驗方,記載在陶氏的《傷寒全生集》中。方劑包括生附子、炙甘草、麝香、川薑、皂莢炭和生薑汁。
秀按,猝中陰毒,吐利腹疼,身如被杖,四肢厥逆,冷過肘膝,昏沉不省,心下硬滿,面唇手指皆有黑色,舌卷囊縮,煩躁冷汗自出,或時呻吟,六脈或沉伏,或沉微欲絕,湯藥每多不受,此皆陰寒毒氣入深,乃最危最急之證,較中寒證尤篤。故用生附子以毒攻毒為君;臣以乾薑回陽,皂莢、麝香速通經隧;佐以炙草和藥,使以薑汁和胃,且薑汁、炙草二味,更有和解附毒之功,調劑合法。此為回陽急救,直攻陰毒之良方,然必內外兼治,庶可十救一二。外治法,先以通關散(生半夏一錢,細辛五分,川芎五分,青藜蘆五分,麝香五釐)搐鼻取嚏,以通清竅;次用麝香三釐,皂莢末三分,肉桂末二分,硫黃二分,共研細末,以蔥汁調動,填入臍中;再以生薑薄片貼於臍上,放大艾火於薑片上,蒸二七壯,灸關元、氣海二七壯,必將陰退陽復,手足溫暖即止。知人事者生,昏沉不省,過一周時必死,或仍用喻西昌熨臍法,亦能通陽氣而利小便。
白話文:
按筆者經驗,突然遭受陰寒毒素侵襲,症狀包括嘔吐、腹瀉、腹部疼痛,身體宛如遭受重擊,四肢冰冷且反應遲鈍,冰冷感超過肘部和膝蓋,意識模糊不清,心下部位堅硬脹滿,面部、嘴唇、手指出現黑色,舌頭蜷縮、陰囊收縮,感到煩躁並自行冒出冷汗,時而呻吟,脈象或沉伏不明顯,或極微弱近乎消失,服用湯藥往往難以承受,這些都是陰寒毒素深入體內的表現,屬於極其危險且緊迫的病症,比一般的寒邪中傷更為嚴重。因此,使用生附子以毒攻毒作為主要治療藥物;輔以乾薑恢復陽氣,皂莢和麝香則迅速打通經絡通道;再以炙甘草調和藥性,使以薑汁保護胃部,並且薑汁與炙甘草這兩味藥,還能調和減輕附子的毒性,藥物配伍恰當。這是為了恢復陽氣、直接攻擊陰寒毒素的優良方劑,但必須內服外治同時進行,才能有十分之一至二的救治機會。
外治方面,首先使用通關散(生半夏一錢、細辛五分、川芎五分、青藜蘆五分、麝香五釐)吹入鼻中引發打噴嚏,以疏通上呼吸道;接著將麝香三釐、皂莢末三分、肉桂末二分、硫磺二分共同研磨成細末,以蔥汁調勻後敷在肚臍中;然後以生薑薄片覆蓋在肚臍上,再於薑片上放置大艾炷,進行熏灸二十七次,同時灸關元穴和氣海穴各二十七次,直到陰寒退去、陽氣恢復,手腳溫暖即停止治療。若患者能恢復意識,則生存有望;若持續昏迷不醒,超過一周時間則預後不良,甚至可能死亡。或者可以採用喻西昌的溫熨肚臍方法,同樣能促進陽氣流通並利於小便排出。
新加八味地黃湯,補陽鎮沖法,俞氏經驗方
厚附塊(錢半),大熟地(六錢,炒鬆),山萸肉(八分),紫石英(四錢,杵),紫猺桂(五分),淮山藥(三錢,杵),浙茯苓(四錢),澤瀉(錢半)
先用鐵落五錢,鎮元黑錫丹三錢,用水六碗,煎成四碗,取清湯代水煎藥。
秀按,腎氣虛喘,動則喘甚,腰痛足冷,小便不利,腎水上泛為痰,嗽出如沫而味成,故以八味地黃溫補腎氣為君,去丹皮者,恐其辛散肺氣也;臣以紫石英溫納沖氣;妙在佐以鐵落合黑錫丹,重鎮沖逆,以納氣定喘,用之得當,奏效如神。此為溫補腎陽,鎮納虛喘之良方。氣虛自汗者,加蜜炙綿耆皮三錢,五味子三分;小便利者,去苓、澤,防其損津液也。
白話文:
【新加八味地黃湯】,是一個用以補益陽氣並安定向上衝逆氣息的處方,源於俞氏的臨床經驗。
藥物組成為:厚片附塊(一錢半),炒鬆的大熟地(六錢),山茱萸肉(八分),紫石英(四錢,需搗碎),紫瑶桂(五分),淮山藥(三錢,搗碎),浙產茯苓(四錢),以及澤瀉(一錢半)。
煎藥前,先使用鐵落五錢及鎮元黑錫丹三錢,加入六碗水煎煮至剩下四碗,然後濾取清澈的湯液代替普通的水來煎上述藥物。
【註釋】對於腎氣虛弱所導致的氣喘,患者稍微活動就會喘息加重,伴隨著腰痛、腳冷,以及小便不暢的情況。由於腎水上泛而形成痰液,咳出的痰液如同泡沫且味道鹹腥,因此本方以八味地黃湯為基礎,溫補腎氣作為主導治療,去除牡丹皮是為了避免其辛散作用影響到肺部的氣機;輔以紫石英溫和引導沖脈之氣下沉。其巧妙之處在於配合鐵落與黑錫丹,兩者共同發揮沉重鎮壓的作用,以安定上逆的氣息,達到止喘的效果。若應用得宜,療效非凡。這是治療腎陽不足、鎮定虛性喘息的優良方劑。若伴有氣虛自汗的症狀,可增加蜜炙黃芪皮三錢及五味子三分;若小便已經較為順暢,則去掉茯苓和澤瀉,以防進一步傷害體內的津液。
方歌,同上
清燥養營湯
清燥養營歸地芍,生甘知粉廣陳皮,兩瓢梨汁同為使,甘潤生澤法最宜。
阿膠黃連湯
阿膠黃連青子芩,生地用鮮芍用生,先煎雞子黃代水,清火滋陰獨擅能。
阿膠雞子黃湯
湯號阿膠雞子黃,炙甘地芍茯神襄,決明絡石鉤藤牡,滋液熄風極妙方。
坎氣潛龍湯
坎氣潛龍生地均,牡蠣龍齒珍珠母,生芍白薇磁朱丸,腎肝衝任能兼顧。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桂辛蔥,生芍炙甘與絳通,煎成紹酒同沖服,通脈滋陰最有功。
白話文:
清燥養營湯以生地黃、白芍藥、甘草、知母、粉葛、廣陳皮為藥材,加入梨汁,具有清燥養陰的功效。
阿膠黃連湯以阿膠、黃連、青皮、黃芩、生地黃、白芍藥為藥材,先用雞蛋黃煎煮再加水,能清熱滋陰。
阿膠雞子黃湯以阿膠、甘草、生地黃、白芍藥、茯苓、決明子、絡石藤、鉤藤、牡蛎為藥材,具有滋陰熄風的作用。
坎氣潛龍湯以生地黃、牡蠣、龍齒、珍珠母、白芍藥、白薇、磁石、朱砂為藥材,能滋補腎肝,調節衝任二脈。
當歸四逆湯以當歸、桂枝、肉桂、蔥白、白芍藥、甘草為藥材,用紹酒沖服,具有通脈滋陰的功效。
復脈湯
復脈參地麥阿膠,棗仁甘桂偕薑棗,一瓢紹酒藥同沖,脈形結代用之效。
四物絳覆湯
四物地芍與歸芎,絳覆合成橘絡蔥,方取滋陰兼活絡,絡中血瘀奏殊功。
新加酒瀝湯
新加酒瀝地芍草,橘薄歸柴玫瑰花,竹瀝和勻紹酒服,滋陰調氣法堪嘉。
補陰益氣煎
補陰益氣參歸地,陳甘淮藥合升柴,陰虛有火加童便,自汗耆皮小麥佳。
加味金匱腎氣湯
加味腎氣萸淮地,桂附澤芩五味丹,童便一杯和沖服,滋陰妙合納陽堪。
救陽四逆湯
救陽四逆姜甘附,直中陰經用此先,肢厥脈形沉或伏,吐瀉腹痛內真寒。
加減法:吐多薑汁丁香入,瀉甚術同肉果添,小腹如絞疼難忍,吳萸鹽炒木瓜兼。
白話文:
復脈湯:這是一種用於治療脈搏不規則的藥方,主要成分包括了當歸、地黃、阿膠、酸棗仁、甘草、桂枝、大棗和一瓢紹酒,所有材料一同沖泡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脈搏結代的症狀。
四物絳覆湯:這是一種滋陰活絡的藥方,主要由地黃、芍藥、當歸和川芎組成,再加入絳覆、橘絡、蔥,能有效滋潤陰液和活絡筋骨,對於絡中血瘀有特別的功效。
新加酒瀝湯:這是一種滋陰調氣的藥方,主要成分有地黃、芍藥、當歸、川芎、橘皮、薄荷、柴胡和玫瑰花,再加入竹瀝和紹酒一同沖泡,能滋潤陰液,調和氣血。
補陰益氣煎:這是一種補充陰液和提升元氣的藥方,主要由當歸、地黃、紅參、甘草、陳皮、淮山藥和升柴組成,若陰虛有火可以加入童便,若出現自汗可加入耆皮和小麥,效果更佳。
加味金匱腎氣湯:這是一種根據金匱腎氣湯加味調整的藥方,主要成分包括了茱萸、淮山藥、地黃、桂枝、附子、澤蘭、五味子和丹參,若要更進一步調理,可以加入童便一起沖服,能達到滋陰妙合納陽的效果。
救陽四逆湯: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四肢發冷、脈搏沈或伏、腹痛、吐瀉等內真寒症狀的藥方,主要成分包括了生薑、甘草、附子,對於直中陰經的病症有很好的療效。
加減法:若出現大量嘔吐的情況,可以加入薑汁和丁香;若大便頻繁,可以加入白術和肉果;若小腹疼痛難忍,可以加入吳茱萸、鹽炒木瓜。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加附炙甘草,白芍煨姜與紅棗,傷寒過汗欲亡陽,固衛和營為最要。
真武湯
真武術附與鮮姜,白芍茯苓共一方,溫補尤宜兼斂澀,亡陽急救此為長。
加減法:腹痛水氣苓加重,白芍還須酒炒良,兼咳乾薑合五味,下利去芍入乾薑,嘔加半夏生薑汁,溺長不用茯苓襄,方雖同屬少陰證,誤汗寒水辨宜詳。
通脈四逆湯
通脈四逆附川薑,蔥白還偕炙草襄,天地不通成否象,陰霾力掃即回陽。
加減法:咽痛桔梗宣肺氣,嘔加薑汁以和胃,呃逆丁香柿蒂加,腹痛白芍同猺桂,小腹絞痛不可言,小茴吳萸加之美,痛甚加蜜炙延胡,乳香六分誠可貴,倘如利止脈不出,吉林大參斯為最。
白話文:
桂枝加附子湯,由桂枝、附子、炙甘草、白芍、煨姜、紅棗組成,適用於傷寒過汗欲亡陽的患者,以固衛和營為主要功效。
真武湯,由附子、鮮姜、白芍、茯苓組成,溫補兼斂澀,是亡陽急救的首選方劑。
加減法:腹痛水氣加重,白芍需酒炒;兼咳加乾薑和五味;下利去芍入乾薑;嘔加半夏生薑汁;溺長不用茯苓;雖然都屬於少陰證,但誤汗寒水需仔細辨證。
通脈四逆湯,由附子、川薑、蔥白、炙草組成,用於天地不通的危急情況,以回陽救逆。
加減法:咽痛加桔梗宣肺氣;嘔加薑汁和胃;呃逆加丁香柿蒂;腹痛加白芍同猺桂;小腹絞痛加小茴吳萸;痛甚加蜜炙延胡;乳香六分;利止脈不出,加吉林大參。
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桂附姜,朮參橘半味冬襄,八分炙草三釐麝,但得陽生脈漸張。
附姜白通湯
附姜白通善通格,豬膽取汁偕蔥白,片時陰散可回陽,猝中陰寒宜此法。
附姜歸桂湯
附姜歸桂義何具,溫營回陽法並施,但恐陽藥多剛烈,白蜜沖和用得宜。
附姜歸桂參甘湯
附姜歸桂參甘湯,閩姜紅棗合同嘗,回陽兼能補血氣,病機已轉服稱良。
加減法:吐利漸除體亦溫,本方姜附可減半,耆朮芍味酌同加,溫和平補無偏判。
正陽四逆湯
正陽四逆附姜甘,附子用生取攻毒,皂炭生薑汁麝香,能通經隧功神速。
白話文:
回陽救急湯是用桂枝、附子、乾薑等藥材組成,能溫陽救急;附姜白通湯則加入豬膽汁和蔥白,能通經活絡、回陽散寒;附姜歸桂湯則添加了肉桂,溫補陽氣;附姜歸桂參甘湯更加入了人參和甘草,溫陽補血;若病患體溫漸升,可減少附子、乾薑的用量,並加入其他藥材以溫補氣血;正陽四逆湯則使用生附子、皂角炭、生薑汁和麝香,能溫陽通經,迅速回陽。
新加八味地黃湯
新加八味地黃湯,桂附萸淮苓澤紫,鐵落錫丹代水煎,溫補腎陽納衛氣,如見氣虛自汗多,加炙耆皮與五味,小便通利去澤苓,防損津液寒腎氣。
白話文:
新加八味地黃湯
新加八味地黃湯,是由桂枝、附子、肉桂、山茱萸、淮山藥、澤瀉、茯苓、紫石英等藥材組成,以鐵鍋或錫鍋代替水煎煮。此方具有溫補腎陽,收納衛氣的功效。
若患者出現氣虛自汗過多症狀,可以加用炙甘草、熟地黃及五味子,並減少澤瀉和茯苓的使用。此舉可避免損傷津液,防止寒邪侵犯腎氣,同時又能促進小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