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1)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1)
1. 第四節,溫熱劑
藿香正氣湯,溫中化濁法,俞氏經驗加減方
杜藿梗(三錢),薄川樸(錢半),新會皮(二錢),白芷(二錢),嫩蘇梗(錢半),姜半夏(三錢),浙苓皮(四錢),春砂仁(八分,分沖)
秀按,吾紹地居卑濕,時值夏秋,濕證居十之七八,地多穢濁,人多恣食生冷油膩,故上吸穢氣,中停食滯者甚多,方以藿、樸、二陳溫中為君;臣以白芷、砂仁,芳香闢穢;佐以蘇梗、苓皮辛淡化濕,合而為溫化芳淡,濕滯挾穢之良方。惟溫熱暑燥,不挾寒濕者,不可妄用。
白話文:
藿香正氣湯是用於溫中化濁的經典方劑,由俞氏經驗加減而成。主要藥材包括杜藿梗、薄川樸、新會皮、白芷、嫩蘇梗、姜半夏、浙苓皮和春砂仁。此方以藿香和蒼朮溫中化濁為主,再用白芷和砂仁芳香辟穢,蘇梗和苓皮辛淡化濕,共同達到溫化芳淡,治療濕滯挾穢的效果。但要注意,溫熱暑燥,不挾寒濕者,不可服用。
廉勘,藿香正氣散原方有桔梗、甘草、蘇葉同為粗末,每服三錢,用姜三片、紅棗一枚煎服。治風寒外感,食滯內停,或兼濕邪,或吸穢氣,或傷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證,的是良方。故葉案引用頗多,以治溫熱寒濕等症。吳鞠通新定其名:一加減正氣散(霍香梗二錢,厚朴二錢,光杏仁二錢,苓皮二錢,廣皮二錢,六神麯錢半,麥芽錢半,綿茵陳二錢,大腹皮一錢)為苦辛微寒法,治三焦濕鬱,升降失司,脘連腹脹,大便不爽等症;二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三錢,廣皮二錢,厚朴二錢,茯苓皮三錢,木防己三錢,大豆卷二錢,川通草二錢,生苡仁三錢)為苦辛淡法,治濕鬱三焦,脘悶便溏,脈糊舌白,一身盡痛等症;三加減正氣散(杜藿香三錢,茯苓皮三錢,厚朴二錢,廣皮錢半,苦杏仁三錢,滑石五錢)為苦辛寒法,治穢濕著里,脘悶舌黃,氣機不宣,久則釀熱等症;四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三錢,厚朴二錢,茯苓三錢,廣皮錢半,草果一錢,炒楂肉五錢,六神麯二錢)為苦辛溫法,治穢濕著里,脈右緩,舌白滑,邪阻氣分等症;五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二錢,廣皮錢半,茯苓三錢,厚朴二錢,大腹皮錢牛,生穀芽一錢,蒼朮二錢)為苦辛溫法,治穢濕著里,脘悶便泄等症。前五法,均用正氣散加減,而用藥絲絲入扣,葉氏可謂善用成方,精於化裁者矣。惟昔老名醫趙晴初先生《存存齋醫話》三集云:吳鞠通《溫病條辨》中,正氣散加減有五方,主用藿、樸、陳、苓。一加神麯、麥芽,升降脾胃之氣,茵陳宣濕鬱,大腹皮泄濕滿,杏仁利肺與大腸;二加防已、豆卷,走經絡濕鬱,通草、苡仁,淡滲小便,以實大便;三加杏仁利肺氣,滑石清濕中之熱;四加草果開發脾陽,楂、曲運中消滯;五加蒼朮燥脾濕,大腹皮寬腸氣,穀芽升胃氣。細參五方,雖無甚精義,然治濕溫症,亦大都如是也。但就廉臣所驗,濕溫變症最多:首辨其濕重熱輕,熱重濕輕,濕熱並重;次辨其兼風、兼寒、兼暑、兼穢;三辨其夾症,如夾宿痰、停飲、生冷、油膩、氣鬱、血瘀、房勞、失血、脾泄、內痔、腳氣、七疝等,及經水適來適斷、崩漏淋帶、胎前產後、痘瘄驚疳等;四辨其變症,如變瘧痢、腫脹、黃疸、霍亂、沉昏、咳嗽、痰飲、水氣、疝氣、著痹、淋帶、便血、痔瘡、癰膿等。全在醫者對症發藥,藥隨病為轉移,方隨症為增減,庶幾因物付物,而不為病變所窮。吳氏加減五方,但治濕溫寒濕本症耳,他未之及。
白話文:
廉勘
藿香正氣散原方含有桔梗、甘草、蘇葉,均研成粗末。每劑三錢,配上薑三片、紅棗一枚,煎服。可用於治療風邪外感,飲食滯留,或兼有濕邪,或吸入穢氣,或食用生冷食物,或不適應當地水土等症狀,是良方。故葉天士使用極多,用於治療溫熱、寒濕等症。
吳鞠通新定其名:一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二錢,厚朴二錢,光杏仁二錢,苓皮二錢,廣皮二錢,六神麯錢半,麥芽錢半,綿茵陳二錢,大腹皮一錢),具有苦辛微寒之效,用於治療三焦濕熱鬱結,升降失常,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二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三錢,廣皮二錢,厚朴二錢,茯苓皮三錢,木防己三錢,大豆卷二錢,川通草二錢,生苡仁三錢),具有苦辛淡之效,用於治療三焦濕熱鬱結,脘腹悶脹,大便溏洩,脈搏模糊,舌苔白厚,全身痠痛等症;三加減正氣散(杜藿香三錢,茯苓皮三錢,厚朴二錢,廣皮錢半,苦杏仁三錢,滑石五錢),具有苦辛寒之效,用於治療穢濕滯留,脘腹悶脹,舌苔黃厚,氣機不暢,久則化熱等症;四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三錢,厚朴二錢,茯苓三錢,廣皮錢半,草果一錢,炒楂肉五錢,六神麯二錢),具有苦辛溫之效,用於治療穢濕滯留,脈搏偏緩,舌苔白滑,邪氣阻滯氣分等症;五加減正氣散(藿香梗二錢,廣皮錢半,茯苓三錢,厚朴二錢,大腹皮錢牛,生穀芽一錢,蒼朮二錢),具有苦辛溫之效,用於治療穢濕滯留,脘腹悶脹,大便泄瀉等症。以上五法,均以正氣散加減,用藥絲絲入扣,葉氏可謂擅用成方,精於化裁。
但是,昔日老名醫趙晴初先生《存存齋醫話》三集說:吳鞠通《溫病條辨》中,正氣散加減有五方,主要採用藿香、厚朴、茵陳、茯苓。一加神麯、麥芽,升降脾胃之氣,茵陳宣散濕熱,大腹皮利濕消脹,杏仁通利肺和大腸;二加防己、豆卷,走經絡散濕熱,通草、苡仁,淡滲小便,以實大便;三加杏仁通利肺氣,滑石清解濕熱中的熱邪;四加草果開發脾陽,山楂、神麯運化中焦消食;五加蒼朮乾燥脾濕,大腹皮寬利腸氣,穀芽升胃氣。細察五方,雖無甚精義,然而用於治療濕溫症,也大多如此。
但根據廉臣的經驗,濕溫變症最多:首先辨別濕重熱輕、熱重濕輕、濕熱並重;其次辨別其兼風、兼寒、兼暑、兼穢;第三辨別其夾症,如夾帶宿痰、停飲、生冷、油膩、氣鬱、血瘀、房勞、失血、脾泄、內痔、腳氣、七疝等,以及月經剛來或剛斷、崩漏淋帶、懷孕前或產後、痘瘡驚風疳瘡等;第四辨別其變症,如變為瘧疾、痢疾、腫脹、黃疸、霍亂、昏沉、咳嗽、痰飲、水氣、疝氣、痹證、淋帶、便血、痔瘡、癰膿等。全在醫者對症發藥,藥隨病為轉移,方隨症為增減,庶幾因物付物,而不為病變所窮。吳氏加減五方,僅能治療濕溫症的本症而已,他尚未涉及其他。
仁香湯,溫中流氣法,俞氏經驗方
白蔻仁(六分,分沖),杜藿香(錢半),廣木香(六分),生香附(錢半),春砂仁(八分,同煎),白檀香(五分),母丁香(四分),廣陳皮(錢半)
生甘草(三分),淡竹茹(三錢)
秀按,凡素有肝氣,一受痧穢,即胸膈煩悶,絡郁腹痛,夏秋最多,吾紹通稱痧氣。故以二仁、五香為君,芳香闢穢,辛香流氣;臣以廣皮疏中,竹茹通絡;使以些許生甘,以緩和辛散之氣。此為疏肝快脾,闢穢散痧之良方,用處雖多,亦勿過投,免致耗氣劫液。
白話文:
仁香湯,溫中流氣法,俞氏經驗方
白蔻仁(六分,分沖),杜藿香(錢半),廣木香(六分),生香附(錢半),春砂仁(八分,同煎),白檀香(五分),母丁香(四分),廣陳皮(錢半)
生甘草(三分),淡竹茹(三錢)
秀按,凡是本來就有肝氣,一遇到痧穢,就會胸膈煩悶,絡鬱腹痛,夏秋最多,我們紹興通稱痧氣。因此以二仁、五香為君藥,芳香闢穢,辛香流氣;臣藥用廣皮疏中,竹茹通絡;使藥用些許生甘草,以緩和辛散之氣。這是疏肝快脾,闢穢散痧的良方,用處雖多,但也不要過量投予,免得耗氣劫液。
神術湯,溫中疏滯法,俞氏經驗方
杜藿香(三錢),製蒼朮(錢半),新會皮(二錢,炒香),炒楂肉(四錢),春砂仁(一錢,杵),薄川樸(二錢),清炙草(五分),焦六曲(三錢)
秀按,素稟濕滯,恣食生冷油膩,成濕霍亂者甚多,陡然吐瀉腹痛,胸膈痞滿。故君以藿、樸、橘、術,溫理中焦;臣以楂、曲消滯;佐以砂仁運氣;使以甘草緩其燥烈之性。此為溫中導滯,平胃快脾之良方。
苓朮二陳煎,溫中利濕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岳《新方八陣》
帶皮苓(四錢),淡乾薑(五分,炒黃),廣皮(二錢),澤瀉(錢半),生曬術(一錢),姜半夏(三錢),豬苓(錢半),清炙草(五分)
白話文:
神術湯(溫中疏滯法,俞氏經驗方)
杜藿香(三錢)、製蒼朮(半錢)、新會皮(二錢,炒香)、炒山楂肉(四錢)、春砂仁(一錢,研碎)、薄川芎(二錢)、炙甘草(五分)、焦六曲(三錢)
註解: 有些人天生濕氣過盛,又喜歡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容易導致濕熱霍亂,突然嘔吐腹痛,胸悶腹脹。所以用藿香、川芎、橘皮、蒼朮來溫熱中焦;用山楂、六曲來消食化滯;用砂仁來行氣;用甘草來緩解燥熱。這個方子可以溫中散滯,調和胃氣,改善脾胃功能。
苓朮二陳煎(溫中利濕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嶽《新方八陣》)
帶皮茯苓(四錢)、淡乾薑(五分,炒黃)、廣陳皮(二錢)、澤瀉(半錢)、生曬白朮(一錢)、姜半夏(三錢)、豬苓(半錢)、炙甘草(五分)
秀按,脾氣虛寒者,最易停濕,往往腹瀉溺少,脈緩舌白,肢懈神倦,胃鈍氣滯。故君以苓、朮、薑、半,溫中化濕;臣以二苓、澤瀉,化氣利溺;佐以橘皮疏滯;使以甘草和藥。此為溫脾健胃,運氣利濕之良方。
大橘皮湯,溫化濕熱法,俞氏經驗方
廣陳皮(三錢),赤苓(三錢),飛滑石(四錢),檳榔汁(四匙,沖)
杜蒼朮(一錢),豬苓(二錢),澤瀉(錢半),官桂(三分)
秀按,濕溫初起,如濕重熱輕,或濕遏熱伏,必先用辛淡溫化,始能濕開熱透。故以橘、術溫中燥濕為君,臣以二苓、滑、澤,化氣利溺,佐以檳榔導下,官桂為諸藥通使,合而為溫通中氣,導濕下行之良方。
白話文:
秀按,脾氣虛寒的人,最容易停滯濕氣,常常腹瀉、小便量少,脈搏緩慢、舌頭蒼白,四肢懶散、精神疲倦,胃腸蠕動遲鈍、氣滯。因此,可用茯苓、白朮、生薑、半夏作為君藥,溫中化濕;臣藥用茯苓、澤瀉,化氣利尿;佐藥用橘皮疏通氣滯;使藥用甘草調和藥性。這個方子可以溫脾健胃,運氣利濕,是一個很好的方子。
大橘皮湯,溫化濕熱法,俞氏經驗方
廣陳皮(三錢),赤茯苓(三錢),飛滑石(四錢),檳榔汁(四匙,沖服)
杜仲(一錢),豬苓(二錢),澤瀉(錢半),官桂(三分)
秀按,濕熱病剛開始時,如果濕重熱輕,或濕氣阻滯熱氣鬱伏,一定先用辛淡溫和的藥物化濕,才能使濕氣打開,熱氣透發。因此,用橘皮、白朮溫中燥濕作君藥,臣藥用茯苓、澤瀉、滑石,化氣利尿,佐藥用檳榔導下,官桂為諸藥通使,合起來是一個溫通中氣,導濕下行的良方。
桂枝橘皮湯,溫調營衛法,俞氏經驗方
桂枝尖(一錢,蜜炙),生白芍(錢半),鮮生薑(一錢)
廣陳皮(錢半,炒),清炙草(六分),大紅棗(二枚,去核)
秀按,桂枝本為太陽經中風而設,臣以廣皮和中,以疏草、棗之甘滯,而白芍分量,又重於桂枝,故為脾受寒濕,調和營衛之良方。
香砂理中湯,溫健脾陽法,俞氏經驗方
廣木香(一錢),東洋參(錢半),炒川薑(一錢)
白話文:
桂枝橘皮湯是溫調營衛的法方,是俞氏經驗方。方中用桂枝尖、白芍、生薑、廣陳皮、清炙草、大紅棗等藥材。桂枝原本是治療太陽經中風的藥材,加入廣皮可以和中,用清炙草、紅棗的甘味來去除滯留,而白芍的分量比桂枝多,所以此方適合脾臟受寒濕之症,用於調和營衛。
香砂理中湯是溫健脾陽的法方,也是俞氏經驗方。方中用廣木香、東洋參、炒川薑等藥材。
春砂仁(一錢),生曬術(二錢,炒),清炙草(八分)
秀按,脾為陰臟,宜溫宜健,如夏月飲冷過多,寒濕內留,上吐下瀉,肢冷脈微,脾陽憊甚,中氣不支者,則以理中湯為正治。故君以參、朮、草,守補中氣;即臣以乾薑,溫健中陽;此佐以香、砂者,取其芳香悅脾,俾脾陽勃發也。合而為提補溫運,暖培中陽之良方。
理陰煎,溫理脾陰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岳《新方八陣》
直熟地(四錢,用砂仁四分拌搗),歸身(二錢),乾薑(六分,炒黃),清炙草(一錢)
白話文:
春砂仁一錢,生曬術二錢炒制,炙甘草八分。脾臟屬陰,需要溫暖健脾,如果夏季喝太多冷飲導致寒濕入侵,出現嘔吐腹瀉、四肢冰冷、脈搏微弱,脾陽虛弱,中氣不足的情況,就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理中湯以人參、白朮、甘草作為君藥,補益中氣;乾薑作為臣藥,溫暖脾陽;香附子、砂仁作為佐藥,利用其芳香之性來開脾,促進脾陽的恢復。整體來說,理中湯具有提補溫運,溫暖脾陽的效果。理陰煎則是用來溫養脾陰的方子,是俞氏的經驗方,記載於景岳的《新方八陣》中。方劑組成:熟地四錢,用砂仁四分拌勻研磨;當歸二錢;乾薑六分,炒至黃色;炙甘草一錢。
秀按,上焦屬陽,下焦屬陰,而中焦則為陰陽交會之樞。脾陽虛而胃陰尚可支持者,治以香砂理中湯,固已。若脾陰虧而胃陽尚能支持者,當君以歸、地甘潤和陰,佐以薑、草辛甘和陽,故景岳謂為理中湯之變方,與黑地黃丸藥異法同。此為滋補脾陰,溫運胃陽之良方。
香砂二陳湯,溫運胃陽法,俞氏經驗方
白檀香(五分),姜半夏(三錢),浙茯苓(三錢)
春砂仁(八分,杵),炒廣皮(二錢),清炙草(五分)
秀按,胃有停飲,或傷冷食,每致胸痞脘痛,嘔吐黃水,俗皆知為肝氣痛,實則胃脘痛也。婦女最多,男子亦有,皆由多吃瓜果或冷酒冷菜等而成,感寒感熱,俱能觸發。故以二陳溫和胃陽為君;臣以茯苓化氣蠲飲;佐以香砂運氣止痛;使以甘草和藥。此為溫運胃陽,消除積飲之良方。痛甚者,加白蔻末二分拌搗瓦楞子四錢;嘔甚者,加控涎丹八分包煎,速除其飲。
白話文:
秀按
上方(上焦)屬於陽,下方(下焦)屬於陰,而中方(中焦)則是陰陽交會的關鍵。脾陽虛弱,但胃陰還能支撐的,用香砂理中湯治療就已經足夠了。如果脾陰虧損,但胃陽還能支撐,就以當歸、地黃滋潤和陰,輔以生薑、甘草辛甘溫陽,因此景嶽稱其為理中湯的變方,藥物不同而治療方法相同。這是滋補脾陰、溫運胃陽的良方。
香砂二陳湯
溫運胃陽的方法,出自俞氏經驗方。
- 白檀香(五分)
- 姜半夏(三錢)
- 浙茯苓(三錢)
- 春砂仁(八分,搗碎)
- 炒廣皮(二錢)
- 清炙甘草(五分)
秀按
胃裡有積液,或因生冷飲食受傷,常導致胸悶腹痛、嘔吐黃水,俗稱「肝氣痛」,實際上是胃脘痛。婦女最多見,男性也有,都是因多吃瓜果或生冷酒菜等而起,受涼或受熱都能誘發。所以用二陳溫和胃陽為君藥;佐以茯苓化氣利水;輔以香砂理氣止痛;使以甘草調和藥性。這是溫運胃陽、消除積液的良方。疼痛較重的,加入白蔻仁粉末二分,拌入瓦楞子四錢;嘔吐較重的,加入控涎丹八分,包煎食用,能迅速消除積液。
胃苓湯,溫利胃濕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岳《古方八陣》
杜蒼朮(錢半),炒廣皮(錢半),生曬術(錢半),澤瀉(錢半)
薄川樸(二錢),帶皮苓(四錢),豬苓(錢半),官桂(四分)
秀按,夏令恣食瓜果,寒濕內蘊,每致上吐下瀉,肢冷脈伏,由胃陽為寒水所侵,累及脾陽,不得健運。故以二朮、橘、樸為君,溫胃健脾;臣以二苓、澤瀉,導水下行,利小便以實大便;佐以官桂暖氣散寒,為諸藥通使。此為溫通胃陽,辛淡滲濕之良方。嘔甚者,加姜半夏三錢,生薑汁一匙分沖;腹痛甚者,加紫金片三分烊沖;足筋拘攣者,加酒炒木瓜錢半,絡石藤三錢。
白話文:
胃苓湯
溫和地利出胃部的濕氣,這是俞氏的經驗方,記載在《古方八陣》。
藥材:
杜仲(半錢),炒過的廣陳皮(半錢),生曬杜仲(半錢),澤瀉(半錢)
薄荷(二錢),帶皮茯苓(四錢),豬苓(半錢),肉桂(四分)
註解:
在夏季如果過度食用瓜果,容易導致寒氣在體內積聚,常常會引起嘔吐、腹瀉、手腳冰冷、脈搏細弱,這是因為胃部的陽氣被寒水入侵,影響到了脾臟的陽氣,導致脾胃運轉不正常。
因此,採用杜仲、橘皮、薄荷為君藥,溫暖胃部、健脾;臣藥茯苓、澤瀉,利尿通便;佐以肉桂溫暖體質、散寒,讓諸藥發揮作用。
這是一個溫通胃陽、辛淡滲濕的良方。如果嘔吐嚴重,可以加薑半夏三錢,生薑汁一匙分次沖服;如果腹痛嚴重,可以加紫金片三分烊沖;如果足筋攣縮,可以加酒炒木瓜半錢,絡石藤三錢。
白朮和中湯,溫和脾胃法,俞氏經驗方
生曬術(錢半),新會皮(錢半,炒),焦六曲(三錢)
佛手花(五分),浙茯苓(四錢),春砂仁(一錢,杵)
五穀蟲(三錢,漂淨),陳倉米(三錢,荷葉包)
秀按,脾胃主中氣,過服消克則中氣虛,氣虛則滯,滯則中滿,甚或成臌,多由濕聚為滿,氣壅為脹,中空無物,按之不堅,亦不痛,或時脹時減,病名氣虛中滿。濕證夾食,中期最多此證,用藥最難,純補則脹滿愈甚,分消則中氣愈虛,故以苓、術培中化濕為君;臣以陳皮、砂仁運中,神麯、谷蟲導滯;佐以佛手花疏氣寬脹;使以荷葉包陳倉米,升清氣以和胃,補而不滯,疏而不削。此為溫和脾胃,條暢氣機之良方。若寒氣盛,加炒乾姜八分,淡吳萸五分,紫猺桂三分;若濕熱盛,加川連六分,川樸一錢;兼大便閉結者,吞服枳實導滯丸三錢,以脹滿多挾宿滯也,下後,隨用此湯漸磨而化之;若兼絡瘀,加新絳錢半,旋覆花三錢包煎,青蔥管五寸沖。
白話文:
白術和中湯,溫和調理脾胃的方法,是俞氏的經驗方。
材料:
- 生曬白朮(半錢)
- 新會橘皮(半錢,炒過)
- 焦六曲(三錢)
- 佛手花(五分)
- 浙江茯苓(四錢)
- 春季砂仁(一錢,搗碎)
- 五穀蟲(三錢,洗淨)
- 陳倉米(三錢,用荷葉包裹)
按語,脾胃是主掌中氣的器官,如果經常服用消食藥物,就會導致中氣虛弱,氣虛就會造成滯脹,滯脹就會導致腹脹,嚴重時甚至會變成腹水病。腹脹多是由於濕氣聚集,氣體鬱結所造成,腹部空虛無物,按壓時不堅硬也不疼痛,有時腹脹有時減輕,這種病症稱為氣虛腹脹。濕氣和食滯同時存在,在中年人中最多見這種病症,用藥最為困難,單純補藥會使腹脹加重,單純消滯會使中氣更加虛弱,所以用茯苓和白朮來健脾化濕作為主藥;輔臣用陳皮和砂仁來運化中氣,神曲和五穀蟲來導滯;佐藥用佛手花來疏散氣體、寬解腹脹;使者用荷葉包裹陳倉米,升清氣來調和胃氣,補而不滯,疏而不傷。這個方劑是溫和調理脾胃、疏通氣機的良方。
如果寒氣旺盛,可以加入炒乾薑八分、淡吳茱萸五分、紫河車桂三分;如果濕熱旺盛,可以加入川連六分、川樸一錢;如果還兼有大便不通,可以吞服枳實導滯丸三錢,因為腹脹多半是伴有宿食積滯的,下藥後,再逐漸使用這個湯藥調養;如果還兼有氣血瘀滯,可以加入新絳半錢、旋覆花三錢包煎,青蔥筒五寸沖服。
加味小建中湯,溫和肝脾法,俞氏經驗方,載《醫門法律》
生白芍(三錢),飴糖(三錢),鮮生薑(八分,蜜煨)
廣橘白、絡(各一錢,炒),川桂枝(一錢、蜜炙),清炙草(八分)
大紅棗(二枚,去核),春砂仁(六分,分沖)
秀按,脾主中氣而統血,貫注四旁,輸運上下,為胃行其津液,而主一身之營陰衛陽者也。故中氣立,則營衛流行,而不失其和,陰陽相循,而不極於偏。如過服香燥,耗氣劫陰,則營衛不和,症多寒熱類瘧,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裡急腹痛,肝乘脾之證見焉,故以芍、草、飴糖為君,酸得甘助而生陰,以緩肝之急;臣以桂枝、薑、棗,甘與辛合而生陽,以健脾之氣,而不加參、術扶氣者,恐助肝氣之橫逆也,故但曰小建中;俞氏仿喻西昌法,佐以橘白、橘絡,使以砂仁者,深慮甘藥太過,令人氣滯中滿耳。此為溫和肝脾,調劑營衛之良法。
白話文:
加味小建中湯
溫補肝脾虛弱的方劑,出自俞氏的經驗方,收錄於《醫門法律》。
組成:
- 生白芍(15克)
- 飴糖(15克)
- 鮮姜(4克,蜜炙)
- 橘白、橘絡(各6克,炒)
- 川桂枝(6克,蜜炙)
- 清炙甘草(4克)
- 大紅棗(2枚,去核)
- 春砂仁(3克,分衝)
方解:
脾臟主管中氣,統攝全身血液,貫通四肢,輸布津液氣血,維持全身的營陰衛陽平衡。因此,脾胃功能正常,營衛才能通暢無阻,陰陽協調,不會偏盛偏衰。
如果過度服用辛香燥烈之物,耗傷脾氣和陰血,就會導致營衛失和,出現類似於瘧疾的寒熱症狀,四肢痠痛,手足發熱,口乾咽燥,腹痛裏急,這是肝乘脾所致。
因此,本方以芍藥、甘草、飴糖爲君藥,酸味甘味相輔,滋陰緩肝;以桂枝、生薑、大棗爲臣藥,甘味辛味相合,健脾益氣。不加入人蔘、白朮等扶助氣正之藥,以免加重肝氣橫逆的症狀。因此,此方名爲“小建中湯”。
俞氏效仿西昌法的配伍,佐以橘白、橘絡,再加入砂仁,考慮甘味藥用量過多可能會導致氣滯腹脹。本方溫補肝脾,調和營衛,是治療肝脾虛弱、營衛失調的良方。
神香聖朮煎,熱通脾腎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岳《新方八陣》
冬白朮(五錢,炒香),紫猺桂(一錢),公丁香(二分)
川薑(二錢,炒黃),廣陳皮(一錢,炒),白蔻仁(六分)
秀按,恣食生冷油膩,及過用克伐,或寒中太陰,致傷脾陽以及腎陽者,症必上吐下瀉,胸膈痞滿,脅肋脹痛,氣怯神倦,甚至眶陷腡癟,四肢厥冷,脈微似伏,證極危篤,故以白朮、乾薑為君,暖培脾陽;即臣以肉桂溫腎;佐以陳皮和中;妙在使以丁、蔻,興發氣機,以速薑、桂通陽之烈性。此為熱通脾腎,寒濕霍亂之主方。
白話文:
「神香聖朮煎」屬於熱通脾腎法的方劑,是俞氏的經驗方,出自景岳的《新方八陣》。配方包括炒香的白朮、紫猺桂、丁香、炒黃的川薑、炒過的廣陳皮、白蔻仁。此方適用於因過食生冷油膩、過度勞損,或寒邪侵襲導致脾陽和腎陽受損的患者,症狀包括上吐下瀉、胸悶、脅肋脹痛、氣虛乏力、眼眶凹陷、四肢冰涼、脈象微弱等,屬於危重症狀。方中以白朮、乾薑為君藥,溫暖脾陽;肉桂為臣藥,溫腎陽;陳皮為佐藥,和胃健脾;丁香、白蔻仁為使藥,行氣開胃,加速薑、桂通陽之效。此方是治療寒濕霍亂的有效方劑。
廉勘,此方治直中陰寒,吐瀉腹痛,脘滿肢冷,俗名癟腡痧證。一劑知,二劑已,曾用有驗,不得因其虛痞虛脹,而畏重用白朮也。嘔甚者,加生薑汁一瓢沖;筋吊者,加酒炒木瓜二錢,絡石藤五錢。但必辨其舌苔白滑,或黑潤胖大,小便清白,大便有生菜汁腥氣,始可用此方急救。
附子理中湯,熱壯脾腎法,俞氏經驗方
黑附塊(五錢),別直參(三錢),清炙草(八分),川薑(三錢,炒黃)
冬白朮(三錢,炒香),生薑汁(一瓢,沖)
秀按,猝中陰寒,口食生冷,病發而暴,忽然吐瀉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瞤筋惕,神氣倦怯,轉盻頭項若冰,渾身青紫而死,惟陡進純陽之藥,迅掃濁陰,以回覆脾腎元陽,乃得功收再造。故以附、姜辛熱追陽為君,即臣以參、術培中益氣,佐以炙草和藥,使以薑汁去陰濁而通胃陽,妙在乾薑溫太陰之陰,即以生薑宣陽明之陽,使參、木、薑、附收功愈速。此為熱壯脾腎,急救回陽之要方。
白話文:
**方名:**附子理中湯
**功效:**治療直中陰寒,出現嘔吐、腹痛、腹脹、肢體冰冷等症狀,俗稱「癟腡痧證」。一般服用一劑可見效,兩劑即可痊癒。曾經使用過此方並驗證過它的效果。不要因為虛證或實證而擔心服用白朮會加重病情。嘔吐較明顯者,可加入一瓢生薑汁沖服;抽筋者,可加入酒炒木瓜 2 錢、絡石藤 5 錢。但必須確認患者舌苔白滑或黑潤且肥大,小便清白、大便有生菜汁的腥味,才能使用此方急救。
藥方組成:
- 黑附塊(5 錢)
- 別直參(3 錢)
- 清炙草(8 分)
- 川薑(3 錢,炒黃)
- 冬白朮(3 錢,炒香)
- 生薑汁(1 瓢,沖服)
醫案按語:
猝然遭受陰寒,飲食生冷導致發病突然而猛烈,患者會突然出現嘔吐、腹痛,手足冰冷,冷汗直流,肌肉抽搐,精神萎靡,轉動頭頸像冰塊一樣冷,全身青紫而死亡。只有迅速用純陽之藥,快速驅除體內的陰邪之氣,讓脾腎的元氣恢復正常,才能挽回生命。因此,採用附子、生薑辛熱的藥性來追逐陽氣,作為君藥;再用參、術來培補中氣,調節氣血;佐以炙草調和藥性;用薑汁祛除體內的陰濁,同時疏通胃中的陽氣;妙在用乾薑來溫暖太陰的陰氣,同時用生薑來發揮陽明的陽氣,讓參、術、薑、附的功效發揮得更快。這是溫壯脾腎、緊急救治陽氣虛弱的重要藥方。
廉勘,脾主統血,非寒中太陰,其血必凝。王清任《醫林改錯》中,於方內加桃仁、紅花,余遵其法,加光桃仁九粒,杜紅花八分,又灸中脘、丹田,治之多效。惟汗出如油,氣喘不休者,亦不及救。
方歌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樸苓蘇,廣夏春砂白芷俱,吸受濕穢兼停食,溫化芳香辛淡扶。
一加減藿香散
第一加減藿香散,杏樸三皮曲麥茵,便不爽兮脘腹脹,三焦濕鬱症堪陳。
二加減藿香散
藿香第二正氣方,廣茯樸通薏豆防,脘悶便溏身又痛,更兼舌白脈微茫。
白話文:
脾臟主導血液的統攝,若脾氣虛寒,血液就會凝滯。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於方劑裡加入桃仁、紅花,我遵照他的方法,加入光桃仁九粒、杜紅花八分,並灸中脘、丹田,治療效果很好。然而對於汗出如油、氣喘不止的患者,卻無能為力。
三加減藿香散
第三加減正氣方,杏樸陳苓滑藿香,脘悶舌黃濕著裹,氣機宣用苦辛涼。
四加減藿香散
第四正氣藿苓陳,樸果神楂氣分因,脈右緩兼苔白滑,苦辛溫法變通神。
五加減藿香散
加減藿香第五方,腹陳苓樸穀芽蒼,濕邪著里從何見,脘悶還兼便泄溏。
仁香湯
仁香砂蔻藿檀丁,木附陳皮茹草斟,脘悶腹疼痧穢雜,疏中通絡氣流行。
神術湯
神術藿香查草朴,春砂新會妙同陳,霍亂濕盛胸中痞,法用溫中導滯靈。
術苓二陳煎
術苓二陳廣夏豬,乾薑澤瀉草同施,此方疏滯兼利溺,濕瀉脾虛胃鈍治。
大橘皮湯
白話文:
三加減藿香散用正氣散加杏仁、樸硝、陳皮、茯苓、滑石、藿香,適用於脘腹悶脹、舌苔黃膩、濕邪困阻、氣機不暢者。四加減藿香散用正氣散加藿香、茯苓、陳皮、樸硝、神曲、山楂,適用於脈象緩弱、舌苔白滑、氣分受損者。五加減藿香散用藿香散加陳皮、茯苓、樸硝、穀芽、蒼朮,適用於濕邪內阻、脘腹悶脹、大便溏泄者。仁香湯用仁參、香附、砂仁、蔻仁、藿香、檀香、丁香、木附子、陳皮、茹草,適用於脘腹悶痛、痧穢雜症、氣機阻滯者。神術湯用神曲、術香、藿香、查草、樸硝、春砂、新會陳皮,適用於霍亂濕盛、胸悶痞塞者。術苓二陳煎用神曲、茯苓、二陳湯、廣夏豬苓、乾薑、澤瀉、草果,適用於濕邪內阻、脾虛泄瀉、胃納不佳者。
大橘皮湯術二苓,檳榔滑澤桂同烹,中焦氣滯宜溫運,濕熱還須導下行。
桂枝橘皮湯
桂枝橘皮芍草襄,臣以大棗與鮮姜,脾受寒濕誠宜此,營衛調和法最良。
香砂理中湯
香砂理中溫健方,實因生冷損脾陽,木香分量砂仁等,生術東參炙草姜。
理陰煎
理陰熟地與歸身,方內乾薑炙草呈,此是理中湯變法,辛溫甘潤補脾陰。
香砂大棗
香砂二陳苓夏廣,檀香炙草砂仁仗,脘痛實由飲冷多,胃陽虛弱宜溫養。
胃苓湯
胃苓蒼樸廣苓豬,桂術還兼澤瀉施,脾胃兩傷成吐瀉,溫中健運效原奇。嘔加半夏生薑汁,腹痛紫金片入宜,足筋拘攣加何品,絡石藤與木瓜治。
白話文:
大橘皮湯加入二苓,檳榔、滑石、桂枝一起煮,適合中焦氣滯,需要溫暖運化;濕熱則需要導向下行。
桂枝橘皮湯
桂枝、橘皮、芍藥、甘草,加入大棗和生薑,適合脾受寒濕,調和營衛效果最佳。
香砂理中湯
香砂理中湯溫暖健脾,因生冷損傷脾陽而用,木香、砂仁、生薑、生術、人參、炙甘草各適量。
理陰煎
理陰煎加入熟地、當歸,以及乾薑、炙甘草,是理中湯的變法,辛溫甘潤補脾陰。
香砂大棗湯
香砂、二陳、苓、夏枯草、檀香、炙甘草、砂仁,適合因飲冷過多導致脘痛,胃陽虛弱,需要溫養。
胃苓湯
胃苓湯加入蒼朮、白朮、豬苓、桂枝、生薑、澤瀉,適合脾胃兩傷導致嘔吐腹瀉,溫中健運效果奇特。嘔吐加半夏生薑汁,腹痛加紫金片,足筋拘攣加絡石藤和木瓜。
白朮和中湯
白朮和中苓廣佐,谷蟲六曲與春砂,培中消運兼疏導,陳米還偕佛手花。寒盛加姜吳萸桂,濕熱川連厚朴佳,便閉導滯丸吞服,絡瘀青蔥絳覆加。
加味小建中湯
方名加味小建中,橘絡一錢橘白同,砂仁六分原方入,不令甘藥滯中宮。
神香聖朮煎
神香聖術廣皮姜,丁蔻功能桂術襄,方用扶脾溫腎法,病傷寒濕效非常。若兼嘔甚應開痞,薑汁一瓢加入良,筋吊還須添絡石,木瓜酒炒品同商。
白話文:
白朮和中苓廣佐,谷蟲六曲與春砂,培中消運兼疏導,陳米還偕佛手花。寒盛加姜吳萸桂,濕熱川連厚朴佳,便閉導滯丸吞服,絡瘀青蔥絳覆加。
加味小建中湯
方名加味小建中,橘絡一錢橘白同,砂仁六分原方入,不令甘藥滯中宮。
神香聖朮煎
神香聖術廣皮姜,丁蔻功能桂術襄,方用扶脾溫腎法,病傷寒濕效非常。若兼嘔甚應開痞,薑汁一瓢加入良,筋吊還須添絡石,木瓜酒炒品同商。
白朮和中苓廣佐:使用白朮、茯苓等調理中焦,增加消化能力,配合其他草藥如谷蟲、六曲、砂仁、春砂等,促進消化,並舒緩胃部不適。
培中消運兼疏導:強調培養中焦的運化能力,並兼顧調理氣血,使身體運轉順暢。
陳米還偕佛手花:使用陳年米與佛手花等草藥,幫助消化,並有止痛、調理情緒的作用。
寒盛加姜吳萸桂:在寒冷的季節,可以加用生薑、吳茱萸、肉桂等草藥,以溫暖身體,驅寒。
濕熱川連厚朴佳:對於濕熱體質的人,可以使用川連、厚朴等草藥,以清熱除濕。
便閉導滯丸吞服:對於大便困難、腹脹等症狀,可以服用導滯丸,以通便。
絡瘀青蔥絳覆加:對於瘀血引起的疼痛,可以使用青蔥、紅豆等草藥,以活血化瘀。
加味小建中湯:此湯方基於小建中湯,添加橘絡、橘白、砂仁等草藥,調和中焦,並避免甘藥過量導致中焦阻滯。
方名加味小建中,橘絡一錢橘白同,砂仁六分原方入,不令甘藥滯中宮:這是一種加味的小建中湯,主要添加橘絡、橘白、砂仁等草藥,以增強其調理中焦的能力,避免甘藥過多導致中焦阻滯。
神香聖朮煎:此湯方包含神香、聖朮、廣皮、薑、丁蔻、桂、術等草藥,用於扶助脾胃、溫腎,對寒濕之症有很好的療效。若伴有嚴重嘔吐,可加入薑汁以緩解。對於筋骨問題,可加入絡石;使用木瓜酒炒製後的產品進行調配。
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熱補方,陰寒猝中此為長,妙在薑汁通陽氣,朮附參姜效倍彰。
白話文:
附子理中湯是一種用來治療陰寒症狀的藥物組合。它含有附子、人參和乾薑等成分,能夠增強身體的能量並改善血液循環。這種藥物特別適合於突然出現的寒冷症狀,如腹痛或胃部不適。由於加入了薑汁,它可以幫助促進陽氣運行,從而提高療效。使用這款藥物時,最好遵照醫生指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