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0)
第一編 傷寒要訣 (10)
1. 第三節,攻下劑
調胃承氣湯,緩下胃腑結熱法,俞氏經驗方
生錦紋(一錢,酒浸),清炙草(五分),鮮生薑(一片)
元明粉(五分),大紅棗(兩枚)
秀按,調胃者,調和胃氣也。大黃雖為盪滌胃腸之君藥,而用酒浸,佐甘草者,一藉酒性上升,一藉炙草甘緩,皆以緩大黃之下性。然猶恐其隨元明粉咸潤直下,故又使以薑、棗之辛甘,助胃中升發之氣。元明粉之分量,減半於大黃,合而為節節彌留之法,否則大黃隨急性之元明粉一直攻下,而無戀膈生津之用,何謂調胃耶?此為陽明燥熱,初結胃腑之良方。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
緩下胃腑結熱法,俞氏經驗方
藥方:
- 生錦紋(一錢,酒浸)
- 清炙草(五分)
- 鮮生薑(一片)
- 元明粉(五分)
- 大紅棗(兩枚)
註解:
「調胃」指的是調節胃氣。雖然大黃是蕩滌胃腸的君藥,但用酒浸泡後,再佐以甘草,藉酒性上升,甘草緩和,皆能緩解大黃的急瀉性。
然而,仍擔心大黃會隨著元明粉的鹹潤之性直瀉下去,因此加入生薑和紅棗的辛甘,以助胃中升發之氣。元明粉的劑量減半於大黃,目的是讓藥物逐漸緩慢下降,而不是急劇攻下。否則大黃會隨著元明粉快速攻下,失去滋潤胃部的功效,又何談「調胃」呢?
此方適用於陽明燥熱,胃腑初結的病症。
小承氣湯,直下小腸結熱法,俞氏經驗方
生川軍(三錢,酒洗),小枳實(二錢),薄川樸(一錢)
秀按,小腸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軍之苦寒,以滌小腸;臣以枳實之苦降,直達幽門;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厚朴之苦辛,助將軍一戰成功也。此為陽明實熱蘊結小腸之良方。若熱結旁流,加川連一錢尤妙。
大承氣湯,峻下大腸結熱法,俞氏經驗方
元明粉(三錢),生錦紋(四錢),小枳實(二錢),薄川樸(一錢)
白話文:
小承氣湯主治小腸結熱,生川軍、小枳實、厚朴三味藥材,生川軍性寒,清熱解毒,瀉小腸熱;小枳實苦降,直達幽門,促進腸胃蠕動;厚朴辛散,助生川軍清熱,三藥合用,有效治療小腸積熱。如熱結旁流,可加川連。大承氣湯則主治大腸結熱,由元明粉、生錦紋、小枳實、厚朴組成,藥效更強,更能峻下大腸積熱。
秀按,大腸與胃同為燥金之腑,《易》曰:燥萬物者莫熯乎火。燥非潤不降,火非苦不瀉,故君以元明粉潤燥軟堅,生川軍蕩實瀉火;臣以枳實去痞,原樸泄滿,合而為痞滿燥實堅,大腸實火之良方。加甘草名三一承氣湯。
廉勘,唐容川曰:三承氣湯,不但藥力有輕重之分,而其主治,亦各有部位之別。故調胃承氣湯,仲景提出「心煩」二字,以見胃絡通於心,而調胃承氣,是注意在治胃燥也,故以大黃、芒硝瀉熱潤燥,合之甘草,使藥力緩緩留中以去胃熱,故名調胃也。大承氣湯,仲景提出「大便已硬」四字,是專指大腸而言,大腸居下,藥力欲其直達,不欲其留於中宮,故不用甘草,大腸與胃,同稟燥氣,故同用硝、黃以潤降其燥,用枳樸者,取木氣疏泄,助其速降也。若小承氣湯,則重在小腸,故仲景提出「腹大滿」三字為眼目,蓋小腸正當大腹之內,小腸通身接連「油網」,「油」是脾所司,「膜網」上連肝系,肝氣下行,則疏泄脾土,而膏油滑利,肝屬木,故枳、樸秉木氣者,能疏利脾土,使油膜之氣下達小腸而出也:又用大黃歸於脾土者,瀉膏油與腸中之實熱,此小承氣所以重在小腸也;其不用芒硝,以小腸不秉燥氣,故不取硝之咸潤。至大承氣亦用枳、樸者,以肝木之氣,從油膜下接大腸,《內經》所謂「肝與大腸通」也。三承氣湯,藥力皆當從胃中過,從大腸而去,但其命意,則各有區別,用者當審處焉。觀此,則吳鞠通調胃承氣、導赤承氣二方,似覺多事。
白話文:
秀按
大腸和胃同屬燥金之臟腑。《易經》說:乾燥萬物,沒有比火更厲害的。乾燥需要滋潤才能下降,火邪需要苦寒才能瀉去。因此,(方中)以元明粉滋潤乾燥、軟化堅硬,生川軍瀉實熱;以枳實消除痞氣,原樸泄去滿滯,合在一起成為治療痞滿燥實堅、大腸實熱的良方。加甘草稱為「三一承氣湯」。
廉勘
唐容川說:「三承氣湯」,不僅藥力分為輕重,而且主治範圍也有部位之別。因此,調胃承氣湯,仲景提出了「心煩」二字,說明胃經通於心,而調胃承氣注重治療胃燥,所以用大黃、芒硝瀉熱潤燥,加上甘草,使藥力緩緩停留在胃中去除胃熱,因此稱為調胃。大承氣湯,仲景提出了「大便已硬」四字,專指大腸而言,大腸居於下方,要求藥力直達大腸,不要停留在胃中,所以不使用甘草。大腸與胃同屬燥氣,因此同樣用硝、黃瀉潤其燥,用枳樸疏通氣機,幫助其快速下降。至於小承氣湯,則重點在小腸,因此仲景提出了「腹大滿」三字作為重點,因為小腸位於腹部正中,小腸全身上下連接著「油網」,「油」由脾臟統御,「膜網」向上連接肝臟系統,肝氣下行,就能疏通脾土,而膏油就會滑利,肝屬木,因此枳、樸具有木氣,能夠疏通脾土,使油膜之氣下降到小腸並排出:又用大黃歸入脾土,瀉去膏油與腸中的實熱,這是小承氣重點在於小腸的原因;不使用芒硝,是因為小腸不具燥氣,因此不採用硝的鹹潤。至於大承氣也使用枳、樸,是因為肝木之氣從油膜下通達大腸,《內經》所說的「肝與大腸通」就是這個道理。三承氣湯,藥力都要通過胃,從大腸排出,但其意圖各有不同,用的人應該仔細辨別。由此可見,吳鞠通調胃承氣、導赤承氣兩方,似乎有些多餘。
三仁承氣湯,緩下脾臟結熱法,俞氏經驗方
大麻仁(三錢,炒香),松子仁(三錢,研透),小枳實(錢半,炒香)
大腹皮(二錢),光杏仁(三錢,勿研),生川軍(一錢,蜜炙)
油木香(五分),豬胰(略炒,一錢)
秀按,脾與胃以膜相連。膜者脂膜也,上濟胃陰,下滋腸液,皆脾所司。若發汗利小便太過,則膽火熾盛,爍胃熏脾,胃中燥而煩實,實則大便難,其脾為約,約則脾之脂膜枯縮矣。故君以麻、杏、松仁等多脂而香之物,濡油脾約,以滋胃燥;然胃熱不去,則膽火仍熾,又必臣以生軍、枳實,去胃熱以清膽火,所謂釜底抽薪是也;佐以油木香、大腹皮者,以脾氣喜焦香,而油木香則滑利脂膜,脾絡喜疏通,而大腹皮又能直達脾膜也;妙在使以豬胰,善去油膩而助消化,以洗滌腸中垢濁。此為胃燥脾約,液枯便閉之良方。
白話文:
三仁承氣湯是治療脾臟積熱導致便秘的藥方,是俞氏醫師的經驗方。藥方主要成分是大麻仁、松子仁、小枳實、大腹皮、杏仁、生川軍、油木香和豬胰,通過潤滑脾臟、滋養胃陰、清熱解毒等作用,達到緩解便秘的目的。
陷胸承氣湯,肺與大腸並治法,俞氏經驗方
瓜蔞仁(六錢,杵),小枳實(錢半),生川軍(二錢)
仙半夏(三錢),小川連(八分),風化硝(錢半)
秀按,肺伏痰火,則胸膈痞滿而痛,甚則神昏譫語;肺氣失降,則大腸之氣亦痹,腸痹則腹滿便閉。故君以蔞仁、半夏,辛滑開降,善能寬胸啟膈;臣以枳實、川連,苦辛通降,善能消痞泄滿;然下既不通,必壅乎上,又必佐以硝、黃,成苦達下,使痰火一齊通解。此為開肺通腸,痰火結閉之良方。
白話文:
陷胸承氣湯:肺與大腸並治法,俞氏經驗方
方劑組成:
- 瓜蔞仁(六錢,搗碎)
- 小枳實(錢半)
- 生川軍(二錢)
- 仙半夏(三錢)
- 小川連(八分)
- 風化硝(錢半)
方義:
此方為治療肺與大腸同時病變的經驗方。
- 肺伏痰火,則胸膈痞滿而痛,嚴重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 肺氣不降,則大腸之氣亦不通暢,腸道阻塞則腹脹便秘。
因此,本方以瓜蔞仁、半夏辛溫滑利,善於開胸降氣,解除胸膈鬱悶;枳實、川連苦辛通降,善於消痞泄滿,緩解腹脹便秘。由於下焦不通暢,必然會影響上焦,所以還加入硝石、黃芩,使其苦寒下達,使痰火一齊通解。
此方為治療肺、大腸痰火阻塞之良方,具有開肺通腸之效。
犀連承氣湯,心與小腸並治法,俞氏經驗方
犀角汁(兩瓢,沖),小川連(八分),小枳實(錢半)
鮮地汁(六瓢,沖),生錦紋(三錢),真金汁(一兩,沖)
秀按,心與小腸相表裡。熱結在腑,上蒸心包,症必神昏譫語,甚則不語如屍,世俗所謂蒙閉證也。便通者宜芳香開竅,以通神明。若便秘而妄開之,勢必將小腸結熱,一齊而送入心竅,是開門揖盜也。此方君以大黃、黃連,極苦泄熱,涼瀉心、小腸之火;臣以犀、地二汁,通心神而救心陰;佐以枳實,直達小腸幽門,俾心與小腸之火,作速通降也。然火盛者心必有毒,又必使以金汁潤腸解毒。此為瀉心通腸,清火逐毒之良方。
白話文:
犀連承氣湯,治療心與小腸的兼症,是俞氏流傳下來的驗方。
組成:
-
犀角汁(兩瓢,沖服)
-
川連(八分)
-
小枳實(錢半)
-
鮮生地汁(六瓢,沖服)
-
生錦紋(三錢)
-
真金汁(一兩,沖服)
方義:
心與小腸在生理上相表裡。熱邪積聚在小腸,向上蒸騰到心包,會出現神志昏迷、胡言亂語的症狀,嚴重時甚至不說話,像死人一樣,俗稱「蒙閉證」。便通暢的病人,宜服用芳香通竅的藥物,以疏通神明(清醒神智)。如果便祕,卻盲目地使用通竅藥,勢必會把小腸的熱結一股腦兒送入心竅,等於引狼入室。本方以大黃、黃連為君藥,苦寒瀉熱,清瀉心、小腸的火氣;以犀、生地二汁為臣藥,通利心神,救護心陰;佐以枳實,直達小腸的幽門,使心與小腸的火熱迅速通降。但是火熱旺盛的病人,心中必然有毒,還必須使用金汁潤腸解毒。本方瀉心通腸,清熱逐毒,是治療心火小腸熱結的良方。
白虎承氣湯,清下胃腑結熱法,俞氏經驗方
生石膏(八錢,細研),生錦紋(三錢),生甘草(八分)
白知母(四錢),元明粉(二錢),陳倉米(三錢,荷葉包)
秀按,胃之支脈,上絡心腦,一有邪火壅閉,即堵其神明出入之竅,故昏不識人,譫語發狂,大熱大煩,大渴大汗,大便燥結,小便赤澀等症俱見。是方白虎合調胃承氣,一清胃經之燥熱,一瀉胃腑之實火,此為胃火熾盛,液燥便閉之良方。
白話文:
白虎承氣湯:清解胃腑熱結之方
白虎承氣湯,是古代醫家俞氏所傳承的經驗方,用於治療胃腑熱結。其組成如下:
- 生石膏:八錢,研磨成細粉。
- 生錦紋:三錢。
- 生甘草:八分。
- 白知母:四錢。
- 元明粉:二錢。
- 陳倉米:三錢,以荷葉包裹。
功效解析:
胃經與心腦相連,一旦有邪火鬱積,就會堵塞神明出入的通道,導致昏迷不醒、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高燒煩躁、口渴汗出、大便乾結、小便赤澀等症狀。
白虎承氣湯結合了白虎湯與調胃承氣湯的功效,一方面清熱解毒,疏通胃經燥熱;另一方面瀉熱通便,去除胃腑實火。此方為治療胃火熾盛、津液虧損、便秘的良藥。
桃仁承氣湯,急下腸中瘀熱法,俞氏經驗方
光桃仁(三錢,勿研),五靈脂(二錢,包),生蒲黃(錢半),鮮生地(八錢)
生川軍(二錢,酒洗),元明粉(一錢),生甘草(六分),犀角汁(四匙,沖)
秀按,下焦瘀熱,熱結血室,非速通其瘀,而熱不得去。瘀熱不去,勢必上蒸心腦,蓄血如狂,譫語;下爍肝腎,亦多小腹串疼,帶下如注,腰痛如折,病最危急。此方以仲景原方去桂枝,合犀角地黃及失笑散,三方復而為劑,可謂峻猛矣。然急證非急攻不可,重證非重方不效,古聖心傳,大抵如斯,但必辨證精切,明告病家,此為背城一戰之策,效否亦難預必,信則服之,否則另請高明可也。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是用來急下腸中瘀熱的方子,是俞氏的經驗方。方劑中含有桃仁、五靈脂、蒲黃、鮮生地、川軍、元明粉、生甘草、犀角汁,藥性峻猛,適用於下焦瘀熱,熱結血室,必須速通瘀血才能退熱的急症。此方是根據張仲景的原方,去掉了桂枝,加入了犀角地黃和失笑散,效果更加顯著。但用藥需謹慎,必須辨證精準,並告知病患此方屬於急攻之策,效力難料,需慎重考慮。
解毒承氣湯,峻下三焦毒火法,俞氏經驗方
銀花(三錢),生山梔(三錢),小川連(一錢),生川柏(一錢)
青連翹(三錢),青子芩(二錢),小枳實(二錢),生錦紋(三錢)
西瓜硝(五分),金汁(一兩,沖),白頭蚯蚓(兩支)
先用雪水六碗,煮生綠豆二兩,滾取清汁,代水煎藥。
秀按,疫必有毒,毒必傳染,症無六經可辨,故喻嘉言從三焦立法,殊有卓識。此方用銀、翹、梔、芩,輕清宣上,以解疫毒,喻氏所謂「升而逐之」也;黃連合枳實,善疏中焦,苦泄解毒,喻氏所謂「疏而逐之」也,黃柏、大黃、瓜硝、金汁,鹹苦達下,速攻其毒,喻氏所謂「決而逐之」也;即雪水、綠豆清,亦解火毒之良品,合而為瀉火逐毒,三焦通治之良方。如神昏不語,人如屍厥,加《局方》紫雪,消解毒火,以清神識,尤良。
白話文:
- 銀花(三錢):銀花,又名忍冬,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生山梔(三錢):生山梔,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 小川連(一錢):小川連,即小柴胡湯中的黃連,能清熱燥濕、解毒。
- 生川柏(一錢):生川柏,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作用。
- 青連翹(三錢):青連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青子芩(二錢):青子芩,即青蒿,清熱解毒、退熱。
- 小枳實(二錢):小枳實,能行氣消積、化痰。
- 生錦紋(三錢):生錦紋,又名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西瓜硝(五分):西瓜硝,清熱解毒、利尿。
- 金汁(一兩,沖):金汁,指黃金溶於水後的溶液,清熱解毒、鎮靜安神。
- 白頭蚯蚓(兩支):白頭蚯蚓,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首先,使用雪水六碗來煮二兩生綠豆,等到綠豆煮滾後,取出清汁來代替水來煎藥。
秀按:在疫病期間,病毒必定會通過空氣或接觸傳播,症狀可能難以辨別,因此喻嘉言根據三焦理論創立此方,他的見解非常精闢。此方中,銀花、連翹、山梔、子芩等藥物可以輕輕地清熱解毒,如同「升而逐之」;黃連與枳實則能疏解中焦的熱毒,如同「疏而逐之」;黃柏、大黃、西瓜硝、金汁等藥物則具有快速攻毒、「決而逐之」的效果;加上雪水和綠豆清,可以清熱解毒,這是一種全面性的清熱解毒方。
如果患者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可以加入《局方》中的紫雪,進一步消解毒火,清淨神智,效果更佳。
養榮承氣湯,潤燥兼下結熱法,俞氏經驗方,載吳又可《溫疫論》
鮮生地(一兩),生白芍(二錢),小枳實(錢半),真川樸(五分),油當歸(三錢),白知母(三錢),生錦紋(一錢)
秀按,火鬱便閉,不下則無以去其結熱;液枯腸燥,不潤則適以速其亡陰。方以四物湯去川芎,重加知母,清養血液以滋燥,所謂增水行舟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結,則揚湯止沸,轉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氣去其結熱。此為火盛爍血,液枯便閉之良方。
白話文:
養榮承氣湯,既能潤燥又能通便,是治療燥熱便秘的有效藥方,出自俞氏的經驗,收錄於吳又可的《溫疫論》。方中以生地、白芍、小枳實、川樸、當歸、白知母、生錦紋等藥材組成,旨在滋陰潤燥,清熱解結。
廉勘,吳鞠通重用細生地、元參、麥冬合調胃承氣,名曰增液承氣湯,從此方套出,皆為熱結液枯,腸燥便閉而設。
厚朴七物湯,攻裡兼解表法,俞氏經驗方,載《金匱要略》
薄川樸(二錢),生錦紋(酒浸,一錢),鮮生薑(一錢),大紅棗(四枚)
小枳實(錢半),川桂枝(八分),清炙草(六分)
秀按,腹滿而痛,大便不通,為內實氣滯之的證,故君以小承氣法,疏氣機以泄裡實;但肢冷身熱,表邪未淨,佐桂枝去白芍之酸收,解表邪而和營衛。此為太陽陽明攻裡解表之良方。
白話文:
"增液承氣湯"是由吳鞠通所提倡,主要成分包括細生地、元參、麥冬等,這些藥材被重用來調節胃部功能,此方的使用原則是針對熱毒聚積、身體水分不足、腸道乾燥、排便困難的情況。
"厚朴七物湯"是一種兼有攻裡(即清除腸道積滯)與解表(即排除外在病邪)的治療方法,由俞氏根據臨牀經驗提出,並記錄在《金匱要略》中。主要成分包括厚朴(二錢)、生錦紋(酒浸,一錢)、鮮生薑(一錢)、大紅棗(四枚)、小枳實(錢半)、川桂枝(八分)以及清炙草(六分)。
對於腹脹且伴有疼痛,並且大便不通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實質的氣滯所導致的確診症狀。因此,我們使用小承氣法,以疏通氣機的方式來排除體內的實質。然而,若同時出現四肢冰冷、身體發熱的情況,這表示外在的病邪仍未完全清除。因此,我們會配合使用川桂枝,以去除白芍的酸收性質,幫助排除外在病邪,並維護營衛的平衡。此方是適合用於太陽陽明兩經,進行攻裡與解表的治療。
柴芩清隔煎,攻裡兼和解法,俞氏經驗方
川柴胡(八分),生錦紋(酒浸,錢半),生枳殼(錢半),焦山梔(三錢)
青子芩(錢半),蘇薄荷(錢半),苦桔梗(一錢),青連翹(二錢)
生甘草(六分),鮮竹葉(三十六片)
秀按,少陽表邪,內結膈中,膈上如焚,寒熱如瘧,心煩懊憹,大便不通,故君以涼膈散法,生軍領梔、芩之苦降,蕩胃實以泄裡熱;佐以枳、桔,引荷、翹、甘、竹之辛涼,宣膈熱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黃芩,分解寒熱,此為少陽陽明攻裡清膈之良方。
白話文:
柴芩清隔湯
攻裡兼和解之法,俞氏經驗方
川芎(八分)、生錦紋(浸酒,半錢)、生枳殼(半錢)、焦山梔(三錢)
青子芩(半錢)、蘇薄荷(半錢)、苦桔梗(一錢)、青連翹(二錢)
生甘草(六分)、鮮竹葉(三十六片)
注釋:
少陽經表證邪氣,內結隔膜中,隔膜上部如火灼燒,寒熱往來似瘧疾,心煩懊惱,大便祕結,所以方中君藥使用苦寒瀉熱的涼膈散,生軍領梔、芩的苦降,蕩滌胃中實熱;佐藥枳實、桔梗,引領荷、翹、甘草、竹葉的辛涼,宣通膈熱並解表邪;妙在柴胡與黃芩合用,分解寒熱,此方是治療少陽陽明攻裡清膈的良方。
六磨飲子,下氣通便法,俞氏經驗方
上沉香(一錢),尖檳榔(一錢),小枳實(一錢)
廣木香(一錢),臺烏藥(一錢),生錦紋(一錢)
各用原支,用開水各磨汁兩匙,仍和開水一湯碗服。
秀按,胃為陽府,宜通宜降,五磨飲子,本為氣鬱上逆而設,得錦紋汁則疏氣滯,降實火,尤為得力。此為鬱火傷中,痞滿便秘之良方,功用甚多,學者宜注意之。
枳實導滯湯,下滯通便法,俞氏經驗方
白話文:
六磨飲子,用來降氣通便,是俞氏經驗方。方中用沉香、檳榔、小枳實、廣木香、烏藥、生錦紋各一錢,皆用原支,以開水各磨汁兩匙,再和開水一湯碗服用。
此方治胃中鬱火傷中,導致痞滿便秘,功用甚多,值得學習者注意。
枳實導滯湯,也是用來下滯通便的方子,也是俞氏經驗方。
小枳實(二錢),生錦紋(錢半,酒洗),淨楂肉(三錢),尖檳榔(錢半),薄川樸(錢半),小川連(六分),六和曲(三錢),青連翹(錢半),老紫草(三錢),細木通(八分),生甘草(五分)
秀按,凡治溫病熱症,往往急於清火,而忽於裡滯,不知胃主肌肉,胃不宣化,肌肉無自而鬆,即極力涼解,反成冰伏。此方用小承氣合連、檳為君,苦降辛通,善導里滯;臣以楂、曲疏中,翹、紫宣上,木通導下;佐以甘草和藥。開者開,降者降,不透發而自透發。每見大便下後,而疹癍齊發者以此。此為消積下滯,三焦並治之良方。
白話文:
小枳實(二錢),生錦紋(錢半,酒洗),淨楂肉(三錢),尖檳榔(錢半),薄川樸(錢半),小川連(六分),六和曲(三錢),青連翹(錢半),老紫草(三錢),細木通(八分),生甘草(五分)
秀按:凡是在治療溫熱病的熱症時,人們往往急於清熱,卻忽略了內部的阻滯,不知道胃是肌肉的主導者,如果胃不能正常運作,肌肉自然無法放鬆。即使使用極力的涼解方法,反而會讓病情像被冰封一樣加重。這個方子結合了小承氣湯和連、檳榔作為主要成分,通過苦降與辛通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導出內部的阻滯。以楂肉和六和曲疏理中焦,連翹和老紫草宣散上焦,細木通則可以導通下焦。再輔以甘草調和各藥物,達到開閉相協、降升相配的效果。通常在使用後,可以看到大便排出後,皮疹或斑點開始出現。這是一個能夠消除積聚、排除阻滯,同時針對三焦的綜合治療方案。
加味涼膈煎,下痰通便法,俞氏經驗方
風化硝(一錢),煨甘遂(八分),葶藶子(錢半),蘇薄荷(錢半)
生錦紋(一錢,酒洗),白芥子(八分),片黃芩(錢半),焦山梔(三錢)
青連翹(錢半),小枳實(錢半),鮮竹瀝(兩瓢),生薑汁(兩滴,同沖)
秀按,凡溫熱者,多挾痰火壅肺,其證痰多咳嗽,喉有水雞聲,鼻孔煽張,氣出入多熱,胸膈痞脹,腹滿便秘,甚則喘脹悶亂,胸腹堅如鐵石,脹悶而死。急救之法,惟速用此方,涼膈散為君,以去其火;臣以枳、葶、芥、遂,逐其痰而降其氣;佐以竹瀝、薑汁,辛潤通絡,庶可轉危為安。若畏其峻險而不用,仍以疲藥塞責,則百不救一矣。
白話文:
凡是熱症的患者,大多伴有痰火壅塞肺部,症狀表現為痰多咳嗽,喉嚨有咯痰聲,鼻孔扇動,氣息出入時有熱感,胸膈脹滿,小腹脹滿便祕,嚴重時會出現喘息、脹痛、胸腹堅硬如鐵石,導致胸腹脹悶而死亡。
急救的方法,只有迅速使用這個方劑,涼膈散為君藥,用於清火;臣藥用枳實、葶藶子、芥子、甘遂,祛除痰液,降氣;佐藥用竹瀝和薑汁,潤滑通絡,可以轉危為安。如果因為擔心藥性猛烈而不使用,反而用無效的藥物來搪塞,那麼十個中也救不了一個。
陶氏黃龍湯,攻補兼施法,俞氏經驗方,載陶氏《六書》
生錦紋(錢半,酒浸),真川樸(六分),吉林參(錢半,另煎),清炙草(八分),元明粉(一錢),小枳實(八分,蜜炙),白歸身(二錢),大紅棗(二枚)
秀按,此方為失下證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虛極熱盛,不下必死者立法。故用大承氣湯急下以存陰;又用參、歸、草、棗,氣血雙補以扶正。此為氣血兩虧,邪正合治之良方。
廉勘,以上十六方,名承氣者十方,暗用承氣而另易方名者六方,溫清消補,氣血痰食,無法不備,可謂法良意美矣。然用承氣者有八禁焉:一者表不解,如惡寒未除,小便清長,知病仍在表也,法當汗解;二者心下硬滿,心下為膈中上脘之間,硬滿則邪氣尚淺,若誤攻之,恐利遂不止;三者合面赤色,面赤為邪在表,浮火聚於上,而未結於下,故未可攻,又面赤而嬌豔,為戴陽症,尤宜細辨;四者平素食少,或病中反能食,蓋平素食少,則胃氣虛,故不可攻,然病中有燥糞,即不能食,若反能食,則無燥糞,不過便硬耳,但須潤之,亦未可攻也;五者嘔多,嘔屬少陽,邪在上焦,故未可攻也;六者脈遲,遲為寒,攻之則呃;七者津液內竭,病人自汗出,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內竭,不可攻之,宜蜜煎導而通之;八者小便少,病人平日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知其不久即入大腸,宜姑待之,不可妄攻也。知此八禁,庶免誤投。
白話文:
陶氏《黃龍湯》是攻補兼施的方劑,由俞氏經驗方整理,收錄於陶氏《六書》。方劑包括生錦紋、真川樸、吉林參、清炙草、元明粉、小枳實、白歸身、大紅棗等藥材。
此方適用於失下證,患者表現為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虛極熱盛,不下必死。方中用大承氣湯急下以存陰,又用參、歸、草、棗,氣血雙補以扶正,是氣血兩虧、邪正合治之良方。
書中還列舉了十六個承氣湯方,其中十個直接以承氣命名,另六個則暗用承氣湯原理,但另起方名。這些方劑涵蓋了溫清消補、氣血痰食等各種證型,可以說法良意美。
然而,使用承氣湯時需注意八個禁忌:表不解、心下硬滿、合面赤色、平素食少、嘔多、脈遲、津液內竭、小便少。了解這些禁忌,才能避免誤用。
五仁橘皮湯,滑腸通便法,俞氏經驗方
氣滯(三錢,研細),松子仁(三錢),郁李淨仁(四錢,杵)
原桃仁(二錢,杵),柏子仁(二錢,杵),廣橘皮(錢半,蜜炙)
秀按,杏仁配橘皮,以通大腸氣閉;桃仁合橘皮,以通小腸血秘,氣血通潤,腸自滑流矣,故以為君。郁李仁得橘皮,善解氣與水互結,洗滌腸中之垢膩,以滑大便,故以為臣。佐以松、柏通幽,幽通則大便自通。此為潤燥滑腸,體虛便閉之良方。若欲急下,加元明粉二錢,提淨白蜜一兩,煎湯代水可也;挾滯,加枳實導滯丸三錢;挾痰,加礞石滾痰丸三錢;挾飲,加控涎丹一錢;挾瘀,加代抵當丸三錢;挾火,加當歸龍薈丸三錢;挾蟲,加椒梅丸錢半。或吞服,或包煎,均可隨證酌加。此最為世俗通行之方,時醫多喜用之,取其潤不滯氣,下不傷飲耳。
白話文:
五仁橘皮湯(藥方編號:9241),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方法,出自俞氏的驗方
- 陳皮(3錢,研成細末)
- 松子仁(3錢)
- 烏梅去核(4錢,搗碎)
- 桃仁(2錢,搗碎)
- 柏子仁(2錢,搗碎)
- 廣陳皮(1.5錢,用蜂蜜炙過)
註解:
- 杏仁搭配陳皮,用於疏通大腸氣滯。
- 桃仁搭配陳皮,用於疏通小腸血滯。氣血暢通潤澤,腸道就能自行滑動,因此視為君藥。
- 烏梅仁搭配陳皮,能有效化解氣與水相互凝結,洗滌腸道中的垢膩,用於潤滑大便,因此視為臣藥。
- 佐以松仁、柏子仁通達幽閉處,幽閉處通達,大便自然暢通。
- 這是潤燥、滑腸,適用於體虛便祕的良方。
- 若要急下,加元明粉2錢,提淨白蜜1兩,將煎煮的藥湯代替白開水喝即可。
- 合併氣滯,加枳實導滯丸3錢。
- 合併痰濕,加礞石滾痰丸3錢。
- 合併水飲,加控涎丹1錢。
- 合併瘀血,加代抵當丸3錢。
- 合併熱證,加當歸龍薈丸3錢。
- 合併寄生蟲,加椒梅丸1.5錢。
- 可以吞服或包裹藥材煎煮,視症狀酌情添加。
- 這是普遍流行的藥方,時醫多喜好使用,取其潤滑腸道而不阻滯氣流,通便而不傷及水飲。
增附丸方
枳實導滯丸,緩下食滯法,方載李明之《脾胃論》
小枳實(五錢),六神麯(五錢),青子芩(三錢),赤苓(三錢)
生曬術(三錢),制錦紋(一兩),小川連(三錢),澤瀉(二錢)
礞石滾痰丸,峻攻痰火法,方載王隱君《養生主論》
青礞石(一兩,火硝煅研),沉香(五錢),川錦紋(八兩,酒蒸)
青子芩(八兩,酒洗)
控涎丹,峻攻痰涎法,方載《丹溪心法》
白話文:
增附丸方包含三種藥丸:枳實導滯丸、礞石滾痰丸和控涎丹,分別用於緩解食滯、峻攻痰火和峻攻痰涎。
白芥子(一兩),煨甘遂(一兩),紅牙大戟(一兩),生薑汁(糊丸代)
代抵當丸,峻攻瘀熱法,方載王氏《準繩》
生川軍(四兩,酒炒),炒川甲(一兩),元明粉(一兩),歸尾(一兩)
光桃仁(三十枚),蓬莪朮(一兩,醋炒),紫猺桂(三錢),細生地(一兩)
當歸龍薈丸,峻瀉肝火法方,載《丹溪心法》
龍膽草(一兩),當歸(一兩),小川連(一兩),川黃柏(一兩),蘆薈(五錢),廣木香(錢半),青子芩(一兩),生山梔(一兩),生川軍(五錢),青黛(五錢)
白話文:
白芥子的種子(一兩),經過煨制的甘遂(一兩),紅牙大戟(一兩),生薑汁(用於糊丸)
替代抵當丸,功效強烈,用於攻逐瘀熱,方劑記載於王氏《準繩》中
生川芎(四兩,炒製),炒川甲(一兩),元明粉(一兩),歸尾(一兩)
桃仁(三十枚),蓬莪朮(一兩,醋炒),紫河車(三錢),細生地(一兩)
當歸龍薈丸,功效強烈,用於瀉除肝火,方劑記載於《丹溪心法》中
龍膽草(一兩),當歸(一兩),小川連(一兩),川黃柏(一兩),蘆薈(五錢),廣木香(錢半),青子芩(一兩),生山梔(一兩),生川芎(五錢),青黛(五錢)
麝香(五分)
椒梅丸,緩攻蟲積法,方載《張氏醫通》
炒川椒(三錢),烏梅肉(一錢),小川連(一錢),飴糖(為丸)
附方完
雪羹合更衣丸,肝與小腸並治法,俞氏經驗方
淡海蜇(四兩),大荸薺(六個),更衣丸(錢半,或吞服,或包煎)
秀按,雪羹之方,始見於王晉三《古方選注》,謂海蜇味鹹,荸薺味甘微咸,皆性寒而質滑,有清涼內沁之妙。凡肝經熱厥,少腹攻衝作痛,諸藥不效者,用以泄熱止痛,捷如影響。然以予所驗,功不止此,凡痰喘胸痞,嘔吐脹滿,便閉滯下,癥瘕疳黃等病,由於肝火為患者,皆可酌用。即宜下之證,而體虛不任硝、黃者,隨證佐以枳、樸等品,每收默效。惟俞氏謂其力薄,輒佐以更衣丸,屢奏殊功。
白話文:
麝香(五分)
使用椒梅丸緩攻蟲積的方法,這個方子載自《張氏醫通》。
(炒過的)四川花椒(三錢)、烏梅肉(一錢)、小連翹(一錢)、飴糖(製成藥丸)
附方完畢
雪羹合更衣丸
同時治療肝臟和小腸的方法,出自俞氏的經驗方。
淡海蜇(四兩)、大荸薺(六個)、更衣丸(半錢,可以吞服或包在藥中煎煮)
秀按
雪羹的方子最早見於王晉三《古方選注》,記載海蜇味道鹹,荸薺味道甘微鹹,它們性寒且質滑,有清涼內潤的功效。凡是肝經熱厥、小腹攻衝疼痛,用其他藥物無效的,可以用它瀉熱止痛,效果非常迅速。然而依我的驗證,它的功效不止於此,凡是痰喘胸痛、嘔吐脹滿、便祕腹瀉、癥瘕(腫塊)疳黃等疾病,由於肝火導致的,都可以酌情使用。即使需要瀉下的證型,但體虛不能承受硝黃類藥物的,可以根據病情佐以枳實、樸硝等藥,往往能收到奇效。俞氏認為這個方子的力量薄弱,所以經常輔以更衣丸,多次收到顯著的療效。
蠲飲萬靈湯,急下停飲法,俞氏經驗方
芫花(五分,酒炒),煨甘遂(八分),姜半夏(六錢),浙茯苓(八錢)
大戟(一錢,酒炒),大黑棗(十枚),炒廣皮(三錢),鮮生薑(一錢)
秀按,停飲為患,輕則痞滿嘔吐,重則腹滿肢腫,甚則化脹成臌,非峻逐之,無以奏功。此方君以芫花之辛辣,輕清入肺,直從至高之分,去郁陳莝,又以甘遂、大戟之苦泄,配大棗甘而潤者緩攻之,則自胸及脅腹之飲,皆從二便出矣,此仲景十棗湯之功用也。俞氏臣以大棗去甘草者,遵仲景痰飲以溫藥和之之法,佐以生薑之辛,合十棗之甘,則辛甘發散,散者散,降者降,停飲自無容留之地矣,名曰萬靈,洵不愧也。
白話文:
蠲飲萬靈湯是治療停飲的急下法,出自俞氏醫案。方中以芫花辛辣入肺,疏散郁結;甘遂、大戟苦泄,配合大棗甘潤緩攻,使胸脅腹積聚的停飲從大小便排出,效仿仲景十棗湯的思路。俞氏去甘草,遵仲景痰飲以溫藥和之的原則,並用生薑辛散配合大棗甘潤,使辛甘發散,降濁化飲,停飲無所容留,名曰萬靈,實至名歸。
張氏濟川煎,增液潤腸兼調氣法,俞氏經驗方,方載《景岳全書》
淡蓯蓉(四錢),淮牛膝(二錢,生),升麻(五分,蜜炙)
油當歸(三錢),福澤瀉(錢半),枳殼(七分,蜜炙)
秀按,大便秘一證,有熱結,有氣滯,有液枯。熱結則諸承氣為正治,固已;氣滯必求其所以滯之者,而為之去其滯,如食滯則枳實導滯,痰滯則加味涼膈,瘀滯則桃仁承氣,飲滯則蠲飲萬靈,寒滯則厚朴七物,熱滯則六磨飲子,皆足奏功。液枯多兼熱結,則養榮承氣為正治;若液枯而兼氣滯,輕則五仁橘皮,重則張氏濟川。夫濟川煎,注重肝腎,以腎主二便,故君以蓯蓉、牛膝,滋腎陰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當歸、枳殼,一則辛潤肝陰,一則苦泄肝氣,妙在升麻升清氣以輸脾,澤瀉降濁氣以輸膀胱;佐蓉膝以成潤利之功。張景岳謂:病淺虛損而大便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方主之。此用通於補之劑也,最妙。俞氏引用,良有以也。謗之者,妄開滋潤之說,為庸醫逢迎富貴之詭術,亦未免信口雌黃矣。
白話文:
張氏濟川煎
此方為促進排便且調和氣滯的方劑,是俞氏的經驗方,載於《景嶽全書》。
藥材
- 淡蓯蓉(4錢)
- 淮牛膝(2錢,生用)
- 升麻(5分,以蜂蜜炙過)
- 油當歸(3錢)
- 福澤瀉(1.5錢)
- 枳殼(7分,以蜂蜜炙過)
方解
大便祕結,有可能是因為熱結、氣滯或液體不足。熱結,用承氣類藥物治療;氣滯,則針對造成氣滯的原因,例如:食滯可用枳實導滯、痰滯可用涼膈散、瘀滯可用桃仁承氣湯、水滯可用蠲飲萬靈、寒滯可用厚朴七物湯、熱滯可用六磨飲子,都能有效治療。液體不足,通常會合併熱結,可用養榮承氣湯治療;如果液體不足又合併氣滯,輕微的可用五仁橘皮湯,嚴重的可用張氏濟川煎。
濟川煎主要滋養肝腎。腎臟掌管大小便,因此藥方中以蓯蓉、牛膝作為君藥,滋養腎陰以促進排便;肝臟負責疏泄,因此臣藥使用當歸和枳殼,當歸辛潤肝陰,枳殼苦泄肝氣。升麻的作用是上升清氣並輸送到脾臟,澤瀉的作用是下降濁氣並輸送到膀胱,幫助蓯蓉和牛膝發揮潤利的作用。張景嶽認為:若病情較輕,虛損而大便不通,則不能使用硝石、中黃等攻擊性藥劑;如果必須通便,則可以用這個方劑。此方屬於通補兼施,非常巧妙。俞氏採用此方,是有道理的。有些人批評此方滋潤過度,這是庸醫迎合富貴人家說出的詭辯,不足為信。
方歌,同前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酒浸黃,元明性急草先防,再加薑棗甘辛味,戀膈生津緩下方。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酒洗軍,佐以枳實達幽門,火腑非苦難通下,川樸加之合奏功。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原峻劑,君以元明合錦紋,枳樸為臣除痞滿,須知急下可存津。
三仁承氣湯
三仁承氣松麻杏,軍枳腹皮油木香,方用豬胰資洗滌,不使垢濁稍留腸。
陷胸承氣湯
陷胸承氣蔞仁枳,連夏生軍風化硝,痰火中停胸痞滿,苦鹹直達一齊消。
犀連承氣湯
犀連承氣枳實黃,地汁還偕金汁嘗,小腸熱結迷心竅,便秘斷宜用此方。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用黃連酒浸泡,以元明粉和草決明先行預防,再加生薑、大棗,甘辛味相合,緩解膈間鬱熱,生津止渴。
小承氣湯以酒洗製軍刀豆,佐以枳實通達幽門,火毒攻心,單用苦寒藥難以通下,需加入川樸,合奏功力。
大承氣湯本屬峻猛之劑,君藥以元明粉為主,合以錦紋,枳實、川樸為臣藥,除痞滿,須知急下時需保留津液。
三仁承氣湯以松仁、麻仁、杏仁為主藥,枳實、腹皮、油木香為佐藥,方中使用豬胰,資助洗滌腸道,不使濁垢殘留。
陷胸承氣湯以蔞仁、枳實為君藥,連翹、夏枯草為臣藥,風化硝石為佐藥,治療痰火中停,胸痞滿,苦鹹直達,一齊消散。
犀連承氣湯以枳實、黃連為主藥,地黃、金汁為佐藥,小腸熱結迷心竅,便秘時宜用此方。
白虎承氣湯
白虎承氣膏知米,錦紋甘草及元明,瀉煩汗熱證俱見,清下為宜效自呈。
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即調胃,犀角地黃失笑同,三方合一頗峻猛,急證自宜用急攻。
解毒承氣湯
解毒承氣生軍枳,芩連梔柏與銀翹,瓜硝金汁白蚯蚓,綠豆清同雪水熬。
養榮承氣湯
養榮承氣地芍歸,參合小承加知母,液枯腸燥最為宜,方能解結兼滋補。
厚朴七物湯
厚朴七物枳實草,錦紋桂枝合薑棗,身熱腹滿便不通,此方攻裡兼解表。
柴芩清膈煎
柴芩清膈薄荷翹,梔桔生軍枳殼標,引用生甘鮮竹葉,清宣攻裡法兼操。
白話文:
白虎承氣湯
白虎承氣湯包含知母、芒硝、甘草和大黃。對於煩熱、出汗和熱症狀,適宜使用此湯以清熱下火,效果顯著。
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以桃仁、大黃、犀角、地黃和失笑散組成。三者結合後,其性峻烈,對急症宜快速攻治。
解毒承氣湯
解毒承氣湯以生軍、枳實、黃芩、黃連、梔子、銀花和白茅根組成。加上瓜硝、金汁、白蚯蚓和綠豆清,與雪水一同熬煮,以清熱解毒。
養榮承氣湯
養榮承氣湯以地黃、芍藥、當歸、黨參、小承氣湯、知母組成。對於液枯腸燥的情況,適用此湯以解結並滋補。
厚朴七物湯
厚朴七物湯由厚朴、枳實、甘草、桂枝、薑和棗組成。適合治療身體發熱、腹脹和便祕的症狀,此方具攻裡兼解表的效果。
柴芩清膈煎
柴芩清膈煎以柴胡、黃芩、薄荷和白翹組成,加上梔子、黃連、枳實和竹葉。引用生甘草、鮮竹葉等材料,以清熱宣肺,攻裡兼有操作性。
六磨飲子
六磨飲用沉木香,錦紋烏藥枳檳榔,各磨濃汁水和服,鬱火傷中法最良。
枳實導滯湯
枳實導滯生軍樸,楂曲檳連紫草翹,甘草木通成一劑,三焦並治積全消。
加味涼膈煎
加味涼膈藶黃硝,芥遂梔芩枳薄翹,竹瀝還同薑汁入,胸痞腹脹此為昭。
陶氏黃龍湯
陶氏黃龍軍枳樸,元明參草棗歸身,應下失下成昏厥,邪盛正虛法可循。
五仁橘皮湯
五仁橘皮君杏橘,松桃郁李柏仁嘉,腸中秘結須通潤,速下元明白加蜜。
附丸方
枳實導滯丸
白話文:
六磨飲用沉香、烏藥、枳實、檳榔,磨成濃汁,用水調和服用,治療鬱火傷中效果最佳。
枳實導滯湯以枳實、軍刀、樸硝、山楂、麥芽、檳榔、連翹、紫草、甘草、木通組成,治療三焦積滯效果顯著。
加味涼膈煎以藶草、黃硝、芥穗、梔子、芩皮、枳實、薄荷、連翹組成,加入竹瀝和薑汁,治療胸痞腹脹。
陶氏黃龍湯以軍刀、枳實、樸硝、人參、麥冬、甘草、大棗、歸脾組成,治療應下失下昏厥,邪盛正虛。
五仁橘皮湯以橘皮、杏仁、橘核、松子、桃仁、郁李仁、柏仁組成,治療腸中秘結,需要通潤,可加入蜂蜜。
附丸方:枳實導滯丸。
導滯丸與湯又殊,錦紋枳實木苓俱,川連澤瀉六神麯,食滯中宮緩下須。
礞石滾痰丸
礞石滾痰川錦紋,沉香為佐合青芩,緩攻痰火端宜此,每服三錢效亦靈。
控涎丹
丹號控涎取峻攻,甘遂白芥各一兩,紅芽大戟分量同,薑汁糊丸滌飲仗。
代抵當丸
代抵當丸亦峻攻,生軍川甲元明桂,歸地桃仁蓬朮加,瘀熱此丸各服美。
當歸龍薈丸
當歸龍薈芩柏連,山梔青黛木香兼,麝香還並生軍入,法本丹溪峻瀉肝。
椒梅丸
椒梅丸內佐川連,飴糖為衣制昔傳,蟲積緩攻宜用此,苦寒味合佐辛酸。
雪羹合更衣丸
海蜇荸薺號雪羹,更衣丸入效彌彰,包煎吞服皆從便,抑木還偕治小腸。
白話文:
導滯丸和湯有著不同的用途,包含了錦紋枳實、木苓等成分,加上川連、澤瀉和六神麯,對於消化不良的中宮,需要緩慢地進行調節。
礞石滾痰丸
此藥由礞石、滾痰川錦紋配搭,再加上沈香和青芩作為輔助,適合緩慢攻擊痰火,每次服用三錢,效果非常靈驗。
控涎丹
控涎丹以峻攻為主,由甘遂、白芥組成一兩份量,加上紅芽大戟進行相同份量的配比,用薑汁糊丸來清理飲食過剩的影響。
代抵當丸
代抵當丸也具有強烈的攻擊性,由生軍、川甲、元明桂、歸地、桃仁、蓬朮等成分組成,適合作為治療瘀熱的藥物,每次服用效果都非常好。
當歸龍薈丸
當歸龍薈丸則由芩柏連、山梔、青黛、木香等成分組成,再加入麝香和生軍,法本源自丹溪,主要用於峻瀉肝臟。
椒梅丸
椒梅丸加入了川連,使用飴糖作為包衣,用於治療蟲積,緩慢攻擊的方式,其苦寒的特性配合辛酸的佐料。
雪羹合更衣丸
雪羹合更衣丸包含了海蜇和荸薺,通過更衣丸的使用,效果更加顯著。包煎後吞服,都可以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同時用於抑制木氣,並治療小腸疾病。
蠲飲萬靈湯
蠲飲萬靈遂芫花,夏芩大載廣皮誇,鮮姜十棗同加入,停飲漸成脹滿嘉。
張氏濟川煎
張氏濟川蓯蓉膝,當歸枳殼炒同煎,升麻主升澤瀉降,潤腸調氣法俱全。
白話文:
蠲飲萬靈湯:消除飲邪的萬能藥方中有蕪花、夏枯草、黃芩、廣皮等成分。鮮生薑和十個紅棗一同加入可以逐漸緩解脹滿的症狀。 張氏濟川煎:張氏濟川煎是由肉蓯蓉、牛膝、當歸、枳殼一起煮制而成,並加入了升麻來提升藥物的功效,澤瀉則用來降低體內的溼氣,此方法能夠潤腸調氣並全面治療身體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