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65)
第三編 證治各論 (65)
1. 第二節,夾痰傷寒(一名風寒夾痰)
六淫中惟火最生痰,石頑老人名曰「痰火」。其症痰涎壅盛,咳嗽喘滿,甚則屢咳而痰不得出,咳劇則嘔,創立玉竹飲子(生玉竹、川貝各三錢,紫菀、浙苓各二錢,蜜炙廣皮紅一錢,苦桔梗、生甘草各六分,梨汁兩瓢、生薑汁兩滴和勻同沖。氣塞,加沉香汁兩小匙沖)。若肥人氣虛多痰,用六君子湯加竹瀝、薑汁;瘦人陰虛多火,六味地黃湯去澤瀉,合生脈散,然生脈散不及參貝六賢散(製半夏四兩,元參、甘草各三兩,薑製南星二兩,青鹽十兩,陳皮一斤去白煎去辣味,六味以好泉水同煮,候乾曬燥,為細末,以西洋參、川貝母去心各二兩,海蛤殼煅飛六兩,共研細和勻,每用五六分,或一錢,藥湯調下),滌痰止嗽,清火降氣。雖然,火有君相之別,皆能消爍肺胃之津液,醞釀為痰。痰火衝心,心主君火而藏神,輕則神煩不寐,重則痰厥昏迷。法當豁痰清心,輕則吳氏清宮湯加減(犀角一錢磨汁沖,竹葉捲心二錢,元參心錢半,連翹心一錢,蓮子心五分,竹瀝、梨汁各一瓢,鮮石菖蒲汁一匙和勻同沖)。重則俞氏犀羚三汁飲,急則先用吐痰法,紫雪五分、品三物白散一分;次用金箔鎮心丹(老竺黃、真琥珀、飛辰砂各三錢,金箔、九制膽星、珍珠粉各一錢,西牛黃五分,麝香一釐,蜜丸,金箔為衣,約重一分,每服三粒至五粒),薄荷三分、燈心三帚,泡湯送下以寧其神;又次用正誠露珠丹(透明辰砂一兩,以瓷器盛,露四十九夜,豬心中血,絲綿絞去滓,用淨血三兩,每次一個,拌砂曬乾,再拌再曬,三個用訖,再研極細,加西牛黃一錢,共研勻細,用糯米糊和搗萬杵為丸,每重七分,陰乾得五分,瓷瓶密收。夜臥時噙化一丸,治殫慮勞神,火升痰壅,心悸不寐,遇事善忘等證,最效),善其後以防復發。痰火爍肝,肝藏相火而主筋,輕則頭暈耳鳴,嘈雜不寐,手足躁擾,甚發瘛瘲,法當清火鎮肝,羚角鉤藤湯加減(冬桑葉、滁菊花各二錢,雙鉤藤、京川貝、茯神木、青蛤散各四錢絹包,天竺黃錢半,竹瀝、童便各二瓢沖,先用羚角片錢半、石決明一兩煎湯代水)。重則昏狂痙厥,癲癇癡呆,直上巔頂,沖激神經,法當先通腦氣,藜香散(白藜蘆九分、真麝香一分,共研勻細)搐鼻取嚏,次用導痰開關散(杜牛膝根汁曬取淨末、生皂角各一兩,炒殭蠶、枯白礬各五錢,共研細勻,輕用八分,重則一錢,開水一茶鐘調服)湧吐痰涎。痰涎雖吐,而神識時清時昏者,當用四汁飲(竹瀝、梨汁、蘿蔔汁各二瓢,鮮石菖蒲汁二匙,重湯燉溫服)調下《局方》妙香丸,肅清痰火以醒神。俟神識清醒,再用柔肝熄風煎(方載發狂勘語中,如嫌明礬難吃,原方中去郁、礬兩味,代以白金丸錢半或二錢,亦可)善其後以防微。終用坎氣潛龍湯,滋陰潛陽以除根。痰火蘊結胃腸,多由痰涎上壅氣管,咯吐不及,咽入食管而落胃;或雜食油膩厚味,胃氣不清,液郁為痰,久則嵌入於胃腸膜絡之間,釀成老痰頑痰,膠黏堅固;或由瘀熱凝結,成為結痰;或由伏飲化濁,成為痰濁。發現噁心嘔吐,胸膈壅塞,嘈雜脘滿,便溏腹瀉,或胸中、腸中轆轆有聲。法當清化下泄,廓清腸胃。輕則節齋化痰丸(瓜蔞霜、苦杏仁、煅瓦楞子、青海粉各一兩,制香附、海蛤粉、風化硝、青連翹各五錢,苦桔梗、廣皮紅各三錢,薑汁一匙,和竹瀝搗藥為丸,輕用三錢,重則四錢,清茶送下),或豁痰丸(瓜蔞霜五錢,花粉、射干、苦杏仁、茯苓、白前、當歸各三錢,知母、川貝、枳殼、桔梗各二錢,生甘草一錢,薑汁少許,和竹瀝搗丸,每服三四錢),輕清潤降以搜滌之;重則礞石滾痰丸,或竹瀝達痰丸(大黃、黃芩、仙半夏、橘紅各二兩,青礞石、炙甘草各一兩,上沉香五錢,竹瀝、薑汁泛丸,每服二三錢),苦辛鹹降以盪滌之。此皆治六淫夾痰之大要也。總之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變證最多,試為約舉十端,以扼其要。如抬頭屋轉,眼常黑花,見物飛動,猝然暈倒者,此風痰上衝頭腦也,名曰「痰暈」。治必先辨其因。因於外風者,麻菊二陳湯為主(明天麻一錢,滁菊花錢半,鉤藤鉤、茯神木各四錢,荊芥錢半,川芎八分,姜半夏三錢,廣皮紅一錢,清炙草四分);因於內風者,香茸六味丸加減(鹿茸血片一錢,生地、熟地各一兩,山萸肉四錢,淮山藥、茯神各八錢,桑葉、丹皮各四錢,定風草三錢,真麝香五釐,共研細末,豆淋酒搗糊為丸,每服三錢。細芽茶五分、杭茶菊五朵,泡湯送下)。
白話文:
第二節,夾痰傷寒(又名風寒夾痰)
六種外感病邪中,只有火最容易產生痰,老中醫石頑稱之為「痰火」。這種病症的特點是痰液很多,咳嗽氣喘,嚴重時會頻繁咳嗽但痰卻咳不出來,咳得厲害還會嘔吐。我創立了玉竹飲子來治療(使用生玉竹、川貝各三錢,紫菀、浙苓各二錢,蜜炙廣陳皮一錢,苦桔梗、生甘草各六分,加上兩瓢梨汁和兩滴生薑汁調勻沖服。如果感到胸悶,可以再加入兩小匙沉香汁沖服)。
如果體型肥胖的人因為氣虛而痰多,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入竹瀝和薑汁。如果體型瘦弱的人陰虛火旺,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去掉澤瀉,再合併生脈散。但生脈散的效果不如參貝六賢散(使用製半夏四兩,元參、甘草各三兩,薑製南星二兩,青鹽十兩,陳皮一斤去掉白色的部分煎煮並去除辣味,六味藥材用好的泉水一起煮,等到乾燥後曬乾,磨成細末,再加入西洋參、川貝母(去心)各二兩,海蛤殼煅燒後飛過篩取六兩,一起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五六分或一錢,用藥湯調服),能清除痰液,止咳,清火,降氣。
雖然說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但它們都能消耗肺和胃的津液,使之凝聚成痰。痰火上衝心臟,心臟屬君火並主管精神,輕微的會讓人心煩失眠,嚴重的會導致痰厥昏迷。治療方法應當是祛痰清心,輕微的可以使用吳氏清宮湯加減(用犀角一錢磨汁沖服,竹葉捲心二錢,元參心一錢半,連翹心一錢,蓮子心五分,竹瀝、梨汁各一瓢,新鮮石菖蒲汁一匙調勻沖服)。嚴重的可以使用俞氏犀羚三汁飲,緊急情況下要先用吐痰的方法,使用紫雪五分、品三物白散一分。接著用金箔鎮心丹(使用老竺黃、真琥珀、飛辰砂各三錢,金箔、九制膽星、珍珠粉各一錢,西牛黃五分,麝香一釐,用蜂蜜做成丸子,外包金箔,約重一分,每次服用三粒至五粒),再用薄荷三分、燈心草三束泡水送服,以安定神經。之後再用正誠露珠丹(使用透明辰砂一兩,用瓷器盛裝,露天放置四十九個夜晚,用豬心血,用絲綿絞去雜質,取乾淨的血三兩,每次用一個豬心血,拌砂曬乾,再拌再曬,三個用完後,再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西牛黃一錢,一起磨勻,用糯米糊和在一起搗成泥一萬次做成丸子,每顆重七分,陰乾後剩五分,用瓷瓶密封保存。晚上睡前含化一丸,能治療過度思慮勞神、火氣上升、痰液壅塞、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效果很好),以此來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痰火侵擾肝臟,肝臟屬相火並主管筋,輕微的會出現頭暈耳鳴、心煩失眠、手腳躁動不安,嚴重的會出現抽搐。治療方法應當是清火鎮肝,可以使用羚角鉤藤湯加減(使用冬桑葉、滁菊花各二錢,雙鉤藤、京川貝、茯神木、青蛤散各四錢用紗布包好,天竺黃錢半,竹瀝、童便各兩瓢沖服,先用羚羊角片一錢半、石決明一兩煎湯代替水)。嚴重的會出現昏迷狂躁、抽搐痙攣、癲癇痴呆,病邪直衝頭頂,刺激神經,治療方法應當先疏通腦氣,使用藜香散(使用白藜蘆九分、真麝香一分,一起研磨成細末)吸入鼻腔打噴嚏,接著用導痰開關散(使用杜牛膝根汁曬乾的淨粉末、生皂角各一兩,炒殭蠶、枯白礬各五錢,一起研磨成細末,輕微的服用八分,嚴重的服用一錢,用開水一茶盅調服)來催吐痰液。即使痰液吐出來了,但神志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的,應當用四汁飲(竹瀝、梨汁、蘿蔔汁各兩瓢,新鮮石菖蒲汁兩匙,用熱水燉溫後服用)調服《局方》的妙香丸,以清除痰火來醒神。等到神志清醒後,再用柔肝熄風煎(方子在治療發狂的章節中,如果覺得明礬難以入口,可以去掉原方中的鬱金和明礬兩味藥,用白金丸一錢半或二錢代替也可以)來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最後再用坎氣潛龍湯,來滋陰潛陽,從根本上祛除病根。
痰火積聚在胃腸中,多數是由於痰液向上壅塞在氣管,沒能及時咳出,反而被咽到食道進入胃裡;或是因為吃了油膩厚味的食物,導致胃氣不清,津液鬱結成痰,時間久了就會附著在胃腸膜絡之間,形成老痰頑痰,粘稠堅固;或是由於瘀熱凝結,形成結痰;或是由於伏飲化為濁,形成痰濁。會出現噁心嘔吐、胸膈壅塞、嘈雜脘腹脹滿、大便稀溏、腹瀉,或是胸部、腸道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治療方法應當是清除消化道中的痰,疏通腸胃。輕微的可以使用節齋化痰丸(使用瓜蔞霜、苦杏仁、煅瓦楞子、青海粉各一兩,制香附、海蛤粉、風化硝、青連翹各五錢,苦桔梗、廣陳皮各三錢,加一匙薑汁,和竹瀝一起搗藥做成丸子,輕微的服用三錢,嚴重的服用四錢,用清茶送服),或是豁痰丸(使用瓜蔞霜五錢,花粉、射干、苦杏仁、茯苓、白前、當歸各三錢,知母、川貝、枳殼、桔梗各二錢,生甘草一錢,少許薑汁,和竹瀝一起搗藥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四錢),用輕清潤降的方法來清除痰液;嚴重的可以使用礞石滾痰丸,或是竹瀝達痰丸(使用大黃、黃芩、仙半夏、橘紅各二兩,青礞石、炙甘草各一兩,上等沉香五錢,用竹瀝、薑汁調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苦辛鹹降的方法來蕩滌痰液。這些都是治療六淫夾痰的主要方法。
總之,痰液這種東西,隨著氣的升降而流動,無處不到,病變非常多,我嘗試簡略地舉出十種情況,來把握重點。例如,抬頭時感覺房屋旋轉,眼前經常發黑,看到東西飛動,突然暈倒,這是風痰上衝頭部引起的,稱為「痰暈」。治療必須先辨別病因。如果是由於外感風邪引起的,以麻菊二陳湯為主(使用明天麻一錢,滁菊花一錢半,鉤藤、茯神木各四錢,荊芥一錢半,川芎八分,薑半夏三錢,廣陳皮一錢,清炙甘草四分);如果是由於內生風邪引起的,用香茸六味丸加減(使用鹿茸血片一錢,生地、熟地各一兩,山萸肉四錢,淮山藥、茯神各八錢,桑葉、丹皮各四錢,定風草三錢,真麝香五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豆淋酒調成糊狀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三錢,用細芽茶五分、杭菊花五朵泡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