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53)
第三編 證治各論 (53)
1. 第十九節,發狂傷寒
【因】胃熱蒸心,陽盛發狂,其主因也。傷寒少,溫熱病多,溫熱病夾癍毒、夾痰火者尤多,其先夾醉飽、夾驚、夾怒者亦多。此皆謂之陽狂,他如作汗發狂、蓄血發狂、陰躁發狂、心風發狂,此皆謂之如狂。病源既異,病狀自殊,故治病必求其受病之源。
【證】傷寒化熱傳裡,及溫熱病裡熱亢盛,症皆目赤唇焦,齒燥舌乾,大渴飲水,始得少臥,不安,妄語悲嘆,繼即棄衣狂奔,罵詈叫喊,不避親疏,甚則逾垣上屋,登高而歌。舌苔深黃厚膩,甚則老黃焦黃,或夾灰黑,多起芒刺。
夾癍毒者,胸悶心煩,起臥無定,靜躁不常,癍點隱隱,壯熱無汗,舌苔純黃邊黑,中見紅點;夾痰火者,痰壅氣逆,胸悶嘔吐,靜則迷濛昏厥,躁則狂妄舞蹈,舌苔黃厚而滑,或黃白相兼,或夾灰膩,捫之濕潤;夾醉飽者,或歌或罵,或笑或哭,噯腐難聞,酒氣噴人,舌色深紫而黯,捫之滑潤,或中見黃膩,或後根黃厚;夾受驚者,痰涎壅塞,牙關緊急,躁則狂言多驚,臥起不安,靜則短氣心悸,神識如癡,舌苔多黃而滑,或夾紅星;夾觸怒者,兩目斜視,勢欲殺人,見人慾齧,咬牙齘齒,發則怒狂罵詈,醒則歌哭吁嘆,舌多焦紫,或鮮紅起刺。此皆陽狂之本證夾證,有實無虛。
若作汗發狂,其人慾食,大便自調,溺反不利,骨節作痛,翕然發熱,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舌苔薄白微黃;蓄血發狂,太陽病不解,熱在下焦,少腹硬滿而痛,小便自利,大便反黑,瘀熱在裡,其人發狂,舌色多紫而黯,捫之滑潤;陰躁發狂,初起無頭痛,不煩悶,但手足逆冷,陰極發躁,欲坐臥於泥水井中,或欲陰涼處坐,或煩渴而不能飲水,躁亂不安,如發狂狀,舌多灰而淡白,或灰黑而嫩滑;心風發狂,發則牙關緊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悶恍惚,醒則狂言多驚,喜怒不常,甚則或歌或哭,舌色純絳鮮澤,略有垢濁薄苔,或紅而上罩黏膩,似苔非苔。此皆如狂之陰陽錯雜證,虛實皆有。
【脈】右浮大而數者,此由表裡俱熱,熱結在胃,陶節庵所謂「熱鬱不得汗出則發狂」,汗出者生,不汗出者死;右洪數而實者,此由中下皆熱,熱結胃腸,《難經》所謂「重陽者狂」,乃里熱蒸心,逼亂神明,急宜大下之候也;右關尺沉數,兩寸陷下似伏者,陶節庵所謂「陽毒發狂」,頭面胸背狀如錦紋,或如豌豆,與陽盛發狂相同是也;右滑數有力,左沉弦而結者,此由痰熱互結,乘於心則神明狂亂,乘於胃則神氣狂暴,世俗通稱為「痰水熱狂」是也;右洪盛搏數,左弦數有力者,此王節齋所謂「大醉過飽,膏粱厚味,填塞胸脘而發狂」,吳又可所謂「醉後狂言妄動,醒後全然不知」,世俗通稱為「酒狂」是也;左乍數乍疏,右忽浮忽沉者,此由大驚傷膽,膽涎沃心,或由傷寒無汗,醫以火逼取汗,遂發驚狂是也;左弦勁搏數,右沉弦堅大者,《內經》所謂「陽厥怒狂」,又稱「大癲」是也;左浮緊有力,右浮滑而數者,陶節庵所謂「穀氣與汗相併,故發狂,脈緊則汗出而愈」是也;左沉弦而澀,右沉數而實者,《內經》所謂「蓄血下焦,其人如狂」,《傷寒論》所謂「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下者愈」是也;左沉細,右沉微,或數大而空者,陶節庵所謂「陰證發躁,如狂而實非狂」也;左沉弦而滑,右滑大而虛者,此由痰迷心竅,或瘀塞心孔,阻其神氣出入,世俗通稱為「心風」是也。
白話文:
第十九節 發狂傷寒
病因
主要是由於胃部熱氣蒸騰到心臟,陽氣過盛而導致發狂。傷寒病導致發狂的情況較少,溫熱病引發的較多,特別是溫熱病夾雜癍毒、痰火的情況更為常見。此外,也有因酒醉飽食、驚嚇、憤怒而誘發的。這些都屬於「陽狂」。其他如發汗過度引發的發狂、瘀血積聚導致的發狂、陰虛躁動引起的發狂、心神失常所致的發狂,則屬於「如狂」。由於病因不同,症狀各異,治療必須找出病根所在。
症狀
傷寒轉化為內熱,或溫熱病內熱熾盛時,會出現眼睛發紅、嘴唇乾裂、牙齒乾燥、舌頭乾枯、極度口渴想喝水等症狀。初期稍微煩躁不安、言語錯亂、情緒悲嘆,之後則脫衣狂奔、罵人叫喊、不分親疏,甚至會翻牆爬屋、登高唱歌。舌苔深黃厚膩,嚴重時呈焦黃或夾雜灰黑色,且常有芒刺。
- 夾雜癍毒:胸悶心煩、坐立不安、情緒不穩,皮膚隱隱有癍點,高燒無汗,舌苔黃中帶黑,中間有紅點。
- 夾雜痰火:痰多氣逆、胸悶嘔吐,安靜時神智昏沈、躁動時狂舞叫罵,舌苔黃厚滑膩,或黃白相間,有時夾雜灰膩,觸摸濕潤。
- 夾雜醉飽:時而唱歌罵人、時而哭笑無常,口中有腐臭味、散發酒氣,舌色深紫暗沈,表面滑潤,或舌中黃膩、舌根黃厚。
- 夾雜驚嚇:痰涎堵塞、牙關緊閉,躁動時胡言亂語、易受驚嚇,躺臥不安;安靜時呼吸短促、心悸恍惚,舌苔多黃滑,或有紅色星點。
- 夾雜憤怒:雙眼斜視、充滿殺氣,見人想咬,咬牙切齒,發作時怒罵狂吼,清醒後又悲嘆哭笑,舌色焦紫或鮮紅帶刺。
以上屬於陽狂的典型及夾雜症狀,皆為實證,無虛證。
其他類型:
- 發汗過度發狂:患者有食慾,大便正常但小便不利,關節疼痛,突然發熱、狂躁,大汗後緩解,舌苔薄白微黃。
- 瘀血發狂:太陽病症未解,熱積下腹,小腹硬滿疼痛,小便通暢但大便發黑,舌色紫暗滑潤。
- 陰虛躁動發狂:初期無頭痛煩悶,僅手腳冰冷、極度躁動,想坐在泥水或陰涼處,口渴卻不想喝水,舌灰淡白或灰黑嫩滑。
- 心神失常發狂:發作時牙關緊閉、痰涎上湧、口吐白沫,神智迷糊;醒後言語錯亂、情緒起伏,有時唱歌哭泣,舌色深紅鮮艷,苔薄或黏膩。
這些屬於「如狂」的虛實夾雜證。
脈象
- 右脈浮大而數:表裡俱熱,熱積胃中,出汗可解,無汗則凶。
- 右脈洪數有力:熱結腸胃,需急瀉內熱。
- 右關尺沈數,兩寸微弱:陽毒發狂,常見皮膚癍疹。
- 右脈滑數有力,左脈沈弦結滯:痰熱擾亂心神、胃氣,俗稱「痰水熱狂」。
- 右脈洪盛急促,左脈弦數有力:酒食過度、胸脘堵塞而狂,俗稱「酒狂」。
- 左脈忽快忽慢,右脈浮沈不定:驚嚇或火攻發汗導致的驚狂。
- 左脈弦勁急促,右脈沈弦堅大:陽氣厥逆的怒狂,又稱「大癲」。
- 左脈浮緊有力,右脈浮滑而數:穀氣與汗並行引發的狂躁,脈緊則汗出可癒。
- 左脈沈弦澀滯,右脈沈數有力:瘀血積聚下腹的如狂,瀉下瘀血可癒。
- 左脈沈細,右脈微弱或空大:陰證躁動似狂非狂。
- 左脈沈弦滑利,右脈滑大虛浮:痰迷心竅或瘀阻心脈,俗稱「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