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45)

回本書目錄

第三編 證治各論 (45)

1. 第十五節,大頭傷寒(一名大頭瘟,俗稱大頭風,通稱風溫時毒)

【因】風溫將發,更感時毒,乃天行之癘氣。感其氣而發者,故名大頭天行病。又系風毒,故名大頭風。狀如傷寒,故名大頭傷寒。病多互相傳染,長幼相似,故通稱大頭瘟。多發於春冬雨季,間有暑風挾濕熱氣蒸,亦多發此病。人體手足六經,惟三陽與厥陰諸經,皆上頭面清竅。

必先辨其為太陽時毒、少陽時毒、陽明時毒、厥陰時毒、三陽同受時毒、少厥並受時毒,分際斯清。

【證】太陽時毒,初起頭項強痛,身熱體重,憎寒惡風,繼即頭腦項下脹大,並耳後赤腫。少陽時毒,一起即寒熱往來,口苦咽乾,胸脅滿悶,隱隱見疹,兩耳上下前後硬腫而痛,兩額角旁亦皆紅腫,甚或咽喉不利,喉腫而痹。陽明時毒,一起即壯熱氣喘,口乾舌燥,咽痛喉腫,額上面部,焮赤而腫,或發疱瘡,癍點隱隱,目腫難開。

厥陰時毒,一起即頭痛吐涎,巔頂尤疼,寒熱類瘧,一身筋攣,手足微厥,面青目赤,耳聾頰腫,腮頤亦皆腫硬而疼,胸滿嘔逆,甚則狀如驚癇,時發瘛瘲,上為喉痹,下便膿血。若三陽同受時毒,則頭面、耳、目、鼻與咽喉,皆發紅腫熱痛。少厥並受時毒,則巔頂及兩耳上下前後,尤為焮赤腫疼,嘔吐酸苦,或兼吐蛔,甚則兩脅劇疼,疼甚則厥,厥後發痙。

其舌苔,在太陽,苔雖薄白,舌色反紅,或白薄而燥刺,邊尖俱紅;少陽則紅多白少,或夾灰黃雜色,甚或白如積粉,邊沿色紅而紫;陽明則舌苔正黃,黃而薄膩,甚或深黃厚膩,間夾灰黑,或老黃焦黑,多起芒刺;三陽同受,多舌赤苔黃,或夾灰點黑刺;少厥並受,更多舌色紫紅,甚或焦紫起刺。

【脈】左浮弦而盛者,太陽經受時毒也;左浮弦搏數者,少陽經受時毒也;右不甚浮,按之洪盛搏數,右大於左者,陽明經受時毒也;左右浮沉俱盛,按之弦洪搏數者,三陽經同受時毒也;左浮弦搏數,右洪盛滑數者,少厥兩經並受時毒也。此即東垣所謂「大頭傷寒,風毒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是也。

然《經》謂:風氣通於肝,肝脈直上巔頂。往往少陽火旺,搏動肝風,風助火勢,火假風威,外風引起內風,而為死生反掌之危候也。

【治】法當內外並治。治之速,十全七八;不速治,十死八九。內治:以辛涼發散,宣氣解毒為主。輕則蔥豉桔梗湯加牛蒡、銀花、大青各三錢,蟬蛻錢半,先用三豆湯(生綠豆一兩、大黑豆六錢、杜赤豆四錢、青荷葉一圈)代水煎藥;重則用通聖消毒散加減(荊芥、防風、川芎、白芷各一錢,銀花、連翹、牛蒡、薄荷、焦梔、滑石各二錢,風化硝、酒炒生錦紋、苦桔梗、生甘草各五分,先用犀角尖一錢、大青葉五錢、鮮蔥白三枚、淡香豉四錢、活水蘆筍二兩、鮮紫背浮萍三錢,用臘雪水煎湯代水,重則日服二劑,夜服一劑,藥須開水略煎),疏風解表以宣上。上焦宣化,熱毒尚盛,便結溺澀者,繼與解毒承氣湯,三焦分消以逐毒。

白話文:

第十五節,大頭傷寒(又名大頭瘟,俗稱大頭風,統稱風溫時毒)

病因:

風溫病快要發作的時候,又感染了時令的毒邪,這是一種流行性的疫病。因為感受了這種疫氣而發病,所以叫做「大頭天行病」。它又屬於風毒引起的,所以也叫做「大頭風」。症狀類似傷寒,因此又叫做「大頭傷寒」。這個病很容易互相傳染,不論大人小孩都可能感染,所以統稱為「大頭瘟」。這種病多發於春天和冬天的雨季,有時夏天也會因為暑風挾帶濕熱之氣而引起。人體手足的十二條經脈中,只有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以及足厥陰這幾條經脈都通往頭面部的清竅。

一定要先分辨清楚,這到底是足太陽經的時毒、足少陽經的時毒、足陽明經的時毒、足厥陰經的時毒,還是足三陽經同時感受時毒,又或者是足少陽和足厥陰經同時感受時毒,這樣才能清楚地判斷病情。

症狀:

足太陽經的時毒,一開始會出現頭部和後頸部僵硬疼痛,身體發熱沉重,怕冷怕風,接著頭部、頸部下方會腫脹變大,而且耳朵後面會紅腫。足少陽經的時毒,一開始就會出現發冷發熱交替出現,口苦咽乾,胸部和肋部脹悶,隱約可見疹子,兩耳上下前後都會腫硬疼痛,兩邊額角也會紅腫,甚至會出現咽喉不適,喉嚨腫脹麻痹。足陽明經的時毒,一開始就會出現高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腫脹,額頭和臉部發紅腫脹,或者出現水泡瘡,隱約有斑點,眼睛腫脹難以睜開。

足厥陰經的時毒,一開始就會出現頭痛、吐口水,頭頂尤其疼痛,發冷發熱類似瘧疾,全身筋脈抽搐,手腳輕微發冷,臉色發青,眼睛發紅,耳朵聽力下降,臉頰腫脹,腮幫子和下巴也腫硬疼痛,胸悶想吐,嚴重時會出現類似驚風的症狀,時常抽搐,向上會導致喉嚨痹阻,向下會拉膿血便。如果足三陽經同時感受時毒,就會導致頭部、臉部、耳朵、眼睛、鼻子以及咽喉都發紅腫脹疼痛。如果足少陽和足厥陰經同時感受時毒,那麼頭頂以及兩耳上下前後會特別紅腫疼痛,嘔吐酸水苦水,有時還會吐出蛔蟲,嚴重時兩脅疼痛劇烈,疼痛過度會導致昏厥,昏厥之後又會出現抽搐。

舌苔的表現,如果屬於足太陽經,舌苔會呈現薄薄的白色,但舌頭顏色反而發紅,或者呈現薄白乾燥帶有刺,舌邊和舌尖都發紅;如果屬於足少陽經,舌頭紅多白少,或者夾雜灰黃色,甚至像積粉一樣白,邊緣是紅色或紫色;如果屬於足陽明經,舌苔會呈現正黃色,黃色而薄膩,甚至深黃厚膩,有時夾雜灰黑色,或者老黃焦黑,多有芒刺;如果屬於足三陽經同時感受時毒,舌頭多呈現紅色而舌苔發黃,或者夾雜灰點黑刺;如果屬於足少陽和足厥陰經同時感受時毒,舌頭多呈現紫紅色,甚至焦紫有刺。

脈象:

左手脈浮弦而有力的,是足太陽經感受時毒;左手脈浮弦搏動而數快的,是足少陽經感受時毒;右手脈不太浮,按下去脈象洪大而數快,而且右邊脈比左邊大的,是足陽明經感受時毒;左右手脈浮沉都很有力,按下去脈象弦洪搏動而數快的,是足三陽經同時感受時毒;左手脈浮弦搏動而數快,右手脈洪大而滑數的,是足少陽和足厥陰兩經同時感受時毒。這就是東垣先生所說的「大頭傷寒,風毒邪熱侵入心肺之間,向上攻到頭面部導致腫脹」。

《黃帝內經》說:風氣與肝相通,肝經脈直接上行到頭頂。往往因為少陽火旺,擾動肝風,風助長火勢,火借助風的力量,外來的風引起體內的風,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病情,可能會導致死亡。

治療:

治療方法應該內外兼顧。如果及時治療,十個人可以治好七八個;如果不及時治療,十個人會有八九個死亡。內服藥方面,以辛涼發散、宣通氣機、解毒為主。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蔥豉桔梗湯,加上牛蒡子、金銀花、大青葉各三錢,蟬蛻一錢半,先用三豆湯(生綠豆一兩、大黑豆六錢、赤小豆四錢、青荷葉一圈)代替水來煎藥;病情較重的,使用通聖消毒散加減(荊芥、防風、川芎、白芷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薄荷、焦梔子、滑石各二錢,風化硝、酒炒生錦紋、苦桔梗、生甘草各五分),先用犀角尖一錢、大青葉五錢、新鮮蔥白三枚、淡豆豉四錢、新鮮蘆筍二兩、新鮮紫背浮萍三錢,用臘雪水煎湯代替水來煎藥,病情嚴重的,一天服用兩劑,晚上再服用一劑,藥需要用開水略微煎煮,目的是疏通風邪,發散表邪,宣通上焦氣機。如果上焦氣機通暢,熱毒依然很盛,出現大便秘結小便不暢的,接著服用解毒承氣湯,使三焦分消以驅逐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