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42)

回本書目錄

第三編 證治各論 (42)

1. 第十三節,秋燥傷寒(總名秋燥,俗通稱風燥)

燥門述此諸法,方藥洵云全備。中惟脾濕腎燥一證,外感夾內傷者居多。外感,多由於濕熱未盡,陰液先傷;內傷,多由於酒濕傷脾,色欲傷腎。外感已屬難治,其證口乾不渴,飲亦不能滋干,骨節隱痛不舒,溺亦赤澀不利。此時滲濕則劫陰,救陰則助濕。治必養陰逐濕,潤燥合宜。予每參用薛、王兩法,以元米煎合參斛冬瓜湯(北沙參六錢,黃草川斛四錢,炒麥冬錢半,炒香枇杷葉四錢,帶子絲瓜絡、建蘭葉各三錢。先用糯米泔水泡生於術三錢,隔六小時,去朮,取米泔水,煎鮮冬瓜皮、子各二兩,熬取清湯,代水煎藥)尚多應手。內傷尤為難治,有脾濕下流,陽損及陰者,其證肢懈氣墮,腸鳴腎泄,夜發內熱,腰痠溺少,每用仲淳脾腎雙補法奏功(潞黨參、炒蓮肉、淮山藥、炒扁豆、煨肉果、帶殼春砂、炒白芍、炒車前、鹽水炒補骨脂、五味子、菟絲子、巴戟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八分至一錢,空心臨臥服)。

有腎燥不合,陰損及陽者,其證泄瀉如注,裡急後重,頭暈氣促,六脈兩尺白無神,舌色淡紅而干,每用慎齋潤腎固氣法取效(淡蓯蓉三錢,太子參、生芍各一錢,歸身、五味子各八分,炙草六分,炮姜二分);又有濕襲精竅,陰虛多火者,其證腰痠背熱,腳跟熱痛,兩足痿弱難行,男子精熱自遺,女子帶多稠黏,每用虎潛丸及加味二妙丸,以漸圖功;更有縱恣酒色,濕熱釀痰,虛火時升,上實下虛者,其證頭暈面赤,痰嗽喘逆,胸脅虛痞,周身痠痛,腰足尤疼,甚則痿厥,每用六味地黃湯加生搗左牡蠣,沖竹瀝、薑汁、童便,送下猴棗二三分,或吞黑錫丹一二分,緩圖收功;更有陰虛氣滯,脾濕肝火,釀痰上壅者,其證嗽痰白黏,氣逆胸悶,口渴善嘔,四肢倦懈,舌絳似干,上罩垢濁薄苔,脈左細數,每用自制七汁飲(人乳、梨汁、竹瀝、廣鬱金汁、甜醬油、茄楠香汁、解□草根子搗汁,其根下子,形似麥冬,色白味甘,性涼質潤,滋養肺胃,較麥冬為優),屢收敏效。總之陽虛多濕,氣不化津,由陰結而致腎燥者,症多食少脈微,大便閉結。俞氏《金匱》腎氣湯加減,曾用有驗,然不多見。惟陰虛挾濕,因燥利太過,濕竭化燥,腎水虧而肝火鴟張,上則爍肺咳血,下則逼動衝任,男子遺精夢泄,女子帶多髓枯,釀成下損痿厥重證,數見不鮮。多由外感而做成內傷,非柔潤靜藥及血肉有情之品,大劑滋填不可。

白話文:

關於秋燥傷寒的各種治療方法,書中記載的方劑藥物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其中,最常見的「脾濕腎燥」這種情況,通常是外感疾病夾雜內傷所致。外感多是因為體內濕熱還沒完全清除,陰液就先受損;內傷多是因為飲酒過多損傷脾臟,或沉迷色慾損傷腎臟。外感已經很難治療了,患者會出現口乾卻不覺得渴,喝水也無法緩解乾燥,關節隱隱作痛不舒服,小便顏色赤黃且排尿不暢等症狀。這時若用利濕的方法會耗損陰液,若用滋陰的方法又會助長濕氣。治療必須採取滋養陰液、驅除濕氣,同時潤燥的方法。我經常參考薛氏和王氏的兩種方法,用「元米煎合參斛冬瓜湯」(北沙參六錢、黃草川斛四錢、炒麥冬一錢半、炒香枇杷葉四錢、帶子絲瓜絡和建蘭葉各三錢。先用糯米淘米水浸泡生白朮三錢,六小時後取出白朮,留下米泔水,煎煮新鮮冬瓜皮和冬瓜子各二兩,熬取清湯,用此清湯代替水煎藥)這個方子,大多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內傷引起的「脾濕腎燥」更難治療。有的情況是脾濕下流,陽氣受損連帶陰液也受損,患者會感到四肢無力、精神萎靡、腸鳴腹瀉、夜間發熱、腰痠、小便量少。我通常使用仲淳的脾腎雙補法,效果不錯(用潞黨參、炒蓮肉、淮山藥、炒扁豆、煨肉果、帶殼春砂、炒白芍、炒車前、鹽水炒補骨脂、五味子、菟絲子、巴戟肉等藥材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分到一錢,空腹或睡前服用)。

有的情況是腎燥不協調,陰液虧損連帶陽氣也受損,患者會出現腹瀉如注、裡急後重、頭暈氣短,六脈中兩尺部位的脈象虛弱無力,舌色淡紅且乾燥。我通常使用慎齋的潤腎固氣法,效果良好(用淡蓯蓉三錢、太子參和生白芍各一錢、歸身和五味子各八分、炙甘草六分、炮姜二分)。還有的情況是濕氣侵襲精竅,陰虛火旺,患者會感到腰痠背熱、腳跟發熱疼痛、雙腳痿軟無力,男性會遺精,女性會分泌很多濃稠的白帶。我通常使用虎潛丸和加味二妙丸,慢慢調理來達到效果。還有的情況是患者放縱酒色,導致濕熱產生痰液,虛火時常上浮,呈現上實下虛的狀態。患者會出現頭暈面紅、咳嗽有痰、氣喘、胸悶不適、全身痠痛,尤其腰腿更痛,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痿厥。我通常用六味地黃湯,再加上生搗左牡蠣,沖服竹瀝、薑汁和童便,送服猴棗二三分,或是吞服黑錫丹一二分,慢慢調理以求痊癒。還有的是陰虛氣滯,脾濕肝火,痰液壅塞於上。患者會咳嗽吐出白色黏痰,氣逆胸悶、口渴想吐、四肢倦怠、舌紅乾燥,上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污濁苔,左脈細數。我通常使用自製的「七汁飲」(人乳、梨汁、竹瀝、廣鬱金汁、甜醬油、茄楠香汁、解□草根子搗汁,這種草的根下有子,形狀像麥冬,色白味甘,性涼質潤,滋養肺胃,比麥冬更好)。這個方子屢次使用都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總之,陽虛多濕,氣不化生津液,因為陰氣鬱結導致腎燥,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食慾不佳、脈象微弱、大便秘結。俞氏的《金匱》腎氣湯加減方,曾經用過有效,但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只有陰虛夾雜濕氣,因為燥邪太盛導致濕氣耗竭而轉化為燥邪,腎水虧損而肝火旺盛,向上會灼傷肺部引起咳嗽咯血,向下會迫使衝任二脈失調,男性會遺精夢泄,女性會白帶過多,導致精髓枯竭,形成下損痿厥的嚴重病症,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大多是由外感疾病發展成內傷,必須使用柔潤的藥物以及血肉有情之品,大劑量地滋補填補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