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38)
第三編 證治各論 (38)
1. 第十三節,秋燥傷寒(總名秋燥,俗通稱風燥)
【因】秋深初涼,西風肅殺,感之者多病風燥。此屬燥涼,較嚴冬風寒為輕;若久晴無雨,秋陽以曝,感之者多病溫燥,此屬燥熱,較暮春風溫為重。然間有夾暑濕內伏而發,故其病有肺燥脾濕者,亦有肺燥腸熱者,以及胃燥肝熱者、脾濕腎燥者,全在臨證者先其所因,伏其所主,推求其受病之源而已。
【證】涼燥犯肺者,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而塞,狀類風寒,惟唇燥嗌乾,乾咳連聲,胸滿氣逆,兩脅串疼,皮膚干痛,舌苔白薄而干,捫之戟手。溫燥傷肺者,初起頭疼身熱,乾咳無痰,即咯痰多稀而黏,氣逆而喘,咽喉干痛,鼻乾唇燥,胸懣脅㮙,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邊尖俱紅。若秋燥伏暑,當辨其挾濕、化火兩端。
如濕遏熱鬱者,淺則多肺燥脾濕,一起即灑淅惡寒,寒已發熱,鼻唇先干,咽喉干痛,氣逆乾咳,肢懈身痛,渴不思飲,飲水即吐,煩悶不寧,胸脅脹疼,大腹滿痛,便泄不爽,溺短赤熱,舌苔粗如積粉,兩邊白滑;深則多脾濕腎燥,肢懈無力,周身疼重,咳痰咸而稀黏,氣喘息短,顴紅足冷,腳心反熱,甚則痿厥,後則便泄,泄而後重,前則精滑,溺後餘瀝,婦女則帶多腰痠,舌圓胖嫩,上罩一層黏苔,邊滑根燥。
若暑從火化者,淺則多肺燥腸熱,上則喉癢乾咳,咳甚則痰黏帶血,血色鮮紅,胸脅串痰,下則腹熱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門熱痛,甚或腹痛泄瀉,瀉必艱澀難行,似痢非痢,腸中切痛,有似硬梗,按之痛甚,舌苔乾燥起刺,兼有裂紋;深則多胃燥肝熱,大渴引飲,飲不解渴,灼熱自汗,四肢雖厥,而心煩惡熱,時而氣逆乾嘔,時而氣衝脘痛,筋脈拘疼,不能轉側,甚則手足瘛瘲,狀如驚癇,男子睪丸疝痛,婦人少腹連腰牽疼,臍間動氣,按之堅而震手,便多燥結,或便膿血,或裡急欲便而不得,或後重欲圊,欲了而不了,溺短赤澀,或點滴而急痛。
【脈】燥證脈多細澀,雖有因兼證變證,而化浮洪虛大弦數等兼脈,重按則無有不細不澀也。
【治】涼燥犯肺,以苦溫為君,佐以辛甘,香蘇蔥豉湯去香附,加光杏仁三錢、炙百部二錢、紫苑三錢、白前二錢,溫潤以開通上焦。上焦得通,涼燥自解。若猶痰多便閉腹痛者,則用五仁橘皮湯加全瓜蔞四錢、生薑四分拌搗極爛、干薤白四枚白酒洗搗、紫菀四錢、前胡二錢,辛溫以流利氣機;終用歸芍異功散加減(歸身二錢,白芍錢半,潞黨參、雲茯苓、清炙草、蜜炙廣皮各一錢,金橘鋪、蜜棗各兩枚切碎),氣血雙補以善後。
溫燥傷肺,以辛涼為君,佐以苦甘,清燥救肺湯加減(冬桑葉三錢,光杏仁二錢,冰糖水炒石膏、大麥冬、真柿霜、南沙參各錢半,生甘草八分,雞子白兩枚,秋梨皮五錢)。氣喘者,加蜜炙蘇子一錢、鮮柏子仁三錢、鮮茅根五錢;痰多者,加川貝三錢、淡竹瀝兩瓢沖、瓜蔞仁五錢杵;胸悶者,加梨汁兩瓢、廣鬱金汁四匙;嘔逆者,加蘆根汁兩瓢、鮮淡竹茹四錢、炒黃枇杷葉一兩,涼潤以清肅上焦。
白話文:
【病因】秋天深了,天氣開始轉涼,西風吹來帶著肅殺之氣,這時感受風寒的人,多半會得風燥病。這種屬於燥涼,比嚴冬的風寒要輕微一些。如果長時間晴朗無雨,秋天的太陽曝曬,這時感受風邪的人,多半會得溫燥病,這種屬於燥熱,比晚春的風溫要嚴重一些。但有時也會夾雜著潛伏在體內的暑濕而發病,所以這種病會有肺燥脾濕的,也有肺燥腸熱的,以及胃燥肝熱的、脾濕腎燥的,這都需要醫生在看病時,先找出病因,了解主要病症,推求出病症的根源。
【症狀】涼燥侵犯肺部,初期會有頭痛發熱、怕冷無汗、鼻子發出聲音並堵塞,症狀類似風寒,只是會有嘴唇乾燥、喉嚨乾痛、乾咳連連、胸悶氣喘、兩側脅肋疼痛、皮膚乾痛、舌苔薄白且乾燥,摸起來像戟一樣硬。溫燥傷害肺部,初期會有頭痛發熱、乾咳無痰,即使咳出痰也多半稀薄黏稠,氣喘、咽喉乾痛、鼻子乾、嘴唇乾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薄白且乾燥,舌邊和舌尖發紅。如果秋燥夾雜著伏暑,就要分辨是夾濕還是化火兩種情況。
如果濕氣阻礙熱氣,病情較淺的,多半是肺燥脾濕,一開始就會出現怕冷發抖,冷過後開始發熱,鼻子和嘴唇先乾燥,咽喉乾痛,氣喘乾咳,四肢無力身體疼痛,口渴卻不想喝水,喝水就會想吐,煩躁不安,胸脅脹痛,肚子脹滿疼痛,大便稀溏不暢快,小便短少顏色赤紅,舌苔粗糙像堆積的粉末,兩邊白而滑膩;病情較深的,多半是脾濕腎燥,四肢無力,全身疼痛沉重,咳嗽時痰液鹹且稀薄黏稠,氣喘呼吸短促,顴骨發紅腳冷,腳心反而發熱,嚴重時會出現痿軟昏厥,之後會腹瀉,腹瀉後有便意不盡的感覺,之前會有遺精,小便後會有滴瀝不盡的感覺,婦女則會白帶增多腰痠,舌頭圓胖嫩滑,上面覆蓋一層黏膩的舌苔,舌邊滑膩而舌根乾燥。
如果暑氣轉化為火熱,病情較淺的,多半是肺燥腸熱,上部會喉嚨癢乾咳,咳嗽嚴重時痰中帶血,血色鮮紅,胸脅串痛,下部則會腹部發熱如焚,大便稀薄如水,肛門灼熱疼痛,甚至腹痛腹瀉,腹瀉時會感到排便困難,排出的東西像痢疾又不像痢疾,腸道裡有切割般的疼痛,像是有硬梗堵住,按壓時疼痛加劇,舌苔乾燥起刺,甚至有裂紋;病情較深的,多半是胃燥肝熱,會感到口渴想喝水,但喝了也無法解渴,會覺得身體灼熱而自汗,四肢雖然發冷,但心中卻煩躁發熱,時而感到氣喘乾嘔,時而感到氣衝到胃脘疼痛,筋脈拘攣疼痛,無法轉動身體,嚴重時會手腳抽搐,症狀像癲癇,男子睪丸會疝氣疼痛,婦女則會小腹連帶腰部疼痛,肚臍之間有氣在動,按壓時感覺堅硬且有震動感,大便多半乾燥結塊,或者排出膿血,或者有便意但無法順利排出,或者有便意不盡的感覺,小便短少顏色赤澀,或者排尿時滴滴答答且感到急迫疼痛。
【脈象】燥證的脈象多半細而澀,即使有其他兼證或變證,而出現浮、洪、虛、大、弦、數等兼脈,但用力按壓,一定還是細而澀的。
【治療】涼燥侵犯肺部,以苦溫的藥材為主,輔以辛甘的藥材,可以使用香蘇蔥豉湯,去掉香附,加入光杏仁三錢、炙百部二錢、紫苑三錢、白前二錢,用溫潤的方法來疏通上焦。上焦疏通後,涼燥自然就能解除。如果仍然痰多、便秘、腹痛,就使用五仁橘皮湯,加入全瓜蔞四錢、生薑四分搗爛、乾薤白四枚用白酒洗淨搗爛、紫菀四錢、前胡二錢,用辛溫的方法來疏利氣機;最後使用歸芍異功散加減(當歸二錢,白芍一錢半,潞黨參、雲茯苓、炙甘草、蜜炙廣陳皮各一錢,金橘脯、蜜棗各兩枚切碎),用來補氣血,調理身體。
溫燥傷害肺部,以辛涼的藥材為主,輔以苦甘的藥材,可以使用清燥救肺湯加減(冬桑葉三錢,光杏仁二錢,冰糖水炒石膏、麥冬、真柿霜、南沙參各一錢半,生甘草八分,雞蛋清兩個,秋梨皮五錢)。氣喘者,加入蜜炙蘇子一錢、鮮柏子仁三錢、鮮茅根五錢;痰多者,加入川貝三錢、淡竹瀝兩瓢沖服、瓜蔞仁五錢搗爛;胸悶者,加入梨汁兩瓢、廣鬱金汁四匙;嘔吐者,加入蘆根汁兩瓢、鮮淡竹茹四錢、炒黃枇杷葉一兩,用清涼滋潤的方法來清理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