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28)
第三編 證治各論 (28)
1. 第六節,風溫傷寒(一名風溫兼寒,俗稱風寒包火)
廉勘,伏溫自內發,風寒從外搏,而為內熱外寒之證者,予治甚多。重則麻杏石甘湯加連翹、牛蒡、桑葉、丹皮;輕則桑菊飲加麻黃,惟麻黃用量極輕,約二分至三分為止,但取其輕揚之性,疏肺透表,效如桴鼓。奈吳鞠通,溫病初起惡風寒者,主用桂枝湯解肌,豈知桂枝辛熱灼營,溫病忌用。洄溪批葉案云:風溫證服桂枝、生薑,必吐血,甚則失音。吳氏豈未之見耶?宜乎夢隱譏其誣聖誤世也。鞠通又謂:溫病忌汗,最喜解肌。予讀《傷寒論》「病人臟無他病」條:發汗則愈;「病常自汗出」條:鬚髮其汗則愈,並主桂枝湯。可見桂枝湯是風寒發汗之劑,非外寒搏內熱之劑也。王大昌謂「鞠通《溫病條辨》一書,以桂枝湯為治溫首方」,更屬可議,洵不誣焉。
白話文:
我治療過許多因為內部溫熱、外部風寒互相搏擊,而出現內熱外寒症狀的病人。病情嚴重者,我會在麻杏石甘湯中加入連翹、牛蒡、桑葉、丹皮;病情輕微者,則在桑菊飲中加入少量麻黃,麻黃用量極少,大約只有二分到三分,只取其輕揚的特性,疏通肺氣、透發表邪,療效如同桴鼓之應。然而,吳鞠通認為溫病初期怕風寒的,要用桂枝湯解表,卻不知道桂枝辛熱,容易灼傷營氣,溫病不宜使用桂枝湯。洄溪在批點葉天士的醫案中提到:風溫病症服用桂枝、生薑,必定會吐血,嚴重還會失聲。吳鞠通難道沒見過這樣的病例嗎?怪不得夢隱會批評他誣蔑聖賢、誤導世人!鞠通還說:溫病忌諱發汗,最喜歡用解肌藥。我讀過《傷寒論》中「病人臟腑沒有其他疾病」這一條,提到發汗就能痊癒;還有「病人經常自己出汗」這一條,提到幫助病人出汗就能痊癒,這兩種情況都用桂枝湯治療。由此可見,桂枝湯是治療風寒而發汗的藥,並不是治療外寒搏擊內熱的藥。王大昌說「鞠通的《溫病條辨》一書,把桂枝湯列為治療溫病的首選方劑」,更是值得商榷,這話一點也不冤枉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