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8)
第三編 證治各論 (8)
1. 第二節,大傷(寒一名正傷寒,張仲景先師但名曰傷寒)
服後,大便雖通,發痙雖除,而神識昏厥如屍,手足躁擾,身熱不揚,脈似沉緩,甚則沉伏,但舌仍灰黑,紅點隱隱,此熱陷太陰,防有伏癍內發,鬱於陰絡之中而欲達不達也。急與犀羚三汁飲加大青葉五錢,涼血解毒,通絡透癍,果能伏癍外達,自然毒透神清。
三、濕熱並重。一起即胸膈煩悶,神識瞀亂,大叫腹痛,繼即昏不知人,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身發壯熱,指冷甲紫。舌苔中黃尖紅,甚則灰膩滿布,中見紅點黑刺,脈兩寸陷下,關尺沉弦而澀。此濕遏熱鬱,夾痧穢,或夾食滯,阻閉中上二焦,俗稱悶痧,實即濕熱夾痧食之乾霍亂也。
必先搠痧放血(如刺少商、中衝、舌下紫筋、尺澤、委中等穴),繼即與湧吐法,炒鹽湯(食鹽五錢炒黃泡湯)調下白礬二錢至三錢(生研細);又次宣暢氣機,連翹梔豉湯調下紅靈丹一分或二分;終與枳實導滯湯緩下之。此就勢急者言之,若病勢稍緩者,壯熱口渴,飲多則嘔,心煩脘悶,反復顛倒,臥起不安,四肢倦怠,肌肉煩疼,大便溏熱,溺短赤澀,甚則兩目欲閉,神昏譫語。舌苔黃膩,或灰膩兼黃點,脈右洪數,左弦滯。
此濕熱蒙閉中上二焦,積滯鬱結下焦也。法當三焦分消,先與連翹梔豉湯開其上,繼與增減黃連瀉心湯疏其中,終與枳實導滯湯逐其下,或用大橘皮湯去蒼木、官桂,加茵陳三錢、貫眾四錢,利其溺,以肅清濕熱,其病自愈。
四、濕熱俱輕。身熱自汗,胸脘微悶,知飢不食,口膩微渴,渴不喜飲,便溏溺熱。舌苔黃白相兼,薄而黏膩。脈右滯,左微數。此濕熱阻滯上焦清陽,胃氣不舒,腸熱不清之輕證也。
但用輕清芳淡法,葦莖湯去桃仁、活水蘆根五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加藿香葉二錢、佩蘭葉錢半、枇杷葉三錢去毛筋炒香、淡竹葉錢半、青箬葉三錢等,宣暢氣機,肅清三焦,自然肺胃清降,濕熱去而胃開矣。
(卯)邪傳少陰臟證,當分手足二經,手少陰心主熱氣,中含君火;足少陰腎主生陽,中藏寒水。其證有三。
一、水為火爍。心煩不寐,肌膚枯燥,神氣衰弱,咽乾溺短。舌紅尖絳,脈左細數,按之搏指,右反大而虛軟。此外邪挾火而動,陰虛而水液不能上濟也。治宜壯水制火,阿膠黃連湯主之。若兼下利咽痛,胸滿煩悶者,此水液為虛火下迫,鬱熱下注而不能上升也。
治宜育陰煦氣,豬膚湯(淨豬膚即豬肉皮刮淨脂膏一兩、淨白蜜五錢、炒米粉三錢,用水三碗煎豬膚成兩碗,去渣,調入蜜粉,和勻,溫分四服)加茄楠香汁(開水磨汁四匙,分四次沖)主之。若兼神昏譫語,溲短赤熱者,此君火被相火蒸逼,水不制火而神明內亂,陶節庵所謂「過經不解」是也。治宜清火利水,導赤清心湯主之。
白話文:
第二節,大傷(寒一名正傷寒,張仲景先師但名曰傷寒)
服藥後,雖然大便通暢,抽搐也消失了,但是神志昏迷不醒像死人一樣,手腳躁動不安,身體發熱卻不提升,脈象像是沉而緩,嚴重時脈象沉而伏,但是舌苔仍然是灰黑色,隱約可見紅點,這是熱邪陷入了太陰經,要預防潛伏的斑疹內發,鬱結在陰絡之中想要發出來卻發不出來。要趕緊服用犀羚三汁飲加加大青葉五錢,以涼血解毒,通絡透疹,如果能夠使潛伏的斑疹外透,自然就能夠毒邪排出,神志清醒。
三、濕熱並重。一開始就是胸膈煩悶,神志不清,大叫腹痛,接著就昏迷不省人事,想吐吐不出來,想瀉瀉不出來,身體發熱,手指冰冷,指甲紫紺。舌苔中間黃色,舌尖紅色,嚴重時舌苔灰膩佈滿舌面,中間可以看到紅點和黑色刺狀物,寸口脈沉陷,關脈尺脈沉弦而澀滯。這是濕邪遏制熱邪,夾雜痧穢,或者夾雜食滯,阻塞中焦和上焦,俗稱悶痧,實際上就是濕熱夾雜痧穢、食滯的乾霍亂。
必須先用三棱針放血(例如刺少商、中衝、舌下紫筋、尺澤、委中等等穴位),然後使用催吐法,用炒鹽湯(食鹽五錢炒黃後泡水)調服白礬二錢到三錢(生白礬研磨成細粉);接著再疏通氣機,用連翹梔豉湯調服紅靈丹一分或二分;最後用枳實導滯湯緩緩瀉下。這是針對病情危急的情況而言,如果病情稍緩,表現為身體發熱口渴,喝水太多就嘔吐,心煩意悶,輾轉反側,臥不安席,四肢倦怠,肌肉酸痛,大便溏稀熱,小便短少赤澀,嚴重時兩眼想閉合,神志昏迷,說胡話。舌苔黃膩,或者灰膩夾雜黃點,脈象右側洪大而數,左側弦細而滯。
這是濕熱蒙蔽中焦和上焦,積滯鬱結在下焦。治療方法應該三焦分治,先用連翹梔豉湯開通上焦,接著用增減黃連瀉心湯疏通中焦,最後用枳實導滯湯通利下焦,或者用大橘皮湯去蒼耳子、官桂,加入茵陳三錢、貫眾四錢,利尿,以肅清濕熱,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四、濕熱俱輕。身體發熱自汗,胸脘略微煩悶,知道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口膩略微口渴,渴卻不想喝水,大便溏稀熱,小便短少赤澀。舌苔黃白相間,薄而黏膩。脈象右側滯,左側略微數。這是濕熱阻滯上焦清陽,胃氣不舒,腸道熱邪不清的輕症。
只用輕清芳香平和的方法治療,用葦莖湯去掉桃仁,加入活水蘆根五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再加藿香葉二錢、佩蘭葉半錢、枇杷葉三錢(去毛筋,炒香)、淡竹葉半錢、青箬葉三錢等等,疏通氣機,肅清三焦,自然肺胃清降,濕熱去除,胃口就會好了。
(卯)邪氣傳入少陰經臟的證候,應該分別從手足少陰經論治,手少陰心經主熱氣,其中含有君火;足少陰腎經主生陽,其中藏有寒水。其證候有三種。
一、水液被火灼傷。心煩失眠,皮膚乾燥,精神萎靡,咽喉乾燥,小便短少。舌頭紅,舌尖絳紅,脈象左側細小而數,按之搏指,右側反而大而虛軟。這是外邪挾帶火邪而動,陰虛而水液不能上升滋潤。治療應該滋陰降火,用阿膠黃連湯為主。如果兼有下痢咽痛,胸部滿悶煩躁,這是水液虛虧,虛火下迫,鬱熱下注而不能上升。
治療應該養陰溫陽,用豬膚湯(乾淨的豬皮刮淨油脂一兩、淨白蜜五錢、炒米粉三錢,用水三碗煎豬皮到兩碗,去渣,調入蜜粉,和勻,溫熱分四次服用)加茄楠香汁(開水磨汁四匙,分四次沖服)為主。如果兼有神志昏迷,說胡話,小便短少赤澀,這是君火被相火蒸迫,水液不能制火而神明內亂,陶節庵所說的「過經不解」就是這個意思。治療應該清熱利水,用導赤清心湯為主。